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2396发布日期:2019-06-28 22:49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松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放松器。



背景技术:

肌肉放松器是一种常用的用于放松肌肉的便携仪器,常见的肌肉放松器结构包括:泡沫轴和震动组件,所述泡沫轴设有通腔,所述震动组件包括:壳体、电机、摆锤及转动轴承,其中,壳体可拆卸的安装于通腔内,电机和摆锤安装于壳体内,且摆锤与电机输出轴相连接,转动轴承套设在电机输出轴的末端。当电机运行时,摆锤在电机输出轴的带动下转动,产生振动后通过壳体输出,振动频率由电机控制。

现有的肌肉放松器缺点在于功能较为单一,只能输出振动。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松器,旨在解决现有的肌肉放松器功能较为单一,只能输出振动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放松器,包括: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外侧设置有内部壳体,其中,所述内部壳体外侧设置有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与内部壳体之间设置有发光组件和/或发热组件。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内部壳体之间设置有发热组件,所述发热组件包括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与内部壳体之间设置有绝缘硅胶层。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放松器还包括:温度测量组件,所述温度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外壳的温度;所述温度测量组件连接有温度控制芯片,所述温度控制芯片与发热组件电性连接。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与内部壳体之间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灯条,所述内部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反光面,所述发光灯条所发射出来的光线经反光面反射后射出。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上均匀排布有多个折光凸起。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外壳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反光凸起,经所述反光面反射后的光线,一部分透过外部壳体后射出,另一部分由反光凸起反射至反光面。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转动驱动源、摆锤、转动轴承及安装座,所述摆锤连接于转动驱动源的驱动源输出轴中部,所述转动轴承连接于所述驱动源输出轴末端并固定于安装座内,且转动轴承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柔性材料轴承套。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振动组件包括:转动驱动源,所述转动驱动源收容于内部壳体,且转动驱动源与内部壳体之间设置有柔性材料缓冲套。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放松器的振动频率大于等于1000hz。

在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外部壳体外壁连接有柔性材料防护壳,所述柔性材料防护壳设置有若干个防护条,所述外部壳体设置有多个条形槽,所述防护条内侧容置于所述条形槽,外表面则凸出于所述条形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放松器,包括:振动组件,所述振动组件外侧设置有内部壳体,所述内部壳体外侧设置有外部壳体,所述外部壳体与内部壳体之间设置有发光组件和/或发热组件。本发明所提供的放松器,相较于传统的放松器,丰富了功能,取消了泡沫轴的设置,形成了强烈的结构差异,除振动功能外,至少还增加了发光及发热功能中的一个,解决了现有的肌肉放松器功能较为单一,只能输出振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放松器较佳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省去两端端盖后放松器的爆炸图。

图3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中外部壳体与柔性材料防护壳配合关系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发光组件与第二内壳及第二外壳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所用第二外壳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所用第一外壳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所用第二外壳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所用振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所用转动轴承及柔性材料轴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所用振动组件与内部壳体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局部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放松器,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发明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做更为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解释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此外,下文所述的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不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领域设计人员皆以振动作用于人体实现放松肌肉的功能为方向,进行深入的优化设计,比如参数的改进(在一定范围内调整振动频率)、泡沫轴的外表面构造(凹槽形状不同,泡沫轴与人体的接触位置不同,最终造成效果差异)等等,而无人想到要额外增加新的功能;同时由于泡沫轴的存在,使得现有放松器即使增加发热组件/发光组件,也无法实现发热/发光功能,通过检索可以得知的是,现有放松器并没有舍弃泡沫轴设置的先例,由此可见设计人员并没有进行如发热等新功能开发的想法或者说未提出增加新功能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基于上述思路,提供了一种放松器,其包括:振动组件200、内部壳体100(如图2所示)、外部壳体,以及发热组件400和/或发光组件500。其中,振动组件200用于输出振动,内部壳体100用于传递振动(至少具有传递振动的功能,并不排除其兼具其他功能的可能性),发光组件500用于发射光源,发热组件400用于产生热量或者令外部壳体产生热量,外部壳体根据结构配置(是仅使用发光组件500,还是仅使用发热组件400,又或是二者同时配备)确定功能,可以确定的是,外部壳体至少具有两个功能:1、传递振动,2、导热或透光。

