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医用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0431发布日期:2021-01-24 07:5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医用护理床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医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医用护理床。


背景技术:

[0002]
护理床是指为病患提供护理功能的床,根据病人的卧床生活习惯和治疗需要,护理床设计具有多项护理功能,便于医护人员以及家属施加陪护。根据护理的需要,医用护理床通常需要具备如起背就餐、定时翻身报警、预防褥疮、移动运输、休息和康复等诸多功能,在安全方面应该能够预防病患坠床。医用护理床应该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治疗或康复设备配套使用。
[0003]
考虑到医用护理床的使用场景,通常情况下,病患具有进行护理和进行康复护理等诸多需求。在施加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和家属应该至少能够为病患施加翻身、起身等操作,通过调节病患的姿势,便于施加防褥疮护理以及便于进行喂食、擦洗等护理。在进行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和家属应该至少能够为病患施加头部活动、腿部活动以及脚部活动等操作,通过对病患肢体的关键位置施加活动,避免病患肢体关键位置肌肉的退化萎缩,通过施加主动康复护理训练过程,一定程度上能够重建病患的肢体活动能力。
[0004]
将以护理功能为主的床设施与以康复功能为主的床设施进行合理结合,将有助于病患在同一设施上完成普通护理以及康复护理,解决现有护理和康复设施分离导致的护理效果差、转移病患不便、护理人员不便于施加护理活动等诸多问题。现有的医用护理床通常功能单一,无法为病患和护理人员提供护理操作方面的便利性,这导致护理人员无法为病患施加合适的护理活动,因此需要对医用护理床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便捷、将普通护理功能与康复护理功能有效结合的多功能医用护理床。
[0006]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医用护理床包括采用折叠床腿组件支撑的床架,在床架的内侧安装有内框架,在内框架的头部位置安装有摆头组件、背部位置安装有第一翻身组件和第二翻身组件以及起身组件、大腿位置安装有抬腿组件、脚部位置安装有并列的两个勾脚组件;在摆头组件上安装有头部床垫,在第一翻身组件上安装有前背部床垫和后背部床垫,在第二翻身组件上安装有两个背部中间床垫,在起身组件上安装有背部床垫,背部床垫位于两个两个背部中间床垫之间,两个背部中间床垫和背部床垫三者位于前背部床垫与后背部床垫之间,在抬腿组件上安装有大腿床垫,在两个勾脚组件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脚部床垫和第二脚部床垫。
[0007]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多功能医用护理床,与现有的护理床设施相比,本发明中的医用护理床通过设置起身组件而具备了病患上半身起身动作的功能,通过设置第一翻身组件和第二翻身组件而具备了辅助病患向两侧进行翻身动作的功能,上述两
种功能实现了对病患身体姿态的调整,因而有利于护理人员对病患施加诸如防褥疮、喂食和擦洗等护理操作。与现有的护理床设施相比,本发明中的医用护理床通过设置摆头组件而具备了对病患的头部进行左右摆动动作的功能,通过设置抬腿组件而具备了对病患进行抬腿动作的功能,通过设置勾脚组件而实现了对病患进行脚部动作的功能,因而有利于护理人员对病患施加肢体康复操作。
[0009]
本发明中的医用护理床将普通护理功能与康复护理功能想结合,令同一个护理床设施具备多种护理功能,既便于对病患施加普通护理操作,也便于对病患施加一些肢体康复护理操作,因此解决了现有护理床的护理效果差、病患在不同设施之间转移困难、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繁琐费力等问题。本发明的护理床为每个普通护理功能和康复护理功能设置单独的控制组件,在需要使用某一功能时只需控制相应的组件动作即可,操作便捷。
[0010]
优选地:床架包括相对的设置的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在两者的中前部之间设有床头横梁、中后部之间设有床尾横梁;内框架位于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之间,底部由床头横梁和床尾横梁承托。
[0011]
