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21637发布日期:2019-09-06 22:32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自动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套扎器。



背景技术:

“痔疮套扎术(又称痔疮胶圈套扎术、痔疮吸扎术等)”是治疗痔疮的常用方法,疗效确切,其原理是将特制的胶圈(例如橡胶圈、乳胶圈、硅胶圈等)套扎于内痔的根部(或基底部),籍此利用胶圈的弹性回缩力阻断痔疮血供,使之坏死、萎缩、脱落,从而达到治愈目的。既往用于施行套扎手术的传统器械极为简陋,操作费时,费力,容易发生并发症。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十年来出现了一种使套扎手术变得简单易行的自动化器械,即自动痔疮套扎器(又称连发式痔疮套扎器、连发式痔疮吸扎器等)。利用该器械进行套扎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单人可完成手术,耗时仅5~10分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患者一般不需要麻醉,痛苦轻微;多数病人也不需要住院,治疗费用低廉。

现有扎套器包括推管和吸附管,胶圈套设在吸附头上,并通过控制推管使得胶圈脱离吸附管,在胶圈套扎在内痔上时,由于现有推管是通过手动控制推管的位移距离,这样工作人员很容易会操作失误,导致会将多个胶圈套设于同一个内痔上,这样就造成资源浪费,使得工作人员不便于操作,也就增加了手术难度,降低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扎套器包括推管和吸附管,胶圈套设在吸附管上,并通过控制推管使得胶圈脱离吸附管,在胶圈套扎在内痔上时,由于现有推管是通过手动控制推管的位移距离,这样工作人员很容易会操作失误,导致会将多个胶圈套设于同一个内痔上,这样就造成资源浪费,使得工作人员不便于操作,也就增加了手术难度,降低了效率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自动套扎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套扎器,包括壳体,还包括套扎圈、气管、中空的吸附管、推管和旋转块,所述吸附管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所述吸附管的一端凸出于壳体外部,所述气管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吸附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推管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套扎圈套设在吸附管位于壳体外的一端的吸附管上,所述推管位于壳体外的一端位于壳体与套扎圈之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推管在壳体上往复位移并推动套扎圈脱离吸附管的控制机构,所述旋转块转动设置在推管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旋转块转动的限位机构,当所述推管向套扎圈位移时,所述推管推动旋转块脱离限位机构并实现旋转块转动的伸缩机构,同时旋转块转动并控制推管在壳体上的位移距离,从而实现将不同位置的套扎圈脱离吸附管,所述壳体与推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推管复原至初始位置的弹性元件,所述旋转块远离伸缩机构的一端抵设在推管上。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推管在壳体上往复位移,从而使得吸附管上的套扎圈套扎在内痔上,通过控制旋转块,从而改变了推管位移的行程,也就控制了与吸附管上套扎圈的接触行程,同时旋转块无需人工进行操作在推管位移的同时就能够带动旋转块转动,从而防止了工作人员误操作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推管上的伸缩凸起,所述旋转块的转动中心轴线与推管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旋转块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旋转槽,若干所述旋转槽之间的槽深依次递增,所述旋转槽包括旋转段和止旋段,所述旋转段为与水平方向呈锐角的斜面,所述止旋段为与水平面呈直角或钝角的斜面,所述止旋段的低端与旋转段的低端连接,相邻两旋转槽之间其中一个旋转槽上旋转段的高端与另一个旋转槽上止旋段的高端连接,所述伸缩凸起与旋转槽相匹配,所述伸缩凸起卡设在若干旋转槽的其中一个内。通过转动旋转块,使得伸缩凸起卡设在不同位置的旋转槽内,由于旋转槽之间的槽深依次递增,也就改变了伸缩凸起与旋转槽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了推管的位移距离。

为了能够实现控制推管在壳体上往复位移并接触及推动套扎圈脱离吸附管,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击发手柄和第一弹簧,所述击发手柄转动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击发手柄的一端凸出于壳体,所述击发手柄的另一端抵设在推管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击发手柄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上。通过拨动击发手柄,击发手柄在壳体上转动,从而使得击发手柄的另一端推动推管在壳体上位移,同时使得推管与套扎圈接触并使其脱离吸附管,在松开击发手柄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击发手柄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推管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恢复至原有位置。