此处需要注意的是,现有肌肉放松器并没有外部壳体的设置,其所采用的乃是泡沫轴,而泡沫轴并不具备导热或透光的特性,此处是本发明所提供放松器所做的重要基础改进之一。

另外,所述放松器的振频优选大于等于1000hz;现有技术中的肌肉放松器振动频率最大不超过100hz,比如一种在网络上销售的肌肉放松器(又叫瑜伽振动滚轴)振频分为5档,其中1档15hz、2档30hz、3档45hz、4档60hz、5档65hz。由此可见,本发明所提供的放松器与现有肌肉放松器差别极大。振频越高,振动波的波长就越小,能使大分子在吸收到振动波能量以后分解,小分子细胞的循环加快,进一步的,优选为连续振动;采用高频连续振动可对人体进行深度按摩,促进乳酸代谢(乳酸为大分子团),放松肌肉及末梢神经,促进皮下脂肪溶脂。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发光组件500所带来的光疗功能及发热组件400所带来的热敷功能,与放松器原有的振动功能结合并非是简单的功能叠加,其所带来的效果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具体说明请参照下文。

光疗法即利用光线的辐射能治疗疾病的理疗法;光疗主要有紫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红外线疗法和激光疗法。热敷疗法在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热敷本身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的吸收。

红外线是在所有光谱中最能够深入皮肤和皮下组织的一种射线。由于远红外线能够深入人体组织内部与人体内细胞分子产生作用,并通过振动吸收,促使皮下深层温度上升,并使微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有利于清除血管囤积物及体内有害物质,将妨害新陈代谢的障碍清除,重新使组织复活,促进酵素生成,达到活化组织细胞、防止老化、强化免疫系统的目的。红外线治疗的适应征广泛,主要用于缓解肌痉挛,改善血运,止痛,例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肌腱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神经炎、皮肤溃疡、挛缩的瘢痕等。禁忌症为高热患者、出血倾向者、活动性肺结核及重症动脉硬化等。

当发光组件500发射的可见红光配合放松器的振动功能(高频振动为佳)时,对于血液循环和微循环障碍引起的多种疾病均具有改善和防治作用,可促进肠胃蠕动,加快代谢,快速解决便秘,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细胞新陈代谢,解决手脚冰凉、酸麻的症状,缓解静脉曲张,远红外作用于皮肤后,大部分能量被皮下组织细胞所吸收而转化为热能,引起皮温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绿光对神经具有安定和放松的效果。对感觉神经的镇痛作用和镇静作用较为明显,故对高血压、偏瘫和神经衰弱有较好的光疗作用。浅绿光也被用在治疗哮喘、更年期障碍、神经麻痹、肾脏疾病、糖尿病以及所有消化管道的疾病。实验发现用绿光或浅绿光,在排除体内毒素上非常成功。

绿光是大自然中最普遍的颜色,被视为中性的颜色。具有平衡的效果,而且会增进宁静的感觉,抚慰和放松的效果。有中和、平衡及安定作用,尤其能治疗心理方面上的疾病。美容作用:因疲劳、精神紧张引起的皮肤粗糙、皱纹、黑头、粉刺及暗疮。

当发光组件500所发射的绿光配合放松器的振动功能(高频振动为佳)时,可实现深度按摩,能够使肌肉深度放松、拉伸筋骨,从而放松紧绷的肌肉和神经,消除肌肉疲劳,促进运动后乳酸代谢,可用于解决腰肌劳损、全身肌肉酸痛、肌无力小腿抽筋、椎间盘突出等问题。

红光对组织的穿透能力比其它波长的色光都强,对皮肤和黏膜有温热作用,会强烈刺激血液的流动。可引起较深组织的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使人体细胞活力增强,新陈代谢旺盛,促进蛋白合成。通过红光的刺激可以使纤维细胞和胶元形成增加。美容作用:能增加皮肤弹性、收紧毛孔、去皱纹,闭塞性黑头粉刺肤质,湿疹、面黄、细嫩皮肤。医疗中,神经性皮炎、暗疮、疹、皮肤损伤、烧伤、烫伤、肌肉疲劳、瘀伤、筋腱炎症、手关节手指痛、关节劳损、腰背痛;足劳累引起的足底部和足背部疼痛、风湿性关节炎;伤口愈合。

