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用途智能吸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32411发布日期:2020-06-17 00:2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用途智能吸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多用途智能吸痰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抢救或护理工作中对于一些呼吸道疾病的病人,常常会因为喉咙中有痰又难以排出而影响病人的呼吸,严重情况会堵塞呼吸道直接导致病人呼吸困难的微型症状,市场现有的吸痰器一般分为一次性手动吸痰器和便携式负压吸痰器,一次性吸痰器操作不便,使患者使用不舒服,便携式负压吸痰器则使用功能单一,不能提供其他需求的服务。而针对痰多影响呼吸的状况有时需要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在使用现有的吸痰器时如果需要进行人工呼吸则又需要使用到人工呼吸器,使用设备较多且使用不便,耽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智能吸痰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吸痰器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器机体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部设置有把手,所述机体前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负压调节旋钮、负压表、电源指示灯、正压表、正压调节旋钮,所述机体右侧靠后位置为出气口,左侧靠后位置为吸气口,所述机体左侧端面下方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上放置有吸痰部,所述吸气口上连接抽气软管,所述抽气软管另一端连接所述吸痰部,所述机体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稳压气瓶,所述出气口上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另一端与所述稳压气瓶固定连接且与其内腔连通,所述稳压气瓶上部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进气口与所述稳压气瓶内腔连通,出气口连接呼吸辅助装置,所述呼吸辅助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稳压气瓶上,所述电磁阀与所述吸痰器机体中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痰部包括放置在所述放置架上的储液瓶,所述储液瓶的瓶口盖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设置有吸痰口、抽气口,所述吸痰口上端连接有吸痰管,所述抽气口上端连接所述抽气软管,所述吸痰口的下端口高于所述抽气口的下端口,所述储液瓶为玻璃材质,所述抽气口的下端口设置有过滤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呼吸辅助装置包括与所述稳压气瓶顶部固定连接的底座支腿,所述底座支腿上部固定连接底座,所述底座为桶状且其内腔中设置有气体过滤器,所述气体过滤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电磁阀的出气口,所述气体过滤器的出气口连接输气软管,所述输气软管可盘绕放置在所述底座内腔中,所述输气软管另一端连接人工呼吸器,所述人工呼吸器可放置在所述底座上端开口处,所述底座侧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支架,所述定位支架上端位于所述底座上方,且当所述人工呼吸器放置在所述底座上时所述人工呼吸器的上部可卡扣放置在所述定位支架上端开口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人工呼吸器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底部与所述输气软管固定连接且内部连通,所述气囊上部固定安装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限压阀,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接呼吸阀,所述呼吸阀进气口处安装面罩,所述面罩后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吸痰器机体中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定位支架配合卡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支架上部开口为半径大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径的圆弧形且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钝角,所述连接管可卡扣放入圆弧形开口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根据吸痰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并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将吸痰器的排气孔产生的气体压力充分利用,增加了人工呼吸装置,使整个装置既可以吸痰又能够进行人工呼吸,一个设备多个功能使医护人员在使用时更加方便快捷,不需要携带多个设备,提高抢救效率。利用了吸痰器排气孔产生的正压力来为人工呼吸装置提供一定的压力,使人工呼吸装置的输气压力更稳定且可控,可保证人工呼吸的最好效果,同时减轻了医护人员工作量,装置整体结构新颖,功能完善,操作方便智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辅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辅助装置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吸痰器机体、101-机体、102-把手、103-负压调节旋钮、104-负压表、105-电源指示灯、106-正压表、107-正压调节旋钮、108-出气口、109-吸气口、110-放置架、2-吸痰部、201-储液瓶、202-密封盖、203-吸谈口、204-吸痰管、205-抽气口、3-稳压气瓶、4-进气管、5-电磁阀、6-呼吸辅助装置、601-底座、602-底座支腿、603-人工呼吸器、6031-气囊、6032-限压阀、6033-连接管、6034-呼吸阀、6035-压力传感器、6036-面罩、604-定位支架、605-输气软管、606-气体过滤器、7-抽气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多用途智能吸痰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吸痰器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痰器机体1包括机体101,所述机体101上部设置有把手102,所述机体101前部从左往右依次设置有负压调节旋钮103、负压表104、电源指示灯105、正压表106、正压调节旋钮107,所述机体101右侧靠后位置为出气口108,左侧靠后位置为吸气口109,所述机体101左侧端面下方设置有放置架110,所述放置架110上放置有吸痰部2,所述吸气口109上连接抽气软管7,所述抽气软管7另一端连接所述吸痰部2,所述机体101右侧端面固定连接有稳压气瓶3,所述出气口108上连接有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另一端与所述稳压气瓶3固定连接且与其内腔连通,所述稳压气瓶3上部安装有电磁阀5,所述电磁阀5进气口与所述稳压气瓶3内腔连通,出气口连接呼吸辅助装置6,所述呼吸辅助装置6固定安装在所述稳压气瓶3上,所述电磁阀5与所述吸痰器机体1中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所述吸痰部2包括放置在所述放置架110上的储液瓶201,所述储液瓶201的瓶口盖有密封盖202,所述密封盖202上设置有吸痰口203、抽气口205,所述吸痰口203上端连接有吸痰管204,所述抽气口205上端连接所述抽气软管7,所述吸痰口203的下端口高于所述抽气口205的下端口,所述储液瓶201为玻璃材质,所述抽气口205的下端口设置有过滤装置。

