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人生活自理的多功能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88405发布日期:2021-01-01 13:3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助人生活自理的多功能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理疗及康复护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助人生活自理的多功能护理床。



背景技术:

护理床是一种行动不方便的病人或老年人在住院或居家护理时使用的病床,对于长期卧床者,一般都需要经常性地调整卧躺的姿态,以使卧躺更加舒适,以及避免身体某个部位由于长时间的压迫造成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软组织溃烂甚至坏死。

市面上使用的护理床有很多种,基本组成为可调节的背板、臀板、腿板和侧板,具有辅助病人坐直、侧卧、排泄、和辅助洗浴功能。专利“一种梳齿式具有洗澡功能的护理床”公告号cn109646216a提出了可以让使用者在床上洗澡的结构。专利“一种可翻转的护理床”公告号cn109745187a,提出了可以让病人在床上实现完全翻转,便于擦身的结构。专利“一种声控护理床”公告号:cn109846639a,提出了声控替代手动的结构。日本松下的机器人床,实现了轮椅和床的无缝对接,国内科的康的机器人床属于轮椅和床的组合。

上述各种护理床都只是提供了使用者在床上的局部辅助功能,并且存在着侧板式的翻身机构对使用者有挤压不适,多数过程需要外人协助,只是以机械力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等等不足。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使用者的生活基本自理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使用者提供一种在护理床的辅助下,实现“人-床-椅-衣”的一体化,使用者完全自主实现坐、躺、仰卧、侧卧、俯卧、如厕、洗澡、轮椅行走及温度调节等功能,提高卧床使用者的自主生活能力。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助人生活自理的多功能护理床,包括母床和移动舱。

所述母床提供对移动舱的供电、整体侧转及翻转功能。包括设置在所述母床上的翻斗、翻转驱动机构、应急电源、电源接口;

所述移动舱提供对使用者的坐、躺、卧、如厕、洗澡、轮椅行走及温度调节等功能,包括电池组、电动行走机构、电动坐卧调节机构、舱体、液体垫、热水循环系统、沐浴系统、暖风系统、排便装置、智能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母床上设置有与移动舱尺寸相匹配的“u”型缺口,所述缺口内设置有翻斗,所述翻斗两端设置转动轴,所述转动轴平行于母床长度方向并插入母床内,所述转动轴与翻转驱动机构相连;

优选的是,所述翻斗是容纳移动舱进入、固定并随同翻斗翻转的框架结构,所述翻斗在近地平面设有两根底横杠,其宽度与移动舱的行走轮宽度匹配,所述翻斗在近“u”型缺口内侧设有一根侧横杠,其高度与移动舱臀板高度匹配,移动舱进入后,与翻斗的底横杠和侧横杠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翻转驱动机构通过转动轴带动翻斗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翻转,所述翻斗的转动范围为0-180°;

优选的是,所述翻斗在0-45°内可以任意停止,超过45°以后分为90°和180°两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通过语音或遥控器指令移动舱进入翻斗并与翻斗固定,通过翻斗的翻转,实现仰卧、0-45°内侧卧、90°侧卧、180°俯卧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母床上设置有应急电源,以保证在市电缺失的一定时间内,实现移动舱回复水平位置以及完成进一步的指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母床上设置有电源接口,当移动舱进入母床时,接通市电,切换移动舱电池,并对移动舱电池充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上设置有电池组,为移动舱离开母床后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上设置有电动行走机构,所述电动行走机构的支腿具有升降功能,以便使用者如厕时与家用座便器对接,所述电动行走机构的行走轮为球形行走轮,可使移动舱能够前后、左右行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包括背板、臀板、腿板、左胸护甲、右胸护甲、左腿护甲、右腿护甲、头护甲、脚箱、左袖筒、右袖筒。所述背板、臀板、腿板依次相互铰接,所述背板顶端铰接头护甲,所述背板两侧铰接左胸护甲和右胸护甲。所述臀板两侧铰接左腿护甲和右腿护甲。所述腿板上固定安装脚箱。所述头护甲、胸护甲、腿护甲和脚箱构成移动舱翻转180°时使用者的前面支撑系统。所有背板、护甲按人体轮廓设计成弧形,保护人体不受伤害。所述左袖筒、右袖筒为柔性保温材料制成,供使用者需要时将手臂伸出舱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上设置有电动坐卧调节机构,所述电动坐卧调节机构以电动行走机构的支腿为支点,电动调节背板和腿板的角度,满足使用者从平卧到坐起的不同角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舱体的左胸护甲、右胸护甲、左腿护甲、右腿护甲向外延申柔性疏水材料并缝制拉链连接手动开合,腿箱上沿延申柔性疏水材料其上安装若干单向气阀并缝制拉链与左腿护甲右腿护甲连接。头护甲与移动舱翻转动作同步,电动开启和关闭,翻转开始时开启,回复水平位时关闭。左胸护甲右胸护甲的上部设置有柔性疏水衣领。脚箱的最低处设置排水口。