当发光组件500同时发射红光,而发热组件产生红外线(红外线配合铝合金壳实现红外热,赋予放松器以热敷功能)并配合放松器的振动功能(高频振动为佳)时,可将机械能转换为中高频波动能量,连续震动可促进皮下脂肪移动打散及代谢,达到移脂溶脂的效果,配合微共振定向牵引技术,具有减脂、消除大肚腩,通过红光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增强皮肤弹性,固定脂肪,起到塑形的作用。

高频振动配合红外热可促进肠胃蠕动,加快代谢,快速解决便秘,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细胞新陈代谢,解决手脚冰凉、酸麻的症状,缓解静脉曲张,远红外作用于皮肤后,大部分能量被皮下组织细胞所吸收而转化为热能,引起皮温升高,刺激皮肤内热感受器,通过丘脑反射,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血液循环得到改善。

由上述内容可知,振动功能可与发光功能配合使用,也可与发热功能配合使用,还可与发光功能及发热功能同时配合使用。

优选所述发热组件400包括发热片410,如图2所示,所述发热片410与内部壳体100之间设置有绝缘硅胶层(未图示);即发热片410与内部壳体100通过绝热硅胶(绝热橡胶层等替代材料亦可)相连接。由于绝热硅胶具有隔热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绝热硅胶层的设置一方面可防止内部壳体100因热量传递受到损伤(内部壳体100优选由塑料制作而成,保证内部壳体100的韧性),或者进一步将热量传导至振动组件200(振动组件200不易过热);另一方面可利用绝热硅胶层的弹性令发热片410与外部壳体紧密贴合,提高热量传递效率,组装时,外部壳体与内部壳体100的间距减小,绝热硅胶层顶持发热片410,令发热片410与外部壳体紧贴,同时又可保证不会由于间距减小令结构受损(若发热片410与内部壳体100刚性连接,则可能由于外部壳体与内部壳体100间距的减小,导致外部壳体内壁、发热片410、内部壳体100或发热片410与内部壳体100连接处被强压损坏)。

在具体实施时,发热片410的可替代方案还可以是硅钼棒、硅碳棒、钼丝、钼顶头或钼电极等等,由于可用方案较多,本发明无法一一列举。但应当理解的是,只要具有发热功能并可将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外部壳体的结构都可用于作为本发明中的发热片410,无论是接触式导热还是非接触式导热;又或者是本身不产生热量,而通过光照等方式令外部壳体自身产生热量的结构;以上种种皆属于本发明的发明思路,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但发热片410与其他替代零件相比,具有更佳的使用效果:在绝热硅胶层的顶持下,发热片410与外部壳体内壁的接触面积增加更大,导热效率也提高更多。进一步的是,发热片410还具有一定的弹性(或由于其厚度较小,或由于其材质,或二者兼具等能令发热片410具有弹性的方式皆可),且与外部壳体内壁形状相适配,以便在安装后,发热片410可与外部壳体内壁完全贴合。

所述发热片410设置在第一外壳310与内部壳体100之间,这并不意味着第二外壳320不具有导热功能,或者说第二外壳320覆盖处不能进行热敷,即使发热片410仅设置在第一外壳310与内部壳体100之间,也可通过第一外壳310与第二外壳320的连接进行导热,令第二外壳320覆盖处也能进行热敷;本发明对此处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较佳的是,所述第一外壳310的内壁呈半圆形,所述内部壳体100的外壁上设置有弧形贴合区。所述发热片410与第一外壳310内壁相贴合,通过绝热硅胶层连接于所述弧形贴合区。优选内部壳体100在弧形贴合区之外设置有若干加强筋,以加强内部壳体100强度,使其在高频振动下,使用寿命及可靠性得到保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放松器还包括:温度测量组件,所述温度测量组件用于测量所述外部壳体的温度;所述温度测量组件连接有温度控制芯片,所述温度控制芯片与发热组件410电性连接。通过温度测量组件及温度控制芯片可将外部壳体的温度控制在预定范围内,防止温度过低无法起到热敷效果,或者温度过高引起用户使用不适感。温度控制芯片可选用的型号为sh79f1615等。

