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骨盆骨折的微创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3533发布日期:2020-12-18 13:31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骨盆骨折的微创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手术中对骨盆骨折进行微创复位的手术器械,属于骨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骨盆骨折在临床中是常见的严重骨折,多见遭受高能量损伤的中、青年人。由于骨折形态复杂多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骨盆骨折治疗目的是恢复骨盆形状,达到恢复下肢力线、减少术后肢体不等长和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目的。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关键步骤是复位移位的骨折块。常用复位技术多为切开复位内固定,常需要大范围暴露骨盆周围的软组织。对于b型和c型骨折,闭合复位手段有限,患者骨折块移位较多,术后软组织粘连、切口感染及神经损伤等风险大大提高。目前,骨科手术的发展趋势是微创复位,但是在骨盆骨折的微创手术中,微创复位难以同时控制水平面和冠状面的骨折移位,这就给骨盆骨折微创手术带来了非常棘手的问题,使骨盆骨折微创复位手术的开展受到了制约,因此如何在微创复位的同时有效控制水平面和冠状面的骨折移位成为骨盆骨折微创手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骨盆骨折的微创复位器,这种微创复位器可以在进行骨盆骨折复位的同时控制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骨折移位,保证复位准确,避免产生骨折部位产生位移。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骨盆骨折的微创复位器,它包括横梁、复位杆、横移轴、拉杆、螺杆、扳手、纵向滑槽、纵向滑块、纵向丝杠、丝杠孔、丝杠把手、骨块钩、固定片,两个平行的复位杆分别位于横梁的两端,两个复位杆与横梁垂直,两个复位杆的上端分别与横梁的两端由横移轴相连接,横梁的中心位置有垂直的螺孔,螺杆的上端穿过横梁的螺孔与扳手相连接,螺杆的下端与两个拉杆上端转动连接,两个拉杆的下端分别与复位杆的内侧由转轴相连接,两个复位杆的下部内侧分别有纵向滑槽,两个纵向滑块分别嵌在两个纵向滑槽中,两个复位杆上有沿着复位杆长度方向的长孔,长孔的下端与纵向滑槽上端相对,纵向丝杠穿过复位杆的长孔与纵向滑块的上端由螺纹相连接,纵向丝杠的上端有丝杠把手,两个复位杆的下部外侧分别连接骨块钩,两个纵向滑块的内侧分别连接固定片,固定片上有固定钉孔。

上述用于骨盆骨折的微创复位器,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有向外伸出的横移轴,两个复位杆的内侧分别有垂直于复位杆的横移孔,横移孔的孔径与横移轴的外径相匹配,两个复位杆的横移孔与横梁两端的横移轴相对连接,横移轴与横移孔为滑动配合。

述用于骨盆骨折的微创复位器,所述螺杆的下端有套管,套管套在螺杆的下端,套管与螺杆为滑动配合,套管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拉杆的上端由销轴相连接,螺杆的下底面有圆形底板,底板的直径大于套管的外径,底板位于套管的下方,底板由底板螺栓,固定连接在螺杆的下底面上。

上述用于骨盆骨折的微创复位器,所述两个复位杆下端的纵向滑槽为t型槽或燕尾槽,两个纵向滑块的截面与纵向滑槽相匹配,纵向滑块与纵向滑槽为滑动配合。

上述用于骨盆骨折的微创复位器,所述两条纵向丝杠的上端环绕有定位凹槽,复位杆的上部侧壁上有顶丝孔,顶丝孔穿过复位杆侧壁到达复位杆的长孔,顶丝孔内壁有螺纹,顶丝拧在顶丝孔内,顶丝的前端穿过顶丝孔嵌在长孔内的纵向丝杠上端的定位凹槽中。

上述用于骨盆骨折的微创复位器,所述两个纵向滑块的上端分别有丝杠孔,丝杠孔内壁的螺纹与纵向丝杠的螺纹相匹配,纵向丝杠的下端拧在纵向滑块的丝杠孔中。

上述用于骨盆骨折的微创复位器,所述两个复位杆下部纵向滑块内侧的固定片为l形,l形固定片的两侧板片上分别有固定钉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复位杆下端通过骨块钩和固定片与双侧髂后上棘固定连接,复位杆上端通过横移轴、拉杆和螺杆可以在横梁两侧左右横移,带动骨块钩和固定片横向移动,以恢复骶髂关节和骶骨的宽度;纵向滑块通过纵向丝杠在纵向滑槽中进行纵向微调,带动骨块钩和固定片纵向移动,可以纠正骨折的垂直方向移位。

本实用新型是骨盆骨折微创复位的首创,解决了如何在微创复位的同时有效控制水平面和冠状面的骨折移位的难题,可以保证骨盆骨折复位准确,同时可以避免骨折部位产生位移,为骨盆骨折微创复位手术的开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值得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杆与拉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纵向滑块与纵向丝杠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复位杆与纵向丝杠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横梁1、复位杆2、横移轴3、螺杆4、扳手5、拉杆6、转轴7、纵向滑槽8、纵向滑块9、纵向丝杠10、长孔11、丝杠孔12、丝杠把手13、骨块钩14、固定片15、固定钉孔16、套管17、销轴18、凸台19、底板20、底板螺栓21、定位凹槽22、顶丝孔23、顶丝24。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横梁1、复位杆2、横移轴3、螺杆4、拉杆6、纵向滑槽8、纵向滑块9、纵向丝杠10、骨块钩14、固定片15组成。