优选地:内框架包括采用两组横置外边框型材和两组纵置外边框型材以及四角位置的立柱构成的长方体形状的框架主体,在框架主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内横置型材、第二内横置型材和第三内横置型材,在前部的横置外边框型材的外侧设有床头型材,在位于后部的横置外边框型材的外侧设有床尾型材,在第一内横置型材与第二内横置型材之间设有背部内纵置型材,在第三内横置型材与横置外边框型材之间设有腿部内纵置型材,在腿部内纵置型材之间设有腿间型材,在框架主体的前部设有前部面板、底部设有底部面板;摆头组件位于床头型材之间,起身组件位于背部内纵置型材之间,第一翻身组件和第二翻身组件位于第一内横置型材与第二内横置型材的两侧,抬腿组件位于腿部内纵置型材之间,勾脚组件位于床尾型材之间。
[0012]
优选地:第一翻身组件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翻身支板,在两者的外端之间设有第一连杆,还包括带有滑块的第一滑轨,在滑块与第一连杆之间设有第一推拉杆,还包括第一丝杠及其第一驱动机,在第一丝杠的丝母上固定有第一移动座,第一滑轨上的滑块与第一移动座固定连接;第二翻身组件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翻身支板,在两者的外端之间设有第二连杆,还包括带有滑块的第二滑轨,在滑块与第二连杆之间设有第二推拉杆,还包括第二丝杠及其第二驱动机,在第二丝杠的丝母上固定有第二移动座,第二滑轨上的滑块与第二移动座固定连接。
[0013]
优选地:起身组件包括相对的两个起身支板和相对的两个起身撑杆,起身支板与同侧的起身撑杆在后端铰接连接;还包括相对的两个起身滑轨,在两个起身滑轨上的滑块之间设有起身连接板,在两个起身撑杆的前端之间设有起身连杆,起身连杆的两端安装在起身连接板底部的轴座上。
[0014]
优选地:抬腿组件包括相对的两个抬腿支板和相对的两个抬腿撑杆,抬腿支板与同侧的抬腿撑杆的前端铰接连接;还包括相对的两个抬腿滑轨,在两个两个抬腿撑杆的后端之间设有抬腿连杆,抬腿连杆的两端安装在两个抬腿滑轨上的滑块上的轴座上。
[0015]
优选地:摆头组件包括与前部面板固定连接的摆头轴座,在摆头轴座内安装有转轴,在转轴的前端安装有摆头支撑板;还包括驱动电机,转轴的后端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对接连接。
[0016]
优选地:勾脚组件包括与床尾型材固定的连接座,在连接座上铰接安装有勾脚支撑板,在连接座与勾脚支撑板两者的铰接轴上安装有勾脚支臂;还包括勾脚推杆电机,其伸缩杆的端部与勾脚支臂的端部铰接连接。
[0017]
优选地:折叠床腿组件设置有两个且前后对称设置;折叠床腿组件包括倾转框架,在倾转框架的顶部设有转轴、底部两侧铰接安装有轮座,在转轴的中部安装有床腿支臂,转轴的两端安装在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两者内侧的轴座上,在床架的横梁与相应的床腿支臂之间安装有床腿推杆电机,在各轮座上各安装有前后两个刹车滚轮。
[0018]
优选地:在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两者的外侧各设有前后两个护栏基座,在各护栏基座上可拆卸安装有护栏;在第一侧梁和第二侧梁两者的前部设有床头板、两者的后部设有床尾板。
附图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中床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是图2中内框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5是图2中内框架及其内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6是图5中翻身组件与抬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7是图5中翻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8是图5中起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9是图5中抬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0是本发明中摆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1是本发明中勾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中:
[0031]
1、床头板;
[0032]
2、护栏;
[0033]
3、床垫;3-1、第一头部侧床垫;3-2、头部床垫;3-3、第二头部侧床垫;3-4、前背部床垫;3-5、背部中间床垫;3-6、后背部床垫;3-7、大腿床垫;3-8、第二腿部侧床垫;3-9、小腿床垫;3-10、背部床垫;3-11、第一脚部侧床垫;3-12、第一脚部床垫;3-13、第二脚部床垫;3-14、第二脚部侧床垫;3-15、第一腿部侧床垫;
[0034]
4、床尾板;
[0035]