温度测量方法有很多,可分为接触式测温方法及非接触式测温方法,接触式测温方法有膨胀式测温、电量式测温及接触式光电/热色测温等等,非接触式测温方法有辐射式测温、光谱法测温、激光十涉测温及声波/微波法测温等等。以上种种方式皆可用在本发明,皆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温度测量组件包括:贴附于外部壳体的测温棒420;所述测温棒420延伸有导联线,并通过导联线连接至温度控制芯片;所述测温棒420可选用热电偶测温棒420。

较佳的是,外部壳体(在第一外壳310导热的情况下,具体可指第一外壳310)为铝合金壳,放松器通过红外热提供热敷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第一外壳310及第二外壳320(外部壳体可为套筒式壳体,也可以由更多个外壳组合而成,本发明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下文以外部壳体包括第一外壳310及第二外壳320为例进行示意性说明);其中至少第二外壳320用于传递振动且透光,也就是说,本发明只要求放松器具有发光功能,并不具体要求整个外部壳体皆可透光。

较佳的是,所述内部壳体100(具体为与第二外壳320对应一侧的内壳,优选为第一内壳110)为不吸光的白色材料,其外表面为亚光面;所述第二外壳320为导光性良好的透明材料,外表面为高光平滑面,内表面为亚光面且具有折射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发光组件500包括发光灯条510,如图4所示。进一步的,所述发光灯条510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led灯珠511,如图4所示,所述led灯珠511优选为量子点led,红光量子能够提高细胞活性,加快细胞新陈代谢,促进胶原蛋白生成。绿光量子可控制肌肤油脂分泌,紧缩粗大毛孔,改善敏感肌肤,使肌肤光滑细腻富有弹性。发光灯条510优选设置有两个或者更多个,使放松器能够同时发射两种或以上的光线,增加放松器的功能模式。除发光灯条510的方式外还可以使用直接均布led灯珠511的方式(均布在外部壳体的内壁或内部壳体100的外壁)。

本发明所提供的放松器可实现的功能如下:移脂塑身(比如将腹部脂肪上移丰胸或者将腿部脂肪上移提臀等等)、修复肌肉劳损、加快乳酸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身体酸痛、促进肠胃蠕动、排湿消肿、放松神经、促进淋巴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按摩内脏器官、有助于睡眠等等。

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内部壳体100的外表面设置有反光面121,如图4所示,(可连接单独设置的反光面121,也可以直接将内部壳体100的外表面作为反光面12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所述发光灯条510所发射出来的光线经反光面121反射后射出,以缩短混光距离,保证出光均匀性。

进一步的是,所述外部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反光凸起321,如图5所示,经所述反光面121反射后的光线,一部分透过外部壳体后射出,另一部分由反光凸起321反射至反光面121,并再次经反光面121反射后射出,一则可进一步缩短混光距离,保证出光均匀性,二则可最大化利用光线(在设置有防护条的情况下,避免部分光线被防护条遮挡,无法射出,造成浪费),三则可减少发光灯条510的数量。更进一步的是,部分光线可反复在内部壳体100的外壁与外部壳体的内壁之间反射,而后射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放松器还包括:柔性材料防护壳600,如图3所示,所述柔性材料防护壳600设置有若干个防护条,所述防护条一一对应设置在反光凸起321的外侧,柔性材料防护壳600优选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或者其外表面为柔性贴合面,一则可提高使用舒适性,二则将防护条一一对应设置在反光凸起321的外侧,可避免防护条遮挡光线。

为了提高防护条的设置稳定性,防止其位置发生偏移遮挡光线,本发明在外部壳体的外壁开设有若干个连接槽322,如图5所示,并将所述防护条一一容置于连接槽322内(防护条的上端面凸出于外部壳体为佳,防护条贴合人体使用舒适性更高)。

较佳的是,所述发光灯条510固定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内壁,将发光灯条510固定于外部壳体的内壁一则可增加发光灯条510与内部壳体100外壁之间的间距,二则可防止发光灯条510自身遮光,造成放松器发光不均匀或者结构复杂。

为了进一步提高放松器的发光均匀性,本发明在外部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个折光凸起323,如图6所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外部壳体包括:用于传递振动并导热的第一外壳310,和/或用于传递振动且透光的第二外壳320;所述外部壳体设置于内部壳体100外侧。

