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21383发布日期:2020-12-08 15:0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介入治疗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的一种微创性治疗--就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特制的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体内病态进行诊断和局部治疗。介入治疗应用数字技术,扩大了医生的视野,借助导管,导丝延长了医生的双手,它的切口(穿刺点)仅有米粒大小,不用切开人体组织,就可治疗许多过去无法治疗,必须手术治疗或内科治疗疗效欠佳的疾病,如肿瘤,血管瘤,各种出血等。介入治疗具有不开刀,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的特点,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

现在经常使用的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在治疗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注射管将肿瘤内科药物利用针头注入到病人的患病部位,但是注射管在进行药物注射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摆动,使得病人的注射部位创伤变大,从而影响了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鉴于此,本发明通过设置稳定管,同时在注射管外表面设有一号环和一号固定连杆,使得一号固定杆端部嵌入稳定管两侧设置的一号槽并沿着一号槽带动注射管下移,使得注射管端部的针头可以稳定而准确地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另外在通过一号固定杆端部的固定板上的卡片嵌入齿条的齿槽中,使得注射管得到固定并能够稳定地进行肿瘤内科药物的注射,提高了注射过程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在对病人的患病部位进行治疗时,由于注射管在进行肿瘤内科药物的注射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使得注射管发生摆动,从而对病人造成额外的伤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包括注射管、针头、稳定管和固定环,所述注射管内填充有肿瘤内科药物且所述针头安装在注射管端部,所述注射管安装在所述稳定管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注射管内表面嵌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上表面设有活塞杆;所述固定环通过连杆与所述稳定管底部固连,且所述稳定管为玻璃材质,所述固定环为橡胶材质;所述稳定管外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的中间部位设有一号槽,所述一号槽内嵌有一号固定杆,所述一号固定杆上表面通过弹簧与所述一号槽上底面相连;所述一号固定杆一端伸入所述稳定管内部并设有一号环,所述一号环内部嵌有注射管且所述一号环内表面与所述注射管外表面紧密接触;所述一号固定杆位于所述稳定管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间部位与所述一号固定杆端部转动连接,且所述固定板与所述一号固定杆的结合部设有一号复位弹片;所述固定板底端设置有卡片,所述卡片的端部嵌入了所述齿条的齿槽中,所述固定板顶端设有按压板;所述注射管外表面靠近所述针头的部位设有二号环,所述二号环与所述注射管之间为间隙配合,且所述二号环通过连杆与所述稳定管内表面固连;通过一号固定杆的卡片嵌入齿条的齿槽中,使得注射管在向病人注射肿瘤内科药物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工作时,在对病人进行肿瘤内科药物注射前,带有针头的注射管嵌套在一号环中,而一号环通过一号固定杆端部设置的固定板的卡片嵌入齿条的齿槽中,使得注射管在稳定管内部得到固定;开始对病人进行注射时,首先移动稳定管并通过固定环与病人患病部位的紧密接触,使得稳定管被固定在患病部位的正上方;随后通过使用者挤压按压板,使得按压板带动固定板绕一号固定杆端部转动,使得固定板的卡片转动并与齿条脱离,此时一号环不再受到固定;而一号固定杆通过与一号槽上底面相连的弹