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静电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17893发布日期:2019-10-19 03:20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人体静电释放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人体静电释放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等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生产事故也进入了高发阶段,消除静电也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了预防和减少人体静电的危害,人们对易燃、易爆危险区域和防静电场所的静电危害和 管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制了各式的人体静电消除装置。

授权公告号为CN101784153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静电释放报警仪,其包括静电亚导体、电压检测模块、信号放大模块、A/D转换模块、控制器以及报警模块;前述各部件依次连接构成静电压检测回路,静电亚导体通过电压检测模块接地构成静电释放回路。上述新型人体静电释放报警仪还包括导杆,导杆上方设置导静电体,导杆外套置有套筒,导杆和套筒之间设置压缩弹簧,导杆能够沿套筒上下移动;导静电体通过导线连接压缩弹簧的上端,压缩弹簧下端通过导线连接静电亚导体。

上述该一种静电释放报警仪是和大型油罐配合使用的,工作人员若需要登上大型油罐进行工作时,首先需要用手握持在导静电体上,将身体上的静电通过导静电体释放掉。由于工作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难免使手部接触到一些污渍,然后手部再与导静电体相互接触时,污渍会附着在导静电体上,这样就影响导静电体的导电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人体静电释放器,其优点是可将导静电体表面的脏物擦除,从而使导静电体保持干净,保障导静电体的导电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人体静电释放器,包括立设在地面上的导电立柱,与导电立柱上端面相互固接的导静电体,所述导电立柱上设置有壳体,导静电体设置在壳体内,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手部进出的进出孔;所述壳体的上端面设置有与壳体滑移连接用于对导静电体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包括竖直设置在壳体上表面的滑杆,滑杆将壳体上端面穿透并与壳体滑移连接;滑杆的下端面固接有若干个弹性片,所述弹性片为弧形,弹性片朝向导静电体的侧壁上固接有擦拭棉,所述滑杆位于壳体上方的部分设置有使弹性片远离导静电体的弹性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设置对导静电体起到与外部环境分割的作用,大大减少了外部环境的浮尘与导静电体相互接触的可能,而且进出孔的开设,使得工作人员可通过进出孔与导静电体相互接触,用于消除人体上的静电;清洁装置的设置可用于清除手部与导静电体接触所留下来的脏物,工作人员向下按动滑杆,使滑杆下端的弹性片弹性扩张,将导静电体的上球面包裹,并使弹性片上的擦拭棉与导静电体表面相互接触,然后工作人员转动滑杆,使擦拭棉能够对导静电体的表面进行擦拭,可将导静电体表面的脏物擦除,从而使导静电体保持干净,保障导静电体的导电性能。在导静电体表面擦拭干净后,滑杆可在弹性组件的作用下向上滑移,从而脱离与导静电体的相互接触,便于他人再次与导静电体接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组件包括固接在滑杆周面的挡环,以及设置在壳体上表面与挡环之间的弹簧。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对导静电体进行擦拭时,可控制滑杆向下滑移,使弹性片与导静电体表面相互接触;在滑杆向下滑移的过程中,弹簧会在挡环的作用下,弹性压缩,在导静电体擦拭完毕后,松开滑杆,滑杆会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将弹性片与导静电体脱离,以避让人手部可触摸到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片至少设置有三个,并且弹性片以滑杆的轴心为圆心均匀布设。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弹性片设置有多个,使得弹性片与导静电体接触时,能够增加弹性片与导静电体接触的范围,从而提高了擦拭棉对导静电体表面的擦拭效率,从而使导静电体表面的污渍擦拭的更加干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片背离滑杆的端部转动连接有一圆珠。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圆珠的设置,减少了弹性片与导静电体表面的滑动摩擦,通过滚动摩擦使得弹性片在导静电体滑动更加便捷,从而减少了弹性片与导静电体相互摩擦破损的可能性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片朝向导静电体的侧部上设置有对导静电体表面进行刮蹭的刮条,刮条沿弹性片的弧度方向布设。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擦拭棉对导静电体表面擦拭的过程中,刮条的设置可对导静电体表面难以擦除的污渍进行摩擦,从而提高了对导静电体表面的清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刮条为橡胶材质的刮条。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刮条设置为橡胶材质从而减少了对导静电体表面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杆的上端固接有扶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扶柄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对滑杆进行操控,从而提高了对导静电体表面清洁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体的上端面开设有清洁孔,清洁孔上方设置有与壳体可拆卸连接的盖板,所述滑杆设置在盖板上并与盖板滑移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擦拭布长期擦拭后,会降低擦拭布的清洁效果,所以将滑杆设置在盖板上,从而便于将盖板进行拆卸,对擦拭布进行清洁工作,从而使擦拭布保持洁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便于对导静电体进行清洁。工作人员按动滑杆,使弹性片上的擦拭棉与导静电体表面进行接触,然后转动滑杆,使擦拭棉对导静电体表面进行擦拭清洁;