本发明所涉及的内部壳体10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内壳结构,但较佳的是,所述内部壳体100包括:第一内壳110及第二内壳120。在所述外部壳体仅设置有第一内壳110的情况下,整个内部壳体100的外表面用于配合外部壳体,更好的导热;在所述外部壳体仅设置有第二内壳120的情况下,整个内部壳体100的外表面用于配合外部壳体,更好的折射光线;在所述外部壳体既设置有第一外壳310,又设置有第二外壳320的情况下,优选第一内壳110的外表面更适于配合第一外壳310导热,而第二内壳120的外表面更适于配合第二外壳320透光。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内部壳体100结构可根据外部壳体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更适于实现相应的功能,但并不意味着内部壳体100的结构必须依据外部壳体。无论外部壳体的零件配置如何,皆不会限定第一内壳110与第二内壳120的连接方式,甚至第一内壳110与第二内壳120的设置与否亦不会受到限定,比如在同时设置有第一外壳310及第二外壳320的情况下,整个内部壳体100仍然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

作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改进,第一内壳110的本体及第二内壳120的本体皆呈半圆形,二者扣合连接后形成内部壳体100的本体(呈圆形),圆形的内部壳体100本体可保证振动输出的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内壳110的本体及第二内壳120的本体形状设置并非只有这一种方案,还可以选择其他方案,比如将第一内壳110的本体设置为横截面为四分之三圆的形状,而将第二内壳120的本体设置为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的形状;又比如将第一内壳110的本体设置为圆筒形结构(中空),而不设置第二内壳120,在将电机、摆锤220等零部件固定在一弧形板上之后,直接将该弧形板插入并固定在第一内壳110的本体中;等等诸多方案皆可替代上述较佳方案。但相较而言,上述较佳方案安装较为方便,且结构稳定性较好。

另外,内部壳体100的本体也可以选择不设置为圆形,较为近似圆形的椭圆形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并不会影响用户体验。因此,上述较佳方案只是本发明诸多方案中的一种优选结构,不应当认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被局限于此,所有依据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实现的技术方案,皆应视作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本发明进一步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部壳体同时设置有第一外壳310及第二外壳320,所述第一外壳310与内部壳体100之间设置有第一安装空间,所述第一安装空间用于容置发热组件400(并不要求发热组件400的零件全部设置在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外壳320与内部壳体100之间设置有第二安装空间,第二安装空间用于容置发光组件500(同样的,并不要求发光组件500的零件全部设置在第二安装空间内)。容易想到的是,第一外壳310与第二外壳320可以择一配备。

所述第一外壳310优选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一方面金属导热性能较好,能更好的传递热量;另一方面金属传递振动的稳定性较好。进一步的,内部壳体100(在设置有第一内壳110的情况下,具体指第一内壳110)由塑料制作而成,可以提高放松器的振动输出韧性,与金属材料制作的第一外壳310配合,提高了放松器的使用舒适性。所述第二外壳320优选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制作而成(具体材料本发明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改进,所述壳体结构还包括柔性材料防护壳600,所述柔性材料防护壳600与所述外部壳体相连接,柔性材料防护壳600可提高使用舒适性(金属或其他硬性材质与人体直接接触,舒适感较差),而且在设置有第一外壳310及相应发热组件400的情况下,柔性材料防护壳600可减轻热敷时第一外壳310直接接触人体带来的影响。

在具体实施时,优选所述柔性材料防护壳600的外表面高于第一外壳310的外表面(当第一外壳310及柔性材料防护壳600二者的外表面皆呈弧形时,柔性材料防护壳600外表面的外径大于第一外壳310外表面的外径),即柔性材料防护壳600的外表面与第一外壳310的外表面形成有高度差,该高度差足以令放松器滚动时始终以柔性材料防护壳600的外表面为接触面(在第一外壳310的设置范围内)。而在同时设置有第一外壳310及第二外壳320的情况下,并不要求第一外壳310的外表面与第二外壳320的外表面皆低于柔性材料防护壳600的外表面,优选的是至少第一外壳310的外表面低于柔性材料防护壳600的外表面,以防止热敷时人体被烫伤。当然,更佳的是,第二外壳320的外表面亦低于柔性材料防护壳600的外表面。

