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19271发布日期:2020-08-05 01:08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制剂,具体是一种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二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二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目前,对于二型糖尿病的治疗主要采用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物的方式,但患者在接受了长期的治疗过程后,并不能得到完全的康复,同时传统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其各组分百分比含量如下:沼泽红假单孢菌7%、枯草芽胞杆菌8%、产朊假丝酵母12%、嗜酸乳杆菌25%、类干酪乳杆菌18%、黑曲霉菌3%和米曲霉菌5%,其制备方法如下:

a:一级复合发酵: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进行一级复合发酵,并得到一级复合菌;

b:二级复合发酵:对步骤a中的得到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二级复合发酵。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a:一级复合发酵

s1:利用一级培养基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母种进行一级培养,并对应获得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一级菌种;

s2:依次利用对应的二级培养基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一级菌种进行一级培养,并最终获得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发酵菌液;

s3:取出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

s4:将取出的特定比例的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倒入特定容器中,进行晃动容器进行摇匀,从而最终混合成一级复合菌。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步骤s3中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的比例为1-2:1-2:0.5-1:0.5-2。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b:二级复合发酵

s1:对步骤a中的一级复合菌进行进一步摇匀,保证步骤a中的一级复合菌的均度;

s2:对s1中摇匀后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一级稀释,一级稀释完成后进一步摇匀;

s3:对s2中一级稀释并摇匀后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二级稀释;

s4:进一步加入产朊假丝酵母11-13%、嗜酸乳杆菌24-26%、类干酪乳杆菌17-19%并进一步搅拌混匀,静置发酵,并得到二级复合菌液;

s5:从s4中取出一定量的二级复合菌液;

s6:利用酸碱度测量仪对二级复合菌液进行酸碱度检测;

s7:测量二级复合菌液中的活菌数及杂菌数。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s4中的发酵温度为27-39℃,培养ph为3-4,培养时间为5-7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制剂组分之间的适配,增强中焦脾胃代谢机能,加速排泄四肢六腑之代谢垃圾,促进血液中血糖的排泄,缓解二型糖尿病症状;

2、进一步加强人体的代谢机能,提高脏腑对糖的有效利用率,从而滋养脏腑,达到标本兼治,调节患者血液里的血糖值,又使患者体内脏腑对血液中血糖的利用和代谢趋于动态平衡,进而实现对二型糖尿病的治疗,有效率高;

3、本发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对治疗二型糖尿病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对患者体内其他血液指标及器官功能等方面均不会造成损伤,有益健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其各组分百分比含量如下:沼泽红假单孢菌6-8%、枯草芽胞杆菌7-9%、产朊假丝酵母11-13%、嗜酸乳杆菌24-26%、类干酪乳杆菌17-19%、黑曲霉菌2-4%和米曲霉菌4-6%,其制备方法如下:

a:一级复合发酵: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进行一级复合发酵,并得到一级复合菌;

b:二级复合发酵:对步骤a中的得到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二级复合发酵。

a:一级复合发酵

s1:利用一级培养基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母种进行一级培养,并对应获得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一级菌种;

s2:依次利用对应的二级培养基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一级菌种进行一级培养,并最终获得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发酵菌液;

s3:取出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

s4:将取出的特定比例的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倒入特定容器中,进行晃动容器进行摇匀,从而最终混合成一级复合菌。

步骤s3中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的比例为1-2:1-2:0.5-1:0.5-2。

b:二级复合发酵

s1:对步骤a中的一级复合菌进行进一步摇匀,保证步骤a中的一级复合菌的均度;

s2:对步骤s1中摇匀后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一级稀释,一级稀释完成后进一步摇匀;

s3:对步骤s2中一级稀释并摇匀后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二级稀释;

s4:进一步加入产朊假丝酵母11-13%、嗜酸乳杆菌24-26%、类干酪乳杆菌17-19%并进一步搅拌混匀,静置发酵,并得到二级复合菌液;

s5:从步骤s4中取出一定量的二级复合菌液;

s6:利用酸碱度测量仪对二级复合菌液进行酸碱度检测;

s7:测量二级复合菌液中的活菌数及杂菌数。

s4中的发酵温度为27-39℃,培养ph为3-4,培养时间为5-7天。

实施例一

一种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其各组分百分比含量如下:沼泽红假单孢菌7%、枯草芽胞杆菌8%、产朊假丝酵母12%、嗜酸乳杆菌25%、类干酪乳杆菌18%、黑曲霉菌3%和米曲霉菌5%,其制备方法如下:

a:一级复合发酵: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进行一级复合发酵,并得到一级复合菌;

b:二级复合发酵:对步骤a中的得到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二级复合发酵。

a:一级复合发酵

s1:利用一级培养基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母种进行一级培养,并对应获得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一级菌种;

s2:依次利用对应的二级培养基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一级菌种进行一级培养,并最终获得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发酵菌液;

s3:取出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

s4:将取出的特定比例的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倒入特定容器中,进行晃动容器进行摇匀,从而最终混合成一级复合菌。

