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装置及诊脉指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8664发布日期:2019-05-07 20:55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诊脉装置及诊脉指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诊脉装置及诊脉指套。



背景技术:

望、闻、问、切是我国传统的中医诊断的四种重要手段。其中“切”更是诊断过程中及其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前辈长年的经验的累积把脉象归结为了许多种类,如浮脉、沉脉、实脉、虚脉等。中医诊断脉象通常完全依靠中医医师经验来主管分析,就同一种脉象来看不同的医师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手感。目前,有利用诊脉装置的力传感器来感应获取“寸”、“关”、“尺”三部的脉象信息,即通过诊脉装置来获取脉象信息。然而,诊脉装置样采集的数据信息也可能会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误诊。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诊脉装置及诊脉指套,它能较好地与医生诊脉相结合,从而实现标准化诊脉,诊脉数据可用于后端分析,能提高诊脉数据的准确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诊脉指套,包括:套体,所述套体用于套设于手指的端部;及力传感器模块,所述力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所述套体上,所述套体套设于所述手指的端部后,所述力传感器模块与所述手指直接接触配合或间接接触配合。

上述的诊脉指套在使用时,套体套设于手指的端部,通过力传感器模块接触手腕上的寸脉、关脉或尺脉,力传感器模块便能相应获取到寸脉、关脉或尺脉的脉象信息,并将该脉象信息发送到主机设备中进行分析及存储处理。此外,手指的端部接触力传感器模块时能同步感应到寸脉、关脉或尺脉的脉象信息。如此,人工把脉与力传感器模块把脉融合在一起,不管医生使用或者普通用户使用,能实现标准化把脉,诊脉数据可用于后端分析,能提高诊脉数据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力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所述套体的一端,所述套体套设于所述手指的端部后,所述力传感器模块与所述手指的端面直接接触配合或间接接触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诊脉指套还包括垫块,所述垫块可替换地设置于所述力传感器模块与所述套体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体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垫块嵌入所述安装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分套与第二分套;所述第一分套设有用于与所述手指的侧壁贴合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二分套设有用于与所述手指的侧壁相贴合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拼合形成用于插入手指的插孔;所述第一分套与所述第二分套之间的间距可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套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分套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有多个连接位,所述第二连接件可选择地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连接位为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的齿槽,所述第二分套的侧壁设有第一活动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为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活动孔内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有用于与所述齿槽限位配合的凸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套的内侧壁的开口侧设有阶梯位,所述第一分套的开口侧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阶梯位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诊脉指套还包括两个压紧板,两个所述压紧板分别将所述力传感器模块的两端对应压紧固定在所述套体的相对两侧壁上。

一种诊脉装置,包括所述的诊脉指套,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力传感器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力传感器模块获取的脉象数据信息;所述的诊脉装置还包括穿戴元件,所述穿戴元件与所述显示器相连,所述穿戴元件用于穿戴于手腕上。

上述的诊脉装置,由于包括所述的诊脉指套,技术效果由诊脉指套带来,与诊脉指套的有益效果相同,不进行赘述。此外,显示器能收集诊脉指套上的压力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拟合成波形进行显示,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脉象信息;并可通过其内置的无线模块把相关数据无线传输到云端服务器或电脑,进行大数据的采集,便于大数据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指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指套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指套的第一分套分解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指套中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相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装置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诊脉指套,11、套体,111、安装槽,112、第一分套,1121、第一凹部,1122、第一连接件,1123、齿槽,113、第二分套,1131、第二凹部,1132、第二连接件,1133、第一活动孔,1134、凸起,1135、第二活动孔,1136、防脱板,1137、弹簧,1138、阶梯位,12、力传感器模块,13、垫块,14、压紧板,20、显示器,30、穿戴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一种诊脉指套10,包括:套体11及力传感器模块12。所述套体11用于套设于手指的端部。所述力传感器模块12设置于所述套体11上,所述套体11套设于所述手指的端部后,所述力传感器模块12与所述手指直接接触配合或间接接触配合。

上述的诊脉指套10在使用时,套体11套设于手指的端部,通过力传感器模块12接触手腕上的寸脉、关脉或尺脉,力传感器模块12便能相应获取到寸脉、关脉或尺脉的脉象信息,并将该脉象信息发送到主机设备中进行分析及存储处理。此外,手指的端部接触力传感器模块12时能同步感应到寸脉、关脉或尺脉的脉象信息。如此,人工把脉与力传感器模块12把脉融合在一起,不管医生使用或者普通用户使用,能实现标准化把脉,诊脉数据可用于后端分析,能提高诊脉数据的准确性。

