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9867317发布日期:2020-02-08 05:27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剧烈瘙痒的一种皮肤炎症反应,按照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其中急性期中皮肤表面丘疹、水疱具渗出倾向,亚急性则见少量丘疱疹和糜烂,慢性期皮肤则表现为浸润、肥厚。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由机体内因或外因导致,或机体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所致。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同时,湿疹的皮损具有多形性、对称性、瘙痒和易反复发作等特点,不仅对患者造成外观损害,而且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现在治疗湿疹的方法多以西药和中药外用药为主,其中西药的外用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有效成分,但是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会引起代谢紊乱、减弱机体抵抗力、阻碍组织修复、抑制儿童生长发育等不良反应,因此不适合多数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长期使用。由于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病因复杂,大多找不到病因,容易复发,因此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外用中成药在湿疹皮炎领域应用广泛,副作用少,在湿疹皮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市场巨大。在中医学中,湿疹皮炎属“湿疮”,又称“奶癣”、“旋耳疮”、“绣球风”、“浸淫疮”等。中医学认为其乃因禀性不耐,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或因脾失健运,或湿阻成瘀,或营血不足,以致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所致。急性湿疮初起仅有皮肤潮红而无流滋者,以清热安抚、避免刺激为原则;亚急性湿疮以消炎、止痒、干燥、收敛为原则;慢性湿疮以止痒、抑制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真皮炎症浸润吸收为原则。目前,中医药界部分观点局限地认为湿疹的炎症、感染都应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起效慢,治标不治本,容易导致症状反复,病程延绵。目前市场上仍然缺乏有效、起效快的中药湿疹制剂。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中医药存在的无法有效、快速治疗湿疹的问题,提供一种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具有凉血清热、祛风化湿、燥湿解毒的性能,对湿疹的治疗效果显著,不易复发。本发明提供的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其活性成分的原料药为:地榆、地骨皮、入地金牛、九里明、蓼刁竹、三叉苦、白矾、芒硝。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按重量计包括:地榆25~35份、地骨皮25~35份、入地金牛25~35份、九里明25~35份、蓼刁竹25~35份、三叉苦25~35份、白矾25~35份、芒硝25~35份。更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按重量计包括:地榆30份、地骨皮30份、入地金牛30份、九里明30份、蓼刁竹30份、三叉苦30份、白矾30份、芒硝30份。进一步,所述地榆、地骨皮、入地金牛、九里明、蓼刁竹、三叉苦的活性成分为其水提物。进一步,所述白矾和芒硝在临用前加入。进一步,所述中药制剂为外用制剂。进一步,所述外用制剂为洗剂、搽剂。本发明还提供上述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制剂活性成分的原料药如上述,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地榆、地骨皮、入地金牛、九里明、蓼刁竹、三叉苦,用水浸泡;2)将浸泡后的药物连水一起煎熬,煎至水分剩余1/4~2/3,优选地煎至水分剩余1/3;3)加入白矾、芒硝,混合均匀即可。进一步,所述水与地榆、地骨皮、入地金牛、九里明、蓼刁竹、三叉苦的总重量比为(20~30):8,优选为25:8。进一步,步骤1)中的浸泡时间为0.5~1h。