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多功能女性灸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00277发布日期:2019-08-09 23:4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多功能女性灸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艾灸设备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新型多功能女性灸盒。



背景技术:

艾灸,也称为艾灸疗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艾灸为古中医治疗“六法”之一。具有调和阴阳,温通经络,行气活血,温阳补虚,回阳救逆,防病保健,强身益寿的功效。目前市场上各式艾灸盒及高科技便捷艾灸装置比比皆是,但是针对女性妇科疾病的专用多功能艾灸盒却未有发现。普遍存在的最大局限多为泛热量艾灸,不能完全达到对特定穴位精准化、个性化治疗且进行及时性调控。灸盒多为方形式盒顶不利于盒中烟气的散失,亦不够美观;灸盒内部为固定式钉插,灵活性低,不利于调整艾灸的可适度,降低了艾灸的效率;盒内多为一层隔灰网安全性能较低,安全隐患较大,容易出现烫伤事故;盒底未依据人体曲度设计相应的弧度,灸盒不能与人体更好的贴合,热量散失较多,造成浪费且舒适度较差。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女性腹腰骶部及腹部要穴和带脉皆可使用的多功能可调节艾灸盒,可以针对性的治疗女性妇科相关疾病,更好的解决这一临床中碰到的难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新型多功能女性灸盒,包括箱体,其特征是:所述箱体的两个长板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方孔,所述箱体对应每个所述方孔分别设置有对称的轨道二,所述箱体对应每个所述方孔分别设置有凹槽一,每个所述凹槽一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轨道二,每个所述轨道二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方孔,每个所述方孔内分别设置有方壳一,每个所述方壳一分别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板一,每个所述方板一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轨道二内。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一组顶丝二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凹槽一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方板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箱体铰接长方板,所述长方板上设置有长方槽,所述长方板对应所述长方槽设置有对称的轨道三,对称的轨道三分别连通所述长方槽,所述长方板对应所述长方槽设置有凹槽二,所述凹槽二连通一个所述轨道三。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长方槽内设置有一组方壳二,每个所述方壳二分别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板二,每个所述方板二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轨道三内,一组顶丝三分别穿过所述凹槽二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方板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箱体的两个短板上分别设置有通风圆孔,所述箱体对应对称的所述通风圆孔分别设置有对称的轨道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每个所述轨道一内分别设置有滑块二,每个所述滑块二分别固定连接半圆片的一侧,每个所述半圆片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二的一端,每个所述圆杆二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的一端,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分别同轴交叉铰接滑块一的一侧中心。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箱体对应每个所述通风圆孔分别固定连接对称的方块,每个螺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对称的所述方块的一个,每个所述螺杆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滑块一的中心,每个所述螺杆分别铰接对称的所述方块的另一个,每个所述螺杆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锥齿轮二的一侧中心,每个所述锥齿轮二分别啮合锥齿轮一,对称的所述锥齿轮一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一,所述圆杆一的一端铰接所述箱体的一个短板,所述圆杆一铰接所述箱体的另一个短板,所述圆杆一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把手一的一侧中心,所述箱体对应所述圆杆一螺纹连接顶丝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艾灸槽匹配所述方壳一,所述艾灸槽匹配所述方壳二,每个所述方壳二的一侧设置有圆孔一,每个所述方壳一的下侧分别设置有方形孔,每个所述方壳二的下侧分别设置有圆孔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艾灸槽一侧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一端,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把手二。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箱体的下侧固定连接圆弧板,所述圆弧板上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通风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针对女性的妇科疾病研发的一种可手动调节的多功能艾灸辅助装置。盒体的两侧留有平行轨道二,方壳一内装有垂直于轨道二可向内向外伸缩的伸缩杆,找准人体的八髎穴或者腹部要穴后,将装置的方壳一分别对应两侧八髎穴或者腹部要穴,固定点燃的艾柱,进行艾灸;

(2)通过通风圆孔的调节,调整适应人体可接受的温度范围,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艾灸的最大效应,减少浪费,节约成本,提高成效;

(3)对不同体型的人群,可通过调节方壳一两侧的宽度从而进行精准艾灸;

(4)盒盖部的轨道三装有方壳二,在方壳二内装有垂直于轨道三可向内向外伸缩的伸缩杆,针对女性腹部神阙、气海、关元、子宫等妇科要穴及带脉设计,极大的满足女性腹部要穴的治疗需求;

(5)此灸盒以竹制为材料,不易损坏,且盒顶采用翻盖式,便于装置艾柱及观察灸条燃烧状态;

(6)盒底根据女性的生理曲线采用弧形设计,可更好的贴合人体,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艾灸的利用率,同时又体现出灸盒之美;