簧保持稳定,随后使用者在保持对按压板的挤压作用的同时向下推动一号固定杆,使得一号固定杆通过一号槽带动注射管下移,因为稳定管为玻璃材质,因此可以在外界观察稳定管内部的注射管下移是否稳定,以便随时进行调整;随着注射管下移,直到注射管的针头刺入了病人的患病部位并达到预定的深度后,使用者立即停止推动一号固定杆并放松按压板,使得固定板在一号复位弹片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卡片端部转动并嵌入了齿条的齿槽中,从而使得注射管再次受到固定;在注射管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注射管因受到二号环的固定作用,使得注射管在下移的同时保持稳定而不会向两侧摆动,从而保证针头准确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在针头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并得到固定后,通过按压活塞杆推动活塞板使得注射管通过针头向病人的患病部位注入肿瘤内科药物,使得病人的患病部位受到治疗作用;等到肿瘤内科药物注射结束,挤压按压板并推动一号固定杆,使得注射管恢复原来位置。

优选的,所述一号固定杆靠近所述稳定管内表面的部位设有一号弧形板,所述一号弧形板与所述稳定管内表面紧密接触;通过一号弧形板的作用,使得注射管在稳定管中移动时始终保持固定的运动轨迹,保证了注射管针头准确插入病人的预定位置;工作时,当注射管被一号固定杆的带动而向下移动时,由于一号弧形板与稳定管内表面紧密接触,因此当一号弧形板随一号固定杆下移时,一号弧形板使一号固定杆受到了固定作用;使得一号固定杆在下移的同时同时保持稳定的运动轨迹,从而保证了注射管端部的针头能够准确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

优选的,所述稳定管内表面均匀设有二号槽,所述二号槽内嵌有二号固定杆,所述二号固定杆一端与所述二号槽内表面紧密接触,另一端与所述一号环外表面固连;通过二号固定杆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注射管在稳定管内部移动时的稳定;工作时,当稳定管向下移动时,一号环带动二号固定杆向下移动,而二号固定杆的端部嵌入二号槽内并沿着二号槽向下滑动,使得一号环在下移的同时能保持稳定并准确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另外,在注射管通过针头向患病部位注入肿瘤内科药物的同时,二号固定杆对一号环起到固定作用,避免了注射管在注射过程中振动并对病人造成伤害,保证了注射过程中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卡片端部设有压杆,所述压杆与所述卡片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压杆端部设有二号弧形板,所述二号弧形板与所述注射管外表面紧密接触,且所述二号弧形板与所述压杆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压杆的中间部位外表面套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通过一号绳与所述一号支撑杆下表面相连;通过卡片转动并带动二号弧形板挤压注射管外表面,使得注射管外表面在注射肿瘤内科药物时得到固定;工作时,当注射管开始移动时,由于按压板被挤压,固定板转动使得固定板端部的卡片端部向远离注射管的方向转动;因为,卡片端部通过压杆与二号弧形板相连,因此当卡片小幅度转动时,二号弧形板受卡片的带动向远离注射管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使得二号弧形板与注射管之间的接触不再紧密;随着注射管带动针头刺入患病部位,注射管停止下移,同时放松按压板使固定板带动卡片端部嵌入齿条的齿槽中;卡片端部转动的同时通过压杆带动二号弧形板转动,又因为压杆外表面套有支撑环,而支撑环通过一号绳与一号支撑杆下表面相连;因此压杆移动的同时受到支撑环的支撑作用,使得压杆可以顺利带动二号弧形板与注射管外表面紧密接触,从而使得注射管在通过针头向患病部位注射肿瘤内科药物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状态,提高注射过程的安全性。