二、便于对擦拭棉进行换洗。工作人员可将盖板进行拆卸,从而使擦拭棉跟随滑杆拆卸下来,从而便于对擦拭棉进行洗净。

附图说明

图1是人体静电释放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现壳体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体现清洁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图3细节A处的放大图;

图5是体现清洁装置工作状态剖视图。

图中,1、导电立柱;11、导电线;2、支撑盘;21、固定孔;22、加强筋;3、导静电体;4、壳体;41、底板;411、弹片;412、卡块;42、上壳;421、嵌孔;422、进出孔;43、挡尘件;44、清洁孔;5、清洁装置;51、盖板;52、滑杆;53、弹性片;54、擦拭棉;55、扶柄;56、圆珠;57、刮条;6、弹性组件;61、挡环;62、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人体静电释放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竖直立设在地面上的导电立柱1;水平固接在导电立柱1下端面的支撑盘2;固接在导电立柱1上端面的球形的导静电体3。导电立柱1和导静电体3都为金属材质,导电立柱1的周面上连接有用于接地的导电线11。支撑盘2上开设有四个用于螺栓穿设的固定孔21,从而使导电立柱1固定在地面上。导电立柱1的下端周面上设置有四个与支撑盘2相互固接的加强筋22,从而提高了导电立柱1固定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导电立柱1上设置有一矩形的壳体4,上述导静电体3设置在壳体4内。壳体4包括与导电立柱1相互固接的底板41,以及与底板41可拆卸连接的上壳42。底板41所在平面与导电立柱的1轴线相互垂直,底板41的上表面竖直固接有四个弹片411,每个弹片411分设在底板41的边沿处,弹片411并与底板41边沿相互平齐。弹片411朝向底板41中心一侧固接有一卡块412,卡块412水平设置,而且卡块412的纵截面呈三角形,而且卡块412的底面水平设置。上壳42的外侧壁上开设有容纳卡块412的嵌孔421,通过卡块412和嵌孔421的相互配合,从而使得底板41与上壳42固定的更加稳定。通过底板41和上壳42之间的拆卸,从而便于对损坏的上壳42进行更换,而且也便于对导静电体3进行维护。

如图2和图3所示,当上壳42与底板41相互拆离时,需将弹片411向远离嵌孔421的方向掰动,使弹片411发生弹性形变,也使得卡块412脱离嵌孔421内,从而便于将底板41和上壳42相互拆离;当对上壳42和底板41相互安装时,将上壳42从底板41的上方向下移动,由于卡块412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所以上壳42的侧壁与卡块412接触后会带动弹片411发生弯折使上壳42稳定下移,并使弹片411带动着卡块412沿上壳42的外侧壁上滑移,当卡块412与嵌孔421的位置对应时,卡块412会在弹片411的弹性作用下与上壳42的嵌孔421相互配合,从而使上壳42和底板41相互对接。

如图3所示,上壳42的一侧开设有圆形的进出孔422,工作人员的手部可通过进出孔422进入到壳体4的内部,并使手部与导静电体3相互接触,从而使身体上的静电通过导静电体3传导释放掉。壳体4的设置对导静电体3起到了遮盖保护的作用,从而减少了空气中的浮尘落在导静电体3上,影响到导静电体3的传导工作。而且将进出孔422开设在上壳42的侧壁上,使得空气中的浮尘不易进入到壳体4内。