5、床架;5-1、第一侧梁;5-2、第二侧梁;5-3、床尾横梁;5-4、床头横梁;
[0036]
6、护栏基座;
[0037]
7、折叠床腿组件;7-1、床腿推杆电机;7-2、转轴;7-3、床腿支臂;7-4、倾转框架;7-5、轮座;7-6、刹车滚轮;
[0038]
8、内框架;8-1、床头型材;8-2、横置外边框型材;8-3、第一内横置型材;8-4、纵置外边框型材;8-5、背部内纵置型材;8-6、第二内横置型材;8-7、第三内横置型材;8-8、腿部内纵置型材;8-9、腿间型材;8-10、床尾型材;8-11、前部面板;8-12、底部面板;
[0039]
9、第一翻身组件;9-1、第一翻身支板;9-2、第一推拉杆;9-3、第一连杆;9-4、第一
滑轨;9-5、第一移动座;9-6、第一丝杠;9-7、第一驱动机;
[0040]
10、起身组件;10-1、起身支板;10-2、起身撑杆;10-3、起身连杆;10-4、起身滑轨;10-5、起身连接板;
[0041]
11、第二翻身组件;11-1、第二翻身支板;11-2、第二推拉杆;11-3、第二连杆;11-4、第二滑轨;11-5、第二移动座;11-6、第二丝杠;11-7、第二驱动机;
[0042]
12、抬腿组件;12-1、抬腿支板;12-2、抬腿撑杆;12-3、抬腿连杆;12-4、抬腿滑轨;
[0043]
13、摆头组件;13-1、摆头支撑板;13-2、摆头轴座;13-3、驱动电机;
[0044]
14、勾脚组件;14-1、勾脚推杆电机;14-2、连接座;14-3、勾脚支臂;14-4、勾脚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0046]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的多功能医用护理床包括采用折叠床腿组件7支撑的床架5,在床架5的内侧安装有内框架8,在内框架8的头部位置安装有摆头组件13、背部位置安装有第一翻身组件9和第二翻身组件11以及起身组件10、大腿位置安装有抬腿组件12、脚部位置安装有并列的两个勾脚组件14。
[0047]
其中,折叠床腿组件7能够进行折叠程度方面的控制,通过控制折叠床腿组件7的折叠程度,能够实现对床架5整体高度的调节设定。床架5作为内框架8及其附属组件的装载平台,内框架8作为其各附属组件的安装机架。
[0048]
摆头组件13用于为病患提供摆头的动作功能,第一翻身组件9和第二翻身组件11两者用于为病患提供翻身的动作功能(两个翻身组件分别实现向左右两侧翻身的动作),起身组件10用于为病患提供上半身起身的动作功能,抬腿组件12用于为病患提供腿部抬升的动作功能,两个勾脚组件14用于为病患提供脚部动作的功能。
[0049]
请参见图3,可以看出:
[0050]
床架5包括相对的设置的第一侧梁5-1和第二侧梁5-2,在两者的中前部之间设有床头横梁5-4、中后部之间设有床尾横梁5-3。内框架8位于第一侧梁5-1和第二侧梁5-2之间,底部由床头横梁5-4和床尾横梁5-3承托。可以采用多个螺栓将床架5与内框架8进行固定连接,实现两者的固定。
[0051]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侧梁5-1和第二侧梁5-2两者的外侧各设有前后两个护栏基座6,在各护栏基座6上可拆卸安装有护栏2,具体地,可以在每个护栏基座6上设置前后两个插孔,令护栏2具有前后两个支腿,通过令护栏2的支腿插入相应的插孔实现护栏2与护栏基座6之间的连接。上述可拆卸的安装方式令护栏2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装载或者拆卸,当护栏2装载到床架5上时,为病患提供了两侧的防护,当护栏2从床架5上拆卸下来时,便于病患从床架5的侧方位上下床。
[0052]
本实施例中,在第一侧梁5-1和第二侧梁5-2两者的前部设有床头板1、两者的后部设有床尾板4,床头板1和床尾板4两者对床架5的床头位置和床尾位置进行了封闭,形成了完整的护理床主体部分。
[0053]
请参见图3,可以看出:
[0054]
折叠床腿组件7设置有两个且前后对称设置,对床架5的高度进行调节操作时,两
个折叠床腿组件7同步动作,实现床架5的抬升或者下降。当然可以想到的是,也可以令两个折叠床腿组件7的动作幅度不同,这样床架5及其附属部件就会整体发生倾斜(转变为床头高于床尾或者床头低于床尾)。
[0055]
具体地,折叠床腿组件7包括倾转框架7-4,倾转框架7-4采用金属管型材或者金属杆型材焊接搭建制成,在倾转框架7-4的顶部设有转轴7-2、底部两侧铰接安装有轮座7-5,在转轴7-2的中部安装有床腿支臂7-3,转轴7-2的两端安装在第一侧梁5-1和第二侧梁5-2两者内侧的轴座上,在床架5的横梁与相应的床腿支臂7-3之间(也就是床头横梁5-4与位于床头下方的折叠床腿组件7的床腿支臂7-3之间、床尾横梁5-3与位于床尾下方的折叠床腿组件7的床腿支臂7-3之间)安装有床腿推杆电机7-1,在各轮座7-5上各安装有前后两个刹车滚轮7-6。
[0056]
