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72562发布日期:2020-11-19 22:0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



背景技术:

脊椎手术后,患者常因炎症等多方面因素导致身体产生纤维素,从而产生椎管的硬膜囊外出现粘连的现象,由于粘连组织紧挨着硬膜囊,所以去除粘连组织的工具一定要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目前现有的去除硬膜外粘连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去除粘连的端部不能旋转较大的角度,使得去除硬膜外粘连的工具不能进行较大面积的松解,且去除硬膜外粘连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有戳破硬膜囊的风险,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去除硬膜外粘连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去除粘连的端部不能旋转较大角度且安全性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包括:

一个刀体,其具有一个刀体延伸方向。刀体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一个第一端和一个第二端,第一端为弧形面,刀体垂直于刀体延伸方向的两端设有一个第一刀刃和一个第二刀刃。刀体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注射孔。

一个针体,其为柱体,针体具有一个第三端和一个第四端,第三端形成一个第二注射孔。第一注射孔与第二注射孔相连通后形成一个第一注射通道。液体或气体可经过第一注射通道从第一注射孔流出。

刀体的第二端与针体的第四端相连,且刀体相对针体具有弯折角度。

一个注射器,其具有一个注射器延伸方向,注射器包括一个空腔和一个注射头,空腔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一个第五端和一个第六端,第五端与注射头相连,第六端形成一个第三注射孔,注射头远离空腔的一端形成一个第四注射孔,第三注射孔与第四注射孔相连通后形成一个第二注射通道;第四注射孔的直径小于第二注射孔的直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还包括一个手柄,手柄为杆体,手柄具有一个一端形成有一个通孔,针体与手柄相连。

进一步地,第一注射通道与通孔相连通。液体或气体可经过第一注射通道和通孔从第一注射孔流出。

进一步地,手柄的外表面设有拿捏部,拿捏部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进一步地,弯折角度为第一弯折角度,第一弯折角度的角度范围为130~150°。

进一步地,针体的长度范围为1-1.5cm。

进一步地,刀体的长度范围为0.2~0.3cm。

进一步地,注射器还包括一个芯杆,芯杆沿注射器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密封圈和一个按手;

密封圈从第三注射孔处插入空腔内后,操纵芯杆的按手可使密封圈在空腔内前后移动。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中的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刀体相对针体具有弯折角度,使得刀体可旋转较大的角度来松解硬膜外粘连。且刀体具有一个弧形面,刀体垂直于刀体延伸方向的两端设有一个第一刀刃和一个第二刀刃,通过第一刀刃和第二刀刃能够剥离硬膜外粘连。具有刀体旋转角度较大、成本较低、结构简单且安全性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的操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的f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c-c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d-d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整体结构正视图。

图7为图6中e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与注射器的配合示意图。

标号说明

刀体延伸方向a,第一弯折角度b,注射器延伸方向g,刀体1,第一刀刃11,第二刀刃12,第一注射孔13,弧形面14,针体2,第二注射孔21,第一注射通道3,手柄4,通孔41,拿捏部42,脊柱体5,脊柱51,硬膜外粘连处52,神经53,注射器6,空腔61,注射头62,第三注射孔63,第四注射孔64,芯杆7,按手7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

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包括:一个刀体1和一个针体2,刀体1与针体2相连,通过针体2将刀体1刺入人体脊柱51之间的硬膜外粘连处52用以去除人体硬膜外粘连。具体设置如下: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一个刀体1,其具有一个刀体延伸方向a。刀体1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一个第一端和一个第二端,第一端为弧形面14,刀体1垂直于刀体延伸方向a的两端设有一个第一刀刃11和/或一个第二刀刃1212。刀体1形成至少一个第一注射孔13。弧形面14使得刀体1刺入人体脊柱51之间的空隙触碰到硬膜囊时,因为与硬膜囊接触的面是弧形面14从而没有刺破硬膜囊的风险。

