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肢套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21940发布日期:2019-09-06 22:34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肢套及其织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用辅助产品,特别是一种上肢套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上肢套适用于预防上肢水肿的形成,市场上的上肢套,普遍采用统一面料和统一工艺设计,使得需要压力的部位得不到压力,不需要压力的部位,压力过大,阻碍淋巴血液的输送能力,佩戴不舒适,且容易造成水肿,市场需要一种能够根据手臂的不同部位,设计不同的压力,改善局部淋巴血液的输送能力,能够防止水肿的上肢套;本发明解决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肢套及其织造方法,通过对上肢套的各个部位进行压力分区和压力递减,改善局部淋巴血液的输送能力,能够防止水肿的形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上肢套,包括:手腕针织压力部,佩戴于手臂上的针织渐变压力部,腘窝弯曲针织部,腋下针织部;针织渐变压力部包括:连接于手腕针织压力部与腘窝弯曲针织部之间的下手臂针织部,连接于腘窝弯曲针织部与腋下针织部之间的上手臂针织部;下手臂针织部、上手臂针织部的压力从靠近手腕针织压力部的位置到远离手腕针织压力部的位置逐渐变小。

前述的一种上肢套,手腕针织压力部的压力范围为16-22mmhg、23-36mmhg、37-46mmhg3个级别,下手臂针织部的压力最小的位置d为手腕针织压力部c的压力的50%-80%,上手臂针织部的压力最大的位置e为手腕针织压力部c的压力的50%-80%,当手腕针织压力部的压力范围为16-22mmhg时,上手臂针织部的压力最小的位置f为手腕针织压力部c的压力的20%-60%,当手腕针织压力部的压力范围为23-36mmhg和37-46mmhg时,上手臂针织部的压力最小f的位置为手腕针织压力部c的压力的20%-50%。

前述的一种上肢套,下手臂针织部周长范围19-31cm时,在压力等级16-22mmhg时,下手臂针织部压力范围为8-17.6mmhg,在压力等级23-36mmhg时,下手臂针织部压力范围为11.5-22.8mmhg,在压力等级37-46mmhg时,下手臂针织部压力范围为18.5-36.8mmhg。

前述的一种上肢套,上手臂针织部周长范围23.5-38.5cm时,在压力等级16-22mmhg时,上手臂针织部压力范围为3.2-13.2mmhg,在压力等级23-36mmhg时,上手臂针织部压力范围为4.6-18mmhg,在压力等级37-46mmhg时,上手臂针织部压力范围为7.4-23mmhg。

前述的一种上肢套,上手臂针织部和下手臂针织部设置有可插入式支撑条。

前述的一种上肢套,上手臂针织部和下手臂针织部设置有可调节式旋转扣;可调节式旋转扣组成有:连接于上手臂针织部和下手臂针织部的连接线,连接于连接线的旋转螺纹部。

一种上肢套的织造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手腕针织压力部采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进行单层罗口针织,罗口针织的结构为每隔1个线圈,嵌入1根垫纱;

针织渐变压力部采用安装有进线张力控制系统的圆机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通过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编织而成;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为每隔1个环状纱线,嵌入1个纱线;

腘窝弯曲针织部、腋下针织部采用圆机用包覆纱加功能性材料通过针织网格式结构编织而成;

将手腕针织压力部、针织渐变压力部、腘窝弯曲针织部、腋下针织部缝合,得到上肢套。

前述的一种上肢套的织造方法,

张力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开始部段→下罗口部段→手腕部段→下臂部段→肘部部段→上臂部段→肩部部段→收口部段→结束;

张力值在各个部段分别为:开始部段为480,下罗口部段为500,手腕部段为500,下臂部段为540,肘部部段为610,上臂部段为700,肩部部段为780,收口部段为1100,结束为1100。

前述的一种上肢套的织造方法,

张力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包括:上肢套横向宽度尺寸和横向拉伸率;

设定值包括:手腕针织压力部c点设定值,下手臂针织部的压力最小的位置d点设定值,上手臂针织部的压力最大的位置e点的设定值,上手臂针织部的压力最小的位置f点的设定值;