为了能够在推管恢复至初始位置时防止旋转块转动,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限位块,所述旋转块上设置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旋转块圆周方向分布,所述限位槽与旋转槽相对应设置。通过在旋转块上设置限位槽并与壳体上的限位块配合,并且限位槽在限位块上沿圆周方向分布,同时限位槽与旋转槽相对应设置。

为了能够使得推管恢复至初始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设在壳体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推管上。通过第二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壳体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推管上,这样在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使得推管恢复至初始位置。

为了防止推管位移过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沿推管的位移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所述推管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滑动设置在导向槽内。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导向槽,导向槽为推管的最大行程,这样就限制了推管的位移。

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内痔的治疗,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管的一端套设有吸附头,所述套扎圈套设在吸附头上。通过在壳体上设置限位槽,限位槽为推管的最大行程,这样就限制了推管的位移。

为了控制推管在相对应的行程范围内的套扎圈,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片,所述吸附头上套设有若干套扎圈,所述隔片套设在吸附头上,所述隔片与套扎圈之间相间设置。通过在相邻两个套扎圈之间设置隔片,这样就可以控制相邻两个套扎圈之间的间距,也可以使得推管上伸缩凸起在相应的旋转槽内,并使得推管位移相应行程,从而使得推管将吸附管上的套扎圈脱离。

为了便于气管的一端与外接气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气管远离吸附管的一端设置有负压接头,所述负压接头固定在壳体上。通过在气管上设置负压接头,负压接头与外接气源之间能够快捷连接,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使得套扎器能够适用于弹力线,进一步地,还包括紧线管,所述收紧管可拆卸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套扎圈为弹力线,所述弹力线一端绕设有活结套圈,中部穿设在紧线管内,另一端穿过紧线管并设置有用于拉紧所述活结套圈的拉紧头,所述紧线管靠近所述活结套圈的一端设置有紧线接头,另一端设置有卡线接头。通过在套扎器的吸附管上套有弹力线,并配合可拆卸设置在壳体上的收紧管,从而使得弹力线的活结套圈套设并收紧在内痔上。

为了便于收紧管在壳体上拆卸,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收紧管相匹配的卡口,所述收紧管卡设在卡口内。通过将收紧管卡接在壳体上卡口内,这样方便收紧管的安装。

由于之前是使用橡胶圈对内痔进行套扎,推杆的位移是随着旋转块的转动而盖板的,为了能够实现套扎器上能够使用橡胶圈和弹力线,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滑动设置有与限位槽相匹配的挡块,所述挡块和壳体之间设置用于限制挡块位移的卡接机构,并实现挡块始终抵设在旋转槽内。通过在壳体上设置挡块,使得旋转块被限制在推管能够位移的距离上,从而使得套设在吸附管上的弹力线能够被推至到内痔上。

为了能够实现将挡块限制在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挡块一端的倒钩,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倒钩相匹配的卡接块,所述倒钩卡设在卡接块上。通过挡块上设置卡钩,使得卡钩卡设在壳体上的卡接块上,从而实现了对挡块的限位。

为了便于倒钩卡接在卡接块上,进一步地,所述倒钩靠近卡接段的一端设置有与壳体接触的第一导向段,所述第一导向段由卡接块向倒钩方向为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通过卡接块与倒钩的第一导向段接触,从而使得倒钩在第一导向段作用下卡接到卡接块上。

为了更好的使得倒钩卡接到卡结块上,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位于卡结块与倒钩之间设置有与倒钩接触的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二导向段由卡接块向倒钩方向为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通过在壳体上设置第二导向段,倒钩在第二导向段的作用下卡接到卡接块上。

为了便于倒钩脱离卡结块,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将倒钩脱离卡结块的压板,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与压板相匹配的通道,所述压板的一端设置在通道内,所述壳体与压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通过压板的一端与倒钩接触,使得倒钩脱离卡结块,实现挡块的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推管上套设有易滑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设在易滑座上,所述旋转块的一端抵设在在易滑座上,所述易滑座位于第二弹簧和旋转块之间。

