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2717发布日期:2020-03-06 05:47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



背景技术:

并指是手部较常见的一种畸形,常以中环指并连者为多,三四个手指连在一起的常合并有短指或其他畸形。并指程度轻者仅为指蹼过高,稍重者是全指并在一起,更重者则末端的指甲、指骨均长在一起。治疗需行手术分离。一般宜在3岁以后至学龄前的期间内施行为宜。

并指矫形手术一般先对患儿手指进行分离,分离后手指相对缘的皮肤进行重建,术后需要对植皮区敷上敷料,防止其粘连,还需要定期更换辅敷料,

由于其创口部位在两个手指中间相对缘的皮肤处或指蹼处,现有大多采用在手指中间相对缘的皮肤处和指蹼处分别敷上敷料并包裹纱布,然后再用具有粘性的胶布固定,但操作比较繁琐,且更换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其特征在于,包括敷贴本体,所述的敷贴本体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防粘连层、吸收层和粘贴层,所述的防粘连层用于和创口直接接触,并防止敷贴本体和创口粘连,所述的吸收层用于吸收血性的渗出液,所述的防粘连层和吸收层固定连接,所述的粘贴层用于固定敷贴本体,所述的粘贴层包括固定部和连接部,所述的连接部固定连接于吸收层的外侧,所述的固定部用于和皮肤粘贴固定,所述的固定部设置有弯折部,所述的弯折部可弯折并粘贴固定于皮肤上,所述的弯折部位于连接部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手术后,贴上本实用新型,防粘连层直接贴在皮肤的创口处,吸收层在防粘连层的外侧,粘贴层在吸收层的外侧,粘贴层的连接部固定连接在吸收层的外侧,创口覆盖好后,固定部可和患儿的皮肤粘贴固定,由于创口位于两指间,故弯折部使得固定的更为牢固,不易掉落,弯折部弯折后和患儿的皮肤粘贴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直接粘贴使用,十分方便,医护人员可直接撕下更换新的敷贴本体即可。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中,所述的防粘连层、吸收层、粘贴层均呈长条状,且所述防粘连层和吸收层的长度相等,所述粘贴层的长度大于防粘连层。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中,所述的防粘连层设置有指蹼防粘连部,所述的吸收层设置有指蹼吸收部,所述的指蹼防粘连部位于防粘连层的两侧,所述的指蹼吸收部位于吸收层的两侧,所述的防粘连层和吸收层均可弯折抵靠在指蹼的两侧,所述的吸收层位于防粘连层的外侧。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中,所述的弯折部包括指蹼弯折部和至少两个指弯折部,所述的指蹼弯折部可弯折并粘贴固定于指蹼两侧,所述的指蹼弯折部位于指蹼吸收部的外侧,所述的指弯折部可弯折并粘贴固定于手指的两侧。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中,所述粘贴层的外侧可防水。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中,所述的防粘连层为凡士林纱布或覆有硅胶的聚酰胺网。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中,所述的吸收层为棉垫。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中,所述的粘贴层为3m透明辅料。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中,所述的辅料本体还设置有保护层,所述的保护层位于辅料本体的最内侧,且所述保护层和辅料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的保护层采用离型纸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直接粘贴使用,十分方便,医护人员可直接撕下更换新的敷贴本体即可。

2.本实用新型防粘连层、吸收层、粘贴层均呈长条状,且防粘连层和吸收层的长度相等,粘贴层的长度大于防粘连层。由于创口位于两指间相对缘的皮肤处和指蹼处,故防粘连层、吸收层、粘贴层需均呈长条状,才能完全覆盖创口,且粘贴层的长度必须大于防粘连层,才能将敷贴本体固定在两指间。

3.本实用新型防粘连层设置有指蹼防粘连部,吸收层设置有指蹼吸收部,指蹼防粘连部位于防粘连层的两侧,指蹼吸收部位于吸收层的两侧,防粘连层和吸收层均可弯折抵靠在指蹼的两侧,吸收层位于防粘连层的外侧。由于指蹼的形状比较特殊,若位于指蹼处的创口需要被完全覆盖,则需要指蹼防粘连部和指蹼吸收部,这样才能完全包覆指蹼,从而可以完全包覆住指蹼处的创口,且不易产生褶皱,能贴合皮肤表面。

4.本实用新型弯折部包括指蹼弯折部和至少两个指弯折部,指蹼弯折部可弯折并粘贴固定于指蹼两侧,指蹼弯折部位于指蹼吸收部的外侧,指弯折部可弯折并粘贴固定于手指的两侧。指蹼弯折部和指弯折部均为了更好的固定敷贴本体,使其不易掉落,由于指蹼的形状比较特殊,为了更好的固定,则指蹼弯折部可固定于指蹼的两侧。且不易产生褶皱,使得敷贴本体外表面较为平整。

