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针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33296发布日期:2019-06-28 22:56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针头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护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针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上,通过注射对病人进行麻醉、疾病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式。注射器都是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感染,用过的注射器放入桶里收集,然后定期将收集的注射器拿回护士站或者操作间,将针头取下。上述操作方式下,不能及时将针头取下;且护士对病人进行护理时,一趟护理工作使用的注射器数量不是很大,等到桶里装满注射器再处理时,工作量较大且在此期间注射器内残余药水混在一起蒸发会对病人造成不利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针头分离装置,用于在进行完注射治疗后及时将注射器上的针头卸下。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便携式针头分离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

长方体形的盒体,在盒体的上表面与右端面之间设有三角形的缺口,缺口的设置使得盒体右上部形成斜板,在斜板上设有与盒体内腔连通的圆孔,盒体的左端敞口;

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为扇形结构,在斜板内设有与圆孔连通的滑槽,活动板有四块且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在活动板与滑槽内壁之间设有弹簧,在弹簧的作用下四块活动板两两接触围成一个圆形,活动板的小端之间围成针孔;

收集单元,它设置在斜板上收集针头上滴落的药液;

挡板,在挡板上固定有与盒体左端面直接连接的限位板,挡板置于盒体内侧且在挡板上固定有磁铁;

绑带,设置在盒体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且前侧壁和后侧壁上的绑带配合使用。

进一步地,收集单元包括固定在斜板下端的挡水板、固定在挡水板上的引流管、与引流管连接的储存盒,挡水板、斜板、盒体前后壁之间形成挡水腔,引流管与挡水腔连通。

进一步地,在引流管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的作用下药液只能由引流管进入储存盒。

进一步地,引流管与储存盒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磁铁为三棱柱形,磁铁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

进一步地,在限位板上固定有插杆,在盒体左端面设有与插杆插接配合的插槽。

进一步地,在限位板上固定有手柄。

进一步地,挡水板为7字形结构。

进一步地,在挡水板的顶部设有弧形槽。

进一步地,在绑带上设有魔术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针头分离装置,安装在护士手臂上,随身携带且不占用护士的双手;操作时,仅需将针头伸入盒体内侧,然后向外拉拽注射器即可;针头上滴落的药液一部分落入挡水腔内,然后由引流管进入储存盒内进行收集,另一部分随针头进入盒体内侧,避免了残余药液滴落在病房或病床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a剖视图;

图6为挡板的三维图;

图7为挡板的正视图;

图8为挡板的右视图;

图9为斜板内活动板的装配示意图;

图10为将盒体佩戴在手臂上的示意图;

图11为沿斜向上方向拉动磁铁时的示意图;

图中:1盒体,11收集腔,12缺口,13斜板,14圆孔,15滑槽,2活动板,21弹簧,22针孔,3挡水板,31通孔,32挡水腔,33弧形槽,34引流管,35储存盒,4挡板,41限位板,42手柄,43插杆,44磁铁,5绑带,6手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主要包括盒体1、活动板2、弹簧21、挡水板3、引流管34、储存盒35、挡板4、磁铁44和绑带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盒体1:

如图1至图5所示,盒体1为本发明的主体部件,盒体为长方体形的中空结构,盒体边棱处做圆角处理。盒体为塑料件,盒体的左端敞口,在盒体的右端面与上表面之间设有三角形的缺口12,缺口的设置使得盒体右上部形成一个斜板13,该斜板与竖直方向呈锐角夹角。在斜板上设有圆孔14,该圆孔与盒体内腔连通。缺口的宽度(前后方向尺寸)小于盒体的宽度(前后方向尺寸),这样,整个斜板设置在盒体前壁和后壁之间,可以避免因自身晃动或者外力对操作者手臂的碰撞,造成针头从斜板上方移开刺伤操作者的现象。在斜板内还设有滑槽15,滑槽与圆孔连通。

活动板2:

如图1至图5及图9所示,活动板2为扇形板,活动板有四块且位于同一圆周上,活动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内且活动板的移动方向为沿该圆周的径向。当四块活动板两两之间相互接触时,四块活动板围成一个圆形。在活动板与滑槽的内壁之间设有弹簧21,在弹簧的作用下四块活动板围成一个圆形,且此时四块活动板的小端之间围成圆形的针孔22,该针孔的内径大于针头穿刺部分的外径,而小于针头上塑料材质连接部分的最大外径。

操作时,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插入针孔内,由于针头连接部分为锥状,随着针头不断伸入盒体内,针头的连接部分外壁挤压活动板使得活动板沿径向向外移动,直至针头完全进入盒体内。此时,活动板在弹簧的作用下复位,随后向外拉动注射器,由于活动板对针头的阻挡作用,针头与注射器分离直至落在盒体内腔中。

挡水板3: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阻水板为7字形结构,挡水板的下端与斜板固定连接,在挡水板的下端设有通孔31,挡水板、斜板、盒体前后壁之间围成挡水腔32,挡水腔的设置用于收集针头上掉落的药液,药液滴落在斜板上然后沿斜板留在挡水腔内。在挡水板的顶部设有弧形槽33,弧形槽的设置便于将针头伸入盒体内时对注射器形成支撑。在挡水板上固定有引流管34,引流管与通孔连通,挡水腔内的药液可以经通孔进入引流管内。在引流管的下端设有储存盒35,储存盒为圆柱形结构,引流管内设有单向阀,单向阀的作用下药液只能由引流管进入储存盒内。挡水板、引流管和储存盒构成残留药液的收集单元。引流管与储存盒之间螺纹连接,以便于拆卸。

挡板4:

由于使用时盒体佩戴在护士手臂上且护士手臂不断处于运动中,为避免进入盒体内的针头向斜板一侧移动,也为了实现对盒体左端的密封,在盒体的左端设有挡板4。如图6至图8所示,挡板为矩形板,在挡板上固定有限位板41,在限位板上固定有四个插杆43,在盒体的左端面上设有与插杆插接配合的插槽。挡板尺寸小于盒体内腔的尺寸,将插杆插入插槽中后,挡板置于盒体内腔中。在挡板上固定有三棱柱形的磁铁44,其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磁铁的作用是吸附针头,避免针头向斜板一侧移动。限位板尺寸与盒体左端面尺寸相同,在限位板上固定有手柄42,以便于将限位板安装在盒体上或将其从限位板上拆下。

绑带5:

如图1所示,在盒体的前后侧壁上固定有绑带5,且盒体前侧壁上的绑带与盒体后侧壁上的绑带一一对应、配合使用,在绑带上设有魔术贴。如图10所示,使用时,将盒体放置在护士左手手臂6上,并通过绑带捆扎固定。盒体放置在护士左手手臂上,不会影响护士进行注射操作且随身携带,使用方便。注射工作完成后或盒体内针头较多时,可手持手柄向外拉动挡板,当露出磁铁后,如图11所示,沿斜向上方向(左上方)拉动磁铁,通过盒体左端内壁将磁铁上的针头刮下。此时,针头落在盒体内侧,随后将盒体内的针头倒出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