为了更好的控制吸附头的吸附,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隔断气管与外界的密封帽,所述密封帽的一端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密封帽的另一端插设在气管上。通过在气管上的设置密封帽,在单人操作时就可以控制吸附头的吸附,方便快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自动套扎器在使用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推管在壳体上往复位移,从而使得吸附管上的套扎圈套扎在内痔上,通过控制旋转块,从而改变了推管位移的行程,也就控制了与吸附管上套扎圈的接触行程,同时旋转块无需人工进行操作在推管位移的同时就能够带动旋转块转动,从而防止了工作人员误操作的现象,也就避免了现有扎套器包括推管和吸附管,胶圈套设在吸附管上,并通过控制推管使得胶圈脱离吸附管,在胶圈套扎在内痔上时,由于现有推管是通过手动控制推管的位移距离,这样工作人员很容易会操作失误,导致会将多个胶圈套设于同一个内痔上,这样就造成资源浪费,使得工作人员不便于操作,也就增加了手术难度,降低了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用收紧管时的半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中收紧管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推管的主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旋转块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旋转块的左视图;

图11是图9中c-c剖视图。

图中:1、壳体,101、导向槽,102、限位块,103、卡口,104、通道,105、第二导向段,2、套扎圈,3、气管,4、吸附管,5、推管,6、旋转块,601、旋转槽,602、限位槽,7、旋转段,8、止旋段,9、击发手柄,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导向块,13、吸附头,14、隔片,15、负压接头,16、伸缩凸起,17、弹力线,18、活结套圈,19、拉紧头,20、收紧管,21、挡块,22、卡接块,23、倒钩,24、第一导向段,25、压板,26、第三弹簧,27、紧线接头,28、卡线接头,29、易滑座,30、密封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11所示,一种自动套扎器,包括壳体1,还包括套扎圈2、气管3、中空的吸附管4、推管5和旋转块6,所述吸附管4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所述吸附管4的一端凸出于壳体1外部,吸附管4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气管3设置在壳体1上并通过接头与吸附管4的一端连通,所述推管5滑动设置在壳体1上,推管5套设在吸附管4外,所述推管5的一端凸出于壳体1外部,所述套扎圈2套设在吸附管4位于壳体1外的一端的吸附管4上,所述推管5位于壳体1外的一端位于壳体1与套扎圈2之间,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推管5在壳体1上往复位移并推动套扎圈2脱离吸附管4的控制机构,所述旋转块6转动设置在推管5上,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旋转块6转动的限位机构,当所述推管5向套扎圈2位移时,所述推管5推动旋转块6脱离限位机构并实现旋转块6转动的伸缩机构,同时旋转块6转动并控制推管5在壳体1上的位移距离,从而实现将不同位置的套扎圈2脱离吸附管4,所述壳体1与推管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推管5复原至初始位置的弹性元件,所述旋转块6远离伸缩机构的一端抵设在推管5上,这样就使得旋转块6被限制在推管5上。

旋转块6上设置有相应的标记,而这些标记对应于不同深度的旋转槽601,所述伸缩机构包括设置在推管5上的伸缩凸起16,所述旋转块6的转动中心轴线与推管5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旋转块6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旋转槽601,若干所述旋转槽601之间的槽深依次递增,所述旋转槽601包括旋转段7和止旋段8,所述旋转段7为与水平方向呈锐角的斜面,所述止旋段8为与水平面呈直角或钝角的斜面,所述止旋段8的低端与旋转段7的低端连接,相邻两旋转槽601之间其中一个旋转槽601上旋转段7的高端与另一个旋转槽601上止旋段8的高端连接,所述伸缩凸起16与旋转槽601相匹配,所述伸缩凸起16卡设在若干旋转槽601的其中一个内。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击发手柄9和第一弹簧10,所述击发手柄9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击发手柄9的一端凸出于壳体1,所述击发手柄9的另一端抵设在推管5上,所述第一弹簧10的一端设置在击发手柄9上,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上。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壳体1上的限位块102,所述旋转块6上设置有与限位块102相匹配的限位槽602,所述限位槽602沿旋转块6圆周方向分布,所述限位槽602与旋转槽601相对应设置。相邻两个旋转槽601之间的凸起的最高点对应限位槽602的最低点,并且相邻两个旋转槽601之间的凸起的最高点与限位槽602的最低点之间相互错开。