优选的,所述二号固定杆端部的中间部位设有三号槽,所述三号槽内部设有一号轮,所述一号轮通过转轴与所述三号槽转动连接,且所述一号轮的端部与所述二号槽内表面紧密接触;通过一号轮的作用,减少了注射管在稳定管内部移动时受到的阻力,同时减少了二号固定杆端部所受到的磨损;工作时,当一号环带动二号固定杆端部在二号槽中滑动时,因为二号固定杆端部的三号槽中的一号轮端部与二号槽内表面紧密接触,使得二号固定杆下移的同时一号轮端部因受到摩擦作用而转动,使得二号固定杆端部所受到的滑动摩擦中有一部分转变成滚动摩擦,使得二号固定杆下移时受到的阻力减小,同时也降低了二号固定杆端部所受到的磨损。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内表面均匀设有一组一号板,所述一号板与所述固定环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一号板下表面设有止血纱布并与病人准备注射的部位相接触,所述一号板上表面设有二号绳,且所述二号绳为弹性绳;所述一号板端部受所述二号绳作用向上转动的最高点与患病部位的距离,要短于所述针头与患病部位距离5-10毫米;所述稳定管顶部上表面设有滑轮杆,所述滑轮杆端部设有定滑轮,所述一号绳顶部通过稳定管内部并绕过定滑轮与一号固定杆上表面相连;通过一号板和止血纱布的作用,使得病人在注射完肿瘤内科药物后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工作时,当一号固定杆下移时,一号固定杆带动一号绳移动,使得一号绳通过定滑轮作用于一号板上表面,使得一号板受到一号绳的拉力并向远离患病部位的方向转动,因为一号板端部受二号绳作用向上转动的最高点与患病部位的距离,要长于针头与患病部位之间的距离5-10毫米,因此针头与患病部位接触时可以继续下移并刺入患病部位5-10毫米;且二号绳为弹性绳,因此根据需要针头可以继续下移并刺入患病部位的更深处;同时又因为一号板端部上移至最高点的距离和针头下移的距离相差不大,且针头的直径较小,因此在针头下移的同时一号板端部迅速转动并避开针头下移的路线,从而防止一号板端部与针头发生碰撞;当注射管完成注射开始上移并回复到原来位置时,一号绳随一号固定板复位的同时作用于一号板使得一号板复位;一号板复位的同时使得一号板下表面的止血纱布与病人接受过注射的部位相接触,使得接受过注射的部位快速止血,同时一号板还可以起到按压止血和隔绝灰尘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注射过程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通过设置稳定管,同时在注射管外表面设有一号环和一号固定连杆,使得一号固定杆端部嵌入稳定管两侧设置的一号槽并沿着一号槽带动注射管下移,使得注射管端部的针头可以稳定而准确地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另外在通过一号固定杆端部的固定板上的卡片嵌入齿条的齿槽中,使得注射管得到固定并能够稳定地进行肿瘤内科药物的注射,提高了注射过程的安全性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通过在稳定管内表面均匀设置二号槽,并在一号环外表面设置二号固定并使二号固定杆的端部嵌入二号槽中,使得一号环在带动注射管下移时受到二号固定杆的固定作用,从而进一步保证了注射管端部的针头稳定地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从而减少了注射过程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5是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注射管1、活塞板11、活塞杆12、针头2、稳定管3、齿条31、一号槽32、一号固定杆33、一号环331、一号弧形板332、固定板34、一号复位弹片341、卡片342、按压板343、压杆344、二号弧形板345、支撑环346、一号绳347、二号环35、二号槽36、二号固定杆361、三号槽362、一号轮363、转轴364、滑轮杆37、定滑轮371、固定环4、一号板41、止血纱布411、二号绳4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肿瘤内科药物介入治疗装置,包括注射管1、针头2、稳定管3和固定环4,所述注射管1内填充有肿瘤内科药物且所述针头2安装在注射管1端部,所述注射管1安装在所述稳定管3内部的中间部位,所述注射管1内表面嵌有活塞板11,所述活塞板11上表面设有活塞杆12;所述固定环4通过连杆与所述稳定管3底部固连,且所述稳定管3为玻璃材质,所述固定环4为橡胶材质;所述稳定管3外表面两侧对称设置有齿条31,所述齿条31的中间部位设有一号槽32,所述一号槽32内嵌有一号固定杆33,所述一号固定杆33上表面通过弹簧与所述一号槽32上底面相连;所述一号固定杆33一端伸入所述稳定管3内部并设有一号环331,所述一号环331内部嵌有注射管1且所述一号环331内表面与所述注射管1外表面紧密接触;所述一号固定杆33位于所述稳定管3外侧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板34,所述固定板34的中间部位与所述一号