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助行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8687发布日期:2020-04-10 16:2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智能助行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助行轮椅。



背景技术:

助行器可以通过器械的支撑,让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及腿脚不灵活甚至失去行走能力的人能够自理,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外出散步。可见,助行器对于行走不便的人而言,是很好的辅助使用工具。轮椅是为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所设计的代步工具,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了可出行的机会。

传统轮椅由于结构限制,不可避免的存在缺少自主锻炼,肌肉萎缩,需要看护等缺陷。而常见的助行器只能站立助行,当时间或距离较长时间使用者无法坐下来休息,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开发一种既能代步或休息,又能实现康复助行功能的轮椅,显得非常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智能助行轮椅,以可集成代步功能及康复助行功能和远程监护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智能助行轮椅,包括:

轮椅本体,具有轮椅车身,以可构成对人体的支撑;

助行装置,可滑动地拆装于所述轮椅车身,并可相对于所述轮椅本体定位设置,所述助行装置包括助行架,及设于所述助行架下部的助行轮,和设于所述助行架上方的、且沿所述轮椅本体的高度方向可调节的支撑部;于所述助行装置定位于所述轮椅本体时,所述支撑部可构成对人体前臂的支撑,且所述助行装置相对于所述轮椅本体独立时,所述支撑部可调节至适合人体手扶的高度,以可构成人体站立直行时的辅助支撑;

远程监护装置,设于所述助行装置上,且所述远程监护装置包括,主控单元,及分别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的电源模块及信息收集模块,所述信息收集模块被构造为具有获取所述轮椅本体和/或所述助行装置的信息,并可经由所述主控单元发送至远程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于所述轮椅车身和所述助行架两者其一上设有截面形状呈“匚”形的滑槽,对应于所述滑槽,于两者另一相应的位置设有可滑动于所述滑槽的滑动体或滚动体。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体为横截面呈横置的“t”形的滑轨;所述滚动体为可沿所述滑槽内相对转动的滚轮。

进一步的,所述助行架包括两个截面呈“h”形的第一助行架,及对应连接于所述第一助行架上部的、呈倒置的“u”形的两个第二助行架,和固连于两所述第一助行架之间的连接梁;所述第二助行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助行架沿所述高度方向伸缩设置,所述第二助行架的上端构成所述支撑部。

进一步的,于所述轮椅车身和所述助行架之间构造有定位单元,以可构成所述助行架于所述轮椅车身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对应设置在所述轮椅车身和所述助行架上的定位孔,及可依次穿设于所述定位孔的定位销。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收集模块包括对所述助行装置的姿态进行检测的水平传感器,以及定位所述助行装置的地理位置的定位模块;所述助行装置的姿态和定位信息经由所述主控单元发送至所述远程终端设备。

进一步的,所述信息收集模块还包括:

压力检测单元,设于所述轮椅车身的座椅上,并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且所述压力检测单元被构造为可对座椅表面压力的检测;

湿度检测单元,设于所述轮椅车身的座椅上,并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且所述湿度检测单元被构造为可对座椅表面湿度的检测;

报警单元,设于所述轮椅本体上,并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于所述压力检测单元和/或所述湿度检测单元超出所述主控单元的设定值时,所述报警单元因接收所述主控单元的指令而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助行轮椅上还包括设于所述助行装置上的图像采集部及触摸显示屏,所述图像采集部与所述触摸显示屏均分别与所述主控单元连接。

进一步的,于所述助行装置上还设置有语言通信装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助行轮椅,通过助行单元可滑动的拆装于轮椅车身,可实现轮椅本体和助行装置的分离和组装,使得智能助行轮椅不仅具有能够实现轮椅的乘坐功能,还能实现康复助行的功能,并且具有智能远程监护功能,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助行轮椅可便于监护人及时了解使用者的情况,并有助于提高使用者单独使用时的安全性,从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2)通过设置的滑动体或滚动体在滑槽中滑动,以有利于助行装置可顺利滑动安装于轮椅车身上,以实现滑动配合。

(3)通过设置的第二助行架相对于第一助行架沿高度方向伸缩,以有利于实现支撑部的高度调节,以可在人体依靠助行装置站立行走时,可满足相应高度的需求,并且通过不同高度的调节可实现不同身高的患者需求。

(4)设置定位单元,以可有利于实现助行架滑动安装在轮椅车身上的定位。

(5)通过定位销安装于定位孔中,其结构简单,定位锁止牢靠。

(6)设置的水平传感器及定位模块,以有利于监护人通过远程终端设备及时了解助行器的实时地理位置及助行器的姿态,也即是了解使用者的位置及是否摔倒等情况。

(7)设置压力检测单元以便于检测座椅表面的压力,设置湿度检测单元以便于检测座椅表面的湿度,当通过控制单元的设定值时,报警单元发出报警信号。

(8)通过设置的图像采集部,以便于监护人通过远程终端查看使用者的视频信息,设置触摸显示屏,以便于使用对各功能模块的使用。

(9)通过设置的语音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使用者与监护人视频通话。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智能助行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轮椅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助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滑槽与滑动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远程监护装置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轮椅本体,101-轮椅车身,102-滑槽,1021-导向面,103-脚托,104-把手;

