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氏束引线递送导管、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27575发布日期:2021-01-12 10:4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希氏束引线递送导管、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4月2日提交的题为bundleofhisleaddeliverycatheter,systemandmethod(希氏束引线递送导管、系统及方法)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2/651,571的权益,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以其整体并入本文。

本公开涉及医用电引线递送导管、系统及方法。特别地,本公开涉及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递送到希氏束的导管、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心律管理系统可用于电刺激患者的心脏以治疗各种心脏心律失常。刺激希氏束可预防可能与右心室尖部起搏相关联的不同步性,这可能导致心脏的异步延迟激活和血液动力学受损。心肌的正常希氏-浦肯野(his-purkinje)激活可以导致希氏-浦肯野功能未受损的患者的心肌细胞快速连续同步多部位的去极化和高效的心室收缩。持续需要用于靶向希氏束的经改进的医用电引线递送导管、系统及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示例1是一种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心脏的右心房递送到希氏束的导管。该导管包括笔直部分和从笔直部分的远端突出的钩状部。钩状部包括第一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和第三弯曲部分。笔直部分和第一弯曲部分限定了一个平面。第二弯曲部分从第一弯曲部分的远端延伸。第二弯曲部分远离平面弯曲。第三弯曲部分从第二弯曲部分的远端延伸。第三弯曲部分朝向平面弯曲。导管形成内腔,该内腔从笔直部分的近端延伸到在第三弯曲部分的远端处的开口。

示例2是示例1的导管,其中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在投影到平面上时限定了复合曲线,并且第三弯曲部分在投影到平面上时具有与复合曲线相反的曲率。

示例3是示例1或示例2的导管,其中该导管被配置为经血管被引入到心脏内,沿上腔静脉的侧壁向下延伸,并跨过右心房,以便钩状部远端处的开口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氏束的部分房室隔膜。

示例4是示例3的导管,其中第一弯曲部分包括钩状部的底部。

示例5是示例3或示例4的导管,其中第一弯曲部分从笔直部分的远端延伸。

示例6是示例3至示例5中任一项的导管,其中第一弯曲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二弯曲部分的长度。

示例7是示例1或示例2的导管,其中该导管被配置为经血管被引入到心脏内,沿右心房的右侧壁朝向右心房的底面(floor)向下延伸,并且使前内侧远离右心房的底面延伸,以便第三弯曲部分的远端处的开口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氏束的部分房室隔膜。

示例8是示例7的导管,其中第二弯曲部分包括钩状部的底部。

示例9是示例7或示例8的导管,还包括从笔直部分的远端延伸的第四弯曲部分,第一弯曲部分从第四弯曲部分的远端延伸,第四弯曲部分与第一弯曲部分共面并且当投影到平面上时具有与第一弯曲部分相反的曲率。

示例10是示例7至示例9中任一项的导管,其中第二弯曲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一弯曲部分的长度。

示例11是示例1的导管,其中第一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和第三弯曲部分在投影到平面上时限定了复合曲线,第三弯曲部分朝向第一弯曲部分延伸并跨过平面。

示例12是示例1至示例11中任一项的导管,其中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17毫米。

示例13是示例1至示例12中任一项的导管,其中钩状部的曲率半径大于17毫米。

示例14是一种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心脏的右心房递送到希氏束的系统。该系统包括根据示例1至示例13中任一项的导管和配置成穿过内腔的医用电引线。

示例15是示例14的系统,其中医用电引线包括有源固定元件。

示例16是一种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心脏的右心房递送到希氏束的导管。导管包括笔直部分和从笔直部分的远端突出的钩状部。钩状部包括第一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和第三弯曲部分。笔直部分和第一弯曲部分限定了一个平面。第二弯曲部分从第一弯曲部分的远端延伸。第二弯曲部分远离平面弯曲。第二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17毫米。第三弯曲部分从第二弯曲部分的远端延伸。第三弯曲部分朝向平面弯曲。导管形成内腔,该内腔从笔直部分的近端延伸到第三弯曲部分远端处的开口。

示例17是示例16的导管,其中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在投影到平面上时限定了复合曲线,并且第三弯曲部分在投影到平面上时具有与复合曲线相反的曲率。

示例18是示例16或示例17的导管,其中该导管被配置为经血管被引入到心脏内,沿上腔静脉的侧壁向下延伸,并且跨过右心房,以便钩状部远端处的开口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氏束的部分房室隔膜。