优选的是,当移动舱翻转向下时,医护人员可以手动掀开背板、臀板和脚板,从背面检查和处理使用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所处的舱体为相对密闭的舱体,以利于舱内的温度调节和防止沐浴时水珠外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上设置有液体垫,所述液体垫附着在背板、臀板、腿板、左右胸护甲、左右腿护甲和脚箱内壁。所述液体垫内腔为中空的,表面按一定间距排列柔性水管,相邻柔性水管的空隙处钻小孔与液体垫内腔连通成为喷嘴。所述柔性水管全部与循环水箱接通。相邻两条柔性水管可以通过切换阀i间歇充水,以交替放松使用者皮肤受压部位。

优选的是,柔性水管可由硅胶材料制成,以使使用者有较好的皮肤感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上设置有热水循环系统,所述热水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水箱、加热器、循环泵。所述循环水箱的补水管与外部热水接口联通,加热器位于循环水箱内将循环水池里的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循环泵连接循环水箱和液体垫的柔性水管,经过循环泵驱动,热水在循环水箱与液体垫的柔性水管间进行循环,以调节液体垫的温度,从而将温度传导给使用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移动舱内,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调节温度,理论上可以替代使用者所穿的衣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上设置有沐浴系统,所述沐浴系统包括液体垫、喷嘴、外部热水进水管、排水口、沐浴液添加装置。所述液体垫全部与外部热水进水管联通。所述液体垫添加装置与外部热水进水管路联通,需要添加沐浴液是自动挤出。所述外部热水进水管与室内热水出口自动对接。洗涤污水经排水口排入室内地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实现在移动舱内沐浴,使用此功能时,需要将移动舱开进室内淋浴房,并事先安装了可与移动舱对接的热水出口,并且热水温度和压力已经设定。移动舱的排水口亦与事先布置的地漏口对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上设置有暖风系统,所述暖风系统包括暖风机,喷嘴和单向排气阀;暖风机的出口切换阀ii与外部热水的进水管联通,进而与所有喷嘴联通,暖风经喷嘴喷出。舱体内的暖风通过若干个单向排气阀排出舱外。单向排气阀设置在脚箱上沿的柔性连接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沐浴后或其他需要的时候,通过语音或遥控器启动暖风机,暖风即通过各个喷嘴吹向人体,进行皮肤吹干。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上设置有排便装置,所述排便装置包括排便孔、可折转封孔板、喷水杆、吹风管。所述排便孔开在臀板上的合适位置。所述可折转封孔板大小与排便孔对应,其内表面同臀板布置有柔性水管和喷嘴。封孔板打开时向腿板下方折转。所述喷水杆和吹风管布置在臀板底部可伸缩。喷水杆与循环水箱联通,吹风管与暖风机出风管联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需要排便时可与家庭的座便器或专用的真空座便器对接,通过语音或遥控器,移动舱脱离母床,排便孔打开,移动舱的行走支腿升高,自动对位并骑跨在座便器上方,便后通过语音或遥控器清洗吹干,封孔板复位。座便器的冲洗可由事先设置的红外感应器自动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上设置有智能控制系统,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语音设别系统、温度感应和控制系统、无线发射/接收系统、水位控制系统、编程系统、亦可选装体征感应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依托与物联网的发展,移动舱还可控制更多的室内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翻斗结构,母床驱动翻斗翻转,翻斗抓握移动舱,移动舱包裹使用者,使用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实现侧卧和俯卧,避免了传统翻身板给人体带来的不适,并且一步翻身到位,便于医护人员对背部的检查和处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人-床-椅-衣”一体化的设计,移动舱既是床,又是轮椅,又是衣服,液体垫既是柔性床垫,又是洗浴喷嘴,又是吹干喷嘴,还是调温系统,使使用者通过语音或遥控,在舱内即可完成行走、坐立、排便、洗澡等活动,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品质。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助人生活自理的多功能护理床结构示意图;

