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3527发布日期:2020-12-18 13:3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股骨近端骨折复位辅助治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老年髋部骨折是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一种常见且严重类型,致死、致残率高,医疗花费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目的达到早期患肢功能锻炼,尽早离床活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伤残率和死亡率。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稳定固定是允许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和负重的前提,而骨折优良复位是达到稳定固定的前提。对于稳定型和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优先选择髓内钉尤其是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当闭合复位不能达到满意复位时,需要进行经皮撬拨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díaz等总结了4种需要切开复位的转子间骨折类型,其中包括近侧骨折段向前移位类型。

该类骨折线从大粗隆处沿着转子间线方向斜向内经过股骨小转子或以远,患者摔倒时,伤侧髋关节过伸型损伤暴力造成前方紧张的关节囊髂股韧带复合体和髂腰肌向前侧牵拉近段骨折使其向前移位,最终形成此种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由于前侧软组织的牵拉,术中纵向牵引力量越大,近侧骨折段向前移位越明显,骨折越难复位。此时需要经皮撬拨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辅助达到理想复位。罗伟东等和杜嗣茂等采用schanz钉撬拨经皮在股骨中线外侧腹股沟中点下方6cm处作用来达到骨折复位。但这种方法有损伤腹股沟区大血管、神经的风险。也有学者采用辅助大腿外侧小切口,借助骨膜剥离子的按压骨折近端复位,获得较满意的复位效果和临床疗效,避免了损伤血管和神经的风险,但是维持复位的器械易出现滑脱和徒手很难保持力量及用力方向一致,在后续安置髓内钉时容易再次出现错位,再加上克氏针辅助虽可以提高复位稳定性,但仍有骨折端错位出现,且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和存在若位置不当后续操作中阻碍髓内钉的置入。为避免维持复位的器械易出现滑脱和徒手很难保持力量及用力方向一致的问题,姜刚强等采用大粗隆近端外侧辅助小口将枪式复位钳钩端绕过股骨股骨小转子插入其内侧,而加压端置于股骨外侧皮质处,很好的实现骨折复位和机械稳定维持。但使用枪式复位钳可能出现由于加压力度太大、暴力操作导致股骨股骨小转子骨折,而且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外侧加压端相对锐利,可能会陷入骨皮质内,严重者也可能导致骨折。

髓内钉的头颈钉常规切口长约20mm,宽度18mm的hoffman撬钩恰好能通过,在正位复位良好时于体表放置克氏针标记头颈钉切口体表定位和小转子的前方体表定位,根据体表定位可精确的找到并切取头颈钉的切口,在小转子的前方体表定位引导下hoffman撬钩钩端经此切口置入小转子前内侧,撬钩体部借助髂胫束作为杠杆支点,然后hoffman撬钩尾端通过无菌绷带的牵拉固定于手术台对侧边沿处,实现撬钩尖部推移复位移位的股骨近端骨折块并稳定。通过c臂透视调整绷带松紧度调整复位至满意。该方法无需辅助切口,借用头颈钉的常规外侧切口实现一口二用,无损伤血管和神经风险,另外所用的复位工具为手术室常见的18mmhoffman撬钩、克氏针和绷带,在小转子的体表定位引导下经股骨前方表面精确置入到小转子前内侧,操作安全,有较好的实用性和易于推广。但该方法存在绷带调节时不可精确量化逐步调控hoffman撬钩,对于经验不足的术者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有必要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辅助装置,可以根据每个患者术中实际情况通过调整本装置的滑动装置、步进装置ⅰ和步进装置ⅱ共同调节撬钩位置、方向和力度,从而最终调整股骨近端骨折复位情况和稳定维持,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稳定性和逐渐性,避免暴力操作带来的损伤,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减少术中透视对术者的辐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辅助装置,包括滑动装置与连接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边轨与边轨固定器,所述边轨固定器与边轨滑动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级杆、第二级杆、第三级杆与撬钩,所述第一级杆、第二级杆与第三级杆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撬钩与第三级杆尾端通过闭合式环连接,所述第一级杆固定在边轨固定器上,所述第一级杆与第二级杆之间连接有步进装置ⅰ,所述第二级杆与第三级杆之间连接有步进装置ⅱ。

所述步进装置ⅰ包括第一螺纹丝杆、第一丝杆螺母与第一丝杆轴承,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第一丝杆轴承分别与第一螺纹丝杆相适配,所述第一级杆上与第一丝杆螺母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口”字型支架ⅰ,所述第一丝杆螺母通过旋转轴固定在支架ⅰ内,所述第二级杆上与第一丝杆轴承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口”字型支架ⅱ,所述第一丝杆轴承通过旋转轴固定在支架ⅱ内。

所述步进装置ⅱ包括第二螺纹丝杆、第二丝杆螺母与第二丝杆轴承,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与第二丝杆轴承分别与第二螺纹丝杆适配,所述第三级杆上与第二丝杆螺母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口”字型支架ⅲ,所述第二丝杆螺母通过旋转轴固定在支架ⅲ内,所述第二级杆上与第二丝杆轴承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口”字型支架ⅳ,所述第二丝杆轴承通过旋转轴固定在支架ⅳ内。