示例19是示例18的导管,其中第一弯曲部分包括钩状部的底部。

示例20是示例18或示例19的导管,其中第一弯曲部分从笔直部分的远端延伸。

示例21是示例18至示例20中任一项的导管,其中第一弯曲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二弯曲部分的长度。

示例22是示例16或17的导管,其中该导管被配置为经血管被引入到心脏内,沿右心房的右侧壁朝向右心房的底面向下延伸,并且使前内侧远离右心房的底面延伸,以便钩状部远端处的开口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氏束的部分房室隔膜。

示例23是示例22的导管,其中第二弯曲部分包括钩状部的底部。

示例24是示例22或示例23的导管,还包括从笔直部分的远端延伸的第四弯曲部分,第一弯曲部分从所述第四弯曲部分的远端延伸,第四弯曲部分与第一弯曲部分共面并且当投影到平面上时具有与第一弯曲部分相反的曲率。

示例25是示例22至示例24中任一项的导管,其中第二弯曲部分的长度大于第一弯曲部分的长度。

示例26是示例16的导管,其中,第一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和第三弯曲部分在被投影到平面上时限定了复合曲线,第三弯曲部分朝向第一弯曲部分延伸并跨过平面。

示例27是示例16至示例26中任一项的导管,其中钩状部的曲率半径大于17毫米。

示例28是一种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心脏的右心房递送到希氏束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导管和医用电引线。导管包括笔直部分和从笔直部分的远端突出的钩状部。钩状部包括第一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和第三弯曲部分。笔直部分和第一弯曲部分限定了平面。第二弯曲部分从第一弯曲部分的远端延伸。第二弯曲部分远离平面弯曲。第二弯曲部分的曲率半径大于17毫米。第三弯曲部分从第二弯曲部分的远端延伸。第三弯曲部分朝向平面弯曲。导管形成内腔,该内腔从笔直部分的近端延伸到第三弯曲部分远端处的开口。医用电引线被配置为穿过内腔。

示例29是示例28的系统,其中医用电引线包括有源固定元件。

示例30是示例28或示例28的系统,其中第一弯曲部分和第二弯曲部分在被投影到平面上时限定了复合曲线,并且第三弯曲部分在被投影到平面上时具有与复合曲线相反的曲率。

示例31是示例28至示例30中任一项的系统,还包括从笔直部分的远端延伸的第四弯曲部分,第一弯曲部分从第四弯曲部分的远端延伸,第四弯曲部分与第一弯曲部分共面并且当投影到平面上时具有与第一弯曲部分相反的曲率。

示例32是示例28的系统,其中第一弯曲部分、第二弯曲部分和第三弯曲部分在投影到平面上时定义了复合曲线,第三弯曲部分朝向第一弯曲部分延伸并跨过平面。

示例33是一种植入医用电引线以刺激希氏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导管经血管引入通过上腔静脉并引入到心脏的右心房内,导管的钩状部被配置成使得钩状部远端处的开口被定向为面向邻近希氏束的房室隔膜的表面;从钩状部远端处的开口延伸在医用电引线的远侧末端上的固定元件;沿着房室隔膜定位靶位点的组织;将固定元件部署在靶位点的组织中以植入与希氏束接触的医用电引线;以及将导管从医用电引线上方移除。

示例34是示例33的方法,其中将导管经血管引入到心脏内包括:将钩状部设置在心脏内,使得钩状部沿着上腔静脉的侧壁向下延伸,并跨过右心房以便钩状部远端处的开口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氏束的部分房室隔膜。

示例35是示例33的方法,其中将导管经血管引入到心脏内包括:将钩状部设置在心脏内,使得钩状部沿着右心房的右侧壁朝向右心房的底面向下延伸,并使前内侧远离右心房底面延伸,以便钩状部远端处的开口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氏束的部分房室隔膜。

尽管公开了多个示例,但是根据以下示出和描述说明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其他示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因此,附图和详细描述本质上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希氏束刺激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内递送到希氏束的导管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图2的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内递送到希氏束的导管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图3所示的导管的仰视图。

图5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图3和图4所示的导管的另一侧视图。

图6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内递送到希氏束的另一导管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图6的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内递送到希氏束的导管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图7所示的导管的仰视图。