图2一种助人生活自理的多功能护理床移动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一种助人生活自理的多功能护理床液体垫系统示意图;

图4一种助人生活自理的多功能护理床与家庭坐便器配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母床;2-u型口;3-翻斗;4-底横杠;5-侧横杠;6-转动轴;7-驱动机构;8-应急电源;9-电源接口。

20-移动舱;21-行走轮;22-支腿;23-移动舱电池组;24-智能控制器;221-背板调节缸;222-腿板调节缸;

31-背板;32-臀板;33-腿板;34-头护甲;35-脚箱;36-拉链;37-排水口;38-单向排气阀;

311-左胸护甲;312-右胸护甲;321-左腿护甲;322-右腿护甲;313-左袖筒;314-右袖筒;315柔性疏水衣领;323-排便孔;324-可折转封孔板;325-喷水杆;326-吹风管

40-液体垫;41-柔性水管;42-喷嘴;43-切换阀i;44-循环泵;45-循环水箱;46-加热器;47-外部热水进水管;48-沐浴液添加装置;49-暖风机;50-切换阀ii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其中,对于左右等方位的描述,参照仰卧在护理床上的使用者的方向进行描述,以便于理解。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助人生活自理的多功能护理床,包括母床(1)和移动舱(20)两大部件。

参照图1,所述母床(1)设置有u型口(2),u型口(2)内安装有翻斗(3),翻斗(3)由位于u型口近地平面的两根底横杠(4)和位于u型口内侧的侧横杠(5)组成,翻斗(3)两端有转动轴(6)插入母床(1)并于翻转驱动机构(7)相连,驱动机构(7)通过转动轴(6)带动翻斗(3)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范围为0-18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母床(1)上设置有应急电源(8),以保证在市电缺失的一定时间内,实现移动舱(20)回复水平位置以及完成进一步的指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母床(1)上设置有电源接口(9),当移动舱(20)进入母床(1)时,与电源接口(9)自动对接,接通市电,切换移动舱电池组(23),并对移动舱电池组(23)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翻身原理为:当使用者在平卧在移动舱(20)内驶入翻斗(3)并与底横杠(4)、侧横杠(5)固定后,即可随同翻斗(3)转动。翻斗(3)在0-45°范围内可以任意停止,超过45°以后分为90°和180°两档;

参照图2,所述移动舱包括电池组、电动行走机构、电动坐卧调节机构、舱体、液体垫、热水循环系统、沐浴系统、暖风系统、排便装置、智能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20)上设置有电池组(23),为移动舱(20)离开母床(1)后提供电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20)下部设置有电动行走机构,所述电动行走机构的支腿(22)具有升降功能,以便使用者如厕时与家用座便器对接,所述电动行走机构的行走轮(21)为球形行走轮,可使移动舱(20)能够前后、左右行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20)的舱体包括背板(31)、臀板(32)、腿板(33)、左胸护甲(311)、右胸护甲(312)、左腿护甲(321)、右腿护甲(322)、头护甲(34)、脚箱(35)、左袖筒(313)、右袖筒(314)。所述背板(31)、臀板(32)、腿板(33)依次相互铰接,所述背板(31)顶端铰接头护甲(34),所述背板左右两侧铰接左胸护甲(311)和右胸护甲(312)。所述臀板(32)两侧铰接左腿护甲(321)和右腿护甲(322)。所述腿板(33)上固定安装脚箱(35)。在左胸护甲(311)上安装左袖筒(313)、在右胸护甲(312)安装右袖筒(31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头护甲、胸护甲、腿护甲和脚箱构成移动舱翻转180°时使用者的前面支撑系统。所述袖筒(314)为柔性保温材料制成,供使用者需要时将手臂伸出舱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20)的支腿(22)上铰接背板调节缸(221)和腿板调节缸(222),调节背板(31)和腿板(33)的角度,满足使用者从平卧到坐起的不同角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胸护甲(311)、右胸护甲(312)、左腿护甲(321)、右腿护甲(322)向外延申柔性疏水材料并缝制拉链(36)连接,手动开关舱,腿箱上沿延申柔性疏水材料其上安装若干单向排气阀(38)并缝制拉链(36)与左腿护甲(321)、右腿护甲(322)连接。头护甲(34)与移动舱(20)翻转动作同步,电动开启和关闭,翻转开始时开启,回复水平位时关闭。左胸护甲(311)、右胸护甲(312)的上部设置有柔性疏水衣领(315)。脚箱(35)的最低处设置排水口(37)。