所述弹性元件为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弹簧11的一端抵设在壳体1上,所述第二弹簧11的另一端设置在推管5上。

所述壳体1沿推管5的位移方向开设有导向槽101,所述推管5上设置有导向块12,所述导向块12滑动设置在导向槽101内。

所述吸附管4的一端套设有吸附头13,所述套扎圈2套设在吸附头13上。

还包括隔片14,所述吸附头13上套设有若干套扎圈2,所述隔片14套设在吸附头13上,所述隔片14与套扎圈2之间相间设置。并且隔片14位于靠近推管5的一端。

所述气管3远离吸附管4的一端设置有负压接头15,所述负压接头15固定在壳体1上。

还包括收紧管20,所述收紧管20可拆卸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套扎圈2为弹力线17,所述弹力线17一端绕设有活结套圈18,中部穿设在收紧管20内,另一端穿过收紧管20并设置有用于拉紧所述活结套圈18的拉紧头19,所述收紧管20靠近所述活结套圈18的一端设置有紧线接头27,另一端设置有卡线接头28。紧线接头27的作用是防止弹力线17由收紧管20一端穿出,也就是对活结套圈18起到限位位移,卡线接头28作用是防止弹力线17由收紧管20另一端穿出,也就是对弹力线17起到限位位移。

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收紧管20相匹配的卡口103,所述收紧管20卡设在卡口103内。

所述壳体1上滑动设置有与限位槽602相匹配的挡块21,所述挡块21和壳体1之间设置用于限制挡块21位移的卡接机构,并实现挡块21始终抵设在限位槽602内。壳体1上沿挡块21位移方向开设有滑槽,挡块21上设置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内,并且挡块21的一端凸出于壳体1外的。

所述卡接机构包括设置在挡块21一端的倒钩23,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倒钩23相匹配的卡接块22,所述倒钩23卡设在卡接块22上。

所述倒钩23靠近卡接段的一端设置有与壳体1接触的第一导向段24,所述第一导向段24由卡接块22向倒钩23方向为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

所述壳体1上位于卡接块22与倒钩23之间设置有与倒钩23接触的第二导向段105,所述第二导向段105由卡接块22向倒钩23方向为逐渐向上倾斜设置的斜面。

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将倒钩23脱离卡接块22的压板25,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与压板25相匹配的通道104,所述压板25的一端设置在通道104内,所述壳体1与压板25之间设置有第三弹簧26。

所述推管5上套设有易滑座29,所述第二弹簧11的一端抵设在易滑座29上,所述旋转块6的一端抵设在在易滑座29上,所述易滑座29位于第二弹簧11和旋转块6之间。

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隔断气管3的密封帽30,所述密封帽30的一端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密封帽30的另一端插设在气管3。

上述自动套扎器在使用时,根据内痔需要找到吸附头13,再根据内痔来选择需要使用套扎圈2的个数,确定完成套扎圈2个数后,也就确定了隔片14的个数,依次将隔片14和套扎圈2套设在吸附头13上,同时将气管3一端的负压接头15与外部负压装置连接,而外部负压装置由外部控制器控制启闭,此时完成准备;

