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内室消毒灭虫除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108800发布日期:2020-03-17 18:43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车组内室消毒灭虫除味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毒灭虫除味方法,具体为一种动车组内室消毒灭虫除味方法,属于动车组内室空气消毒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客车内残存臭虫、蟑螂等有害虫卵是铁路客车长期存在的问题,随着高铁动车组大量投入运营,密闭的动车组内室空气消毒净化愈加重要。动车组、客车空调通风系统的环境温度湿度适合病原微生物生长,若消毒不及时,可造成病原微生物特别是军团菌、β溶血性链球菌及其他呼吸道病原体的繁殖生长,由此引发的潜在健康危害不可轻视。

2019年初,铁总多家铁路局因160公里复兴号异味问题停开车辆后,将车辆退回中国中车整治。此时车辆已经完全装配完毕,从根源上整治难度很大,主机厂只能将这些车辆暂时停放于厂区内,打开车门及车上空调,进行散味。但因车辆全密闭,车窗无法打开,散味效果并不理想,刺鼻异味仍难以消除。

各铁路局对密封的动车的空调通风系统仍按客车空调通风系统清洗办法执行,即ws/t396-2012《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空调列车滤尘网的清洗由车辆段按照滤网清洗计划进行定期清洗,跨局列车每趟(往返)清洗1次,局管内列车每2趟清洗1次。而整个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处理则没有明确规定。由于高铁列车是一个密闭的空间,人群密集程度远超过宾馆酒店,而且运行区间跨度大,途经地可能为疫点或疫源地,特别是当某动车组途经地发生空气传播性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动车内冷凝水中检出军团菌,空调送风中检出军团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微生物,风管积尘中检出致病微生物,风管积尘量为每平方米风管内表面大于20g、细菌总数≥100cfu/cm2等情况时,应当立即进行清洗、消毒,但目前整个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处理却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导致空气净化消毒作业不彻底,无法解决客车内残存臭虫、蟑螂等有害虫卵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动车组内室消毒灭虫除味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动车组内室消毒灭虫除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启电磁热风系统,对进风口的进风进行加热,然后启动微波蒸汽系统或电磁干蒸汽系统,进行混合后向动车空调系统通入高温蒸汽进行消毒灭虫;

步骤二、运行10分钟后,停止微波蒸汽系统或电磁干蒸汽系统,同时开启臭氧发生系统,向动车空调系统通入臭氧进行除味;

步骤三、运行10分钟后,停止臭氧发生系统,电磁热风系统继续运行5分钟,吹干空调系统。

其中,所述电磁干蒸汽系统由饱和蒸汽发生器、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快速接头、电动手动两用阀门、耐高温软管道和回流气泵构成;所述饱和蒸汽发生器产生饱和蒸汽经由输出端进入到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内,所述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对饱和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所述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的输出端设置快速接头与车体上的耐高温软管道进行连接,且所述快速接头上安装有电动手动两用阀门,所述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有回流气泵。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一中,启动微波蒸汽系统时,电磁热风系统为低风速,热风温度80℃,启动电磁干蒸汽系统时,电磁热风系统为低风速,热风为50℃。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步骤三中,停止臭氧发生系统后,电磁热风系统为高风速运行。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饱和蒸汽发生器和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两次加热产生130℃~150℃的过热超干燥蒸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饱和蒸汽发生器热源为液化气、柴油或电;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的热源为电热,微波加热、远红外加热或电磁加热。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耐高温软管道设置有两条,且分别连接在车体两头。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回流气泵将前一个已消毒灭菌杀虫车体用过的热汽抽回并输送到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二次加热后,再输送给下一个待消毒灭菌杀虫车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动车组内室消毒灭虫除味方法设计合理:

1、消毒灭菌杀虫采用过热超干燥蒸汽进行,过热超干燥蒸汽的产生由饱和蒸汽发生器、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两次加热产生。消毒方式为全车体内整体及各角落、封隙加热消毒,保温保压、不留死角,彻底、环保;