图9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图7和图8所示的导管的另一侧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内递送到希氏束的另一导管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图10所示的导管的仰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的图10和图11所示的导管的另一侧视图。

尽管本公开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和替代形式,但是具体实施例已经通过示例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下面详细描述。然而,意图不是将本公开限制为所描述的特定实施例。相反,本公开旨在覆盖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范围内的所有修改、等同物和替代物。

具体实施方式

心脏的输出取决于心脏室内和其之间收缩的同步性。通常,每个心动周期都是通过窦房结中的细胞的去极化而发起的,这开始使心房的心肌细胞收缩。电脉冲继续到达房室结,这延迟了信号的传播,以允许心房在心室之前收缩。房室结的远端部分包含希式束。希式束将去极化信号传播到心室间隔中的左分支和右分支。左分支和右分支分别将去极化信号传播到左心室和右心室的浦肯野纤维。

各种情况都会干扰心脏的正常电传导系统,这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并可能损害心脏的输出。例如,沿着房室结的传导阻滞可导致心房和心室收缩失去节律。常规的起搏疗法试图通过在右心室的尖端植入引线来绕过心房和心室之间的传导系统,其中在理想情况下,递送到心肌组织的每个脉冲均以去极化波进行传播。然而,与直接刺激专用传导系统纤维(希氏束系统)相比,直接刺激工作的心肌(例如,在右心室的尖端)会导致传播较慢。由于这些和其他原因,可能很难通过仅在右心室的尖端或其他工作的心肌部位处进行起搏来复制自然传导系统的同步收缩。

除了其他方面之外,本公开还涉及使用心脏的专用传导系统通过对希式束靶向进行直接刺激。特别地,本公开涉及固定一个或多个电极以使其与希式束的神经纤维接触或接近。可以从多个区域访问希式束。一个区域是在科赫三角的尖端处沿着右心房中的房室隔膜。科赫三角是右心房隔膜壁上的一个大致三角形,由三尖瓣的隔膜小叶的底部、冠状窦口的前内侧边缘和托达罗肌腱来界定。可以通过将起搏引线正确地固定在科赫三角的尖端来获取希式捕获物。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递送导管被成形为便于将医用电引线放置在三尖瓣的隔膜小叶正上方并高于其的房室隔膜处的右心房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希式束刺激系统的示意图。图1示出了刺激系统10,其包括可植式脉冲发生器12和引线14。引线14被植入在心脏16中。可植入脉冲发生器12可以包括用于感测生物电信号和/或经由引线14递送电刺激的电路。可植入脉冲发生器12可以包括引线接口18(例如,插头(header))。引线14可以包括近端20、远端22和设置在远端22处的固定元件24。

引线14还可以包括在近端20处的一个或多个电触点(未示出)、在远端22处的一个或多个电元件(例如环形电极)以及在内腔73(图3)内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电导体(例如一个或多个线圈或一个或多个电缆导体)(未示出),内腔73在引线14内从电触点延伸至电元件。引线接口18可以将脉冲发生器12连接到在引线14的近端20处的电触点,以将脉冲发生器12电连接到电元件。

如图1所示,引线14被植入在三尖瓣32的隔膜小叶30正上方的房室隔膜28处的右心房26中,以用于直接刺激希式束34。引线14进行操作以在希式束34和可植入脉冲发生器12之间传送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14可以通过在左锁骨下静脉(未示出)的壁中形成的血管进入部位(未示出)进入血管系统,延伸穿过左头臂静脉(未示出)和上腔静脉36,到达右心房26。在各种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他合适的血管通路部位。

固定元件24可以将引线14固定到心脏组织,诸如可以直接刺激希式束34的组织区域。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元件24可以通过例如电导体之一(诸如线圈)延伸至引线14的近端20以用于与引线接口18对接,而电耦合到可植入脉冲发生器12。因而,固定元件24可以将引线14机械耦合和电耦合到组织,并且促进电能从感测模式下的希式束34的传输和到刺激模式下的希式束34的传输。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元件24是固定的固定元件,诸如固定到引线14的螺旋状物。这种固定元件24可以通过旋转引线14本身来展开,以将固定元件24植入到组织中。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固定元件24可以是有源固定元件,诸如螺旋状物或一个或多个尖齿。这种有源固定元件可以通过旋转在近端20处的连接线圈来展开,近端20沿着线圈传送扭矩以旋转固定元件24并将固定元件24植入到组织中而不必旋转引线14本身。对固定元件24的有源固定元件的使用可以允许引线14的更精确放置。对固定元件24的有源固定元件的使用还可以提供更好的标测能力,因为用户不需要关心螺旋状物在组织中的意外缠绕。