固定杆33端部转动连接,且所述固定板34与所述一号固定杆33的结合部设有一号复位弹片341;所述固定板34底端设置有卡片342,所述卡片342的端部嵌入了所述齿条31的齿槽中,所述固定板34顶端设有按压板343;所述注射管1外表面靠近所述针头2的部位设有二号环35,所述二号环35与所述注射管1之间为间隙配合,且所述二号环35通过连杆与所述稳定管3内表面固连;通过一号固定杆33的卡片342嵌入齿条31的齿槽中,使得注射管1在向病人注射肿瘤内科药物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的状态;工作时,在对病人进行肿瘤内科药物注射前,带有针头2的注射管1嵌套在一号环331中,而一号环331通过一号固定杆33端部设置的固定板34的卡片342嵌入齿条31的齿槽中,使得注射管1在稳定管3内部得到固定;开始对病人进行注射时,首先移动稳定管3并通过固定环4与病人患病部位的紧密接触,使得稳定管3被固定在患病部位的正上方;随后使用者挤压按压板343,使得按压板343带动固定板34绕一号固定杆33端部转动,使得固定板34的卡片342转动并与齿条31脱离,此时一号环331不再受到固定;而一号固定杆33通过与一号槽32上底面相连的弹簧保持稳定,随后使用者在保持对按压板343的挤压作用的同时向下推动一号固定杆33使得弹簧形变,同时一号固定杆33通过一号槽32带动注射管1下移,因为稳定管3为玻璃材质,因此可以在外界观察稳定管3内部的注射管1下移是否稳定,以便随时进行调整;随着注射管1下移,直到注射管1的针头2刺入了病人的患病部位并达到预定的深度后,使用者立即停止推动一号固定杆33并放松按压板343,使得固定板34在一号复位弹片341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卡片342端部转动并嵌入了齿条31的齿槽中,从而使得注射管1再次受到固定;在注射管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注射管1因受到二号环35的固定作用,使得注射管1在下移的同时保持稳定而不会向两侧摆动,从而保证针头2准确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在针头2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并得到固定后,通过按压活塞杆12推动活塞板11使得注射管1通过针头2向病人的患病部位注入肿瘤内科药物,使得病人的患病部位受到治疗作用;等到肿瘤内科药物注射结束,挤压按压板343并推动一号固定杆33,使得注射管1恢复原来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号固定杆33靠近所述稳定管3内表面的部位设有一号弧形板332,所述一号弧形板332与所述稳定管3内表面紧密接触;通过一号弧形板332的作用,使得注射管1在稳定管3中移动时始终保持固定的运动轨迹,保证了注射管1针头2准确插入病人的预定位置;工作时,当注射管1被一号固定杆33的带动而向下移动时,由于一号弧形板332与稳定管3内表面紧密接触,因此当一号弧形板332随一号固定杆33下移时,一号弧形板332使一号固定杆33受到了固定作用;使得一号固定杆33在下移的同时保持稳定的运动轨迹,从而保证了注射管1端部的针头2能够准确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稳定管3内表面均匀设有二号槽36,所述二号槽36内嵌有二号固定杆361,所述二号固定杆361一端与所述二号槽36内表面紧密接触,另一端与所述一号环331外表面固连;通过二号固定杆361的作用,进一步保证了注射管1在稳定管3内部移动时的稳定;工作时,当稳定管3向下移动时,一号环331带动二号固定杆361向下移动,而二号固定杆361的端部嵌入二号槽36内并沿着二号槽36向下滑动,使得一号环331在下移的同时能保持稳定并准确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另外,在注射管1通过针头2向患病部位注入肿瘤内科药物的同时,二号固定杆361对一号环331起到固定作用,避免了注射管1在注射过程中振动并对病人造成伤害,保证了注射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卡片342端部设有压杆344,所述压杆344与所述卡片342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压杆344端部设有二号弧形板345,所述二号弧形板345与所述注射管1外表面紧密接触,且所述二号弧形板345与所述压杆344端部转动连接;所述压杆344的中间部位外表面套有支撑环346,所述支撑环346通过一号绳347与所述一号固定杆33下表面相连;通过卡片342转动并带动二号弧形板345挤压注射管1外表面,使得注射管1外表