手腕针织压力部c点的设定值,测量尺寸包括:小号为7±0.5cm,中号为7.5±0.5cm,大号为8±0.5cm,加大号8.5±0.5cm;横向拉伸率为120-140;

下手臂针织部的压力最小的位置d点的设定值,测量尺寸包括:小号为8±0.5cm,中号为8.5±0.5cm,大号为9.5±0.5cm,加大号10±0.5cm;横向拉伸率为135-155;

上手臂针织部的压力最大的位置e点的设定值,测量尺寸包括:小号为8.5±0.5cm,中号为9±0.5cm,大号为10±0.5cm,加大号10.5±0.5cm;横向拉伸率为135-155;

上手臂针织部的压力最小的位置f点的设定值,测量尺寸包括:小号为11±0.5cm,中号为12±0.5cm,大号为13±0.5cm,加大号14±0.5cm;横向拉伸率为110-130。

前述的一种上肢套的织造方法,

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编织方法的内容包括:4路纱线同时进入针织区域,其中第1、3路原料为嵌入纱线,由进线张力装置控制进入编织区域纱线的张力,从而产生压力,在手腕针织压力部c-下手臂针织部d-上手臂针织部的压力最小f部段,张力值逐步减小,在上肢套的横向方向上产生梯度递减的压力;其中第2、4路纱线为环状成圈纱线,不经过进线张力装置,直接织入上肢套身。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发明通过对上肢套的各个部位进行压力分区和压力递减,改善局部淋巴血液的输送能力,能够防止水肿的形成;

针织渐变压力部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编织而成,紧贴手臂,具有良好的贴肤感和透气性,保证了本体弹性恢复好,抗撕裂强度高,稳定当前的治疗效果;

腘窝弯曲针织部和腋下针织部采用特殊网格设计,减少弯曲处压迫,提升穿着舒适度;

可调节式旋转扣的设计可根据人体自身手臂的尺寸和穿着舒适度进行松紧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网格式结构的编织方法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网格式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可调节式旋转扣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手腕针织压力部,2针织渐变压力部,201下手臂针织部,202上手臂针织部,3腘窝弯曲针织部,4腋下针织部,5肩带,6扣子孔,7可插入式支撑条,8可调节式旋转扣,9环状纱线,10嵌入纱线,11连接线,12旋转螺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一种上肢套,包括:手腕针织压力部1,佩戴于手臂上的针织渐变压力部2,腘窝弯曲针织部3,腋下针织部4;针织渐变压力部2包括:连接于手腕针织压力部1与腘窝弯曲针织部3之间的下手臂针织部201,连接于腘窝弯曲针织部3与腋下针织部4之间的上手臂针织部202;下手臂针织部201、上手臂针织部202的压力从靠近手腕针织压力部1的位置到远离手腕针织压力部1的位置逐渐变小。作为一种优选,腋下针织部4在靠近腋下的位置设计为圆弧形,贴合人体手臂形状,减少腋下压迫,提升穿着舒适度。

手腕针织压力部1c的压力范围分为16-22mmhg、23-36mmhg、37-46mmhg3个级别,下手臂针织部201d的压力最小的位置为手腕针织压力部1的压力的50%-80%,上手臂针织部202的压力最大的位置e为手腕针织压力部1的压力的50%-80%,在压力等级16-22mmhg时,上手臂针织部202的压力最小的位置f为手腕针织压力部1的压力的20%-60%,在压力等级23-36mmhg和37-46mmhg时,上手臂针织部202的压力最小的位置f为手腕针织压力部1的压力的20%-50%。

如下表1、2所示,下手臂针织部201周长范围19-31cm时,在压力等级16-22mmhg时,下手臂针织部201压力范围为8-17.6mmhg,在压力等级23-36mmhg时,下手臂针织部201压力范围为11.5-22.8mmhg,在压力等级37-46mmhg时,下手臂针织部201压力范围为18.5-36.8mmhg。

