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护机器人的适用于座式便器基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39317发布日期:2020-06-02 19:31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看护机器人的适用于座式便器基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与一种护理装置的主体支撑结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看护机器人的适用于座式便器基架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型态的改变,高龄人口不断地增加,而在高龄化社会里,最大的问题就是老人的健康状况,老人在年龄越来越大的情形下,行动不便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或是因中风、多发性关节炎、癌症及慢性疾病等病症而不良于行,一旦长期卧床就容易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损伤。因此对于年长者、肢体残障或因疾病而导致行动不便者而言,出门时常须使用轮椅或电动代步车作为辅助交通工具,以解决行动不便所造成的外出活动限制。

然而,我国的高龄者(65岁以上)比率逐年上升,65岁以上者280万8,690人占11.99%,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老化指数为85.7%,续呈逐年增加趋势。而103年8月台湾身心障碍人数达1,141,677人,所述年调查结果以肢体障碍最多(30.1%),各年龄层的身心障碍人口占各所述年龄层总人口的比率随年龄的增加而递升,65岁以上者则达38.2%。

另外,一般行动不便的人或老年人,其大多为所谓失能(disability),失能(disability)是指个人因功能缺损,以致操作某些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受到限制,即60%以上的清醒时间活动受限于床椅上。因此对于年长者、肢体残障或因疾病而导致行动不便者而言,出门时常须使用轮椅或电动代步车作为辅助交通工具,以解决行动不便所造成的外出活动限制。

另外,因此类轮椅或电动代步车在结构设计上,仅是为了提供行动不便者可外出的代步功能,并无任何附加功能,所以当使用者如果临时想要上厕所时,需要找寻附近的厕所,而且一般的电动轮椅或轮椅并无法试用或结合马桶,所以是相当的不便;若是使用者身体有残缺或行动不便时,则需第三人辅助帮忙使用者如厕,而无法轻易的自行上厕所。

是以,本案发明人在观察到上述缺失后,而遂有本发明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看护机器人的适用于座式便器基架结构,其主要能适用各种尺寸及大小的座式便器,并能达到可以减低行动不便者、病人的负担,增进行动不便者、病人排便的方便性,具有无需他人协助,达到行动不便者、病人自理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看护机器人的适用于座式便器基架结构,其包含有:一车架组件及一移动模块,所述车架组件的底侧设置有所述移动模块,其中:所述车架组件,具有一底座,所述底座包含有二支撑侧架、至少一连接横杆、一抵靠件及一踏板,所述二支撑侧架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横杆及所述抵靠件,所述二支撑侧架与所述连接横杆及所述抵靠件相互连接,并呈u字状,使所述底座形成有一插入口及一容置空间,所述插入口与所述容置空间相连通,所述踏板设于所述二支撑侧架之间,并位于所述抵靠件的一侧;所述移动模块,具有复数车轮,所述复数车轮枢设所述二支撑侧架;更包含有一驱动模块,其设于所述车架组件,并具有复数致动单元,至少一致动单元系对应连接所述移动模块的至少一车轮;及更包含有一控制器,其设于所述车架组件,并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块,并用以控制所述复数致动单元的作动。

较佳地,其中更包含有一水平横移模块,其包含有:至少一横移连动结构,其组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二坐垫,其借由所述横移连动结构呈可水平移动地组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

较佳地,其中所述车架组件更包括有一乘坐支撑架及一靠垫支撑架,所述乘坐支撑架组枢接所述二支撑侧架的顶侧,所述靠垫支撑架枢接所述乘坐支撑架。

较佳地,其中所述横移连动结构具有至少二齿条及至少二齿轮,所述至少二齿条分别设于所述坐垫的底侧,所述至少二齿条件呈同一线性设置,所述至少二齿轮组设于所述复数致动单元,且所述至少二齿轮是啮合所述至少二齿条。

较佳地,其中所述支撑侧架包含有一连接杆、二支撑杆及一底杆,所述底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两端,使所述支撑侧架形成为一矩形框架结构,所述二支撑杆与所述底杆间形成有一夹角。

较佳地,其中所述夹角的角度为0度至90度之间,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及所述底杆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杆的连接方式是选自一体成型固接、具可角度变化的枢接、插接及卡接其中之一种或其组合。