2-助行装置,201-第一助行架,202-第二助行架,203-连接梁,204-支撑轮,205-转向轮,206-定位孔,207-滚轮,208-软垫,209-触摸显示屏,211-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智能助行轮椅,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所示,该智能助行轮椅包括具有轮椅车身101及轮椅车轮的轮椅本体1,及可滑动地拆装于轮椅车身101上的助行装置2,和设于助行装置2上的远程监控装置。其中,该助行装置2包括助行架,及设于助行架下部的助行轮和设于助行架上方的、沿轮椅本体1高度方向可调节的支撑部,该支撑部在助行装置2相对于轮椅本体1定位时,可构成对人体前臂的支撑,且在助行装置2相对于轮椅本体1独立时,该支撑部可调节至适合人体手扶的高度,以可构成人体站立直行时的辅助支撑。远程监护装置包括主控单元及分别与主控单元连接的电源模块及信息收集模块,信息收集模块被构造为具有获取轮椅本体1和/或助行装置2的信息,并可经由主控单元发送至远程终端设备。

仍参看如图1所示,轮椅车身101大致与现有技术中相同,都具有支撑人体脚部的脚托103,以及可辅助推动的把手104,在此不再对其详述,当然轮椅车身101不限于折叠或不折叠形式。

为了使得助行装置2可滑动安装于轮椅车身101上时,于所述轮椅车身101和所述助行架两者其一上设有截面形状呈“匚”形的滑槽102,对应于所述滑槽102,于两者另一相应的位置设有可滑动于所述滑槽102的滑动体或滚动体。结合图2、图3和图4所示,于轮椅车身101的左右侧,也即是座椅的左右侧设置有“匚”形的滑槽102,对应于该滑槽102,于助行架上相应的位置一侧设置有滑动体,另一侧设置有滚动体。

其中,滑动体为可滑动设于滑槽102的、且横截面呈横置的“t”形的滑轨211,并且滑轨211具有与滑槽102抵接的圆弧状抵接面,从而可减小于滑槽102的接触面积,即可减小滑动阻力,从而进一步有利于滑轨211在滑槽102中的顺利滑动。前述的滚动体为可沿滑槽102内相对转动的滚轮207。如此设置,一方面以便于与下述的软垫208收纳位置避让,另一方面滑轨211可起到滑动导向作用。

当然,在助行架上相应的位置的两侧可均设置成滑动体或均设置成滚动体与滑槽102配合,其结构需适应性的修改。另外,同时设置滚动体时,还需设置导向装置,例如导向板,其结构相对较复杂。此外,滑槽102除了上述可设置在轮椅本体1上外,还可设置在助行架上,对应的滑轨211及滚动体则相应的设置在轮椅本体1上。

为了进一步的便于助行架于轮椅车身101的滑动安装,如图4所示,在滑槽102上构造有供助行架滑轨211导向安装的导向面1021。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助行架如图3所示,其包括两个截面呈“h”形的第一助行架201,及对应连接于第一助行架201上部的、呈倒置的“u”形第二助行架202。和固连于两个第一助行架201之间的连接梁203。其中,第二助行架202可相对于第一助行架201沿高度方向伸缩设置,以可实现不同高度的调节,从而在人体依靠助行装置2站立行走时,满足相应的高度需求。另外,通过不同高度的调节,还可实现不同身高的患者需求。另外,第一助行架201的下部设有助行轮,也即是图中示出的转向轮205和支撑轮204,该转向轮205为万向轮,支撑轮204为单向轮。

具体结构上,第一助行架201与第二助行架202配合连接的处为空心管状,其中第二助行架202可在第一助行架201的空心管内伸缩、并可相对于第一助行架201定位设置,以便于调节第二助行架202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也即是调整支撑部的高度。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助行架202与第一助行架201相对伸缩并可定位的结构,可参见现有技术中能实现此功能的结构,此结构形式并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重点,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中,第二助行架202的上端构成支撑部,当然支撑部还可单独设置在第二行架的上部。另外,在第一行架上设置有相对于地面间距设置的、并可供人体乘坐的软垫208,以可在患者依靠助行装置2行走时间长后,便于患者休息。该软垫208可在康复助行时可收纳在第一助行架201内,当然,软垫208的收纳结构可采用现有中的结构实现,比如可通过卷簧或发条等结构使软垫208收纳在助行装置2中。

此外,为了便于助行架滑动至轮椅车身101后进行定位,于轮椅车身101和助行架之间构造有定位单元,以可构成助行架于轮椅车身101的定位。具体结构上,该定位单元包括对应设置在轮椅车身101和助行架支架上的定位孔206,及可依次穿设于定位孔206的定位销。

当然,定位单元也可设置成其他定位机构形式,比如,在助行架上也即是在第一助行架201上设置定位块,同时对应于定位块在轮椅车身101上设置有定位孔206,通过定位块与定位孔206的卡置以实现定位,当然,还应设置解除定位的结构,相比于此结构,本实施例的定位销安装于定位孔206的结构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操作且定位锁止牢靠的特点。

