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路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08089发布日期:2020-10-23 12:4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管路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血液净化装置的管路安装工具,用于辅助管路安装至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



背景技术:

血液净化已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手段,使用特制管路将病人血液引出体外流入血液净化单元内进行体内毒素或代谢废物的清除。血液净化单元上均设计有外接端口,通过将管路与外接端口紧密连接,使血液进入血液净化单元内。

现有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在管路与外接端口上均设有螺纹结构,二者通过螺纹紧密连接,另一种在管路上设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接口,可将管路套装地紧密安装在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上。使用螺纹结构安装管路时,会出现因医护人员用力过猛而导致接口变形,使得空气进入管路,在血液净化过程会产生危险的情况。因此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与管路连接时,多数采用后者所述连接方式。

但在医护人员使用柔性材料接口套装在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上时,经常出现因管路安装时医护人员不易发力而导致管路与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连接时不紧密,导致漏气和细菌进入的情况发生,影响病人治疗,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医疗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辅助管路安装至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可重复利用、便于操作且安全性高的管路安装工具。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安装工具,包括连接部、止挡部以及把持部,止挡部位于连接部和把持部之间,止挡部开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通孔,连接部开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二通孔,把持部开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三通孔,第一通孔连通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第一通孔的最小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的最小直径,第三通孔的最小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的最小直径。

由以上方案可见,在把管路安装至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时,先将管路安装入管路安装工具内,即管路的尾端穿过第二通孔进入到第一通孔和第三通孔所形成的腔体内,直至管路接头的受力端面抵接在第二通孔远离止挡部的端面上,则管路在管路安装工具内安装到位。接着,医护人员把持管路安装工具的把持部,把管路安装工具内的管路接头对准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医护人员沿着管路安装工具的轴向发力,管路安装工具的第二通孔远离止挡部的端面挤压管路接头的受力端面,从而迫使管路接头顺利安装在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上,直至管路接头沿轴向停止移动,随后医护人员取下管路安装工具,以便辅助其他管路安装至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上。管路安装工具在辅助管路安装时,使用第二通孔远离止挡部的端面挤压管路接头,同时管路安装工具设置有延长的把持部,便于医护人员发力,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安装用力,使管路接头与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之间的安装更加紧密,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该管路安装工具可重复利用,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进一步的方案是,管路安装工具一体成型,成型工艺简单。

进一步的方案是,止挡部的外径大于连接部的外径,便于医护人员发力,方便使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止挡部的外径大于把持部的最小外径,以方便医护人员把持使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把持部的外壁在轴向上具有凹入段和凸起段,凹入段朝向把持部的轴心凹入,凸起段远离把持部的轴心凸出,凹入段的一端与止挡部的一端平滑过渡连接,凹入段的另一端与凸起段的一端平滑过渡连接,便于医护人员把持,便于医护人员发力,且使用安全。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把持部的外壁在轴向上还具有圆角段,凹入段的一端通过圆角段与止挡部的一端平滑过渡连接,提升管路安装工具使用的安全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通孔由圆孔和辅助孔形成,方便管路尾端通过。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同轴设置,方便管路安装至管路安装工具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连接部具有圆筒段,圆筒段位于第二通孔远离止挡部的一端,圆筒段开设有轴向贯穿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地同轴设置。

由以上方案可见,因管路接头可嵌套在管路安装工具的第四通孔内,可防止管路接头发生较大歪曲形变,便于管路的安装操作。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四通孔的最小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的最小直径,第四通孔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的最大直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工作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工作状态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工作状态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一实施例的第四工作状态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工作状态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工作状态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二实施例的第三工作状态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管路安装工具第一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4,用于辅助管路安装至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的管路安装工具1,包括连接部14、止挡部12以及把持部11,止挡部12位于连接部14和把持部11之间,连接部14、止挡部12和把持部11均为轴心具有贯通孔的柱体结构。止挡部12开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一通孔121,连接部14开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二通孔141,把持部11开设有轴向贯穿的第三通孔111,第一通孔121连通第二通孔141和第三通孔111,优选地,第一通孔121、第二通孔141和第三通孔111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连接部14具有圆筒段13,该圆筒段13位于第二通孔141远离止挡部12的一端,圆筒段13开设有轴向贯穿的第四通孔131,第四通孔131与第二通孔141相连通地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优选地将连接部14、止挡部12以及把持部11制成一体。

止挡部12可与连接部14处于同一平面内,此时第一通孔121即为第二通孔141。止挡部12也可与连接部14处于不同的平面内,此时第一通孔121的最小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141的最小直径,第一通孔121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141的最大直径。第三通孔111的最小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141的最小直径,第三通孔111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141的最大直径。