较佳的是,所述柔性材料防护壳600的中部设置有若干个防护条,即若干个所述防护条两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外部壳体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条形槽,所述防护条的内侧一一对应收容于所述条形槽,即防护条的一部分内置于条形槽,一部分漏出条形槽。防护条的设置一则可以保证使用舒适性,二则保证防护条之间可散热或透光。除上述结构外,也可以选择使用其他类似结构,比如由若干个互不连接的防护条安装后形成的柔性材料防护壳600等等。

较佳的是,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外壳310包括第一外壳本体311及卡合凸起312,所述卡合凸起312由第一外壳本体311向外延伸而成,卡合凸起312包括连接部及限位部;若干个所述防护条中包含有多个第一防护条,所述第一防护条设置有卡合部,所述卡合部的内壁与第一外壳本体311的外表面相贴合,卡合部的外壁与卡合凸起312的内壁相贴合。也就是说,第一防护条稳定卡持于限位部与第一外壳本体311之间,无缝隙,放松器运行时无松动同时也无声音。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条的内壁开设有开口槽,将防护条卡入第一外壳本体311与卡合凸起312之间时,挤压防护条,防护条变形,开口槽两侧的壳体向开口槽凹入,在防护条卡入卡合凸起312后回复原状,从而保证防护条的卡合稳定性。所述开口槽优选为u形槽。

具体的,所述卡合凸起312呈上端为弧形的t字形,上端横向部分为限位部,限位部与第一外壳本体311同心设置;相邻卡合凸起312之间设置有一第一条形槽314,如图7所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第一外壳310两端皆向外延伸有第一折弯边313,如图7所示;所述第二外壳320两端皆向外延伸有第二折弯边325,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外壳310及第二外壳320通过第一折弯边313及第二折弯边325相连接;所述柔性材料防护壳600包括:第一防护壳610及第二防护壳620,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防护壳610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折弯边313与第二折弯边325两个连接处的外侧。优选第一折弯边313与第二折弯边325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及第二螺纹孔,二者通过螺纹连接,第一防护壳610的两端位置的设置可遮盖连接螺钉,使放松器外侧看不到螺钉,一则美化其外观,二则可防止螺钉伤人。

如图9所示,所述振动组件200包括:转动驱动源210、摆锤220、转动轴承250及安装座240,所述摆锤220连接于转动驱动源210的驱动源输出轴211中部,所述转动轴承250连接于所述驱动源输出轴211末端并固定于安装座240内,且转动轴承250与安装座240之间设置有柔性材料轴承套230。

其中,转动驱动源210、转动轴承250(如图10所示)、安装座240及柔性材料轴承套230皆设置于所述内部壳体100的腔体中;所述摆锤220及转动轴承250套设于转动驱动源210(比如电机)的输出轴的外缘;所述安装座240一体成型于内部壳体100,或者固定连接于内部壳体100;所述柔性材料轴承套230设置在转动轴承250与安装座240之间,且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

放松器的振幅关乎使用时是否会对人体造成损伤,比如振幅为2mm,则放松器的力度只会作用至人体表皮下的肌肉等组织;而如果振幅过大,则放松器的力度会传递至人体深处,可能会损伤人体内脏或骨骼等等;因此,控制放松器的振幅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本发明提供的优选实施例中,当转动驱动源210带动摆锤220旋转输出振动时,转动轴承250将发生位移,并压缩柔性材料轴承套230,由于安装座240固定连接于内部壳体100,且柔性材料轴承套230由柔性材料制作而成,因此,放松器的振幅将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体的控制效果受柔性材料轴承套230参数、材质及结构的影响,通常而言,在材质及结构相同的情况下,柔性材料轴承套230的厚度越大,放松器的振幅越小,反之则放松器的振幅越大。

作为对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说明,所述柔性材料轴承套230的厚度计算公式为:a=2*tanc*b,其中a表示柔性材料轴承套230厚度,c表示驱动源输出轴211的最大允许弯拆角度,b为驱动源输出轴211裸露在转动驱动源210外的长度。驱动源输出轴211的形变小于2°,而b优选为5厘米时,放松器的振幅应当控制在1毫米以内,这样既可以保证驱动源输出轴211不会因为形变而断裂,又可以保证放松器的振幅小于2毫米,不会对人体产生损害。

作为本发明的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安装座240固定连接于内部壳体100,而内部壳体100在连接处(与安装座240的连接处)设置有至少一个支撑筋,支撑筋的设置可以提高连接处的强度,其设置位置及数量应当足以承受转动轴承250的最大离心力。