在使用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吸附头13对准需要套扎的内痔,再通过外部控制器启动负压装置,负压通过气管3到达吸附管4,再由吸附管4到达吸附头13,此时吸附头13将内痔吸附住,拨动击发手柄9,使得击发手柄9在壳体1上转动,也就使得击发手柄9另一端推动推管5在壳体1上位移,使得击发手柄9一端的第一弹簧10被拉伸,此时推管5上的伸缩凸起16对应其中一个旋转槽601,同时推管5将旋转块6和易滑座29推动在壳体1上位移,并使得伸缩凸起16插设到旋转槽601的旋转段7,在壳体1上的限位块102脱离旋转槽601的限位槽602时,在旋转段7的导向作用下,旋转块6发生转动,使得伸缩凸起16插设到旋转槽601内,位于易滑座29一端的第二弹簧11被压缩,再者也就是推管5能够将一个套扎圈2脱离吸附头13的位移距离,同时推管5上的导向块12在壳体1上的导向槽101内位移,再者推管5和壳体1之间的第二弹簧11被压缩,推管5的一端逐渐向套扎圈2位移,在推管5与套扎圈2接触并推动套扎圈2在吸附头13上位移,直至推管5将吸附头13上的一个套扎圈2脱离并套扎在内痔上,此时推管5上的伸缩凸起16插设在旋转块6对应的限位槽602内,也就是推管5位于目前的最大行程处,然后通过外部控制其关闭负压设备,使得吸附头13脱离内痔,松开击发手柄9,击发手柄9在第一弹簧10的作用力下转动,使得击发手柄9在壳体1上转动并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推管5在第二弹簧11的作用力下,使得推管5在壳体1上位移,伸缩凸起16脱离旋转槽601,推管5的一端逐渐远离吸附头13,此时限位块102与限位槽602交错不对应的,当伸缩凸起16脱离旋转槽601时,限位块102与限位槽602接触,同样在限位槽602上设置有相应的旋转段7,限位块102与旋转段7接触并迫使旋转块6转动,从而使得限位块102对应限位槽602插入,同时导向块12在壳体1上的导向槽101内位移,并使得推管5恢复至初始位移,再将隔片14取下,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手术完成;

在需要使用弹力线17时,首先将收紧管20卡设到壳体1上的卡口103内,然后使得收紧管20内的弹力线17的活结套圈18套设在吸附头13上,再转动旋转块6,调节至推管5能够位移的最大行程,也就使得挡块21与相应的限位槽602对应,推动挡块21在壳体1上滑动,挡块21上的倒钩23跟随挡块21一起位移,壳体1上的第二导向段105对倒钩23进行导向,迫使倒钩23逐渐弯曲,随着挡块21的位移倒钩23上的第一导向段24与壳体1接触并导向,再次迫使倒钩23弯曲,直至将倒钩23与卡接块22对应,倒钩23自动卡设到卡接块22上,此时挡块21位于旋转块6的限位槽602内,旋转块6也在推管5上位移并挤压壳体1与旋转块6之间的第二弹簧11,从而也就实现对挡块21在壳体1上的位移,并使得挡块21始终抵设在限位槽602内;

在弹力线17进行套扎时,首先将吸附头13对准需要套扎的内痔,再通过外部控制器启动负压装置,负压通过气管到达吸附管4,再由吸附管4到达吸附头13,此时吸附头13将内痔吸附住,拨动击发手柄9,使得击发手柄9在壳体1上转动,也就使得击发手柄9另一端推动推管5在壳体1上位移,使得击发手柄9一端的第一弹簧10被拉伸,推管5的一端逐渐向弹力线17的活结套圈18位移,在推管5与活结套圈18接触并推动活结套圈18在吸附头13上位移,直至推管5将吸附头13上的活结套圈18脱离并套扎在内痔上,将收紧管20脱离壳体1上的卡口103,此时关闭负压装置,并使得吸附头13脱离内痔,通过握住收紧管20并拉动收紧管20一端的拉紧头19,拉紧管20和弹力线17相对发生位移,使得收紧管20一端的活结套圈18被收紧,也就实现将内痔被扎紧,最后将活结套圈18后面的弹力线17剪短即可,完成内痔的套扎;

在不需要使用弹力线17时,按下压板25,压板25在通道104内位移并迫使第三弹簧26压缩,压板25的一端与倒钩23接触并拖动倒钩23,从而使得倒钩23脱离卡接块22,再控制挡块21在壳体1上位移,并使得挡块21脱离旋转块6上的限位槽602即可,最后松开压板25,压板25在第三弹簧26的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

套扎前,关闭密封帽30,保证气路密封。套扎后,打开密封帽30,使痔疮脱离吸附头13,通过控制密封帽30能够使得负压设备的负压与吸附头13之间连通或者断开。

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