面在注射肿瘤内科药物时得到固定;工作时,当注射管1开始移动时,由于按压板343被挤压,固定板34转动使得固定板34端部的卡片342端部向远离注射管1的方向转动;因为,卡片342端部通过压杆344与二号弧形板345相连,因此当卡片342小幅度转动时,二号弧形板345受压杆344作用向远离注射管1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使得二号弧形板345与注射管1之间的接触不再紧密;随着注射管1带动针头2刺入患病部位,注射管1停止下移,同时放松按压板343使固定板34带动卡片342端部嵌入齿条31的齿槽中;卡片342端部转动的同时通过压杆344带动二号弧形板345转动,又因为压杆344外表面套有支撑环346,而支撑环346通过一号绳347与一号固定杆33下表面相连;因此压杆344移动的同时受到支撑环346的支撑作用,使得压杆344可以顺利带动二号弧形板345与注射管1外表面紧密接触,从而使得注射管1在通过针头2向患病部位注射肿瘤内科药物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状态,提高注射过程的安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二号固定杆361端部的中间部位设有三号槽362,所述三号槽362内部设有一号轮363,所述一号轮363通过转轴364与所述三号槽362转动连接,且所述一号轮363的端部与所述二号槽36内表面紧密接触;通过一号轮363的作用,减少了注射管1在稳定管3内部移动时受到的阻力,同时减少了二号固定杆361端部所受到的磨损;工作时,当一号环331带动二号固定杆361端部在二号槽36中滑动时,因为二号固定杆361端部的三号槽362中的一号轮363端部与二号槽36内表面紧密接触,使得二号固定杆361下移的同时一号轮363端部因受到摩擦作用而转动,使得二号固定杆361端部所受到的滑动摩擦中有一部分转变成滚动摩擦,使得二号固定杆361下移时受到的阻力减小,同时也降低了二号固定杆361端部所受到的磨损。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固定环4内表面均匀设有一组一号板41,所述一号板41与所述固定环4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一号板41下表面设有止血纱布411并与病人准备注射的部位相接触,所述一号板41上表面设有二号绳412,且所述二号绳412为弹性绳;所述一号板41端部受所述二号绳412作用向上转动的最高点与患病部位的距离,要短于所述针头2与患病部位距离5-10毫米;所述稳定管3顶部上表面设有滑轮杆37,所述滑轮杆37端部设有定滑轮371,所述一号绳347顶部通过稳定管3内部并绕过定滑轮371与一号固定杆33上表面相连;通过一号板41和止血纱布411的作用,使得病人在注射完肿瘤内科药物后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工作时,当一号固定杆33下移时,一号固定杆33带动一号绳347移动,使得一号绳347通过定滑轮371作用于一号板41上表面,使得一号板41受到一号绳347的拉力并向远离患病部位的方向转动,因为一号板41端部受二号绳412作用向上转动的最高点与患病部位的距离,要长于针头2与患病部位之间的距离5-10毫米,因此针头2与患病部位接触时可以继续下移并刺入患病部位5-10毫米;且二号绳412为弹性绳,因此根据需要针头2可以继续下移并刺入患病部位的更深处;同时又因为一号板41端部上移至最高点的距离和针头2下移的距离相差不大,且针头2的直径较小,因此在针头2下移的同时一号板41端部迅速转动并避开针头2下移的路线,从而防止一号板41端部与针头2发生碰撞;当注射管1完成注射开始上移并回复到原来位置时,一号绳347随一号固定板34复位的同时作用于一号板41使得一号板41复位;一号板41复位的同时使得一号板41下表面的止血纱布411与病人接受过注射的部位相接触,使得接受过注射的部位快速止血,同时一号板41还可以起到按压止血和隔绝灰尘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注射过程的安全性。