优选的,支撑筋设置有多个,多个支撑筋分别由连接处向周缘多个方向延伸,以形成拱卫连接处的结构,提高强度加强效果。

较佳的是,所述安装座240包括:安装上座242及安装下座241,所述安装上座242及安装下座241的两侧皆向外延伸设置有安装折弯边240a,并在安装折弯边240a上开设有第二螺纹连接孔;所述内部壳体100上开设有与第二螺纹连接孔相适配的第三螺纹连接孔,所述安装上座242及安装下座241通过螺纹连接后形成安装座240并固定于内部壳体100。安装折弯边240a的设置便于安装座240的安装固定,而将安装座240分设为安装上座242及安装下座241一则便于柔性材料轴承套230及转动轴承250的安装,二则可保证柔性材料轴承套230及转动轴承250完全包裹在安装座240内,进而保证运行稳定性,防止转动轴承250在运动过程中发生轴向位置上的偏移(若将安装座240设置为圆筒状,并从侧面装入柔性材料轴承套230及转动轴承250,则转动轴承250很可能在振动作用下,沿驱动源输出轴211的轴心线移动,长时间的累加作用可能导致仪器损坏,伤害人体)。

不难理解的是,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的螺纹连接皆可等同替换为其他连接方式,比如锁扣连接、卡扣连接、花键连接等等。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内部壳体100内侧形成有螺纹连接柱,所述第三螺纹连接孔开设于所述螺纹连接柱,而支撑筋则由螺纹连接柱延伸至内部壳体100的侧壁及底壁。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转动驱动源210及电池收容于内部壳体100的两端,摆锤220位于内部壳体100的中部,以保证整个放松器的振动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考虑到摆锤220的参数对于振幅的影响,本发明设置摆锤220包括:连接部及转动部,所述转动部的半径小于等于转动部的宽度,在保证摆锤220质量(从而保证离心力的大小)的同时缩短摆线长度。

所述连接部与转动驱动源210相连接,连接部套设在驱动源输出轴211的外缘。为了便于摆锤220的安装定位,本发明在连接部的连接孔内设置有定位平面,驱动源输出轴211适配定位平面设置有贴合平面;为了在便于安装的同时保证连接部的强度,本发明设置定位平面数量为一个。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改进,所述驱动源输出轴211的末端(其末端在图9中以标示)直径小于驱动源输出轴211的中部直径,即驱动源输出轴211中部的直径较大,以保证驱动源输出轴211的强度;驱动源输出轴211末端的直径较小,以尽可能缩小转动轴承250的尺寸,减小转动轴承250、柔性材料轴承套230及安装座240的占用空间。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240开设有轴承收容槽,如图10所示,所述柔性材料轴承套230包括:第一圆环套及第二圆环套,其中第一圆环套靠近转动驱动源210而第二圆环套背离转动驱动源210;所述第一圆环套的内径适配于转动轴承250,第二圆环套的内径适配于驱动源输出轴211,第一圆环套与第二圆环套的外径皆等于所述轴承收容槽的内径,所述转动轴承250收容于第一圆环套。转动轴承250除装入侧外,完全包括在柔性材料轴承套230内,柔性材料轴承套230除起到周向缓冲的作用外,还能起到径向缓冲的作用(背离转动驱动源210一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转动驱动源210与内部壳体100之间设置有柔性材料缓冲套270,如图9所示,柔性材料缓冲套270即用于缓冲电机所带来的冲击,其由柔性材料制作(比如橡胶、硅胶等等)而成,可起到保护内部壳体100,并减少电机驱动能量的损耗。

在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材料缓冲套270的具体材料、参数等可考虑根据放松器振频、振幅及电机对内部壳体100的冲击力等因素具体确定。

较佳的是,所述柔性材料缓冲套270的厚度大于电机与内部壳体100之间间距的最小值,该设置一则可加强柔性材料缓冲套270的防护能力,二则可保证电机与内部壳体100的相对位置不变。可以理解的是,内部壳体100的内壁并不要求与电机完全贴合,同样的,柔性材料缓冲套270也并不要求完全覆盖电机的周缘;在电机与内部壳体100的相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只要二者接触的位置有柔性材料缓冲套270的存在即可(此处不应该理解为柔性材料缓冲套270仅设置在二者接触的位置)。