虽然将引线14放置在各个位置可能能够间接地刺激希式束34,但是将引线14与一个或多个电极(诸如固定元件24)放置在一起,与希式束34的纤维接触,或紧邻希式束34的纤维(例如,在5毫米之内),可以用起搏脉冲可靠地捕获希式束34的组织(即,导致细胞去极化并传播激活信号)。例如,与希式束34接触的固定元件24可以在专用传导系统的左心室分支38和右心室分支40上方捕获希式束34,从而使去极化波沿着左分支38和右分支40二者向隔膜42向下行进。去极化波可以传播到左心室44和右心室46的工作心肌组织,从而引起左心室44和右心室46收缩。

尽管图1仅示出了连接到可植入脉冲发生器12并被植入用于心脏刺激的单根引线,但是各种其他实施例可以具有替代的引线和/或一个或多个附加的引线,以用于感测生物电活动和/或刺激希式束34或心脏16的其他区域。

如本文所讨论的,将引线递送到在三尖瓣32的隔膜小叶30正上方的房室隔膜28处的右心房26中的目标会是困难的过程。提供进入希式束34的组织小区域必须首先被定位。目标可以通过具有电极的导管来定位,电极在标测过程中感测指示希式束的电激活的电生物标记。生物标记通常是弱的,并且仅在信号被希式束附近的电极感测到时才出现(例如,通过将生物标记感测为近场信号)。在各种情况下,标测导管的一个或多个电极将需要与提供进入希式束的组织接触。一旦通过标测导管定位,引线就必须前进到小区域。在将标测导管更换为引线时和/或在引线粘附到小区域之前,可能丢失小区域的位置。无论如何,本文公开的导管、系统和方法可以促进引线14在目标位置的精确放置和稳定性。

图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内递送到希式束的导管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导管50,其包括笔直部分52和钩状部54。钩状部54可以从笔直部分52突出。导管50可以如上文参考图1针对引线14所述的那样经血管引入到心脏16中。如下文参考图3至图5所述,导管50被配置成沿上腔静脉36的侧壁向下延伸并跨过右心房26,以便处于钩状部54的远端58处的开口56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式束34的部分房室隔膜28。如此定向,穿过导管50的引线14可以被精确地递送到靶位点以进行植入。

图3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2所示的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内递送到希式束的导管50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导管50,其包括笔直部分52和钩状部54。钩状部54可包括第一弯曲部分60、第二弯曲部分62和第三弯曲部分64。钩状部54可以从笔直部分52的远端66突出。第一弯曲部分60可以从笔直部分52的远端66延伸。第二弯曲部分62可以从第一弯曲部分60的远端68延伸。第三弯曲部分64可从第二弯曲部分62的远端70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三弯曲部分64可包括钩状部54的远端58处的开口56。笔直部分52和第一弯曲部分60可限定一个平面p1。如图4和图5所示,如下所述,第二弯曲部分62可以远离平面p1弯曲。同样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三弯曲部分64可以朝着平面p1往回弯曲。在图3中,平面p1是页面的平面,因此笔直部分52和第一弯曲部分60在横截面中示出,而第二弯曲部分62和第三弯曲部分64处于平面p1之外,未在横截面中显示。

如图3进一步所示,导管50形成了内腔72,内腔72从笔直部分52的近端74延伸至钩状部54的远端58处的开口56。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腔72的直径d可小至1法国单位(frenchunit(fr)),2fr,3fr,4fr,5fr或6fr,或大至7fr,8fr,9fr,10fr,11fr或12fr,或介于上述任意两个值之间(诸如,例如1fr至12fr,2fr至11fr,3fr至10fr,4fr至9fr,5fr至8fr,6fr至7fr,6fr至9fr或7fr至9fr)的任意值。延伸通过笔直部分52的部分内腔72限定了轴线a。已经发现,当固定元件24是如上所述的有源固定元件时,可以要求内腔72的直径d等于或大于6fr,诸如6fr至9fr,以容纳引线14,这是因为这种引线倾向于具有较大的直径。