优选的是,当移动舱翻转向下时,医护人员可以手动上翻背板、臀板和脚板,从背面检查和处理使用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所处的移动舱(20)为相对密闭的舱体,以利于舱内的温度调节和避免沐浴时水珠外泄。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20)上设置有液体垫(40),所述液体垫(40)附着在背板(31)、臀板(32)、腿板(33)上以及左胸护甲(311)、右胸护甲(312)、左腿护甲(321)、右腿护甲(322)和脚箱(35)的内壁。所述液体垫(40)内腔为中空的,表面按一定间距排列柔性水管(41),相邻柔性水管(41)的空隙处钻小孔与液体垫(40)内腔连通成为喷嘴(42)。所述柔性水管(41)全部与循环水箱(45)接通。相邻两条柔性水管(41)可以通过切换阀i(43)间歇充水,以交替放松使用者皮肤受压部位。

优选的是,柔性水管可由硅胶材料制成,以使使用者有较好的皮肤感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液体垫(40)通过柔性水管(41)与热水循环泵(44)相连,循环泵(44)与循环水箱(45)相连,循环水箱(45)内安装加热器(46)。循环水箱(45)的补水管与外部热水接口联通,经过循环泵(44)驱动,热水在循环水箱(45)与液体垫(40)的柔性水管(41)间进行循环,以调节液体垫(40)的温度,从而将温度传导给使用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移动舱内,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调节温度,理论上可以替代使用者所穿的衣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20)上设置有沐浴系统,所述沐浴系统包括液体垫(40)、喷嘴(42)、外部热水进水管(47)、排水口(37)、沐浴液添加装置(48)。所述喷嘴(42)和沐浴液添加装置(48)与外部热水进水管(47)联通,沐浴露在需要添加时自动挤出。所述外部热水进水管与室内热水出口自动对接。所述外排水口(37)设置在脚箱(35)的最低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实现在移动舱内沐浴,使用此功能时,需要将移动舱开进室内淋浴房,并事先安装了可与移动舱对接的热水出口,并且热水温度、压力已经设定。移动舱的排水口亦与事先布置的地漏口对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20)上设置有暖风机(49)的出口通过切换阀ii(50)与外部热水进水管联通,进而与所有喷嘴联通。舱内的暖风通过若干个单向排气阀(38)排出舱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在沐浴后或其他需要的时候,通过语音或遥控器启动暖风机,暖风即通过各个喷嘴吹向人体,进行皮肤吹干。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臀板(32)设置有排便孔(323),可折转封孔板(324)、喷水杆(325)、吹风管(326)。所述排便孔(323)开在臀板(32)上的合适位置。所述可折转封孔板(324)大小与排便孔(323)对应,其内表面同臀板(32)布置有柔性水管(41)和喷嘴(42)。可折转封孔板(324)打开时向腿板(33)下方折转。所述喷水杆(325)和吹风管(326)布置在臀板(32)底部可伸缩。喷水杆(325)与循环水箱(45)联通,吹风管(326)与暖风机(49)出风管联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需要排便时可与家庭的座便器或专用的真空座便器对接,通过语音或遥控器,移动舱脱离母床,排便孔打开,移动舱的行走支腿升高,自动对位并骑跨在座便器上方,便后通过语音或遥控器清洗吹干,封孔板复位。座便器的冲洗可由事先设置的红外感应器自动完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移动舱上设置有智能控制器(24),所述智能控制系统包括语音设别系统、温度感应和控制系统、无线发射/接收系统、水位控制系统、编程系统、亦可选装体征感应系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依托与物联网的发展,移动舱还可控制更多的室内设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