该去除硬膜外粘连的手术是在病人不打麻药的状态下进行的,患者具有一个脊柱体5,脊柱体5包括脊柱51、硬膜囊外粘连处52和神经53,医生可一边询问患者一边进行手术,当刀体1接触到患者神经53、硬膜囊等部位时患者会第一时间向医生反馈身体的疼痛感,医生会立即根据患者的反馈及时作出一些调整动作,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一个针体2,其为柱体,针体2具有一个第三端和一个第四端,第三端形成一个第二注射孔21。第一注射孔13与第二注射孔21相连通后形成一个第一注射通道3。液体或气体可经过第一注射通道3从第一注射孔13流出。

一个注射器,其具有一个注射器延伸方向,注射器包括一个空腔61和一个注射头62,空腔61沿其延伸方向具有一个第五端和一个第六端,第五端与注射头62相连,第六端形成一个第三注射孔63,注射头62远离空腔61的一端形成一个第四注射孔64,第三注射孔63与第四注射孔64相连通后形成一个第二注射通道;第四注射孔64的直径小于第二注射孔的直径。

注射器还包括一个芯杆7,芯杆7沿注射器延伸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一个密封圈和一个按手71;

密封圈从第三注射孔63处插入空腔61内后,操纵芯杆7的按手71可使密封圈在空腔61内前后移动。

手术过程中,可向第一注射通道3注射液体或气体,使液体或气体经过第一注射通道3从第一注射孔13流出。注射进第一注射通道3的液体可为冷的生理盐水,冷的生理盐水可使局部血管收缩,从而达到缓解血管出血的症状。液体也可以是润滑剂,能够有效防止粘连现象的继续产生,气体可以是臭氧,臭氧可以起到给手术位置消毒的作用。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刀体1的第二端与针体2的第四端相连,且刀体1相对针体2具有弯折角度。用以通过相对针体2具有弯折角度的刀体1实现摇动针体2带动刀体1转动,刀体1旋转可大面积松解硬膜外粘连。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弯折角度为第一弯折角度b,第一弯折角度b的角度范围为130~150°。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针体2的长度范围为1-1.5cm。用以通过针体2的长度使刀体1能够到达硬膜外粘连处的。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刀体1的长度范围为0.2~0.3cm。用以通过刀体1的长度使到达粘连处的刀体1能够大面积松解硬膜外粘连。

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的使用方法:

s1:通过针头将刀体刺入人体脊柱之间的空隙,使得刀体能够到达硬膜外粘连处;

s2:移动针体带动刀体转动,使得刀体能够旋转,从而达到大面积松解硬膜外粘连的效果;

s3:将注射器内注入手术所需的液体或气体;

s4:通过注射器将注射器内的液体或气体打入通孔内,流入通孔的液体或气体从第一注射孔流出,液体或气体通过第一注射孔到达患者硬膜外粘连处;

s5:当患者硬膜外粘连处的粘连用该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松解完成后,通过针体将刀头从人体脊柱之间的空隙取出。

实施例2

在实施例2中,对于与实施例1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符号,省略相同的说明,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了改进,如图1-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还包括一个手柄4,手柄4为杆体,手柄4具有一个一端形成有一个通孔41,针体2与手柄4相连。用以通过与针体2相连的手柄4,方便操作人员操作该松解器,通过通孔41让手柄4具有一个液体或气体流通通道,使得液体或气体能够通过通孔41流入针体2。

如图1-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第一注射通道3与通孔41相连通。液体或气体可经过第一注射通道3和通孔41从第二注射孔21流出。用以通过通孔41与第一注射通道3使液体或气体能够从第二注射孔21流出。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手柄4的外表面设有拿捏部42,拿捏部42的数量至少为一个。用以通过拿捏部42方便操作人员手持手柄4。

该硬膜外粘连闭合松解器的使用过程如下:

使用时,操作人员将通过针体2将刀体1刺入人体脊柱51之间的空隙,到达硬膜外粘连处时,刀体1与针体2之间具有弯折角度,操作人员通过摇动针体2带动刀体1转动,刀体1旋转可大面积松解硬膜外粘连,操作人员通过注射器6将液体或气体打入通孔,流入通孔的液体或气体从第一注射孔13流出到达患者松解粘连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