为了实现轮椅的智能化,本实施例的智能助行轮椅设置的远程监护装置,其控制原理如图5所示,该远程监护装置包括主控单元及连接于主控单元的电源模块与信息收集单元。其中,主控单元包括用于数据存取的存储模块,以及可构成远程监护装置与远程终端设备之间通信的通信模块。信息收集单元包括对助行装置2的姿态进行检测的姿态检测模块,以及定位助行装置2的地理位置的定位模块,助行装置2的姿态和定位信息经由主控单元发送至远程终端设备。

其中,上述的主控单元为现有技术中基于单片机的可编程主控单元,上述的定位模块为现有技术中用于定位的gps定位器,其具体可安装在助行装置2的第一助行架201上或第二助行架202上,上述的电源模块为安装在轮椅车身101上的蓄电池,该蓄电池安装在轮椅本体1的底部,并在蓄电池的底部设置有防护罩,以可对蓄电池进行防护。上述的远程终端设备具体为手机或电脑。

监护人通过手机或电脑可对助行器的位置进行实时的确认,尤其是在使用者在离家比较远并因身体的体力有限,或是突发的状况无法单独回家时,如此便于监护人快速找到使用者,有利于提高轮椅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信息收集模块还包括设于所述轮椅车身101的座椅上的压力检测单元,和湿度检测单元以及设于轮椅本体1上的报警单元,其中,压力检测单元和湿度检测单元均分别与主控单元连接,以可对座椅表面的压力及湿度的检测,并且于压力检测单元和/或湿度检测单元超出主控单元的设定值时,该报警单元因接收主控单元的指令而发出报警信号。

具体来讲,该湿度传感器用来检测座椅的湿度数值,并经由主控单元的通信模块发送至远程终端设备上。该湿度传感器为现有技术中的湿度传感器,由于座椅具有棉性布料,该湿度传感器具体位于棉性吸水性布料的底部,当使用者因尿失禁而弄湿座椅后,湿度传感器可检测到座椅的湿度,并显示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如此设置,监护人可及时的发现并对座椅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座椅的正常使用,并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由于久坐轮椅后的使用者需要定时间站立起来进行康复助行训练,故而本实施例中,在轮椅车身101的座椅上设置有与主控单元连接的压力传感器,并于轮椅车身101上设有与主控单元连接的报警单元。其中,压力传感器为现有技术中的压力传感器,型号可为lckd-250。在使用者坐在座椅上时压力传感器监测到压力数值,此时,主控单元计时,当与主控单元设定的目标时间一致时,报警单元发出警报信息,进而提示使用者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其中,上述的报警单元可为现有技术中的蜂鸣器或者闪烁的灯光,当然,由于蜂鸣声的提示效果更为直观,故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现有技术中的蜂鸣声警报器,其型号可为qzbj-260,并在轮椅车身101上进行安装。

为了便于监护人查看使用者的状况,本实施例中,在助行装置2上设置有图像采集部及触摸显示屏209,且图像采集部与触摸显示屏209均分别与主控单元连接。本实施例中,图像采集部为与主控单元连接的摄像头,摄像头采集的图像信息可存储至主控单元的存储模块,并经由通信模块传输至远程终端设备。语言通信装置。

另外,为了尽可能的采集使用者的人身图像,本实施例的摄像头安装在第二助行架202上,从而可对轮椅上的使用者进行状态监控。也即是监护人通过手机或者电脑可查看使用者的状态,并可在使用者发生危险时及时察觉并采取救助措施。此外,于助行装置2上还设置有语言通信装置,该语言通信装置包括设置助行架上的扬声器、麦克风等,通过设置语言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与监护人与使用者之间的视频通话。

当然,座椅上还可装设蓄电单元,并可通过现有技术,比如插接座与插头的配合,以实现座椅于远程监护装置之间的电连接。另外,在智能助行轮椅上还可设置照明装置,以便于辅助照明。此外,还可在智能助行轮椅上设置心率检测装置,以便于对使用者进行心率检测。需要说明的是,照明装置和心率检测装置均为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的智能助行轮椅在使用时,首先将助行架顺利滑出轮椅车身101上的滑槽102中,从而使得助行架与轮椅本体1分离。然后手动操作轮椅本体1上的辅助轮,使轮椅本体1旋转180度后并锁止,最后,可辅助助行架进行站立及行走康复训练。

当在轮椅本体1上时或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时,比如摔倒,此时通过水平传感器实时监测轮椅本体1或助行装置2的水平度,并将水平度的检测值传输至主控单元,当检测值超出水平预设值时,主控单元控制通信单元发出助行器倾倒的信息并报警提示,以可得到及时救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智能助行轮椅不仅具有轮椅的乘坐功能,而且还具有康复助行的功能,同时还能够实现智能看护的功能,从而为使用者提供智能、安全、可靠的体验,并有助于提高使用者的生活品质,进而有着较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