一种脉冲式液体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44768发布日期:2019-08-16 22:18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脉冲式液体发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组织清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脉冲式液体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针对外科手术领域常见的开放式创伤,因其创面伴随有较多细菌、血液及异物等,需对其创面及时施以清创术,以降低囊肿、炎症乃至伤残或死亡事件发生的概率,而清创效果是影响上述事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故寻求一种较佳的清创手段是临床迫切解决的实际难题。

目前临床上经常采用的清创方式为倾倒式或针管冲洗式,临床数据表明其清洗后患者创面发生囊肿、炎症的风险和概率较大,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临床实践的实际需求,故寻求一种清创效果理想,满足不同科室临床实际所需的清创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常规组织清创方法存在清创不彻底、冲洗与吸引功能相分离的技术问题,故本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清创高效且效果显著的组织清创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脉冲式液体发生装置,该脉冲式液体发生装置集脉冲式冲洗和(或)负压吸引于一体,脉冲压力可调,清创效果显著,有效地弥补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清创效果不佳、冲洗与吸引功能分属不同器械需交互操作的缺陷。

为实现以上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脉冲式液体发生装置包括马达、传动机构及管路装置,其中马达输出轴与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包括小齿轮、从动轮及活塞杆,小齿轮与从动轮相啮合,从动轮与活塞杆相连;管路装置包括水阀中座,其尾部设有水阀后座,二者形成一囊腔,其前侧设有水阀前座。该脉冲式液体发生装置,立足于解决临床实际难题而开发设计,其新颖特征保证了医师术中操作的简易、便捷和清创效果,节约了术中医师操作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患者痛苦。

优选地,所述从动轮中空处嵌入固定柱,其上侧周边设置啮合齿轮,下方一侧设置圆柱形凸起。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其杆部具有一定长度,一侧端部呈扁O形环状,该扁O形环状结构嵌入从动轮下方圆柱形凸起,另一侧端部与两个密封圈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阀后座上方设置进水端口,进水端口处设有进水阀门,下方设有嵌入活塞杆并保证活塞杆自由往复运动的外延管路。

优选地,所述水阀中座前端设有出水阀门。

优选地,所述水阀前座端部设有一个出水端口。

优选地,所述水阀前座可以设有一个出水端口和一个负压吸引端口。

优选地,所述进水阀门呈伞状,柄部与进水端口固连,伞部设于囊腔内。

优选地,所述出水阀门呈伞状,柄部与水阀中座前侧固连,伞部设于远离囊腔侧。

以上可实现方案获得的脉冲式液体发生装置,包括马达、传动机构及管路装置。马达输出轴与传动机构相连,传动机构包括小齿轮、从动轮及活塞杆,小齿轮与从动轮相啮合,从动轮与活塞杆活动连接,活塞杆与管路装置可伸缩连接;管路装置包括水阀后座、水阀中座及水阀前座,水阀中座的首尾部分别与水阀前座和水阀后座连接。该方案中,通过马达输出轴的高速转动,带动从动轮连续转动,进而引起活塞杆的往复式回拉与推压运动,进而在术中为临床医生提供一种具有增压期和减压期的脉冲式生理盐水冲洗液,亦可同时兼具回吸废液之功能,故本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式冲洗不彻底、效率不高、冲洗与吸引不能同时开展的缺陷。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一种脉冲式液体发生装置之剖面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一种脉冲式液体发生装置之水阀前座剖面图。

附图1和2中,1是马达;2是小齿轮;3是从动轮;4是活塞杆;5是密封圈;6是水阀后座;6-1是进水端口;7是水阀中座;8是水阀前座;8-1是出水端口;8-2是负压吸引端口;9是进水阀门;10是出水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即一种脉冲式液体发生装置,由传动机构与管路装置两部分组成,其中传动机构包括马达1,马达1的输出轴与小齿轮2固连,小齿轮2与从动轮3相啮合,从动轮3与活塞杆4相连;管路装置包括水阀中座7,其尾部设有水阀后座6,二者形成一囊腔,其前侧设有水阀前座8。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从动轮3中空处嵌入固定柱,其上侧周边设置啮合齿轮,下方一侧设置圆柱形凸起。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活塞杆4,其杆部具有一定长度,一侧端部呈扁O形环状,该扁O形环状结构嵌入从动轮3下方圆柱形凸起,另一侧端部与两个密封圈5连接。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水阀后座6上方设置进水端口6-1,进水端口6-1处设有进水阀门9,下方设有嵌入活塞杆4并保证活塞杆4自由往复运动的外延管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水阀中座7前端设有出水阀门10。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水阀前座8端部设有一个出水端口8-1。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水阀前座8可以设有一个出水端口8-1 和一个负压吸引端口8-2。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进水阀门9呈伞状,柄部与进水端口 6-1固连,伞部设于囊腔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出水阀门10呈伞状,柄部与水阀中座 7前侧固连,伞部设于远离囊腔侧。

因脉冲冲洗在其每一股脉冲间液流均有增压期和减压期,使被冲洗组织在不同时期往复产生收缩和舒张运动,加速了组织间异物松动,进而使得潜伏在组织内的异物、细菌、琐屑和血肿等因颤动而脱离组织表面,被冲洗液冲走,从而达到彻底清创之目的。马达1输出轴带动小齿轮2转动若干圈,使得从动轮3完成转动一圈即形成一次全周期运动,在其前半周期运动过程中,称之为增压期,从动轮3带动活塞杆4向囊腔方向运动,囊腔内形成正压,进水阀门9 伞部因水压将进水口关闭,水阀中座7前端设置的出水阀门10的伞部因水压而被冲开,如此具有一定压力的液体流由囊腔经水阀中座7前端出水口、水阀前座8内部管路与出水端口8-1及喷头,喷射出一定形状的脉冲压力液体流;在其前半周期运动过程中,称之为减压期,从动轮3带动活塞杆4向远离囊腔方向运动,囊腔内形成负压,水阀中座7前端设置的出水阀门10的伞部因水压而将其出水口关闭,进水阀门9的伞部因负压将进水口打开,外部液体经进水端口 6-1进入囊腔,此时液体将充满囊腔。由于增压期与减压期紧密交替进行,间隔时间较短,故可持续形成脉冲式液体冲洗水流,将此冲洗液作用于患者创面部位,便可达到理想的清创效果。此外,水阀前座8可采用仅具有单一脉冲液体出水端口8-1的设计方案,亦可采用兼具脉冲液体出水端口8-1与负压吸引端口 8-2的设计方案,后者可在脉冲冲洗创面的同时实现将冲洗废液予以清除,冲洗与吸引一体,清创效果佳且清洗效率高。与此同时,通过设置马达1不同工作电压或使得其工作电压在工作过程中连续调节,可根据患者不同创面临床实际需要使得输出的脉冲液体压力持续稳定在某一数值,或在某一范围内任意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