如下表所示,上手臂针织部202周长范围23.5-38.5cm时,在压力等级16-22mmhg时,上手臂针织部202压力范围为3.2-13.2mmhg,在压力等级23-36mmhg时,上手臂针织部202压力范围为4.6-18mmhg,在压力等级37-46mmhg时,上手臂针织部202压力范围为7.4-23mmhg。

表1

表2

一种上肢套的织造方法,包括如下内容:

手腕针织压力部1运用专业德国merz设备或意大利lonati设备,再采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进行单层罗口针织,罗口针织的结构为每隔1个线圈,嵌入1根垫纱;

针织渐变压力部2采用安装有进线张力控制系统的专业德国merz设备或意大利lonati设备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通过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编织而成,如图2所示,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为每隔1个环状纱线9,嵌入1个纱线;

腘窝弯曲针织部3、腋下针织部4采用专业德国merz设备或意大利lonati设备用包覆纱加功能性材料通过针织网格式结构编织而成;

张力控制系统采用意大利设备厂家提供的appgr6d3+专用软件(quasarl、photon)和德国设备厂家提供的merz软件(cc4ii963programmingmodule、cc4ii963bitmap_converter),编辑上肢套身程序步段,控制上肢套身结构,将程序代码以数据的形式转化到机器可识别的语言。

张力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开始部段→下罗口部段→手腕部段→下臂部段→肘部部段→上臂部段→肩部部段→收口部段→结束;

张力值在各个部段分别为:开始部段为480,下罗口部段为500,手腕部段为500,下臂部段为540,肘部部段为610,上臂部段为700,肩部部段为780,收口部段为1100,结束为1100。

张力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包括:上肢套横向宽度尺寸和横向拉伸率;

设定值包括:手腕针织压力部1c点设定值,下手臂针织部201的压力最小的位置d点设定值,上手臂针织部202的压力最大的位置e点的设定值,上手臂针织部202的压力最小的位置f点的设定值;如表3所示:

手腕针织压力部1c点的设定值,测量尺寸包括:小号为7±0.5cm,中号为7.5±0.5cm,大号为8±0.5cm,加大号8.5±0.5cm;横向拉伸率为120-140;

下手臂针织部201的压力最小的位置d点的设定值,测量尺寸包括:小号为8±0.5cm,中号为8.5±0.5cm,大号为9.5±0.5cm,加大号10±0.5cm;横向拉伸率为135-155;

上手臂针织部202的压力最大的位置e点的设定值,测量尺寸包括:小号为8.5±0.5cm,中号为9±0.5cm,大号为10±0.5cm,加大号10.5±0.5cm;横向拉伸率为135-155;

上手臂针织部202的压力最小的位置f点的设定值,测量尺寸包括:小号为11±0.5cm,中号为12±0.5cm,大号为13±0.5cm,加大号14±0.5cm;横向拉伸率为110-130。

表3

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编织方法的内容包括:4路纱线同时进入针织区域,其中第1、3路原料为嵌入纱线10,由进线张力装置控制进入编织区域纱线的张力,从而产生压力,在手腕针织压力部1c-下手臂针织部201d-上手臂针织部202的压力最小f部段,张力值逐步减小,在上肢套的横向方向上产生梯度递减的压力;其中第2、4路纱线为环状成圈纱线,不经过进线张力装置,直接织入上肢套身。最后得到如图2所示,每隔1个环状纱线9,嵌入1个纱线。

将手腕针织压力部1、针织渐变压力部2、腘窝弯曲针织部3、腋下针织部4缝合,得到上肢套。

如图3所示,网格式结构编织方法为:起针--打开针舌--浮线--吃线--成圈--退针舌--起针;最终得到如图4的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高弹吸湿透气材料为改性吸湿透气氨纶、锦纶、棉纱等。改性材料主要为材料的横截面进行了物理处理,包括十字形沟槽处理,三角形凹槽处理等,化学处理主要为添加了抑菌抗菌助剂。

实验验证部分:

实验一:张力控制参数实验;

实施例1:张力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包括:上肢套横向宽度尺寸和横向拉伸率;