但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机的周缘全部被柔性材料缓冲套270所覆盖(若柔性材料缓冲套270由多个部分拼接而成,且电机的周缘仅在拼接处未被柔性材料缓冲套270覆盖,同样视作完全覆盖)。柔性材料缓冲套270完全覆盖电机周缘的好处在于:一则可以提高柔性材料缓冲套270的可靠性(不会因振动而位置移动,从而失去防护能力);二则便于柔性材料缓冲套270的安装(完全覆盖只需将柔性材料缓冲套270套接或贴附于电机外缘即可,但若仅在电机与内部壳体100接触的位置设置柔性材料缓冲套270,则还需要进行柔性材料缓冲套270定位);三则可提高减少电机驱动能量损耗的功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内部壳体100的内侧设置有内壁加强筋,用于加强内部壳体100的结构强度。部分的内壁加强筋设置在驱动源收容槽中,即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内部壳体100与柔性材料缓冲套270并不完全贴合,若与此同时柔性材料缓冲套270的厚度大于电机与内部壳体100之间间距的最小值,则柔性材料缓冲套270将受挤压变形,并向内壁加强筋之间的凹槽凹陷,由此可见,内壁加强筋的作用不仅限于加强内部壳体100的强度,其还具有形成凹槽,从而为柔性材料缓冲套270提供变形空间的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11及图12所示,所述转动驱动源21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定位柱212(可采用限位螺丝等配置,也可采用定做的带有该定位柱212的电机),所述内部壳体100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柱212形状、位置及尺寸相适配的定位槽。定位柱212的设置可以防止电机打转,并提高电机的安装方便性。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柱212外缘套设有柔性材料定位套,所述定位柱212套设柔性材料定位套后与所述定位槽过盈配合。

所述定位柱212的形状及尺寸本发明并不进行限定,定位柱212可以为圆形,也可以为方形、菱形、锥台形等其他形状。

所述定位槽开设于第一内壳110,第二内壳120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位置与所述定位槽的位置相对应。定位槽的设置可对电机形成至少三个方向的限位,而限位凸起可配合定位槽形成全部周向方向的限位。

不难理解的是,所述限位凸起可以插入定位槽内部,当第二内壳120与第一内壳110固定连接后,压紧定位柱212;也可以不插入定位槽内部,在定位槽的槽口开始限位。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限位凸起可以用限位板等结构进行替代,限位板并不与内部壳体100的其他位置相连接(仅与形成定位槽的实体部分相连接)。具体的,限位板形状为一字形,固定连接在定位槽槽口两侧;或者限位板形状呈“凸”字形,凸出部分插入定位槽内,两侧高度较低的部分其固定连接作用。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定位柱212呈圆柱型,所述定位槽呈u形,且所述定位槽的深度等于定位柱212的直径与预设值之和。所述预设值可以为0,即定位柱212的最高点与定位槽槽口相平齐;所述预设值也可以大于0,定位柱212的最高点略高于定位槽槽口,在这种情况下,限位凸起的设置有至少以下两种方式:1、限位凸起的高度按照装配后与限位槽槽口平齐设置,第一内壳110与第二内壳120连接后,限位凸起将紧紧压制定位柱212,2、限位凸起的高度按照装配后恰好与定位柱212贴合设置;所述预设值也可以小于0,这种情况下,限位凸起将插入定位槽压紧定位柱212。

较佳的是,所述内部壳体100内侧设置有定位支撑架119,如图12所示,所述定位槽开设于所述定位支撑架119,所述定位支撑架119的上端或中部(优选为上端,更为可靠)向内部壳体100的内壁延伸设置有定位支撑筋,保证定位支撑架119的强度及在振动中的使用可靠性。

另外,优选所述限位凸起的凸出于第二内壳120,而定位槽的槽口凹陷于第一内壳110,以降低定位支撑架119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定位支撑架119的强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驱动源收容槽的两端皆设置有限位挡板,电机的两端端面分别与两个限位挡板相贴合,对电机形成轴向限位,配合定位结构及柔性材料缓冲套270从周向、径向及轴向保证电机与内部壳体100的相对位置不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放松器,所述放松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放松器。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