如图3所示,当钩状部54向周围弯曲时,其限定了钩状部54的底部76。底部76是钩状部54接触平面p2的点,该点距离笔直部分52的远端66最远,平面p2既垂直于平面p1又垂直于轴线a。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弯曲部分60可以包括钩状部54的底部7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弯曲部分60和第二弯曲部分62在被投影到平面p1上时限定了复合曲线。如图3所示,第三弯曲部分64具有与第一弯曲部分60和第二弯曲部分62被投影到平面p1上时的复合曲线相反的曲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一弯曲部分60和第二弯曲部分62的曲率半径大于17毫米。已经发现,沿着第一弯曲部分60或第二弯曲部分62的曲率半径小于17毫米可能会在植入期间阻碍扭矩向固定元件24(图1)的传递,特别是在如上所述固定元件24是有源固定元件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三弯曲部分64的曲率半径大于10毫米。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沿着整个钩状部54的曲率半径大于17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曲部分60的长度大于第二弯曲部分62的长度。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3示出的导管50的仰视图。如图4所示,第一弯曲部分60位于平面p1内。第二弯曲部分62在其从第一弯曲部分60的远端68延伸时远离平面p1弯曲。第三弯曲部分64在其从第二弯曲部分62的远端70延伸时朝着平面p1往回弯曲。

图5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如图3和图4所示的导管50的另一侧视图。在图5中,示出了导管50围绕图3中的轴线a旋转了90度。如图5所示,笔直部分52和第一弯曲部分60位于平面p1内,第二弯曲部分62远离平面p1弯曲,并且第三弯曲部分64朝着平面p1往回弯曲。

一种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26内递送到希式束34的系统可以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50,以及被配置成穿过导管50的内腔72的引线14。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14可包括固定元件2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固定元件24是有源固定元件。

同时考虑到图1至图5,植入引线14以刺激希式束34的方法可包括将导管50经血管引入穿过上腔静脉36并引入到心脏16的右心房26中,导管50的钩状部54被配置成使得钩状部54的远端58处的开口56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式束34的部分房室隔膜28。引线14的远端22上的固定元件24可以从开口56延伸。可以定位沿着房室隔膜28的靶位点的组织,并且将固定元件24部署在靶位点的组织中,以植入与希式束34接触的引线14。导管50可以从引线14上移除。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导管50经血管引入到心脏16中可以包括将钩状部54设置在心脏16内,使得其沿上腔静脉36的侧壁向下延伸并跨过右心房26,以便在钩状部54的远端58处的开口56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式束34的部分房室隔膜28。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内递送到希式束的另一导管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导管150,其包括笔直部分152和钩状部154。钩状部154可以从笔直部分152突出。如上文参考图1针对引线14所述,可以将导管150经血管引入到心脏16中。如下文参考图7至图9所述,所述导管150被配置成沿着右心房26的右侧壁朝向右心房26的底面155向下延伸,并且使前内侧远离底面155延伸,以便在钩状部154的远端158处的开口156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氏束34的部分房室隔膜28。如此定位,穿过导管150的引线14可以被精确地递送到靶位点进行植入。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管150可被配置成接触底面155。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导管150可被配置成接近但不接触底面155。

图7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6所示的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内递送到希氏束的导管150的侧视图。图7示出了包括笔直部分152和钩状部154的导管150。钩状部154可以包括第一弯曲部分160、第二弯曲部分162、第三弯曲部分164和第四弯曲部分165。钩状部154可以从笔直部分152的远端166突出。第一弯曲部分160可以从第四弯曲部分165的远端167延伸。第二弯曲部分162可以从第一弯曲部分160的远端168延伸。第三弯曲部分164可从第二弯曲部分162的远端170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三弯曲部分164可以包括在钩状部154的远端158处的开口156。第四弯曲部分165可以从笔直部分152的远端166延伸。笔直部分152、第四弯曲部分165和第一弯曲部分160可以限定一个平面p1。因此,第四弯曲部分165与笔直部分152以及第一弯曲部分160共面。如图7所示,第四弯曲部分165具有与第一弯曲部分160相反的曲率。

