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58522发布日期:2020-02-18 13:04阅读:434来源:国知局
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肩锁关节脱位占肩部损伤的12%,常见于青壮年、运动员,对疗效要求较高,对临床医师而言,挑战性较大。重建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式主要有锁骨远端钩钢板、克氏针张力带固定、喙突螺钉以及带袢钢板固定等方法。肩锁关节属平面关节,可做各方向的微动,如果使其充分抬高,锁骨将上升至35°,并且以其长轴为轴转动45°;如果进行内收和延伸,则代之以前后移位35°。因此,最理想的固定方式是肩锁关节的间接固定。

肩锁钩钢板及带袢钢板固定属于间接固定,带袢钢板主要有endobutton内固定系统和tightrope内固定系统。

endobutton内固定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3枚锁骨端钢板1′,2股5号纤维缝合线2′。1枚锁骨端钢板1′置于喙突下方,2枚锁骨端钢板1′置于锁骨表面;2股5号纤维缝合线2′经钢板缠绕后,锁骨-喙突间纤维缝合线即为4股。tightrope内固定系统与endobutton内固定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锁骨端钢板1′不同。tightrope内固定系统的锁骨端钢板1′如图3所示为圆形,endobutton内固定系统的锁骨端钢板1′如图2所示为长方形,材料均以钛为主。

肩锁钩钢板包括钢板及钩端,将钩端插入肩峰后下方,利用杠杆作用将钢板体部贴压于锁骨远端,拧入3枚皮质骨螺钉,这样就能复位肩锁关节。锁骨钩钢板可出现肩关节疼痛、肩峰撞击综合症、关节活动受限、肩锁钩取出后再脱位等并发症。锁骨钩钢板的钩端位于肩峰下,势必对肩袖造成损伤,而且钩端长期存在会引炎性介质的释放、局部聚集,均可引起肩关节的疼痛;钩端的存在直接减小了第二肩关节的间隙,而锁骨钩钢板术后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与第二肩关节间隙存在相关性,第二肩关节间隙较小的患者术后出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可能性较大。肩关节的疼痛直接影响患者的功能锻炼,导致患肩活动受限甚至肩周炎。带袢钢板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喙突侧钢板周围骨质溶解、喙突侧钢板移位导致脱位复发、喙突骨折等。为解决带袢钢板上述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内固定系统,来降低上述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包括锁骨端钢板、锚固钉和纤维缝合线,所述纤维缝合线从锁骨中钻设的骨隧道穿过,所述纤维缝合线一端与锁骨端钢板连接,另一端与锚固钉连接,所述骨隧道共有两个,分别于距离锁骨远端20、40mm处用第一钻头钻设而成,所述骨隧道符合喙锁韧带之斜方韧带、锥状韧带的解剖附着;所述锚固钉螺接在喙突弯曲连接部表面的中心处,所述喙突弯曲连接部表面的中心处利用第二钻头钻设与锚固钉配合的螺纹孔,所述锚固钉安装完成后完全位于喙突内部。

进一步地,上述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中,所述第一钻头的直径为4.5mm。

进一步地,上述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中,所述第二钻头的直径为2.5mm。

进一步地,上述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中,所述纤维缝合线为5号纤维缝合线。

进一步地,上述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中,所述锁骨端钢板共有一个,且为长方形,两个所述骨隧道中纤维缝合线连接在同一个锁骨端钢板。

进一步地,上述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中,所述锁骨端钢板共有两个,且为圆形,两个所述骨隧道中纤维缝合线分别与一个锁骨端钢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对肩袖无干扰,不会减少第二肩关节的间隙,从而减少了诱发肩痛的因素,大幅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endobutton内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背景技术中tightrope内固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锁骨端钢板,2-锚固钉,3-纤维缝合线,4-锁骨,5-喙突,6-肩峰,7-肩锁关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锚钉微钢板内固定系统,包括锁骨端钢板1、锚固钉2和纤维缝合线3,纤维缝合线3从锁骨4中钻设的骨隧道穿过,纤维缝合线3一端与锁骨端钢板1连接,另一端与锚固钉2连接。骨隧道共有两个,分别于距离锁骨远端20、40mm处用第一钻头钻设而成,骨隧道符合喙锁韧带之斜方韧带、锥状韧带的解剖附着;锚固钉2螺接在喙突5弯曲连接部表面的中心处,喙突5弯曲连接部表面的中心处利用第二钻头钻设与锚固钉2配合的螺纹孔,锚固钉2安装完成后完全位于喙突5内部。

第一钻头的直径为4.5mm,第二钻头的直径为2.5mm,纤维缝合线3为5号纤维缝合线。

锁骨端钢板1共有两个,且为圆形(结构参见附图3中结构),两个骨隧道中纤维缝合线3分别与一个锁骨端钢板1连接。

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作皮肤切口,逐层进入,显露喙突5和锁骨4远端。确认喙突5中部和侧面边界,4.5mm的钻头垂直于喙突5弯曲连接部表面的中心,小心钻孔,避免太深或喙突5骨折。然后,分别于距离锁骨远端20、40mm处用2.5mm的钻头钻2个骨隧道,符合喙锁韧带之斜方韧带、锥状韧带的解剖附着;将两股5号纤维缝合线3穿过不同的开口,连接锚固钉2,将锚固钉2旋入喙突内的螺纹孔;然后,使5号纤维缝合线3通过锁骨4的两个骨隧道,再逐个穿过每个锁骨端钢板1。这样,喙突5与锁骨4之间就有4股纤维缝合线3固定。拉紧、打结。恢复喙突-锁骨间距,复位肩锁关节。修复斜方韧带、锥状韧带。闭合切口。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锁骨端钢板1共有一个,且为长方形(结构参见附图2中结构),两个骨隧道中纤维缝合线3连接在同一个锁骨端钢板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