张力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开始部段→下罗口部段→手腕部段→下臂部段→肘部部段→上臂部段→肩部部段→收口部段→结束;张力值在各个部段分别为:开始部段为480,下罗口部段为500,手腕部段为500,下臂部段为540,肘部部段为610,上臂部段为700,肩部部段为780,收口部段为1100,结束为1100。

实施例2:张力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包括:上肢套横向宽度尺寸和横向拉伸率;

张力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开始部段→下罗口部段→手腕部段→下臂部段→肘部部段→上臂部段→肩部部段→收口部段→结束;张力值在各个部段分别为:开始部段为340,下罗口部段为460,手腕部段为460,下臂部段为500,肘部部段为570,上臂部段为660,肩部部段为740,收口部段为1000,结束为1000。

实施例3:张力控制系统的设定值包括:上肢套横向宽度尺寸和横向拉伸率;

张力控制系统包括如下步骤:开始部段→下罗口部段→手腕部段→下臂部段→肘部部段→上臂部段→肩部部段→收口部段→结束;张力值在各个部段分别为:开始部段为520,下罗口部段为540,手腕部段为540,下臂部段为580,肘部部段为650,上臂部段为750,肩部部段为820,收口部段为1150,结束为1150。

招募30个烧伤的病人作为志愿者,每个实施例做出10个产品,3个实施例分成3组,分发给患者志愿者,观察水肿情况,如表3所示,并询问使用体验:

表3

使用体验:

采用实施例1的参数生产出的压力渐变层,志愿者的反馈是舒适度高,均无水肿出现。

采用实施例2、3的参数生产出的压力渐变层,志愿者的反馈是没有感到明显的不适,但在佩戴天数长后会出现轻微水肿。

结果分析:按照本发明的压力设计,普遍都能增加手臂及肘部组织层的压力,改善局部淋巴血液的输送能力,针对术后及创伤后水肿,防止水肿的形成;实施例1的效果最优。

实验二:抗撕裂强度实验;

本产品采用实施例1的参数生产出的产品,对照样采用失眠上购买的产品a;

抗撕裂强度:本产品与对照样,同等条件下,产品被撕破的力值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实验三:透气性、吸湿性实验;

本产品采用实施例1的参数生产出的产品,对照样采用失眠上购买的产品a;

透气性:本产品与对照样,同等条件下,自然晾干所需的时间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表5

本产品采用实施例1的参数生产出的产品,对照样采用失眠上购买的产品a;

吸湿性:本产品与对照样,同等条件下,水滴从织物表面吸入织物内部的时间对比,结果如表4所示;

表6

本发明的上肢套的肩带5是自适型,肩带5上有扣子孔6,可进行拆卸,可根据患者手臂长度和体型调节,肩带5可套于肩胛骨,手臂可进行自由活动,确保穿戴舒适性。

肩部厚度比手腕针织压力部1厚度厚,为肩部提供更好的保护支撑性。上手臂针织部202和下手臂针织部201设置有可插入式支撑条7,可插入式支撑条7,与肩带5配合进行手臂的支撑和固定,起到保护作用。

上手臂针织部202和下手臂针织部201设置有可调节式旋转扣8,可根据人体自身手臂的尺寸和穿着舒适度进行松紧的调节;上手臂针织部202和下手臂针织部201设置有可调节式旋转扣8;可调节式旋转扣8组成有:连接于上手臂针织部202和下手臂针织部201的连接线11,连接于连接线11的旋转螺纹部12;转动旋转螺纹部12,就带动连接线11缠绕在旋转螺纹部12上,或将缠绕的线松开,从而实现收紧和放松。

本发明通过对上肢套的各个部位进行压力分区和压力递减,改善局部淋巴血液的输送能力,能够防止水肿的形成;针织渐变压力部2用高弹吸湿透气材料双路垫纱嵌入式结构编织而成,紧贴手臂,具有良好的贴肤感和透气性,保证了本体弹性恢复好,抗撕裂强度高,稳定当前的治疗效果;腘窝弯曲针织部3和腋下针织部4采用特殊网格设计,减少弯曲处压迫,提升穿着舒适度;可调节式旋转扣8的设计可根据人体自身手臂的尺寸和穿着舒适度进行松紧的调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