具体而言,所述力传感器模块12设置于所述套体11的一端,所述套体11套设于所述手指的端部后,所述力传感器模块12与所述手指的端面直接接触配合或间接接触配合。可选地,所述力传感器模块12设置于所述套体11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与图2,所述的诊脉指套10还包括垫块13。所述垫块13可替换地设置于所述力传感器模块12与所述套体11之间。如此,由于在力传感器模块12与套体11之间设置有可替换的垫块13,垫块13材质、厚度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以促进力传感器模块12的端面与取脉待测面的贴合,得到更准确的脉象信号。此外,为了使得垫块13能较好地与手指端面接触,也为了手指能够通过垫块13与力传感模块更好地感应到脉象信息,垫块13与手指相接触的面与手指端面吻合,即垫块13与手指相接触的面设有凹面。另外,垫块13与力传感器模块12相接触的面则相应为平面,如此利于得到更准确的脉象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体11的端面上设置有安装槽111,所述垫块13嵌入所述安装槽111内。如此,垫块13更换较为方便,同时安装也较为稳定。进一步地,为了便于促进力传感器模块12的端面与取脉待测面的贴合,得到更准确的脉象信号,可选地,所述垫块13的高度等于或者大于所述安装槽111的高度。此外,所述垫块13的材质与所述套体11的材质相同或者不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与图2,所述套体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分套112与第二分套113。所述第一分套112设有用于与所述手指的侧壁贴合的第一凹部1121,所述第二分套113设有用于与所述手指的侧壁相贴合的第二凹部1131。所述第一凹部1121与所述第二凹部1131拼合形成用于插入手指的插孔。所述第一分套112与所述第二分套113之间的间距可调。如此,由于第一分套112与第二分套113之间的间距可调,第一分套112与第二分套113所围合形成的插孔的孔径大小根据手指的大小相应调整,使得插孔能较好地适应于手指大小,适应不同人不同粗细的手指,手指穿戴后不易于脱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第一分套112设有第一连接件1122,所述第二分套113设有第二连接件1132。所述第一连接件1122设有多个连接位,所述第二连接件1132可选择地固定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位。如此,在第二连接件1132固定在不同连接位时,第一分套112与第二分套113之间的间距不同。即将第二连接件1132固定在合适的连接位,能保证指套的插孔适应于手指大小,手指穿戴后不易于脱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122为连接杆,所述连接位为设置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上的齿槽1123。所述第二分套113的侧壁设有第一活动孔1133,所述第二连接件1132为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活动孔1133内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设有用于与所述齿槽1123限位配合的凸起1134。如此,限位杆上的凸起1134插入到齿槽1123中,便可以将连接杆限位住,移动限位杆使得凸起1134脱离出齿槽1123,便可以调整第一分套112与第二分套113之间的间距,结构简单,操作较为方便,第一分套112与第二分套113连接稳固。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2与图3,第二分套113的侧壁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孔1133相连通的第二活动孔1135。所述连接杆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活动孔1135内。如此,限位杆与连接杆均套设于活动孔内,没有外露于插孔中,能避免与手指相互接触,从而保证较好的穿戴效果。

此外,为了保证第一分套112与第二分套113之间较好的固定效果,第一连接件1122、第二连接件1132均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件1122与两个第二连接件1132一一对应配合连接。

另外,请参阅图2与图4,限位杆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分套113的外侧壁限位配合的防脱板1136,防脱板1136能避免限位杆脱离出第一活动孔1133。进一步地,限位杆上套设有弹簧1137,弹簧1137一端与防脱板1136相抵触,弹簧1137另一端与第二分套113的外侧壁相抵触。如此,在按压限位杆使得限位杆上的凸起1134脱离齿槽1123后,弹簧1137被压缩,并在第一分套112位置调整好之后松开限位杆,限位杆在弹簧1137的弹力回复作用下复位使得凸起1134再次插入到另一个齿槽1123中,进而对连接杆起到限位作用,操作方便。

