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19313发布日期:2020-02-14 16:0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临床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



背景技术:

紫外光是一种肉眼不可见光线,波长范围180~400nm,分为长、中、短波紫外光。目前紫外光大部分应用还停留在紫外灯消毒灭菌等方面,而其实人类开始应用紫外光治疗疾病的历史已达半个多世纪之久。由于紫外波段光量子能量高,因此具有明显的光化学效应和多种生物物理学作用,如抗炎、杀菌、促进组织再生、止痛、增强机体免疫力、抗佝偻等。临床上应用上述作用可以治疗体表感染性疾病(蜂窝织炎、痈、丹毒、静脉炎、乳腺炎、甲沟炎)、口腔溃疡、口腔鼻腔炎症、伤口愈合不良、褥疮、带状疱疹、骨质疏松等。

目前的问题是紫外光临床中只是应用于体表及浅表体腔(鼻腔、口腔等)相关疾病的治疗,还不能深入人体深部组织以治疗相关疾病,如急慢性胃炎、胃肠溃疡、咽喉炎、气管支气管炎、膀胱炎、阴道炎、手术区域感染预防、促进手术伤口愈合以及防止术后感染等。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紫外光引入人体深部组织以治疗相关疾病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散热基板、位于散热基板后侧的散热器及散热风道、位于散热基板前侧的紫外光源、位于紫外光源前侧光纤耦合件,光纤耦合件的一端与散热基板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光纤耦合件包括至少一个光纤接口,光纤接口的输入端与所述紫外光源对应,光纤接口的输出端与光纤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所述紫外光源为紫外led灯。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所述紫外光源的波长范围为180-400nm。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所述光纤的直径为0.5-10mm,光纤的表面涂覆有由人体相容性材料制成的防护层。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所述防护层由钛合金制成。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所述光纤为石英光纤。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所述紫外光源的数目为7个,所述光纤接口及光纤的数目也分别为7个。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所述光纤接口与紫外光源之间还设置有耦合透镜组。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所述散热基板包括基板本体、设于基板本体前侧的垫块。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所述光纤耦合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与所述垫块连接。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壳体内设置有紫外光源,紫外光源通过光纤耦合件耦合进入与光纤接口连接的光纤,并通过其它现有临床设备,如内窥镜进入到人体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能够通过光纤耦合的方式,将紫外光导入人体内部,从而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进行光治疗,从而将紫外光治疗内窥化,大大扩展目前紫外光的应用领域,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将紫外光通过光纤耦合技术,经过各类腔镜的工作通道,进而引入人体深部组织,实现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将会是对现有手术及药物治疗的一个有效的辅助手段。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内窥式光纤耦合设备的光源与光纤耦合方式原理图;

图2是内窥式光纤耦合设备的光源与光纤另一种耦合方式原理图;

图3是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的紫外光源排列结构图;

图4是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的立体结构图;

