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21633发布日期:2019-09-06 22:32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手动套扎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动套扎器。



背景技术:

“痔疮套扎术(又称痔疮胶圈套扎术、痔疮吸扎术等)”是治疗痔疮的常用方法,疗效确切,其原理是将特制的胶圈(例如橡胶圈、乳胶圈、硅胶圈等)套扎于内痔的根部(或基底部),籍此利用胶圈的弹性回缩力阻断痔疮血供,使之坏死、萎缩、脱落,从而达到治愈目的。既往用于施行套扎手术的传统器械极为简陋,操作费时,费力,容易发生并发症。为改变这一状况,近十年来出现了一种使套扎手术变得简单易行的自动化器械,即自动痔疮套扎器(又称连发式痔疮套扎器、连发式痔疮吸扎器等)。利用该器械进行套扎手术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捷、准确;单人可完成手术,耗时仅5~10分钟;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患者一般不需要麻醉,痛苦轻微;多数病人也不需要住院,治疗费用低廉。

现有扎套器在将胶圈套扎在内痔上时,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会将多个胶圈套设于同一个内痔上,这样就造成资源浪费,使得工作人员不便于操作,也就增加了手术难度,降低了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扎套器在将胶圈套扎在内痔上时,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会将多个胶圈套设于同一个内痔上,这样就造成资源浪费,使得工作人员不便于操作,也就增加了手术难度,降低了效率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手动套扎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动套扎器,包括壳体,还包括套扎圈、气管、中空的吸附管、推管和旋转块,所述吸附管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所述吸附管的一端凸出于壳体外部,所述气管设置在壳体上并与吸附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推管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套扎圈套设在吸附管位于壳体外的一端,所述推管位于壳体外的一端位于壳体与套扎圈之间,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推管在壳体上往复位移并接触及推动套扎圈脱离吸附管的控制机构,所述旋转块转动设置在壳体上,通过控制旋转块来调节推管在壳体上的位移距离,从而实现将不同位置的套扎圈脱离吸附管,所述壳体与推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推管复原至初始位置的弹性元件。通过控制机构控制推管在壳体上往复位移,从而使得吸附管上的套扎圈套扎在内痔上,通过控制旋转块,从而改变了推管位移的行程,也就控制了与吸附管上套扎圈的接触行程,从而防止了工作人员误操作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块的转动中心轴线与推管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旋转块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旋转导向槽,若干所述旋转导向槽之间的槽深依次递增,所述旋转导向槽包括旋转段和止旋段,所述旋转段为与水平方向呈锐角的斜面,所述止旋段为与水平面呈直角或钝角的斜面,所述止旋段的低端与旋转段的低端连接,相邻两旋转导向槽之间其中一个旋转导向槽上旋转段的高端与另一个旋转导向槽上止旋段的高端连接,所述推管上设置有与旋转导向槽相匹配的伸缩凸起,所述伸缩凸起卡设在若干旋转导向槽的其中一个内。通过转动旋转块,使得伸缩凸起卡设在不同位置的旋转导向槽内,由于旋转导向槽之间的槽深依次递增,也就改变了伸缩凸起与旋转导向槽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了推管的位移距离。

为了能够实现控制推管在壳体上往复位移并接触及推动套扎圈脱离吸附管,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击发手柄和第一弹簧,所述击发手柄转动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击发手柄的一端凸出于壳体,所述击发手柄的另一端抵设在推管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击发手柄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上。通过拨动击发手柄,击发手柄在壳体上转动,从而使得击发手柄的另一端推动推管在壳体上位移,同时使得推管与套扎圈接触并使其脱离吸附管,在松开击发手柄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击发手柄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推管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恢复至原有位置。

为了能够使得推管恢复至初始位置,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抵设在壳体上,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推管上。通过第二弹簧的一端设置在壳体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推管上,这样在第二弹簧的作用力下使得推管恢复至初始位置。

为了防止推管位移过头,进一步地,所述壳体沿推管的位移方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推管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在限位槽内。通过在壳体上设置限位槽,限位槽为推管的最大行程,这样就限制了推管的位移。

为了能够满足不同内痔的治疗,进一步地,所述吸附管的一端套设有吸附头,所述套扎圈套设在吸附头上。

为了控制推管在相对应的行程范围内的套扎圈,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片,所述吸附头上套设有若干套扎圈,所述隔片套设在吸附头上,所述隔片与套扎圈之间相间设置。通过隔片与套扎圈之间相间设置,这样就可以控制相邻两个套扎圈之间的间距,也可以使得推管上伸缩凸起在相应的旋转导向槽内,并使得推管位移相应行程,从而使得推管将吸附头上的套扎圈脱离。

为了便于气管的一端与外接气源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气管远离吸附管的一端设置有负压接头,所述负压接头固定在壳体上。通过在气管上设置负压接头,负压接头与外接气源之间能够快捷连接,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手动套扎器在使用时,通过转动旋转块,使得伸缩凸起卡设在不同位置的旋转导向槽内,由于旋转导向槽之间的槽深依次递增,也就改变了伸缩凸起与旋转导向槽之间的间距,从而改变了推管的位移距离,避免了现有扎套器在将胶圈套扎在内痔上时,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会将多个胶圈套设于同一个内痔上,这样就造成资源浪费,使得工作人员不便于对操作,也就增加了手术难度,降低了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3图1中a-a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中推管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旋转块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b-b剖视图。