图1显示,横梁1水平放置,横梁1的截面为圆形或方形。两个复位杆2分别位于横梁1两侧,两个复位杆2平行且与横梁1垂直。横梁1的两端分别有向外伸出的横移轴3,两个复位杆2的内侧分别有垂直于复位杆2的横移孔,横移孔的孔径与横移轴3的外径相匹配,两个复位杆2的横移孔与横梁1两端的横移轴3相对连接,横移轴3与横移孔为滑动配合。两个复位杆2可以沿着横移轴3左右滑动。

图1显示,横梁1的中心位置有垂直的螺孔,螺杆4的上端穿过横梁1的螺孔与扳手5相连接,转动扳手5可以使螺杆4在横梁1的螺孔中转动,进而是螺杆4上下移动。螺杆4的下端与两个拉杆6上端转动连接。

图2显示,螺杆4的下端有套管17,套管17套在螺杆4的下端,套管17与螺杆4为滑动配合,套管17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拉杆6的上端由销轴18相连接,销轴18使套管17与两个拉杆6上端之间可以转动。螺杆4的下底面有圆形底板20,底板由底板螺栓21固定连接在螺杆4的下底面上,底板20的直径大于套管17的外径,底板20位于套管17的下方。套管17上方的螺杆4的杆体上有环形的凸台19,凸台19的作用是与底板20共同对套管17进行约束,使得螺杆4在上下移动时能够在套管17内转动,同时能够带动套管17一起移动。

图1显示,两个拉杆6的下端分别与复位杆2的内侧由转轴7相连接,螺杆4上下移动时,通过拉杆6推动复位杆2沿着横移轴3在两侧移动,使两个复位杆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达到调整骨折块间隙或复位的作用。

图1显示,两个复位杆2的下部内侧分别有纵向滑槽8,纵向滑槽8为t型槽或燕尾槽,两个纵向滑块9的截面与纵向滑槽8相匹配,两个纵向滑块9分别嵌在两个纵向滑槽8中,纵向滑块9与纵向滑槽8为滑动配合。纵向滑块9由纵向丝杠10拉动。

图1、3、4显示,两个复位杆2上有沿着复位杆2长度方向的长孔11,长孔11的下端与纵向滑槽8上端相对,纵向丝杠10穿过复位杆2的长孔与纵向滑块9的上端由螺纹相连接,纵向丝杠10的上端有丝杠把手13,丝杠把手13位于复位杆2的上方,转动丝杠把手13可以带动纵向丝杠10转动。

图3显示,两个纵向滑块9的上端分别有丝杠孔12,丝杠孔12内壁的螺纹与纵向丝杠10的螺纹相匹配,纵向丝杠10的下端拧在纵向滑块9的丝杠孔12中。

图4显示,两条纵向丝杠10的上端环绕有定位凹槽22,复位杆2的上部侧壁上有顶丝孔23,顶丝孔23穿过复位杆2侧壁到达复位杆2的长孔11,顶丝孔23内壁有螺纹,顶丝24拧在顶丝孔23内,顶丝24的前端穿过顶丝孔23嵌在长孔11内的纵向丝杠10上端的定位凹槽22中。纵向丝杠10由顶丝24定位,只能转动而不会上下移动,从而使纵向丝杠10下端连接的纵向滑块9沿着纵向丝杠10上下移动。

图1显示,两个复位杆2的下部外侧分别连接骨块钩14,两个复位杆2的下部内侧分别连接固定片15,固定片15上有固定钉孔16。固定片15为l形,l形固定片15的两侧板片上分别有固定钉孔16。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对于骶骨或骶髂关节分离或压缩的骨折,首先通过复位杆2前端连接的固定片15的固定钉孔16置入螺钉,将固定片15固定在双侧髂后上棘上;

然后转动扳手5使螺杆4上下移动,螺杆4的下端通过拉杆6推动复位杆2在两侧移动,使两个复位杆2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复位杆2下端的固定片15随之移动,达到恢复骶髂关节和骶骨的宽度的目的;

再对骨折的垂直方向移位进行调整,转动丝杠把手13带动纵向丝杠10转动,使纵向丝杠10下端连接的纵向滑块9沿着纵向丝杠10上下移动,由于固定片15是连接在纵向滑块10上,因此纵向滑块10移动即可带动固定片15上下移动,实现进行微调纠正骨折的垂直方向移位;

透视见骨折块复位良好后,完成复位。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下:

横梁1的长度为130mm,宽度为12mm,厚度为10mm;

复位杆2的长度为180mm,宽度上半部为20mm,下半部宽度为12mm,厚度为10mm;

横移轴3的直径为5mm,长度为170mm;

螺杆4的直径为5mm,长度为160mm;

拉杆6的直径为5mm,长度为90mm;

纵向滑槽8的长度为80mm;

纵向滑块9的长度为80mm;

纵向丝杠10的直径为50mm,长度为120mm;

骨块钩14的长度为25mm;

固定片15长度为25mm,宽度为12mm;

固定钉孔16的直径为4mm。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