2、过热干燥蒸汽消毒灭菌杀虫采用蒸汽循环使用,既第二个被消毒车体的过热干燥蒸汽由第一个已消毒灭菌杀虫车体用过的热汽由专用的回流泵抽回,经二次加热提供。系统中的原蒸汽发生器只起补气作用,可较大的节约总用气量;

3、消毒灭菌杀虫方法是过热干燥蒸汽从车体两头同时进气,可节约时间,温度传感器装于车体中部,以保证整体车体内室消毒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初次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蒸汽循环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饱和蒸汽发生器,2、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3、快速接头,4、电动手动两用阀门,5、耐高温软管道和6、回流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动车组内室消毒灭虫除味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启电磁热风系统,对进风口的进风进行加热,然后启动微波蒸汽系统或电磁干蒸汽系统,进行混合后向动车空调系统通入高温蒸汽进行消毒灭虫;

步骤二、运行10分钟后,停止微波蒸汽系统或电磁干蒸汽系统,同时开启臭氧发生系统,向动车空调系统通入臭氧进行除味;

步骤三、运行10分钟后,停止臭氧发生系统,电磁热风系统继续运行5分钟,吹干空调系统。

其中,所述电磁干蒸汽系统由饱和蒸汽发生器1、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2、快速接头3、电动手动两用阀门4、耐高温软管道5和回流气泵6构成;所述饱和蒸汽发生器1产生饱和蒸汽经由输出端进入到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2内,所述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2对饱和蒸汽进行二次加热,所述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2的输出端设置快速接头3与车体上的耐高温软管道5进行连接,且所述快速接头3上安装有电动手动两用阀门4,所述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2的另一输入端连接有回流气泵6。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启动微波蒸汽系统时,电磁热风系统为低风速,热风温度80℃,启动电磁干蒸汽系统时,电磁热风系统为低风速,热风为50℃。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三中,停止臭氧发生系统后,电磁热风系统为高风速运行。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饱和蒸汽发生器1和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2两次加热产生130℃~150℃的过热超干燥蒸汽,提高消毒灭菌的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饱和蒸汽发生器1热源为液化气、柴油或电;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2的热源为电热,微波加热、远红外加热或电磁加热,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耐高温软管道5设置有两条,且分别连接在车体两头,使过热干燥蒸汽能够从车体两头同时进气,可节约时间,以保证整体车体内室消毒要求。

进一步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回流气泵6将前一个已消毒灭菌杀虫车体用过的热汽抽回并输送到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2二次加热后,再输送给下一个待消毒灭菌杀虫车体,采用蒸汽循环使用,即饱和蒸汽发生器1只起补气作用,可较大的节约总用气量。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动车组内室消毒灭虫除味方法时,经热泵加压,高温干燥蒸汽经高温管道进入车体内部,车体保持一定时间的封闭状态,使高温干燥蒸汽充满车体内所有封隙达到一定时间。根据经实际测定,各类型客车、动车组内室配件不同的耐温标准,设定智能温控制系统,低则补气,高则断气,确保车体内温度一直在设定温度。

第一车体消毒灭菌后,关闭蒸汽阀门,移动设备至第二车体。连接第二车体输入口,而同时回流气泵6回路的快速接头3与第一车体的输出口快速接口连接,相应阀门打开,这时第一车体内的干燥蒸汽经回流气泵6吸入过热干燥蒸汽发生器2,进行二次加热至130℃~150℃后,由内热泵送入第二车内。当装于第二车体内中部的温度传感器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系统停汽。如果第一车体内气量不够时,由饱和蒸汽发生器1补充少量的汽,第二车体内保温保压时间达到后,则重复上述的操作,接入第二车厢。在以后的操作中,后一个将被消毒灭菌杀虫的车体过热超干燥蒸汽主要来自前一个已完成消毒灭菌杀虫的车体,饱和蒸汽发生器1只起到补充的作用,做到了蒸汽的循环使用。消毒灭菌杀虫过后的车厢温度降到30℃左右时,可用工业超强吸尘器进行卫生作业,至此全部消毒工作完成。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