如下文所述,如图8和图9所示,第二弯曲部分162可以远离平面p1弯曲。同样如图8和9所示,第三弯曲部分164也可以朝向平面p1往回弯曲。在图7中,平面p1是页面的平面,因此笔直部分152、第四弯曲部分165和第一弯曲部分160在横截面中示出,而第二弯曲部分162和第三弯曲部分169在平面p1之外,未在横截面中示出。

如图7进一步所示,导管150形成内腔172,其从笔直部分152的近端174延伸至在第三弯曲部分164的远端158处的开口156。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腔172的直径d可以小至1法国单位(fr),2fr,3fr,4fr,5fr或6fr,或大至7fr,8fr,9fr,10fr,11fr或12fr,或介于上述任意两个值之间(诸如,例如1fr至12fr,2fr至11fr,3fr至10fr,4fr至9fr,5fr至8fr,6fr至7fr,6fr到9fr或7fr到9fr)的任意值。延伸通过笔直部分152的部分内腔172限定了轴线a。已经发现,当固定元件24是有源固定元件时,可以要求内腔172的直径d等于或大于6fr,诸如6fr至9fr,以容纳引线14,这是因为这种引线倾向于具有较大的直径。

如图7所示,当钩状部154向周围弯曲时,它限定了钩状部154的底部176。底部176是钩状部154接触平面p2的点,该点距离笔直部分152的远端166最远,平面p2既垂直于平面p1又垂直于轴线a。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弯曲部分162可包括钩状部154的底部176。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弯曲部分160和第二弯曲部分162在投影到平面p1上时限定了复合曲线。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一弯曲部分160和第二弯曲部分162的曲率半径大于17毫米。已经发现,沿着第一弯曲部分160和第二弯曲部分162的曲率半径小于17毫米可能会在植入期间阻碍扭矩向固定元件24(图1)的传递,特别是在如上所述固定元件24是有源固定元件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三弯曲部分164的曲率半径大于10毫米。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沿着整个钩状部154的曲率半径大于17毫米。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弯曲部分162的长度大于第一弯曲部分160的长度。

图8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7所示的导管150的仰视图。如图8所示,第一弯曲部分160位于平面p1内。第二弯曲部分162在其从第一弯曲部分160的远端168延伸时远离平面p1弯曲。第三弯曲部分164在其从第二弯曲部分162的远端170延伸时朝着平面p1往回弯曲。

图9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图7至图8所示的导管150的另一侧视图。在图9中,示出了导管150围绕图7中的轴线a旋转了90度。如图9所示,笔直部分152、第四弯曲部分165和第一弯曲部分160位于平面p1内,第二弯曲部分162远离平面p1弯曲,并且第三弯曲部分164朝着平面p1往回弯曲。

一种用于将医用电引线在右心房26内递送到希氏束34的系统可以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150和被配置成穿过导管150的内腔172的引线14。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14可包括固定元件2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固定元件24是有源固定元件。

同时考虑到图1和图6-图9,植入引线14以刺激希氏束34的方法可以包括将导管150经血管引入穿过上腔静脉36并引入到心脏16的右心房26中,导管150的钩状部154被配置成使得在钩状部154的远端158处的开口156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氏束34的部分房室隔膜28。引线14的远端22上的固定元件24可以从开口56延伸。可以定位沿房室隔膜28的靶位点的组织,并将固定元件24部署在靶位点的组织中,以植入与希氏束34接触的引线14。可以从引线14上方移除导管50。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导管150经血管地引入到心脏16中可以包括将钩状部154设置在心脏16内,使得其沿着右心房26的右侧壁朝向右心房26的底面155向下延伸,并使前内侧远离右心房26的底面155延伸,以便在钩状部154的远端158处的开口156可以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氏束34的部分房室隔膜28。

图10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用于将医用电引线从右心房内递送到希氏束的另一导管的侧视图。图10示出了导管250,其包括笔直部分252和钩状部254。钩状部254可以包括第一弯曲部分260、第二弯曲部分262、第三弯曲部分264。钩状部254可以从笔直部分252的远端266突出。第一弯曲部分260可以从笔直部分252的远端266延伸。第二弯曲部分262可以从第一弯曲部分260的远端268延伸。第三弯曲部分264可以从第二弯曲部分262的远端270延伸。如图10所示,第三弯曲部分264可包括在钩状部254的远端258处的开口256(图11)。笔直部分252和第一弯曲部分260可以限定一个平面p1。当钩状部254向周围弯曲时,它限定了钩状部254的底部276。底部276是钩状部254接触平面p2的点,该点距离笔直部分252的远端266最远,平面p2既垂直于平面p1又垂直于轴线a。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弯曲部分262可包括钩状部254的底部276。