(7)盒内采用粗细双层隔灰圆弧板,更好的防止艾灰散落造成烫伤而引起医疗事故。

本装置能够方便艾灸。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方壳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6为本发明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图7为本发明方壳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箱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圆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局部剖开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图1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13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1、长方板,3、箱体,4、通风圆孔,5、把手一,6、顶丝一,7、方壳一,8、顶丝二,9、连杆,10、半圆片,11、滑块一,12、轨道一,13、圆杆一,14、锥齿轮一,15、锥齿轮二,16、螺杆,17、方块,18、滑块二,19、通风孔,20、圆弧板,21、轨道二,22、凹槽一,23、方板一,24、圆孔一,25、方形孔,26、凹槽二,27、轨道三,28、方板二,29、方壳二,30、顶丝三,31、长方槽,32、把手二,33、伸缩杆,34、艾灸槽,35、圆孔二,36、方孔,37、圆杆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图13所示,本发明包括箱体3,所述箱体3的两个长板上分别设置有一组方孔36,所述箱体3对应每个所述方孔36分别设置有对称的轨道二21,所述箱体3对应每个所述方孔36分别设置有凹槽一22,每个所述凹槽一22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轨道二21,每个所述轨道二21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方孔36,每个所述方孔36内分别设置有方壳一7,每个所述方壳一7分别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板一23,每个所述方板一23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轨道二21内。

一组顶丝二8分别穿过对应的所述凹槽一22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方板一23。

所述箱体3铰接长方板1,所述长方板1上设置有长方槽31,所述长方板1对应所述长方槽31设置有对称的轨道三27,对称的轨道三27分别连通所述长方槽31,所述长方板1对应所述长方槽31设置有凹槽二26,所述凹槽二26连通一个所述轨道三27。

所述长方槽31内设置有一组方壳二29,每个所述方壳二29分别固定连接对称的方板二28,每个所述方板二28分别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轨道三27内,一组顶丝三30分别穿过所述凹槽二26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方板二28。

所述箱体3的两个短板上分别设置有通风圆孔4,所述箱体3对应对称的所述通风圆孔4分别设置有对称的轨道一12。

每个所述轨道一12内分别设置有滑块二18,每个所述滑块二18分别固定连接半圆片10的一侧,每个所述半圆片10的另一侧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二37的一端,每个所述圆杆二3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连杆9的一端,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杆9的另一端分别同轴交叉铰接滑块一11的一侧中心。

所述箱体3对应每个所述通风圆孔4分别固定连接对称的方块17,每个螺杆16的一端分别铰接对称的所述方块17的一个,每个所述螺杆16分别螺纹连接对应的所述滑块一11的中心,每个所述螺杆16分别铰接对称的所述方块17的另一个,每个所述螺杆1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锥齿轮二15的一侧中心,每个所述锥齿轮二15分别啮合锥齿轮一14,对称的所述锥齿轮一14分别固定连接圆杆一13,所述圆杆一13的一端铰接所述箱体3的一个短板,所述圆杆一13铰接所述箱体3的另一个短板,所述圆杆一1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把手一5的一侧中心,所述箱体4对应所述圆杆一13螺纹连接顶丝一6。

艾灸槽34匹配所述方壳一7,所述艾灸槽34匹配所述方壳二29,每个所述方壳二7的一侧设置有圆孔一24,每个所述方壳一7的下侧分别设置有方形孔25,每个所述方壳二29的下侧分别设置有圆孔二35。

所述艾灸槽34一侧固定连接伸缩杆33的一端,所述伸缩杆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把手二32。

所述箱体4的下侧固定连接圆弧板20,所述圆弧板20上设置有一组均匀分布的通风孔19。

两组对称的半圆片10分别匹配对应的所述通风圆孔4。

所述螺杆16具有自锁功能。

本发明的工作流程为:在初始状态,长方板1与箱体3紧密贴合,上下连个半圆片10接触,完全遮挡通风圆孔4。将本装置放到患者腹腰骶部及腹部。分别拧松相应的顶丝二8,用手推动方壳一7,方壳一7带动方板一23沿轨道二21移动,方板一23带动顶丝二8沿凹槽一22移动,使方壳一7对准相应的穴位,拧紧顶丝二8。拧松相应顶丝三30,用手推动方壳二29,方壳二29带动方板二28沿轨道三27移动,方板二28带动丁三30沿凹槽二26移动,使方壳二29对准相应的穴位,拧紧顶丝三30。在使用时,将艾柱放到艾灸槽34中,点燃艾柱,拉伸伸缩杆33,使伸缩杆33长短合适,将艾灸槽34分别放入相应的方壳一7及方壳二29中,使艾柱产生热量从方形孔25、圆孔一24及圆孔二35中散发出,对相应的穴位进行艾灸。拧松顶丝一6,转动把手一5,把手一5带动圆杆一13转动,圆杆一13带动锥齿轮一14转动,锥齿轮一14带动锥齿轮二15转动,锥齿轮二15带动螺杆16转动,螺杆16带动滑块一11移动,滑块一11带动连杆9摆动,连杆9带动圆杆二37移动,圆杆二37带动半圆片10移动,半圆片10带动滑块二18沿轨道一12移动,两个半圆片10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通风圆孔4露开一部分,从而使箱体3内的空气流通,达到艾灸的良好效果,调整好通风圆孔4的开口部分,拧紧顶丝一6。热气通过通风孔19加热相应的穴位。开始针灸。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