步骤s3中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的比例为1:2:1:2。

b:二级复合发酵

s1:对步骤a中的一级复合菌进行进一步摇匀,保证步骤a中的一级复合菌的均度;

s2:对步骤s1中摇匀后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一级稀释,一级稀释完成后进一步摇匀;

s3:对步骤s2中一级稀释并摇匀后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二级稀释;

s4:进一步加入产朊假丝酵母12%、嗜酸乳杆菌25%、类干酪乳杆菌18%并进一步搅拌混匀,静置发酵,并得到二级复合菌液;

s5:从步骤s4中取出一定量的二级复合菌液;

s6:利用酸碱度测量仪对二级复合菌液进行酸碱度检测;

s7:测量二级复合菌液中的活菌数及杂菌数。

s4中的发酵温度为28℃,培养ph为3,培养时间为7天。

实施例二

一种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其各组分百分比含量如下:沼泽红假单孢菌8%、枯草芽胞杆菌9%、产朊假丝酵母12%、嗜酸乳杆菌24%、类干酪乳杆菌19%、黑曲霉菌3%和米曲霉菌6%,其制备方法如下:

a:一级复合发酵: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进行一级复合发酵,并得到一级复合菌;

b:二级复合发酵:对步骤a中的得到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二级复合发酵。

a:一级复合发酵

s1:利用一级培养基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母种进行一级培养,并对应获得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一级菌种;

s2:依次利用对应的二级培养基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一级菌种进行一级培养,并最终获得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发酵菌液;

s3:取出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

s4:将取出的特定比例的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倒入特定容器中,进行晃动容器进行摇匀,从而最终混合成一级复合菌。

步骤s3中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的比例为2:2:1:2。

b:二级复合发酵

s1:对步骤a中的一级复合菌进行进一步摇匀,保证步骤a中的一级复合菌的均度;

s2:对步骤s1中摇匀后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一级稀释,一级稀释完成后进一步摇匀;

s3:对步骤s2中一级稀释并摇匀后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二级稀释;

s4:进一步加入产朊假丝酵母12%、嗜酸乳杆菌24%、类干酪乳杆菌19%并进一步搅拌混匀,静置发酵,并得到二级复合菌液;

s5:从步骤s4中取出一定量的二级复合菌液;

s6:利用酸碱度测量仪对二级复合菌液进行酸碱度检测;

s7:测量二级复合菌液中的活菌数及杂菌数。

s4中的发酵温度为35℃,培养ph为4,培养时间为6天。

实施例三

一种治疗二型糖尿病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及其制备工艺,其各组分百分比含量如下:沼泽红假单孢菌8%、枯草芽胞杆菌9%、产朊假丝酵母13%、嗜酸乳杆菌26%、类干酪乳杆菌17%、黑曲霉菌2%和米曲霉菌4%,其制备方法如下:

a:一级复合发酵: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进行一级复合发酵,并得到一级复合菌;

b:二级复合发酵:对步骤a中的得到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二级复合发酵。

a:一级复合发酵

s1:利用一级培养基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母种进行一级培养,并对应获得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一级菌种;

s2:依次利用对应的二级培养基对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一级菌种进行一级培养,并最终获得沼泽红假单孢菌、枯草芽胞杆菌、黑曲霉菌和米曲霉菌的发酵菌液;

s3:取出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

s4:将取出的特定比例的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倒入特定容器中,进行晃动容器进行摇匀,从而最终混合成一级复合菌。

步骤s3中沼泽红假单孢菌发酵菌液、枯草芽胞杆菌发酵菌液、黑曲霉菌发酵菌液和米曲霉菌发酵菌液的比例为1-2:1-2:0.5-1:0.5-2。

b:二级复合发酵

s1:对步骤a中的一级复合菌进行进一步摇匀,保证步骤a中的一级复合菌的均度;

s2:对步骤s1中摇匀后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一级稀释,一级稀释完成后进一步摇匀;

s3:对步骤s2中一级稀释并摇匀后的一级复合菌进行二级稀释;

s4:进一步加入产朊假丝酵母13%、嗜酸乳杆菌26%、类干酪乳杆菌17%并进一步搅拌混匀,静置发酵,并得到二级复合菌液;

s5:从步骤s4中取出一定量的二级复合菌液;

s6:利用酸碱度测量仪对二级复合菌液进行酸碱度检测;

s7:测量二级复合菌液中的活菌数及杂菌数。

s4中的发酵温度为39℃,培养ph为4,培养时间为5天。

复合微生物制剂治疗后的疗效观察表

应用例1

张某:男,64岁,患糖尿病33年,打胰岛素16年,未服用本发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前,控制饮良,体弱多病,一个月有两三次睧倒,严重失眠,一天中无深度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不到5小时,最高血糖18.6mmol/l,甘油三脂7.5mmol/l,总胆固醇9.1mmol/l,服用本发明复合微生物制剂10天后,停止打胰岛素,其它糖尿病用药减少55%,未控制饮食情况下,血糖下降到最高11.3mmol/l,甘油三脂下降到2.9mmol/l,总胆固醇下降到5.5mmol/l,总体指标明显好转,失眠也明显改善,深度睡眠时间25分钟以上,总睡眠时间达到7小时以上,服务本发明40天后检查,血糖6.2mmol/l,甘油三脂1.88mmol/l,总胆固醇4.42mmol/l,体质恢复正常。

应用例2

胡某:女,68岁,患糖尿病23年,打胰岛素15年,未服用本发明复合微生物制剂前,控制饮良,体弱多病,常常感冒发热,胃口不好,每次吃饭最多半碗米饭最高血糖17.8mmol/l,甘油三脂7.1mmol/l,总胆固醇8.3mmol/l,服用本发明复合微生物制剂10天后,停止打胰岛素,其它糖尿病用药减少55%,未控制饮食情况下,血糖下降到最高值10.8mmol/l,甘油三脂下降到3.1mmol/l,总胆固醇下降到6.2mmol/l,总体指标明显好转,胃口大有改善,每餐饭能吃两碗米饭,看下去精神得到很大提高,服务本发明40天后检查,血糖5.8mmol/l,甘油三脂1.67mmol/l,总胆固醇4.89mmol/l,体质恢复正常。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