如图11和12所示并且如下所述,第二弯曲部分262可以远离平面p1弯曲。同样如图11和12所示,第三弯曲部分264朝着平面p1往回弯曲并且延伸从平面p1突出。在图10中,平面p1是页面的平面,因此笔直部分252和第一弯曲部分260在横截面中示出,而第二弯曲部分262和第三弯曲部分264未在横截面中示出,因为它们在平面p1之外,除了第三弯曲部分264在交叉点278与平面p1相交的地方之外。如图10所示,第一弯曲部分260和第二弯曲部分262在被投影到平面p1上时定义了复合曲线。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第三弯曲部分264不具有与第一弯曲部分260和第二弯曲部分262的复合曲线相反的曲率,而是当投影到平面p1上时朝着第一弯曲部分260总体上往回弯曲,继续复合曲线。

如图10进一步所示,导管250形成内腔272,其从笔直部分252的近端274延伸至在钩状部254的远端258处的开口256。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腔272的直径d可小至1法国单位(fr),2fr,3fr,4fr,5fr或6fr,或大至7fr,8fr,9fr,10fr,11fr或12fr,或介于上述任意两个值之间(诸如,例如1fr至12fr,2fr至11fr,3fr至10fr,4fr至9fr,5fr至8fr,6fr至7fr,6fr至9fr或7fr至9fr)的任意值。延伸通过笔直部分252延伸的部分内腔272限定了轴线a。已经发现,当固定元件24是如上所述的有源固定元件时,可以要求内腔272的直径d等于或大于6fr,诸如6fr至9fr,以容纳引线14,这是因为这种引线倾向于具有较大的直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投影到平面pl上时,沿着第一弯曲部分260和第二弯曲部分262的曲率半径大于17毫米。已经发现,沿着第一弯曲部分260或第二弯曲部分262的曲率半径小于17毫米可能会在植入期间阻碍扭矩向固定元件24(图1)的传递,特别是当如上所述固定元件24是有源固定元件时。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着第三弯曲部分264的曲率半径大于10毫米。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沿着整个钩状部254的曲率半径大于17毫米。

图1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如图10所示的导管250的仰视图。如图11所示,第一弯曲部分260位于平面p1内。第二弯曲部分262在其从第一弯曲部分260的远端268延伸时远离平面p1弯曲。第三弯曲部分264在其从第二弯曲部分262的远端270并大致朝向第一弯曲部分260延伸时,第三弯曲部分264朝着平面p1往回弯曲并在交叉点278处与平面p1相交。

图12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如图10和11中所示的导管250的另一侧视图。在图12中,示出了导管250围绕图10中的轴线a旋转了90度。如图12所示,笔直部分252和第一弯曲部分260位于平面p1内,第二弯曲部分262远离平面p1弯曲,以及第三弯曲部分264穿过平面p1往回弯曲,在交叉点278处与平面p1相交。

一种用于将医用电引线在右心房26内递送到希氏束34的系统可以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管250,和被配置成穿过导管250的内腔272的引线14。在一些实施例中,引线14可以包括固定元件2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固定元件24是有源固定元件。

同时考虑到图1和图10-图12,植入引线14以刺激希氏束34的方法可包括将导管250经血管引入穿过上腔静脉36并引入到心脏16的右心房26内,导管250的钩状部254被配置成使得当远端258与靶位点的组织接触时,钩状部254的远端258处的开口256被设置为垂直于邻近希氏束34的部分房室隔膜28。在引线14的远端22上的固定元件24可以从开口256延伸。可以定位沿着房室隔膜28的靶位点的组织。当将固定元件24部署在靶位点的组织中以植入与希氏束34接触的引线14时,钩状部254的曲率与导管250的弹性相结合可以迫使远端258抵靠组织并提供固定元件24的更稳定的部署。导管250可从引线14上方移除。

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所讨论的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增加。例如,尽管上述实施例涉及特定特征,但是本公开的范围还包括具有不同特征组合的实施例和不包括所有描述特征的实施例。因此,本公开的范围旨在涵盖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这样的替代、修改和变化及其所有等同形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