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粘贴型输液加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3014发布日期:2020-03-06 05:5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粘贴型输液加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粘贴型输液加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为患者输注的液体、药物一般在室温下保存,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与血管内血液温度相比温差较大,对血管壁形成刺激,引起输液部位的疼痛、肢体发冷、体温下降,增加患者的不适感。另外大量输入低温的液体,容易引起患者体温过低。体温过低会影响机体创伤修复,增加创伤感染率,延长住院时间。其次,体温过低时,机体会通过寒战、血管收缩和起鸡皮疙瘩等体征来补偿丢失的体温,增加耗氧量和二氧化碳的产生,使心脏负担增加,具体对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利。此外,低体温增加了血黏度,使血流速度减慢,增加血药浓度,影响药物代谢率,损伤肝、肾、胰腺等器官。

临床上现有的一些简单的加热装置,是将输液器的一小段放在恒温器中加热,在输液速度过快时,由于液体在加热凹槽内停留时间短,达不到预期的加热效果。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一次性粘贴型输液加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粘贴型输液加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输液加热装置达不到较好的加热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一次性粘贴型输液加温装置,包括加热贴,所述加热贴包括基材层,所述基材层的下方设有保护膜,所述基材层与所述保护膜之间设有黏胶层,所述基材层的表面上并排设有两组加温管,所述加温管的前端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前端设有进水管头,所述加温管的后端设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后端设有出水管头,所述加热贴外设有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所述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上并排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两根所述加温管的前端与所述进水管之间设有进水分流阀,两根所述加温管的后端与所述出水管之间设有出水合流阀。

优选的,所述黏胶层通过胶水粘连固定在所述基材层的底面上,所述保护膜通过胶水粘连固定在所述黏胶层上。

优选的,所述加温管粘连固定在所述基材层上,所述加温管呈s状分布。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后端固定卡接在所述进水分流阀的出口内,两根所述加温管的前端分别固定卡接在所述进水分流阀的两个入口内。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前端固定卡接在所述出水合流阀的入口内,两根所述加温管的后端分别固定卡接在所述出水合流阀的两个出口内。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头固定套接在所述进水管的前端,所述进水管头与所述出水口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水管头固定套接在所述出水管的后端,所述出水管头与所述进水口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均固定连通到所述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内。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内均设有管塞,所述管塞与所述出水口螺纹连接,所述管塞与所述进水口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加热贴,加热贴上设置与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连通的加温管,热水在加温管内循环流动使加温管保持恒温,通过加热贴将加温管粘贴在输液袋上,通过加温管对输液袋进行加温,加温后的药液再通过输液管进入患者体内,加温效果更稳定,不会因输液速度影响药液的加温效果,且一个加温装置可以同时对多个输液袋进行加温,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次性粘贴型输液加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水口及管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温管的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温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加温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贴;11、基材层;12、保护膜;13、黏胶层;2、加温管;3、进水管;31、进水管头;4、出水管;41、出水管头;5、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51、出水口;52、进水口;53、管塞;6、进水分流阀;7、出水合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一次性粘贴型输液加温装置,如图1-4所示,包括加热贴1,加热贴1包括基材层11,基材层11的下方设有保护膜12,基材层11与保护膜12之间设有黏胶层13,基材层11的表面上设有加温管2,加温管2的前端设有进水管3,进水管3的前端设有进水管头31,加温管2的后端设有出水管4,出水管4的后端设有出水管头41,加热贴1外设有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5,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5上并排设有出水口51和进水口52。

本实施例中,黏胶层13通过胶水粘连固定在基材层11的底面上,使基材层11结实稳固,通过黏胶层13可以将基材层11粘贴到输液袋上以便对其加温。

进一步地,保护膜12通过胶水粘连固定在黏胶层13上,保护膜12可以撕开,通过保护膜12可以有效保护黏胶层13不受污染或损坏。

具体地,基材层11采用医用无纺布制成,其材质韧性好、耐磨耐用;进一步地,保护膜12采用医用pe薄膜制成,其材质轻便、透明度高、坚韧不易破裂;进一步地,黏胶层13采用医用压敏胶制成,其材质粘性好、环保健康,不慎粘到皮肤上也不会对皮肤有伤害。

本实施例中,加温管2粘连固定在基材层11上,使加温管2结构结实稳固。

进一步地,加温管2呈s状分布,尽可能地使更多的加温管2分布在加热贴1上,使热水在加温管2内留滞更长时间,提高加热贴1的加温效果。

具体地,加温管2采用优质软胶制成,其材质柔软韧性好、耐磨耐用、不易损坏,且可以避免水温过高可能烫伤人或烫坏物品。

本实施例中,加温管2、进水管3以及出水管4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加温管2结实稳固、不易断裂,避免出现漏水,则热水经由进水管3进入加温管2再经由出水管4排出。

进一步地,进水管头31固定套接在进水管3的前端,进水管头31与出水口51螺纹连接,出水管头41固定套接在出水管4的后端,出水管头41与进水口52螺纹连接,出水口51、进水口52均固定连通到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5内,通过进水管头31将进水管3连通到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的出水口51上,通过出水管头41将出水管4连通到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的进水口52内,使热水在加温管2与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5之间循环。

具体地,进水管头31与出水管头41均采用优质pvc制成,其材质轻便、耐磨耐用、韧性好,可以避免水管温度过高可能烫伤人或烫坏物品。

此外,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5采用的是东莞市雄川塑料机械有限公司生产提供的型号为xc-6kw的油式水温恒温机,其配套的电源和配件也均由该厂商提供;此外,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5为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5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改进。

进一步地,出水口51、进水口52内均设有管塞53,管塞53与出水口51螺纹连接,管塞53与进水口52螺纹连接,当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5上未连接加温管2时,通过两个管塞53将出水口51和进水口52塞住,避免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5内的水溢出。

具体地,管塞53采用优质硅橡胶制成,其材质柔软、有弹性、摩擦力较大、密封性较好。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了提高加温装置的实用性,使加热贴1可以一次性给多个输液袋进行加温或给型号较大的输液袋进行加温,本实用新型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如下改进,如图5-6所示,包括加热贴1,加热贴1的基材层11的表面上并排设有两组加温管2,加温管2的前端设有进水管3,加温管2的后端设有出水管4,两根加温管2的前端与进水管3之间设有进水分流阀6,两根加温管2的后端与出水管4之间设有出水合流阀7。

本实施例中,进水管3的后端固定卡接在进水分流阀6的出口内并通过热熔密封固定,两根加温管2的前端分别固定卡接在进水分流阀6的两个入口内并通过热熔密封固定,通过进水分流阀6可以分别控制两根加温管2的进水量和进水速度,进而使两个加温管2的温度不同。

进一步地,出水管4的前端固定卡接在出水合流阀7的入口内并通过热熔密封固定,两根加温管2的后端分别固定卡接在出水合流阀的两个出口内并通过热熔密封固定,通过出水合流阀7可以分别控制两根加温管2的出水量和出水速度。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进水分流阀6和出水合流阀7均采用y型三叉三通羊角阀,该羊角阀通过两个旋钮可以独立调节每个通路,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粘贴型输液加温器在使用时,首先将水温加热加压回收机5接通外界电源使其工作,再将进水管头31连接到出水口51上,将出水管头41连接到进水口52上,然后将加热贴1上的保护膜12撕去,将基材层11连同黏胶层13粘贴到输液袋上,此时热水循环流动使加温管2升温对输液袋进行加热,待输液袋温度升高后即可按常规流程对患者进行输液操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