较佳地,其中所述支撑侧架形成为一梯形框架结构。

较佳地,其中所述车轮选自于轮体及全向轮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较佳地,其中所述复数致动单元分别设于所述底座、所述乘坐支撑架及所述靠垫支撑架,所述底座、所述乘坐支撑架及所述靠垫支撑架之间通过所述复数致动单元相连接,所述复数致动单元用以使所述底座、所述乘坐支撑架及所述靠垫支撑架之间产生一单点枢转的结构变化,所述复数致动单元是选自机械式制动器、电磁致动式制动器及流体致动器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较佳地,其中所述抵靠件连接所述踏板,且所述抵靠件呈矩形体状,并具有一斜面,所述斜面对应所述插入口。

本发明所提供的看护机器人的适用于座式便器基架结构,本发明在使用时,所述底座的插入口对应一便器,并借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移动模块连动所述车架组件,使所述便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所述车架组件的抵靠件选自供所述便器前缘抵靠及与所述便器相隔有一间距的其中的一种结构态样;因此,本发明具有适用各种尺寸及大小的座式便器,并能达到可以减低行动不便者、病人的负担,增进行动不便者、病人排便的方便性,具有无需他人协助,能提供行动不便者、病人方便如厕,同时更具有较佳安全性、外出便利性、空间灵活运用及实用性的效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组合水平横移模块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组合水平横移模块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组合水平横移模块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看护机器人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看护机器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组合水平横移模块的运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显示看护机器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显示看护机器人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显示看护机器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看护机器人;10-车架组件;11-底座;111-支撑侧架;1111-连接杆;

1112-支撑杆;1113-底杆;112-连接横杆;113-抵靠件;1131-斜面;114-踏板;12-乘坐支撑架;13-靠垫支撑架;14-插入口;15-容置空间;20-移动模块;21-车轮;211-轮体;212-全向轮;30-驱动模块;31-致动单元;40-水平横移模块;41-横移连动结构;411-齿条;412-齿轮;42-坐垫;50-控制器;60-挡件结构;70-人体吊挂固定结构;71-带体;80-头部固定件;a-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并搭配图3、图4及图6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剖视图及分解立体图,其揭露有一种看护机器人的适用于座式便器基架结构,所述看护机器人的适用于座式便器基架结构包含有:

一车架组件10,其包含有:一底座11、一乘坐支撑架12及一靠垫支撑架13,其中: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底座11包含有二支撑侧架111、至少一连接横杆112、一抵靠件113及一踏板114,所述二支撑侧架111之间连接有所述连接横杆112及所述抵靠件113,所述二支撑侧架111与所述连接横杆112及所述抵靠件113相互连接,并呈u字状,使所述底座11形成有一插入口14及一容置空间15,所述插入口14与所述容置空间15相连通,所述踏板114设于所述二支撑侧架111之间,并位于所述抵靠件113的一侧,且所述抵靠件113连接所述踏板114,而所述抵靠件113呈矩形体状并具有一斜面1131,所述斜面1131对应所述插入口14。

另外,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所示,所述支撑侧架111包含有一连接杆1111、二支撑杆1112及一底杆1113,所述底杆111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一支撑杆1112,所述二支撑杆111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杆1111的两端,使所述支撑侧架111形成为一矩形框架结构,其中所述矩形框架呈梯形框状,所述二支撑杆1112与所述底杆1113间形成有一夹角a,所述夹角a的角度为0度至90度之间;所述连接杆1111的两端及所述底杆1113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杆1112的连接方式是选自一体成型固接、具可角度变化的枢接、插接及卡接其中之一种或其组合;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1111的两端及所述底杆1113的两端与所述支撑杆1112之连接方式,其是以一体成型固接为例,但不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态样。

如图4及图6所示,所述乘坐支撑架12组枢接所述二支撑侧架111的顶侧,所述靠垫支撑架13枢接所述乘坐支撑架12。

一移动模块20,具有复数车轮21,所述复数车轮21枢设所述二支撑侧架111,如图1及图2所示,且所述车轮21选自于轮体211及全向轮212其中之一或其组合;于本实施例中,枢设于所述二支撑侧架111前端的车轮21为全向轮212,而枢设于所述二支撑侧架111后端的车轮21为一般的轮体211。

一驱动模块30,其设于所述车架组件10,并具有复数致动单元31,如图1所示,二致动单元31对应连接的所述二支撑侧架111后端的车轮21;请配合参阅图3及图5所示,所述复数致动单元31分别设于所述底座11、所述乘坐支撑架12及所述靠垫支撑架13,所述底座11、所述乘坐支撑架12及所述靠垫支撑架13之间是通过所述复数致动单元31相连接,所述复数致动单元31是用以使所述底座11、所述乘坐支撑架12及所述靠垫支撑架13之间产生一单点枢转的结构变化,所述复数致动单元31是选自机械式制动器、电磁致动式制动器及流体致动器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一水平横移模块40,其包含有:至少一横移连动结构41,其组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12;二坐垫42,其借由所述横移连动结构41呈可水平移动地组设于所述乘坐支撑架12;如图5所示,所述横移连动结构41具有至少二齿条411及至少二齿轮412,所述至少二齿条411分别设于所述坐垫42的底侧,所述至少二齿条411件是呈同一线性设置,所述至少二齿轮412组设于所述复数致动单元31,且所述至少二齿轮412系啮合所述至少二齿条411。