图中:1、壳体,101、限位槽,2、套扎圈,3、气管,4、吸附管,5、推管,6、旋转块,601、旋转导向槽,7、旋转段,8、止旋段,9、击发手柄,10、第一弹簧,11、第二弹簧,12、限位块,13、吸附头,14、隔片,15、负压接头,16、伸缩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7所示,一种手动套扎器,包括壳体1,还包括套扎圈2、气管3、中空的吸附管4、推管5和旋转块6,所述吸附管4固定连接在壳体1上,所述吸附管4的一端凸出于壳体1外部,吸附管4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内,所述气管3设置在壳体1上并通过接头与吸附管4的一端连通,所述推管5滑动设置在壳体1上,推管5套设在吸附管4外,所述推管5的一端凸出于壳体1外部,所述套扎圈2套设在吸附管4位于壳体1外的一端,所述推管5位于壳体1外的一端位于壳体1与套扎圈2之间,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推管5在壳体1上往复位移并接触及推动套扎圈2脱离吸附管4的控制机构,所述旋转块6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通过控制旋转块6来调节推管5在壳体1上的位移距离,从而实现将不同位置的套扎圈2脱离吸附管4,所述壳体1与推管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推管5复原至初始位置并使得伸缩凸起16卡设在旋转导向槽601内的弹性元件。

旋转块6上设置有相应的标记,而这些标记对应于不同深度的旋转导向槽601,所述旋转块6的转动中心轴线与推管5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旋转块6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旋转导向槽601,所述旋转导向槽601之间的槽深依次递增,也就是说旋转块6上有四个不同的标记分别对应这四个旋转导向槽601,所述旋转导向槽601包括旋转段7和止旋段8,所述旋转段7为与水平方向呈锐角的斜面,所述止旋段8为与水平面呈直角或钝角的斜面,所述止旋段8的低端与旋转段7的低端连接,相邻两旋转导向槽601之间其中一个旋转导向槽601上旋转段7的高端与另一个旋转导向槽601上止旋段8的高端连接,所述推管5上设置有与旋转导向槽601相匹配的伸缩凸起16,所述伸缩凸起16卡设在旋转导向槽601的其中一个内。

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击发手柄9和第一弹簧10,所述击发手柄9转动设置在壳体1上,所述击发手柄9的一端凸出于壳体1,所述击发手柄9的另一端抵设在推管5上,四个击发手柄9的转动中心点位于击发手柄9与推管5结构的一端与击发手柄9凸出于壳体1外一端之间,所述第一弹簧10的一端设置在击发手柄9上,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设置在壳体1上。

所述弹性元件为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弹簧11的一端抵设在壳体1上,所述第二弹簧11的另一端固定在推管5上。

所述壳体1沿推管5的位移方向开设有限位槽101,所述推管5上设置有限位块12,所述限位块12滑动设置在限位槽101内。

所述吸附管4的一端套设有吸附头13,所述套扎圈2套设在吸附头13上。。

还包括隔片14,所述吸附头13上套设有四个套扎圈2,所述隔片14套设在吸附头13上,所述隔片1与套扎圈2之间相间设置。隔片14位于吸附头13靠近推管5的一端。

所述气管3远离吸附管4的一端设置有负压接头15,所述负压接头15固定在壳体1上。

上述手动套扎器在准备时,再根据内痔来选择需要使用套扎圈2的个数,确定完成套扎圈2个数后,也就确定了隔片14的个数,依次将隔片14和套扎圈2套设在吸附头13上,同时将气管3一端的负压接头15与外部负压装置连接,而外部负压装置由外部控制器控制启闭,此时完成准备;

在使用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吸附头13对准需要套扎的内痔,再通过外部控制器启动负压装置,负压通过气管3到达吸附管4,再由吸附管4到达吸附头13,此时吸附头13将内痔吸附住,此时将旋转块6转动至第一档位,也就是推管5能够将一个套扎圈2脱离吸附头13的位移距离,调节好旋转块6之后,拨动击发手柄9,使得击发手柄9在壳体1上转动,也就使得击发手柄9另一端推动推管5在壳体1上位移,使得击发手柄9一端的第一弹簧10被拉伸,此时推管5上的伸缩凸起16对应其中一个旋转导向槽601,同时推管5上的限位块12到壳体1上的限位槽101内位移,再者推管5和壳体1之间的第二弹簧11被压缩,推管5的一端逐渐向套扎圈2位移,在推管5与套扎圈2接触并推动套扎圈2在吸附头13上位移,直至推管5将吸附头13上的一个套扎圈2脱离并套扎在内痔上,此时推管5上的伸缩凸起16插设在旋转块6对应的旋转导向槽601内,也就是推管5位于目前的最大行程处,然后通过外部控制其关闭负压设备,使得吸附头13脱离内痔,松开击发手柄9,击发手柄9在第一弹簧10的作用力下转动,使得击发手柄9在壳体1上转动并恢复至初始位置,同时推管5在第二弹簧11的作用力下,使得推管5在壳体1上位移,伸缩凸起16脱离旋转导向槽601,推管5的一端逐渐远离吸附头13,同时限位块12在壳体1上的限位槽101内位移,并使得推管5恢复至初始位移,再将隔片14取下,同时转动旋转块6至下一个旋转导向槽601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手术完成。

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