第四通孔131的最小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141的最小直径,第四通孔131的最大直径大于或等于第二通孔141的最大直径。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21、第三通孔111和第四通孔131的直径相等,止挡部12的外径大于连接部14的外径。第二通孔141由圆孔和辅助孔形成,辅助孔为可使得管路尾部通过的任意形状。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141由一个圆孔142和两个方孔143形成,两个方孔143关于圆孔142的轴线相对称设置。其中,把持部11可设置为方便医护人员把持的任意形状,且在不妨碍管路2(参见图6)通过的前提下,把持部11的外径可设置为任意大小。本实施例优选地将把持部11的最小外径设置为小于止挡部12的外径,以方便医护人员使用。当医护人员使用时,因止挡部12的外径大于连接部14的外径,便于医护人员发力,止挡部12的外径大于把持部11的最小外径,便于医护人员把持,方便使用。

参见图10,把持部11的外壁在轴向上具有圆角段114、凹入段113和凸起段112,凹入段113朝向把持部11的轴心凹入,凸起段112远离把持部11的轴心凸出。凹入段113的一端通过圆角段114与止挡部12的一端平滑过渡连接,凹入段113的另一端与凸起段112的一端平滑过渡连接。

参见图5至图8,管路2的前端设置有管路接头21,管路2的尾端设置有两个翼部22,两个翼部22关于管路2的轴线相对称设置,管路接头21的外侧设置有与管路安装工具1配合的受力端面211,该受力端面211更靠近翼部22。管路接头21为柔性材料制成的内有贯穿孔的柱状结构,翼部22位于管路2的尾端,便于医护人员把持。

另外,血液净化单元3包括壳体31、盖体32以及在壳体31内的中空纤维膜束(未标示),壳体31的侧面设置有与管路2连接的第一外接端口311,盖体32的轴心也设置有可与管路2连接的第二外接端口321。在把管路2安装至血液净化单元3的第一外接端口311或第二外接端口321时,先将管路2安装入管路安装工具1内。具体地,管路2的尾端圆管体23通过第四通孔131并穿过第二通孔141的圆孔142之后,进入到第一通孔121和第三通孔111所形成的腔体内。同时,管路2尾端的两个翼部22也通过第四通孔131,并分别穿过第二通孔141的两个方孔143之后,进入到第一通孔121和第三通孔111所形成的腔体内。当管路2前端的管路接头21进入第四通孔131内,直至管路接头21的受力端面211抵接在第二通孔141远离止挡部12的端面144上,则管路2在管路安装工具1内安装到位。

接着,医护人员把持管路安装工具1的把持部11,把管路安装工具1内的管路接头21对准血液净化单元3的第一外接端口311或第二外接端口321,医护人员沿着管路安装工具1的轴向发力,管路安装工具1的第二通孔141远离止挡部12的端面144挤压管路接头21的受力端面211,从而迫使管路接头21顺利安装在血液净化单元3的第一外接端口311或第二外接端口321上,直至管路接头21沿轴向停止移动,则管路接头21在血液净化单元3的第一外接端口311或第二外接端口321上安装到位。

随后,医护人员取下管路安装工具1,以便辅助其他管路安装至血液净化单元的外接端口上。

本实施例管路安装工具1在辅助管路2安装时,可使用第二通孔141远离止挡部12的端面144挤压管路接头21,同时管路安装工具1设置有延长的把持部11,便于医护人员发力,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安装用力,使管路接头21与血液净化单元3的外接端口之间的安装更加紧密,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因管路接头21嵌套在管路安装工具1的第四通孔131内,可防止管路接头21发生较大歪曲形变,便于管路2的安装操作。而且,该管路安装工具1可重复利用,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管路安装工具第二实施例: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管路安装工具第二实施例的说明,以下仅对与管路安装工具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进行说明。

参见图9至图13,本实施例管路安装工具1'的连接部14不设置有圆筒段13,在将管路2安装入管路安装工具1'内时,管路2的尾端圆管体23直接穿过第二通孔141的圆孔142,进入到第一通孔121和第三通孔111所形成的腔体内。同时,管路2尾端的两个翼部22也直接穿过第二通孔141的两个方孔143之后,进入到第一通孔121和第三通孔111所形成的腔体内。直至管路接头21的受力端面211抵接在第二通孔141远离止挡部12的端面144上,则管路2在管路安装工具1'内安装到位。

在将管路2安装在血液净化单元3的第一外接端口311或第二外接端口321时,使用第二通孔141远离止挡部12的端面144挤压管路接头21,减小了力的作用面积,使得对管路2的压力增大,减小了医护人员的安装用力,便于医护人员使用。同时,使管路接头21与血液净化单元31的外接端口之间的安装更加紧密,提高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性,消除安全隐患。而且,该管路安装工具1'可重复利用,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如第二通孔的形状和尺寸将随着管路尾端的形状和尺寸的变化而变化,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