可选地,第一分套112与第二分套113之间也可以采用外置的连接件进行可拆卸连接,例如,第一分套112的外侧壁设置有卡接件,第二分套113的外侧壁设置有与卡接件配合的多个卡接位。卡接件与其中一个卡接位配合连接时便能够实现第一分套112与第二分套113之间连接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1与图2,所述第二分套113的内侧壁的开口侧设有阶梯位1138,所述第一分套112的开口侧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阶梯位1138内。如此,第一分套112的开口侧套设于第二分套113的开口侧的阶梯位1138处,第一分套112与第二分套113之间的连接效果较为稳固,另外,第一分套112相对于第二分套113移动时,移动稳定性较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再参阅图2,所述的诊脉指套10还包括两个压紧板14。两个所述压紧板14分别将所述力传感器模块12的两端对应压紧固定在所述套体11的相对两侧壁上。具体而言,压紧板14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地装设于套体11的侧壁上。紧固件例如为螺钉、螺丝、螺栓或销钉等等。此外,为了便于压紧板14与套体11之间稳固连接,套体11的外侧壁具体为方形状。

力传感器模块12包括矩阵压力传感器、连接导线(图中未示出)及数据处理芯片(图中未示出)。矩阵压力传感器具有与人体皮肤接触的多个压力感测面,矩阵压力传感器通过连接导线与数据处理芯片电性连接。矩阵压力传感器叠置于垫块13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诊脉指套10还包括传感器覆膜。该传感器覆膜设置在所述矩阵压力传感器背对所述垫块13的一侧。传感器覆膜起到包覆、固定及保护矩阵压力传感器的作用。具体地,所述传感器覆膜面对所述矩阵压力传感器的表面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若干颗粒。若干所述颗粒呈矩阵排布,每个颗粒的位置与矩阵压力传感器中的压力传感器单元的位置一一对应,有效避免单一压力传感器单元读取数值时受其邻近传感器单元的影响,使传感器获取更清晰准确的信号。在矩阵压力传感器的表面设置有传感器覆膜,起到防扎、防腐等保护传感器的作用,提高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上述的诊脉指套10,能适应如下应用场景:

1、试验场景,有经验医生穿戴例如三个诊脉指套10分别对寸脉、关脉及尺脉进行诊脉,三个诊脉指套10在医生把脉过程中将脉象信息记录下来并与医生的诊脉结果进行对应,即在试验场景中相当于给这个数字化的脉象信息数据打上标签,并进行存储,使得存储的脉象信息能作为后续诊脉参考;

2、教学场景,无经验医生或学生穿戴例如三个诊脉指套10分别对寸脉、关脉及尺脉进行诊脉,三个诊脉指套10在无经验医生或学生把脉过程中同步获取脉象信息,并与存储的脉象信息匹配,通过后端分析出实际脉象,无经验医生或学生将分析出的实际脉象与自己的手指感觉进行匹配,即能起到学习作用;

3、临床诊断场景,医生穿戴例如三个诊脉指套10分别对寸脉、关脉及尺脉进行诊脉,三个诊脉指套10在医生把脉过程中同步将脉象信息记录下来,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诊脉信息进行诊断,也可以参考诊脉指套10感应的脉象信息进行诊断,即能起到记录及辅助诊断作用;

4、普通家庭场景,普通用户穿戴例如三个诊脉指套10分别对寸脉、关脉及尺脉进行诊脉,脉诊仪机器把脉并给出判断。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及图6,一种诊脉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诊脉指套10,还包括显示器20。所述显示器20与所述力传感器模块12电性连接,所述显示器20用于显示所述力传感器模块12获取的脉象数据信息。

上述的诊脉装置,由于包括所述的诊脉指套10,技术效果由诊脉指套10带来,与诊脉指套10的有益效果相同,不进行赘述。此外,显示器20能收集诊脉指套10上的压力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拟合成波形进行显示,便于医护人员直接观察脉象信息;并可通过其内置的无线模块把相关数据无线传输到云端服务器或电脑,进行大数据的采集,便于大数据分析。

具体而言,诊脉指套10为三个,三个诊脉指套10分别对应于寸脉、关脉及尺脉。力传感器模块12和显示器20可用有线或无线方式传输压力数据。显示器20收集3个诊脉指套10上的压力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拟合成波形进行显示;并可通过其内置的无线模块把相关数据无线传输到云端服务器或电脑,进行大数据的采集,便于大数据分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诊脉装置还包括穿戴元件30。所述穿戴元件30与所述显示器20相连,所述穿戴元件30用于穿戴于手腕上。穿戴元件30具体为与显示器20相连的绑带、连接绳或手套等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