5.本实用新型粘贴层的外侧可防水。粘贴层外侧防水,可以防止水从外侧进入,从而避免了患儿创口发炎。

6.本实用新型辅料本体还设置有保护层,保护层位于辅料本体的最内侧,且保护层和辅料本体可拆卸连接,保护层采用离型纸制成。当需要使用辅料本体时,可撕下离型纸制成的保护层,离型纸不会破坏粘贴层的可粘贴性,且能在不适用敷贴本体的情况下,保护敷贴本体内侧的防粘连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粘贴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敷贴本体;2、防粘连层;3、吸收层;4、粘贴层;5、固定部;6、连接部;7、弯折部;8、指蹼防粘连部;9、指蹼吸收部;10、指蹼弯折部;11、指弯折部;13、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并指矫形术后的包扎敷贴,包括敷贴本体1,敷贴本体1从内至外依次设置有防粘连层2、吸收层3和粘贴层4,防粘连层2用于和创口直接接触,并防止敷贴本体1和创口粘连,吸收层3用于吸收血性的渗出液,防粘连层2和吸收层3固定连接,粘贴层4用于固定敷贴本体1,粘贴层4包括固定部5和连接部6,连接部6固定连接于吸收层3的外侧,固定部5用于和皮肤粘贴固定,固定部5设置有弯折部7,弯折部7可弯折并粘贴固定于皮肤上,弯折部7位于连接部6的两侧。防粘连层2、吸收层3和粘贴层4可通过医用胶水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细说,防粘连层2、吸收层3、粘贴层4均呈长条状,且防粘连层2和吸收层3的长度相等,粘贴层4的长度大于防粘连层2。由于创口位于两指间相对缘的皮肤处和指蹼处,故防粘连层2、吸收层3、粘贴层4需均呈长条状,才能完全覆盖创口,且粘贴层4的长度必须大于防粘连层2,才能将敷贴本体1固定在两指间。

进一步细说,防粘连层2设置有指蹼防粘连部8,吸收层3设置有指蹼吸收部9,指蹼防粘连部8位于防粘连层2的两侧,指蹼吸收部9位于吸收层3的两侧,防粘连层2和吸收层3均可弯折抵靠在指蹼的两侧,吸收层3位于防粘连层2的外侧。由于指蹼的形状比较特殊,若位于指蹼处的创口需要被完全覆盖,则需要指蹼防粘连部8和指蹼吸收部9,这样才能完全包覆指蹼,从而可以完全包覆住指蹼处的创口,且不易产生褶皱,能贴合两指间的皮肤表面。

进一步细说,弯折部7包括指蹼弯折部10和至少两个指弯折部11,指蹼弯折部10可弯折并粘贴固定于指蹼两侧,指蹼弯折部10位于指蹼吸收部9的外侧,指弯折部11可弯折并粘贴固定于手指的两侧。指蹼弯折部10和指弯折部11均为了更好的固定敷贴本体1,使其不易掉落。由于指蹼的形状比较特殊,为了更好的固定,则指蹼弯折部10可固定于指蹼的两侧。且不易产生褶皱,使得敷贴本体1外表面较为平整。

进一步细说,粘贴层4的外侧可防水。粘贴层4外侧防水,可以防止水从外侧进入,从而避免了患儿创口发炎。

进一步细说,防粘连层2为凡士林纱布或覆有硅胶的聚酰胺网。凡士林纱布或覆有硅胶的聚酰胺网均可防止创口和敷贴本体1粘连在一起。

进一步细说,吸收层3为棉垫。棉垫可以吸收血性的渗出液。

进一步细说,粘贴层4为3m透明辅料。3mtmtegadermtm透明敷料采用聚氨酯材料加低过敏的医用压敏胶制成,厚度仅20微米。具有良好的持续可粘贴性(黏性),透明、透气、防水、防菌、防病毒。

进一步细说,辅料本体还设置有保护层13,保护层13位于辅料本体的最内侧,且保护层13和辅料本体可拆卸连接,保护层13采用离型纸制成。当需要使用辅料本体时,可撕下离型纸制成的保护层13,离型纸不会破坏粘贴层4的可粘贴性,且能在不适用敷贴本体1的情况下,保护敷贴本体1内侧的防粘连层2。保护层13的形状和粘贴层4的形状相同,防粘连层2的形状和吸收层3的形状相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敷贴本体1、防粘连层2、吸收层3、粘贴层4、固定部5、连接部6、弯折部7、指蹼防粘连部8、指蹼吸收部9、指蹼弯折部10、指弯折部11、保护层1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