一控制器50,其设于所述车架组件10,并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块30,并用以控制所述复数致动单元31的作动。

为供进一步了解本发明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功效,特将本发明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发明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

请继续参阅图2及图3,并配合图7、图8及图9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剖视图、使用状态示意图及运作示意图;本发明借由所述底座11的所述二支撑侧架111呈梯形框架结构,且更搭配所述二支撑侧架111与所述连接横杆112及所述抵靠件113相互连接,并使得俯视所述底座11呈u字状,并使得所述底座11形成有一插入口14及一容置空间15,而所述插入口14是用以供容置一便器200,更详而言之,本发明于使用状态时,所述底座11的插入口14是对应一便器200,并借由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移动模块20连动所述车架组件10,使所述便器20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5,所述车架组件10的抵靠件113是选自供所述便器200前缘抵靠及与所述便器200相隔有一间距的其中之一种结构态样,而所述抵靠件113是用以防止所述车架组件10向便器200移动至推抵时,所述抵靠件113抵靠所述便器200,此时,使用者会知道所述水平横移模块40是位于所述便器200的正上方,从而调整控制所述移动模块20连动所述车架组件10至最佳如厕位置。

需进一步说明的是,在最佳如厕位置时,使用者可借由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复数横移致动单元31,以致动所述横移连动结构41,使得所述至少二齿轮412连动所述至少二齿条411,从而达到控制所述二坐垫42的朝外侧水平横移;此时,当所述二坐垫42朝外横移后,所述二坐垫42之间形成有一缺口,而所述缺口是对应所述便器200,而后使用者能于所述缺口处乘坐于所述便器200,并进行如厕的动作。

以此,本发明利用所述底座11的结构设置,从而能够适用各种尺寸及大小的座式便器200,并能达到可以减低行动不便者、病人的负担,增进行动不便者、病人排便的方便性,具有无需他人协助,能提供行动不便者、病人方便如厕,同时更具有较佳安全性、外出便利性、空间灵活运用及实用性的效用。

请接着参阅图10及图11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及使用状态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较,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于所述看护机器人100上更装设有一挡件结构60、一人体吊挂固定结构70及一头部固定件80,其中,所述头部固定件80系呈凹字立体状,并设于所述靠垫支撑架13上,并用以供使用者头部倚靠用,另,所述挡件结构60枢接于所述车架组件10,且所述挡件结构60呈ㄇ字状,并枢设于所述底座11前端并邻近所述踏板114件,所述挡件结构60是用以固定使用者小腿部或供小腿部、脚倚靠之用;另外,所述人体吊挂结构是由复数带体71相互连接而成,其主要是用以让使用者胯下能支撑并于所述复合式行动辅助装置呈站立状态,借以分散双臂及双腿的受力,并能提供复健中途歇息或防止使用者跌落的功能,重要的是,更能防止使用者往下滑落的现象,从而达到增加使用安全性;以此,本实施例同样能够达到如第一实施例的实施功效及技术功效。

再将本发明的特征及其可达成的预期功效陈述如下:

本发明的看护机器人的适用于座式便器基架结构,本发明在使用时,所述底座11的插入口14对应一便器,并借由所述控制器50控制所述移动模块20连动所述车架组件10,使所述便器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5,所述车架组件10的抵靠件113是选自供所述便器200前缘抵靠及与所述便器200相隔有一间距的其中之一种结构态样。

以此,本发明具有以下实施功效及技术功效:

其一,本发明其主要是能适用各种尺寸及大小的座式便器200,并能达到可以减低行动不便者、病人的负担,增进行动不便者、病人排便的方便性,具有无需他人协助,达到行动不便者、病人自理的效用。

其二,本发明借由所述底座11的结构设计能达耐重负荷及防止变形发生的功效。

其三,本发明能提供行动不便者方便如厕,同时更具有较佳安全性、外出便利性、空间灵活运用及实用性的效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文献中也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是以,本发明实已具备发明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

惟,以上所述者,仅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