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输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0710发布日期:2020-09-25 18:26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婴幼儿输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婴幼儿输血装置。



背景技术:

输血是新生儿及儿科重症监护室常见的一种治疗手段,是抢救急性出血、贫血、低蛋白血症、重症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婴幼儿输血一般按体重来计算所需静脉滴注的输血量,每次输血量往往小于袋装血的量,而现有常规的输血器难以精确地控制速度和输血量。因而现在婴幼儿输血通常需要医护人员使用输血器连接一次性针头将血液排至注射器,然后再使用。由于采用一次性针头与输血器进行连接,其连接性能较差,且相对于临床上常规的输血装置或方式,现有注射器的密封性较差,在血液转移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污染。另外这样操作也容易增加医护人员被针头刺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输血装置,所述婴幼儿输血装置能够有效与输液器进行连接,且密封性强,能够降低血液被污染的风险,消除医护人员被针头刺伤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婴幼儿输血装置,包括注射器、延长管、三通接头;所述注射器包括空筒、活塞、与活塞连接的推杆;所述延长管的一端与空筒连通,另一端设有静脉端接头;所述三通接头与延长管连通,所述三通接头设有可与输液器连接的接口;所述推杆处设有透明薄膜防护套,所述透明薄膜防护套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空筒的开口端封闭连接,所述透明薄膜防护套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推杆封闭连接,将推杆的外壁与外界隔离,以对所述空筒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射器、延长管、三通接头采用一体化设计,省去在使用过程中对各部分连接的操作,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减少连接口,以减少连接口脱落的风险,避免因管道连接脱落而导致病人中断治疗,甚至失血。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透明薄膜防护套可以使注射器的空筒内保持无菌,保护血液不被污染,同时可以增加注射器在同次输血中的使用次数,减少资源消耗,符合环保理念。

为了便于排气,避免空气进入病人体内对病人造成伤害。进一步地,所述空筒与延长管连接的一端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设有防液透气膜。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薄膜防护套的一端开口与所述空筒的开口端的内壁封闭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包括活塞轴、手柄,所述活塞轴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活塞轴的一端与所述手柄连接;所述透明薄膜防护套的另一端开口与所述活塞轴封闭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薄膜防护套与活塞轴的连接处与所述手柄保持一定距离。具体地,所述透明薄膜防护套与活塞轴的连接处与所述手柄至少留有1cm距离。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契合注射泵的卡槽,这样既符合临床操作,又能避免保护膜的破坏。

进一步地,所述三通接头设置在所述延长管上,位于所述延长管的两端之间。

为了保证各接口的无菌,又方便临床使用,避免出现接口被污染的现象。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三通接头的接口设有第一保护帽。本实用新型所述静脉端接头设有第二保护帽。

进一步地,所述空筒的开口端处设有固定翼,以配合注射泵进行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婴幼儿输血装置能够有效与输液器进行连接,且密封性强,能够降低被污染的风险,消除医护人员被针头刺伤的风险。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所述注射器、延长管、三通接头采用一体化设计,省去在使用过程中对各部分连接的操作,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减少连接口,以减少连接口脱落的风险,避免因管道连接脱落而导致病人中断治疗,甚至失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所述婴幼儿输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此外,若有“第一”、“第二”等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婴幼儿输血装置包括注射器1、延长管2、三通接头3,本实施例中注射器1、延长管2、三通接头3一体成型,采用一体化设计,省去在使用过程中对各部分连接的操作,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减少连接口,以减少连接口脱落的风险,避免因管道连接脱落而导致病人中断治疗,甚至失血。

其中,注射器1包括空筒110、活塞、与活塞连接的推杆120,注射器1的规格与可参照标准的注射器,空筒110上设置有指示容量的刻度;延长管2的一端与空筒110的乳头111连通,另一端设有静脉端接头210,空筒的开口端处设有固定翼;三通接头3设置在延长管2上,位于延长管2的两端之间,将延长管2分成两管段,该两管段分别与三通接头3的接口连接并可连通;三通接头3设有可与输液器连接的接口310;三通接头的接口310设有第一保护帽4,静脉端接头210设有第二保护帽5。第一保护帽4和第二保护帽5可以采用插拔或螺纹连接的方式与接口和静脉端接头连接。

推杆120包括活塞轴121、手柄122,活塞轴121的一端与活塞连接,活塞轴121的一端与手柄122连接;推杆120处设有透明薄膜防护套6,透明薄膜防护套6的一端开口与空筒110的开口端112的内壁封闭连接,透明薄膜防护套6的另一端开口与活塞轴封闭连接,将推杆的外壁与外界隔离,以对所述空筒进行密封。为了契合注射泵的卡槽,透明薄膜防护套与活塞轴的连接处与手柄至少留有1cm距离。

空筒110与延长管2连接的一端设有排气孔113,具体地,排气孔113位于空筒乳头111所在的一侧,排气孔113设有防液透气膜。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如下:

⑴将连接好血制品的输血器接头,与输血装置的三通接头接口310相连接,打开三通接头开关,使输血器与注射器相通;

⑵将空筒110上的活塞停留在所需容量的刻度标识位置,打开输血器的开关,血制品经三通、延长管进入注射器内,空筒内的气体,经空筒上的排气孔113排出去,从而实现了自动排气。

⑶待输血装置空筒内滴满血制品,拧动三通接头,关闭输血器端,使注射器与静脉端延长管处于相通状态,将血制品排至静脉端延长管。

⑷将输血装置注射器装至注射泵上。

⑸取下静脉端接头210上的保护帽5,连接到患儿静脉通道接口,进行输血。

⑹待注射器内血制品输完,以相同方式将所需治疗量的血制品排至注射器内,继续治疗,直至治疗结束,由于注射器上设计有透明薄膜防护套6,对空筒进行了密封,保证整个输血装置属于无菌状态,期间无需更换注射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