工作时,在对病人进行肿瘤内科药物注射前,带有针头2的注射管1嵌套在一号环331中,而一号环331通过一号固定杆33端部设置的固定板34的卡片342嵌入齿条31的齿槽中,使得注射管1在稳定管3内部得到固定;开始对病人进行注射时,首先移动稳定管3并通过固定环4与病人患病部位的紧密接触,使得稳定管3被固定在患病部位的正上方;随后使用者挤压按压板343,使得按压板343带动固定板34绕一号固定杆33端部转动,使得固定板34的卡片342转动并与齿条31脱离,此时一号环331不再受到固定;而一号固定杆33通过与一号槽32上底面相连的弹簧保持稳定,随后使用者在保持对按压板343的挤压作用的同时向下推动一号固定杆33使得弹簧形变,同时一号固定杆33通过一号槽32带动注射管1下移,因为稳定管3为玻璃材质,因此可以在外界观察稳定管3内部的注射管1下移是否稳定,以便随时进行调整;随着注射管1下移,直到注射管1的针头2刺入了病人的患病部位并达到预定的深度后,使用者立即停止推动一号固定杆33并放松按压板343,使得固定板34在一号复位弹片341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卡片342端部转动并嵌入了齿条31的齿槽中,从而使得注射管1再次受到固定;在注射管1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注射管1因受到二号环35的固定作用,使得注射管1在下移的同时保持稳定而不会向两侧摆动,从而保证针头2准确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在针头2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并得到固定后,通过按压活塞杆12推动活塞板11使得注射管1通过针头2向病人的患病部位注入肿瘤内科药物,使得病人的患病部位受到治疗作用;等到肿瘤内科药物注射结束,挤压按压板343并推动一号固定杆33,使得注射管1恢复原来位置;当注射管1被一号固定杆33的带动而向下移动时,由于一号弧形板332与稳定管3内表面紧密接触,因此当一号弧形板332随一号固定杆33下移时,一号弧形板332使一号固定杆33受到了固定作用;使得一号固定杆33在下移的同时避免了向两侧摆动,从而保证了注射管1端部的针头2能够准确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当稳定管3向下移动时,一号环331带动二号固定杆361向下移动,而二号固定杆361的端部嵌入二号槽36内并沿着二号槽36向下滑动,使得一号环331在下移的同时能保持稳定并准确刺入病人的患病部位;另外,在注射管1通过针头2向患病部位注入肿瘤内科药物的同时,二号固定杆361对一号环331起到固定作用,避免了注射管1在注射过程中振动并对病人造成伤害,保证了注射过程中的安全性;当一号环331带动二号固定杆361端部在二号槽36中滑动时,因为二号固定杆361端部的三号槽362中的一号轮363端部与二号槽36内表面紧密接触,使得二号固定杆361下移的同时一号轮363端部因受到摩擦作用而转动,使得二号固定杆361端部所受到的滑动摩擦中有一部分转变成滚动摩擦,使得二号固定杆361下移时受到的阻力减小,同时也降低了二号固定杆361端部所受到的磨损;当注射管1开始移动时,由于按压板343被挤压,固定板34转动使得固定板34端部的卡片342端部向远离注射管1的方向转动;因为卡片342端部通过压杆344与二号弧形板345相连,因此当卡片342小幅度转动时,二号弧形板345受压杆344作用向远离注射管1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使得二号弧形板345与注射管1之间的接触不再紧密;随着注射管1带动针头2刺入患病部位,注射管1停止下移,同时放松按压板343使固定板34带动卡片342端部嵌入齿条31的齿槽中;卡片342端部转动的同时通过压杆344带动二号弧形板345转动,又因为压杆344外表面套有支撑环346,而支撑环346通过一号绳347与一号固定杆33下表面相连;因此压杆344移动的同时受到支撑环346的支撑作用,使得压杆344可以顺利带动二号弧形板345与注射管1外表面紧密接触,从而使得注射管1在通过针头2向患病部位注射肿瘤内科药物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状态,提高注射过程的安全性;当一号固定杆33下移时,一号固定杆33带动一号绳347移动,使得一号绳347通过定滑轮371作用于一号板41上表面,使得一号板41受到一号绳347的拉力并向远离患病部位的方向转动,因为一号板41端部受二号绳412作用向上转动的最高点与患病部位的距离,要长于针头2与患病部位之间的距离5-10毫米,因此针头2与患病部位接触时可以继续下移并刺入患病部位5-10毫米;且二号绳412为弹性绳,因此根据需要针头2可以继续下移并刺入患病部位的更深处;同时又因为一号板41端部上移至最高点的距离和针头2下移的距离相差不大,且针头2的直径较小,因此在针头2下移的同时一号板41端部迅速转动并避开针头2下移的路线,从而防止一号板41端部与针头2发生碰撞;当注射管1完成注射开始上移并回复到原来位置时,一号绳347随一号固定板34复位的同时作用于一号板41使得一号板41复位;一号板41复位的同时使得一号板41下表面的止血纱布411与病人接受过注射的部位相接触,使得接受过注射的部位快速止血,同时一号板41还可以起到按压止血和隔绝灰尘的作用,从而提高了注射过程的安全性。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