本发明提供的中药制剂中主要药物介绍及药物机理如下:地榆:苦、酸,微寒,凉血止血,泻火敛疮,为蔷薇科植物地榆(拉丁名:sanguisorbaofficinalisl.)的根及根茎。地骨皮:甘、淡,寒,清热凉血,退虚热,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及枸杞(拉丁名:lyciumchinensemill.)的根皮。入地金牛:味辛、苦,微温,祛风通络,胜湿止痛,消肿解毒,为芸香科植物两面针(拉丁名:zanthoxylumnitidum(roxb.)dc.)的根或枝叶。九里明:苦,辛,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清肝明目。本品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拉丁名:senecioscandensbuch.ham.)的全草。寮刁竹:辛、温,祛风,化湿,止痛,止痒,为萝藦科牛皮消属植物徐长卿(拉丁名:cynanchumpaniculatum(bge.)kitag.)的干燥根及根茎。三叉苦:辛、温,祛风止痛,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三叉苦(拉丁名:evodialepta(spreng.)merr.)的根及叶。白矾:酸、涩、寒,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为硫酸盐类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制成。化学成分主要为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芒硝:辛、苦、咸、寒,外用清热消肿,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在本中药制剂中,地榆为君,地骨皮、入地金牛、九里明为臣,寮刁竹、三叉苦、白矾、芒硝为佐使。地榆凉血止血、泻火敛疮;地骨皮清热凉血;入地金牛胜湿止痛、消肿解毒且性微温以免有寒凉之弊;九里明清热解毒,寮刁竹、三叉苦祛风化湿止痛,白矾、芒硝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凉血清热、祛风化湿、燥湿解毒的功效,可对湿疹进行有效治疗,见效快、不易复发,未见副作用,适合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体质的患者长期使用。(2)本发明采用的原料廉价易得,且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简便,适合日常使用以预防复发。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根据中医“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扶正即是祛邪,祛邪即是扶正”等辨证施治的理论,以凉血祛风胜湿立法,创造性地将具凉血清热的地榆和地骨皮以及其他加强祛风化湿的中药,加上燥湿解毒的白矾、芒硝,制成治疗湿疹的中药制剂,对湿疹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见效快、不易复发,没有副作用。具体地,所述中药制剂活性成分的原料药为:地榆、地骨皮、入地金牛、九里明、蓼刁竹、三叉苦、白矾、芒硝。优选地,所述中药制剂按重量计包括:地榆25~35份、地骨皮25~35份、入地金牛25~35份、九里明25~35份、蓼刁竹25~35份、三叉苦25~35份、白矾25~35份、芒硝25~35份。所述中药制剂为外用制剂,具体可制成洗剂、搽剂等,仅适于外用,严禁内服,皮肤有破溃时禁用。所述中药制剂制备方法如下:1)将取地榆、地骨皮、入地金牛、九里明、蓼刁竹、三叉苦,用水浸泡;2)将浸泡后的药物连水一起煎熬,煎至水分剩余1/4~2/3,优选地煎至水分剩余1/3;3)加入白矾、芒硝,混合均匀即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1的中药制剂按重量计包括:地榆30g、地骨皮30g、入地金牛30g、九里明30g、蓼刁竹30g、三叉苦30g、白矾30g、芒硝30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配比称取地榆、地骨皮、入地金牛、九里明、蓼刁竹、三叉苦,用750ml水浸泡1h;2)将浸泡后的药物连水一起煎熬,煎至水分剩余250ml;3)加入30g白矾和30g芒硝,混合均匀,装瓶、密封即得洗剂。实施例2:本实施例2的中药制剂按重量计包括:地榆25g、地骨皮25g、入地金牛25g、九里明25g、蓼刁竹25g、三叉苦25g、白矾25g、芒硝25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配比称取地榆、地骨皮、入地金牛、九里明、蓼刁竹、三叉苦,用700ml水浸泡0.5h;2)将浸泡后的药物连水一起煎熬,煎至水分剩余200ml;3)加入25g白矾和25g芒硝,混合均匀,装瓶、密封即得洗剂。