所述呼吸辅助装置6包括与所述稳压气瓶3顶部固定连接的底座支腿602,所述底座支腿602上部固定连接底座601,所述底座601为桶状且其内腔中设置有气体过滤器606,所述气体过滤器606的进气口连接所述电磁阀5的出气口,所述气体过滤器606的出气口连接输气软管605,所述输气软管605可盘绕放置在所述底座601内腔中,所述输气软管605另一端连接人工呼吸器603,所述人工呼吸器603可放置在所述底座601上端开口处,所述底座601侧壁固定连接有定位支架604,所述定位支架604上端位于所述底座601上方,且当所述人工呼吸器603放置在所述底座601上时所述人工呼吸器603的上部可卡扣放置在所述定位支架604上端开口中。

所述人工呼吸器603包括气囊6031,所述气囊6031底部与所述输气软管605固定连接且内部连通,所述气囊6031上部固定安装连接管6033,所述连接管6033上设置有限压阀6032,所述连接管6033另一端连接呼吸阀6034,所述呼吸阀6034进气口处安装面罩6036,所述面罩6036后部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6035,所述压力传感器6035与所述吸痰器机体1中的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管6033与所述定位支架604配合卡扣。

所述定位支架604上部开口为半径大于所述连接管6033的外径的圆弧形且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钝角,所述连接管6033可卡扣放入圆弧形开口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整个装置由外部供电,通电后电源指示灯105亮起,通过观察负压表104并调节负压调节旋钮103来调整吸气口109处的吸力,吸气口109通过抽气软管7将储液瓶201中的气体抽出使其内部形成负压,从而使吸痰管204产生吸力,调节好吸力后便可通过吸痰管204进行吸痰操作,吸出的痰进入到储液瓶201中,储液瓶201便于取出并可打开密封盖202进行清洗。在需要进行人工呼吸操作时,将抽气软管7从吸气口109上取下,使吸气口109直接吸入空气,并通过观察正压表106来调节正压调节旋钮107,使输出压力调整到设定压力,空气从出气口108排出后经进气管4进入到稳压气瓶3中,开始人工呼吸操作时,将人工呼吸器603从定位支架604上取下,并将面罩6036按压到患者口部,当按压上后压力传感器6035感应到压力并将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5短暂开启,经过3秒后自动关闭,在此期间稳压气瓶3中的带有一定压力的气体经电磁阀5、输气软管605进入到气囊6031中,在气囊6031中进行聚集和缓冲后最终经呼吸阀6034释放,从而对患者进行一次人工呼吸,释放一次气体后稳压气瓶3压力将下降,此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手动按压气囊6031来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工作,或抬起人工呼吸器603,待稳压气瓶3中的气体再次稳定后再将面罩6036按压到患者口部再次进行人工呼吸。在完成人工呼吸操作后将人工呼吸器603放置到底座601上并将连接管6033卡入定位支架604中即可。

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及电路连接为现有技术。

上述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