图5是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其中,1:壳体;2:散热基板;3:散热器;4:散热风道;5:紫外光源;6:光纤耦合件;7:光纤接口;8:光纤;9:安装管;10:通风箱;11:调光旋钮;12:电源开关;13:耦合透镜组;14:基板本体;15:垫块;16: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内设有散热基板2、位于散热基板后侧的散热器3及散热风道4、位于散热基板前侧的紫外光源5、位于紫外光源前侧的光纤耦合件6,光纤耦合件的一端与散热基板连接、另一端与壳体连接,光纤耦合件包括至少一个光纤接口7,光纤接口的输入端与紫外光源对应,光纤接口的输出端与光纤8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壳体内设置有紫外光源,紫外光源通过光纤耦合件耦合进入与光纤接口连接的光纤,并通过其它现有临床设备,如内窥镜进入到人体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能够通过光纤耦合的方式,将紫外光导入人体内部,从而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进行光治疗,从而将紫外光治疗内窥化,大大扩展目前紫外光的应用领域,在临床上有重要应用价值。其中散热基板用于紫外光源、光纤耦合件的安装,散热器及散热风道用于实现对散热基板及其上各部件的散热,防止其由于过热而损坏。具体的,散热器包括多片平行设置并与散热基板连接的散热片,散热风道位于散热器的后侧,散热风道包括与散热器连接的安装管9、位于安装管后侧并与安装管连接的通风箱10,安装管与安装箱连通,安装箱还通过壳体后部的通风孔与外部大气连通,安装管内设置有风扇(图中未示出),当壳体内部温度过高时,位于安装管内的风扇便启动,从而将散热器的热量通过由安装管、通风箱内腔连通形成的散热风道输出至外部,从而降低壳体内部的温度。此外,壳体上还设置有调光旋钮11,操作人员可通过调光旋钮对电流进行调节,光纤的输出端光功率可调,从而形成不同照射剂量。壳体上还设置有与壳体内电源连接的电源开关12。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紫外光源为紫外led灯。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紫外光源的波长范围为180-400nm。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光纤的直径为0.5-10mm,光纤的表面涂覆有由人体相容性材料制成的防护层。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防护层由钛合金制成。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光纤为石英光纤。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紫外光源的数目为7个,光纤接口及光纤的数目也分别为7个。

该设计,使得多个紫外led光源耦合到光纤中,然后多路光纤合束形成单根光纤,以获得较大光功率。多个紫外led光源可以为不同波长,合束形成的单根光纤就可以包括紫外波段多个波长范围,形成一个带宽,从而对不同疾病进行同时治疗。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多个紫外led光源与光纤耦合,然后多路光纤合束的方案中,紫外led光源的排列结构示意图,散热基板为紫外led光源散热用,同时也是固定基座。其中,中间1个紫外led光源,周围均布6个led光源,一共7个led光源,分别与7个光纤进行耦合,然后7路光纤合束为1路光纤,从而通过内窥镜活检通道进入人体,或者以其它方式直接进入人体,从而对需要进行紫外光疗的部位进行紫外光照射。

具体实施中,只需要将设计好的光纤接口,按照顺序插入光纤耦合接口中,光纤耦合接口中有限位开关,保证光纤输入端位于光斑聚焦点,从而获得最高的光耦合效率,该实施例的7路接口只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实际应用中,根据所需的紫外光能量,可以增加或减少紫外光源数量,比如1个紫外led光源和1路光纤耦合,无需合束,也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标。只有在需要更大紫外光功率,而单个紫外led光源和单根光纤耦合无法达到该功率要求时,才会采用多路耦合输出的方法。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光纤接口与紫外光源之间还设置有耦合透镜组13。

紫外光源发出的紫外光,经过耦合透镜组,进行光能量收集,并在光纤接口处聚焦,形成与光纤通光端面相匹配的尺寸和数值孔径,从而与光纤进行高效光耦合,耦合到光纤中的光,沿着光纤传播,在一定距离处,多根光纤合束,形成一根光纤,该光纤直径在0.5-10mm之间,从而可以通过内窥设备(如胃肠镜、鼻镜、气管镜、膀胱镜、腔镜、手术机器人等)或其它方式,进入人体内部。光纤表面包层为人体相容性材料,以保证医疗设备安全性。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窥式光纤耦合设备的光源与光纤另一种耦合方式原理图,对于紫外led光源中,发光芯片面积较小,光功率密度较高的光源,将光纤接口直接与紫外led光源的发光芯片贴近,也可以获得较高的耦合效率,而且节省了耦合透镜组的成本,后续光纤合束方式与图1相同。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散热基板包括基板本体14、设于基板本体前侧的垫块15。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的内窥式光纤紫外光疗设备,光纤耦合件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板16,安装板与垫块连接。

光纤耦合件的内侧端通过连接法兰安装于安装板上,安装板的中部设于通光孔,位于散热基板前侧的紫外光源发出的紫外光通过该通光孔传输至光纤接口。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

此外,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