实施例3:本实施例3的中药制剂按重量计包括:地榆35g、地骨皮35g、入地金牛35g、九里明35g、蓼刁竹35g、三叉苦35g、白矾35g、芒硝35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配比称取地榆、地骨皮、入地金牛、九里明、蓼刁竹、三叉苦,用800ml水浸泡1h;2)将浸泡后的药物连水一起煎熬,煎至水分剩余300ml;3)加入35g白矾和35g芒硝,混合均匀,装瓶、密封即得洗剂。实施例4本实施例1的中药制剂按重量计包括:地榆30g、地骨皮25g、入地金牛30g、九里明35g、蓼刁竹30g、三叉苦25g、白矾30g、芒硝35g。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上述配比称取地榆、地骨皮、入地金牛、九里明、蓼刁竹、三叉苦,用750ml水浸泡1h;2)将浸泡后的药物连水一起煎熬,煎至水分剩余250ml;3)加入30g白矾和30g芒硝,混合均匀,装瓶、密封即得洗剂。临床实验采用实施例1的洗剂进行临床实验,具体如下:1、用法:外洗,每天2次,每次用量为250ml,3天为1疗程。2、病例统计:选取78个无诱因出现丘疹、伴随瘙痒,西医诊断为湿疹的病例,其中男40例,女38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变化及不良反应,观察时间从用药开始前至症状消失或7天。3、湿疹疗效判定标准:依据《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皮损消退;好转:皮损消退30%以上;未愈:皮损消退不足30%。4、治疗结果:临床结果显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可有效治疗湿疹,治愈率高达53.8%,有效率(治愈率与好转率)高达93.6%,且该78个病例的平均病程4.64天,见效快,没有副作用,详情如表1和表2所示。表1病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是否产生副作用784231553.8%39.8%6.4%无表25、具体治疗病例病例1:患者陈某,47岁男性。主诉:双小腿散在丘疹伴瘙痒4月余。患者诉4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侧小腿散在丘疹,伴瘙痒,当时于当地医院购买外用药物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未见明显改善,后症状时轻时重,今来我科就诊,现症见双侧小腿散在丘疹,中央明显,边界不清,有渗出倾向,伴有瘙痒,纳少,夜寐尚佳,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中医诊断:湿疮—湿热证西医诊断:湿疹处方:地榆:30g、地骨皮:30g、入地金牛:30g、九里明:30g、蓼刁竹:30g、三叉苦:30g、白矾(冲):30g、芒硝(冲):30g。共3剂,日1剂,早晚各外洗1次。用法:前6味水煎至250ml,取药液与白矾、芒硝冲后外洗患处。次诊:患者丘疹及瘙痒明显改善,再予前方4剂,三诊时诸症皆除。病例2:患者詹某,36岁女性。主诉:双上肢内侧散在丘疹伴瘙痒1周余。患者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上肢内侧散在丘疹,伴瘙痒,未经诊治,后症状逐渐加重,今来我科就诊,现症见双侧小腿散在丘疹,色淡红,伴有瘙痒,纳寐可,二便调,舌淡红边有齿痕,苔白,脉滑。中医诊断:湿疮—脾虚湿蕴证西医诊断:湿疹处方:地榆:30g、地骨皮:30g、入地金牛:30g、九里明:30g、蓼刁竹:30g、三叉苦:30g、白矾(冲):30g、芒硝(冲):30g。共3剂,日1剂,早晚各外洗1次。用法:前6味水煎至250ml,取药液与白矾、芒硝冲后外洗患处,或揉搽患处。次诊:患者丘疹及瘙痒明显改善,再予前方3剂,6天后诸症皆除。病例3:患者叶某,45岁女性。主诉:四肢散在丘疹伴瘙痒4年余,加重1月。患者诉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散在丘疹,伴瘙痒,经外院药物内服外治(具体不详)后症状反复,1月前,今来我科就诊,现症见四肢散在丘疹,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口干不欲饮,纳差,寐一般,二便调,舌淡、苔白、脉细弦。中医诊断:湿疮—血虚风燥证西医诊断:湿疹处方:地榆:30g、地骨皮:30g、入地金牛:30g、九里明:30g、蓼刁竹:30g、三叉苦:30g、白矾(冲):30g、芒硝(冲):30g。共3剂,日1剂,早晚各外洗1次。用法:前6味水煎至250ml,取药液与白矾、芒硝冲后外洗患处。次诊:患者丘疹较前改善,再予前方1月,症状消失,随诊半年未复发。另根据湿疹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不同,采用实施例2~4的配方制成洗剂或搽剂对患处进行冲洗或揉搽,即若患者出现丘疹较少、瘙痒较轻,使用实施例2或4的配方,若患者出现丘疹多、瘙痒严重难忍,则采用实施例3的配方,患者使用后短期内被治愈或明显好转,随诊半年均未复发。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