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物理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4736发布日期:2020-05-29 12:2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式物理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理降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式物理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物理降温是高热患者除药物治疗外,最简易、有效、安全的降温方法就是用25%-50%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温方法,用酒精擦洗患者皮肤时,不仅可刺激高烧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还由于其具有挥发性,可吸收并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症状缓解,或者可以使用冰袋对患者进行降温。

但是使用酒精擦拭,对病患的身体不好,可能会造成酒精过敏或者酒精中毒,容易造成二次伤害,若是使用冰袋降温,冰袋直接接触身体,会有比较强的刺激性,而且降温不稳定,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复合式物理降温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复合式物理降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式物理降温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口处设有两个护垫,所述凹槽的内底部设有辅助降温机构,所述床体上相对的侧壁处固定连接有两个进风机构和两个冷却机构,两个所述冷却机构上均设有传输机构,所述床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机构,所述床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

优选地,所述辅助降温机构包括铺设在凹槽内底部的吸热垫,所述吸热垫的上端铺设有水床。

优选地,所述进风机构包括螺纹连接在床体侧壁上的四个第二锁紧螺钉,四个所述第二锁紧螺钉上均套设有第二安装座,四个所述第二安装座共同固定连接有鼓风机。

优选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螺纹连接在床体侧壁上的四个第一锁紧螺钉,四个所述第一锁紧螺钉上均套设有第一安装座,四个所述第一安装座共同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网,所述第三过滤网与隔板将冷却箱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内填充有冰块,所述鼓风机的输出端贯穿冷却箱并延伸至第二腔室,所述冷却箱的下端贯穿设有冷凝水管,所述冷凝水管的上端位于第一腔室内底部,所述冷凝水管内套设有第二过滤网,所述冷却箱的上端贯穿设有进料漏斗,所述进料漏斗的下端位于第一腔室内,所述进料漏斗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进料盖。

优选地,所述传输机构包括贯穿套设在冷却箱上端的l型管,所述l型管直管部分内壁上设有第一过滤网,所述l型管远离冷却箱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过渡管,所述第一过渡管的上端贯穿设有压杆,所述压杆位于第一过渡管内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第一过渡管的内壁相抵,所述压杆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槽,所述第一过渡管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限位螺钉,多个所述限位螺钉与压杆上的螺纹槽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过渡管的侧壁上设有透气网,所述透气网空间上位于l型管的上部,所述第一过渡管的侧壁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渡管,所述凹槽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透气枕头,所述透气枕头的上端为曲型,所述曲型面的两侧设有吹气孔,所述透气枕头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与第二过渡管远离第一过渡管的一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收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床体下端的两个连接柱,两个所述连接柱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冷凝水管的下端贯穿水箱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冷却机构、进风机构和传输机构,由鼓风机吹风,风通过第二腔室经过第三过滤网到达第一腔室,然后经过若干个冰块,对风进行冷却,然后经由l型管到达第一过渡管,再到第二过渡管,输送到连通管内,通过透气枕头吹出,对病人头部进行降温,降温效果好,无任何副作用;

2、通过设置水床和吸热垫,进行辅助降温,对病患身体进行降温,提高降温速率;

3、通过设置压杆、活塞、限位螺钉和透气网,通过压杆上下运动带动活塞上下运动,进而改变风的大小,使降温风速可调,便于应对不同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式物理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式物理降温装置的左右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复合式物理降温装置的前后侧面示意图。

图中:1水床、2l型管、3压杆、4透气枕头、5连通管、6限位螺钉、7冷却箱、8鼓风机、9护垫、10床体、11透气网、12第一过渡管、13第一过滤网、14进料盖、15进料漏斗、16第一锁紧螺钉、17冰块、18第一安装座、19第二过滤网、20连接柱、21水箱、22冷凝水管、23第三过滤网、24隔板、25第二安装座、26第二锁紧螺钉、27支撑腿、28吸热垫、29活塞、30第二过渡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3,一种复合式物理降温装置,包括床体10,床体10上设有凹槽,凹槽的槽口处设有两个护垫9,设置护垫9是为了防止病患躺入凹槽的时候磕碰到拐角处,造成二次伤害,凹槽的内底部设有辅助降温机构,辅助降温机构包括铺设在凹槽内底部的吸热垫28,吸热垫28的上端铺设有水床1,水床1和吸热垫28辅助病患降温,吸热垫28可以吸收水床1的热量,保证随时处于冰凉的状态。