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壳体4的挡尘作用,在上壳42进出孔422的边沿处设置有若干个柔性的挡尘件43(本实施例中挡尘件43设置有8个),挡尘件43呈扇形,挡尘件43的弧面与进出孔422的边缘处相互固接并沿着进出孔422的边缘处均匀分布,从而使得挡尘件43将进出孔422遮挡住。当工作人员的手部进入到壳体4内时,挡尘件43为柔性材质,并不会影响手部的穿过;而且在不触摸导静电体3的时候,挡尘件43将进出孔422遮挡,从而使得空气中的浮尘不易进出到壳体4内。

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4内还设置有对导静电体3进行清洁的清洁装置5,上壳42的上表面开设有圆形的清洁孔44,清洁装置5包括设置在上壳42的上方将清洁孔44盖设的盖板51;与盖板51竖直穿设并与盖板51滑移连接的滑杆52;固接在滑杆52下端面的三个弹性片53;以及固接在弹性片53朝向导静电体3侧壁上的擦拭棉54。盖板51通过螺栓与上壳42相互固定。弹性片53以滑杆52下端面中心点为圆心均布的布设在滑杆52的下方,弹性片53的中部向远离导静电体3方向凹陷。

如图5所示,若导静电体3表面残留污渍时,工作人员可将滑杆52向下滑移,使弹性片53通过弹性形变包裹在导静电体3的上球面上,从而使擦拭棉54与导静电体3表面相互接触,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滑杆52,使擦拭布对导静电体3的表面进行擦拭,从而对导静电体3表面进行清洁工作。

由于导静电体3为球形,手部与导静电体3相互接触时,主要接触面积分布在导静电体3的上球面上,所以擦拭棉54对导静电体3进行擦拭时,也只是对导静电体3的上球面进行擦拭。

如图3和图5所示,滑杆52上还设置有使清洁装置5远离导静电体3的弹性组件6。弹性组件6包括与滑杆52固定连接的挡环61,以及套设在滑杆52上的弹簧62。挡环61设置在上壳42的上方,并且弹簧62设置在挡环61和上壳42的上壁之间。滑杆52的上端固接有球形的扶柄55,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扶柄55下压,带动滑杆52与盖板51滑移,使弹性片53包裹在导静电体3的上球面,并使擦拭棉54对导静电体3表面进行擦拭,然后转动扶柄55,从而提高了擦拭棉54对导静电体3的擦拭效率。工作人员手部松开扶柄55后,使得滑杆52在弹簧62的弹性作用力下,使滑杆52上移,从而使弹性片53与导静电体3相互脱离,并使弹性片53卡在盖板51的下方,从而给手部与导静电体3相互接触留出空间。壳体4为透明塑料材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查看导静电体3表面的清洁状况,从而通过清洁装置5对导静电体3进行清洁工作。

如图4所示,为了减少弹性片53对导静电体3表面的磨损,在弹性片53背离滑杆52的端部球铰接有一圆珠56,使得弹性片53与导静电体3表面通过滚动摩擦替代了原先的滑动摩擦,从而减少了弹性片53与导静电体3之间的摩擦力,减少了对导静电体3表面的磨损。每个弹性片53朝向导静电体3的侧壁上沿着弹性片53的长度方向固接有一橡胶材质的刮条57,刮条57与导静电体3表面的接触的压力大于擦拭棉54对导静电体3表面的压力,从而使导静电体3表面的脏物更容易被擦拭掉,从而提高了对导静电体3表面的清洁效率。

若擦拭棉54长期使用后,会使擦拭棉54表面残留较多的污渍,从而会减弱擦拭棉54对导静电体3表面的清洁效果。工作人员可将固定盖板51的螺栓旋拧下来,从而将清洁装置5与壳体4脱离,从而便于对擦拭棉54进行换洗。

工作过程:若导静电体3表面与手接触残留污渍后,工作人员可下压扶柄55,使弹性片53发生弹性形变,并使擦拭棉54与导静电体3上球面相互接触,然后转动扶柄55,使擦拭棉54和刮条57对导静电体3球面进行擦拭,擦拭完松开扶柄55,使滑杆52在弹簧62的作用下向上滑移,使弹性片53脱离导静电体3,便于手部通过壳体4的进出孔422与导静电体3相互接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