所述撬钩头侧呈弧形钝性尖端,弧形方向绕撬钩宽面方向,撬钩尾端宽面开口,开口底部为圆柱体。

所述支架i设置在靠近第一级杆首端四分之一处,所述支架ⅱ设置在靠近第二级杆尾端四分之一处,所述支架ⅲ设置在靠近第三级杆首端四分之一处,所述支架ⅳ固定在靠近第二级杆首端四分之一处。

所述第一螺纹丝杆与第二螺纹丝杆错位安装,避开交叉碰撞。

所述边轨固定器采用通用的手术床边轨固定器,所述第一级杆与边轨固定器相适配。

所述第一螺纹丝杆与第二螺纹丝杆上分别都固定有手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设计了两套独立的步进装置ⅰ和步进装置ⅱ,分别调节第一级杆、第二级杆和第三级杆的方向和高度,做到灵活按不同骨折移位的需求来调整角度和高度,操作简单、方便灵活可靠。

2.本发明中步进装置ⅰ和步进装置ⅱ采用手轮带动螺纹丝杆驱动丝杆螺母在螺纹丝杆上水平精确移动,即停即锁死,无需额外锁死装置,实现便捷锁死位置的功能。

3.本发明通过边轨固定器、两套独立的步进装置ⅰ和步进装置ⅱ共同调节撬钩位置、方向和力度,从而最终调整股骨近端骨折复位情况和稳定维持,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稳定性和逐渐性,避免暴力操作带来的损伤,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减少术中透视对术者的辐射。

综上,本发明结构巧妙,安装方便又可折叠,较少占据空间,在辅助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步进装置ⅰ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步进装置ⅱ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边轨、2为边轨固定器、3为第一级杆、4为第二级杆、5为第三级杆、6为撬钩、7为步进装置ⅰ、8为步进装置ⅱ、31为支架ⅰ、41为支架ⅱ、42为支架ⅳ、51为支架ⅲ、71为第一螺纹丝杆、72为第一丝杆螺母、73为第一丝杆轴承、81为第二螺纹丝杆、82为第二丝杆螺母、83为第二丝杆轴承、9为手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动装置与连接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包括边轨1与边轨固定器2,所述边轨固定器2与边轨1滑动连接,所述边轨固定器2采用通用的手术床边轨固定器,所述第一级杆3与边轨固定器2相适配,可由边轨固定器2调节第一级杆的拆卸,松紧和方向等。

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第一级杆3、第二级杆4、第三级杆5与撬钩6,所述第一级杆3、第二级杆4与第三级杆5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可以沿着旋转轴进行旋转,所述撬钩6头侧呈弧形钝性尖端,弧形方向绕撬钩宽面方向,撬钩尾端宽面开口,开口底部为圆柱体,与第三级杆5尾端通过闭合式环连接,所述第一级杆3与第二级杆4之间连接有步进装置ⅰ7,所述第二级杆4与第三级杆5之间连接有步进装置ⅱ8。

所述步进装置ⅰ7包括第一螺纹丝杆71、第一丝杆螺母72与第一丝杆轴承73,所述第一丝杆螺母72与第一丝杆轴承73分别与第一螺纹丝杆71相适配,所述第一级杆上3与第一丝杆螺母72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口”字型支架ⅰ31,所述第一丝杆螺母72通过旋转轴固定在支架ⅰ31内,所述第二级杆4上与第一丝杆轴承73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口”字型支架ⅱ41,所述第一丝杆轴承73通过旋转轴固定在支架ⅱ41内;所述步进装置ⅱ8包括第二螺纹丝杆81、第二丝杆螺母82与第二丝杆轴承83,所述第二丝杆螺母82与第二丝杆轴承83分别与第二螺纹丝杆81适配,所述第三级杆5上与第二丝杆螺母82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口”字型支架ⅲ51,所述第二丝杆螺母82通过旋转轴固定在支架ⅲ51内,所述第二级杆4上与第二丝杆轴承83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口”字型支架ⅳ42,所述第二丝杆轴承83通过旋转轴固定在支架ⅳ42内。

所述支架i31设置在靠近第一级杆3首端四分之一处,所述支架ⅱ41设置在靠近第二级杆4尾端四分之一处,所述支架ⅲ51设置在靠近第三级杆5首端四分之一处,所述支架ⅳ42固定在靠近第二级杆首端四分之一处,本实用新型中口字型支架的位置可以有多种设置方式,本实施例采用上述方式,此方法可以大幅度节省本装置的占用空间,同时具有较大的调整范围,为较优的实施例。采用上述设置方式,则所述第一螺纹丝杆71与第二螺纹丝杆81需要错位安装,避开交叉碰撞。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汇中所述第一螺纹丝杆71与第二螺纹丝杆81上分别都固定有手轮9,便于操作者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股骨近端骨折复位辅助装置,通过撬钩体部借助髂胫束作为杠杆支点,能够控制hoffman撬钩的位置、方向和力度,同时本装置还具备稳定的机械强度,采用手轮带动螺纹丝杆驱动丝杆螺母在螺纹丝杆上水平精确移动,即停即锁死,无需额外锁死装置,实现便捷锁死位置的功能,可以实现撬钩尖部逐步机械精确量化推移复位移位的股骨近端骨折块并稳定维持,避免暴力操作,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减少术中透视对术者的辐射,在辅助医疗方面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和应用价值,适合大规模推广。

上面仅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各种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