其中,床体10上相对的侧壁处固定连接有两个进风机构和两个冷却机构,进风机构包括螺纹连接在床体10侧壁上的四个第二锁紧螺钉26,四个第二锁紧螺钉26上均套设有第二安装座25,四个第二安装座25共同固定连接有鼓风机8,鼓风机8通过四个第二锁紧螺钉26固定在床体10侧壁上,加强了固定效果。

其中,冷却机构包括螺纹连接在床体10侧壁上的四个第一锁紧螺钉16,四个第一锁紧螺钉16上均套设有第一安装座18,四个第一安装座18共同固定连接有冷却箱7,冷却箱7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隔板24,隔板2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过滤网23,第三过滤网23与隔板24将冷却箱7分割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内填充有冰块17,鼓风机8的输出端贯穿冷却箱7并延伸至第二腔室,冷却箱7的下端贯穿设有冷凝水管22,冷凝水管22的上端位于第一腔室内底部,冷凝水管22内套设有第二过滤网19,冷却箱7的上端贯穿设有进料漏斗15,进料漏斗15的下端位于第一腔室内,进料漏斗15的上端螺纹连接有进料盖14,医护人员通过拧开进料盖14,往进料漏斗15里加入定量的冰块17,再拧紧进料盖14,启动鼓风机8,鼓风机8吹的风通过第三过滤网23进入到第一腔室内,经过若干个冰块17,然后再经由l型管2吹出,此时温度已经被冰块17降下来了,吹到病患身上的便是冷却风了。

其中,两个冷却机构上均设有传输机构,传输机构包括贯穿套设在冷却箱7上端的l型管2,l型管2直管部分内壁上设有第一过滤网13,l型管2远离冷却箱的一端套设有第一过渡管12,第一过渡管12的上端贯穿设有压杆3,压杆3位于第一过渡管12内部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活塞29,活塞29与第一过渡管12的内壁相抵,压杆3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槽,第一过渡管12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多个等间距排列的限位螺钉6,多个限位螺钉6与压杆3上的螺纹槽位置相对应,第一过渡管12的侧壁上设有透气网11,透气网11空间上位于l型管2的上部,第一过渡管12的侧壁处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渡管30,凹槽的内底部固定连接有透气枕头4,透气枕头4的上端为曲型,曲型面的两侧设有吹气孔,透气枕头4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通管5,连通管5与第二过渡管30远离第一过渡管12的一端固定连接,拧开限位螺钉6,按下压杆3,带动活塞29往下运动,活塞29将l型管与第一过渡管12连通处隔开至活塞29上端的时候,冷却风吹向透气网11,不会吹到病患,当活塞29位于连通处中间使,对冷却风进行分流,调整活塞29的上下距离进而控制吹出来的风的大小,若是活塞29完全位于连通处的上方便是最大风力。

其中,床体10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机构,收集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床体10下端的两个连接柱20,两个连接柱20的下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水箱21,冷凝水管22的下端贯穿水箱21的上端,收集装置可以搜集冰块17慢慢融化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冷却箱7的内底部设置为曲型,亦是为了方便冷凝水流入到冷凝水管22内,再到水箱21内,床体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四个支撑腿27。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医护人员将病患扶着到床体10上的凹槽内躺下,使其身体完全躺入到水床1上,进行降温,再打开进料盖14,通过进料漏斗15往冷却箱7第一腔室内加入若干个冰块17,再拧紧进料盖14,启动鼓风机8,吹风到第二腔室,经由第三过滤网23到达第一腔室,经过冰块17冷却,再到l型管2内,拉动压杆3,控制活塞29上下运动,使活塞29在l型管2与第一过渡管12之间的连通处移动,当活塞29完全位于连通处上端的时候,此时风力最大,当活塞29位于连通处中间某位置的时候,通过调节活塞29上下距离调节风力大小,部分风经由透气网11排出,剩下的风吹入到下面的第二过渡管30内,当活塞29完全位于连通处下端的时候,则风力完全吹向透气网11,进而排出到装置外,不再对病患吹风,冷却风通过第一过渡管12和第二过渡管30到达两个连通管5处,然后吹向透气枕头4内,透气枕头4设计为曲型,曲型面底部为病患后脑位置,此处不设吹气孔,在透气枕头4曲型面上靠近病患额头的部位设有多个吹气孔,冷却风便由此处吹出,进而对病患进行降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