通过控制床腿推杆电机7-1的活塞杆伸缩,能够驱动倾转框架7-4以转轴7-2为中心转动移动,因而倾转框架7-4与床架5之间的夹角就发生了变化,当倾转框架7-4与床架5之间的夹角变大时床架5的高度提升,当倾转框架7-4与床架5之间的夹角变小时床架5的高度降低。在前述高度调节的过程中由于轮架7-5与倾转框架7-4之间是铰接连接的关系,因此各刹车滚轮7-6均保持与地面的直接接触,保证了稳定性。采用刹车滚轮7-6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其可驻停刹车的功能,在本医用护理床移动到位之后通过操作各刹车滚轮7-6实现本护理床的定位,防止随意发生偏移,保证护理过程的稳定性。
[0057]
请参见图2,可以看出床垫3由多个分体的床垫单体拼接而成。具体地:
[0058]
在摆头组件13上安装有头部床垫3-2,在头部床垫3-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头部侧床垫3-1和第二头部侧床垫3-3;在第一翻身组件9上安装有前背部床垫3-4和后背部床垫3-6,在第二翻身组件11上安装有左右两个背部中间床垫3-5;在起身组件10上安装有背部床垫3-10,背部床垫3-10位于两个两个背部中间床垫3-5之间,两个背部中间床垫3-5和背部床垫3-10三者位于前背部床垫3-4与后背部床垫3-6之间;在抬腿组件12上安装有大腿床垫3-7,在大腿床垫3-7的后方安装有小腿床垫3-9,在大腿床垫3-7与小腿床垫3-9两者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腿部侧床垫3-15和第二腿部侧床垫3-8;在两个勾脚组件14上分别安装有第一脚部床垫3-12和第二脚部床垫3-13,在第一脚部床垫3-12的侧方安装有第一脚部侧床垫3-11,在第二脚部床垫3-13的侧方安装有第二脚部侧床垫3-14。
[0059]
因而,第一头部侧床垫3-1和第二头部侧床垫3-3、第一腿部侧床垫3-15和第二腿部侧床垫3-8、小腿床垫3-9、第一脚部侧床垫3-11和第二脚部侧床垫3-14这些床垫单体是固定不动的,即都与内框架8固定连接,头部床垫3-2与摆头组件13随动而作左右摆动动作,前背部床垫3-4和后背部床垫3-6两者与第一翻身组件9随动而作向一侧的翻转动作,两个背部中间床垫3-5与第二翻身组件11随动而作向另一侧的翻转动作,背部床垫3-10与起身组件10随动而作倾转起身动作,大腿床垫3-7与抬腿组件12随动而作倾转抬腿动作,第一脚部床垫3-12和第二脚部床垫3-13分别与两个勾脚组件14随动而作倾转脚部动作。
[0060]
请参见图4,可以看出:
[0061]
内框架8采用金属型材搭建而成,具体地,包括采用两组横置外边框型材8-2(床头两根、床尾两根)和两组纵置外边框型材8-4(左侧两根、右侧两根)以及四角位置的立柱构成的长方体形状的框架主体。由于纵置外边框型材8-4的长度(也就是跨度)较大,为了保证结构的强度,可以在左侧的两个纵置外边框型材8-4之间、右侧的两个纵置外边框型材8-4
之间设置多个短立柱进行支撑加固。
[0062]
在框架主体的内部设有第一内横置型材8-3、第二内横置型材8-6和第三内横置型材8-7,其中第二内横置型材8-6距离第三内横置型材8-7更近。在前部的横置外边框型材8-2的外侧设有床头型材8-1(相对的两根),在位于后部的横置外边框型材8-2的外侧设有床尾型材8-10(相对的两根)。
[0063]
在第一内横置型材8-3与第二内横置型材8-6之间设有背部内纵置型材8-5(相对的两根),在第三内横置型材8-7与床尾的横置外边框型材8-2之间设有腿部内纵置型材8-8(相对的两根),在腿部内纵置型材8-8之间设有腿间型材8-9。
[0064]
在框架主体的前部设有前部面板8-11、底部设有底部面板8-12,具体地,前部面板8-11与位于床头的那组横置外边框型材8-2以及立柱固定连接,底部面板8-12与位于底部的横置外边框型材8-2和纵置外边框型材8-4固定连接。在内框架8向床架5内进行组装后,底部面板8-12可以采用多个螺栓与床架5的床头横梁5-4和床尾横梁5-3固定连接。
[0065]
可以令床头型材8-1的外端抵靠在床头板1的内壁上并采用螺栓进行固定、令床尾型材8-10的外端抵靠在床尾板4的内壁上并采用螺栓进行固定,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整个护理床的结构强度。
[0066]
因此请参见图5,可以看出各组件在内框架8上的安装位置:摆头组件13位于两根床头型材8-1之间,起身组件10位于两根背部内纵置型材8-5之间,第一翻身组件9和第二翻身组件11位于第一内横置型材8-3与第二内横置型材8-6的两侧,抬腿组件12位于两根腿部内纵置型材8-8之间,勾脚组件14位于两根床尾型材8-10之间。
[0067]
请参见图6和图7,可以看出:
[0068]
第一翻身组件9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翻身支板9-1,在两者的外端之间设有第一连杆9-3令两个第一翻身支板9-1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还包括带有滑块的第一滑轨9-4,第一滑轨9-4安装固定在底部面板8-12上,在滑块与第一连杆9-3之间设有第一推拉杆9-2。还包括第一丝杠9-6及其第一驱动机9-7,在第一丝杠9-6的丝母上固定有第一移动座9-5,第一滑轨9-4上的滑块与第一移动座9-5固定连接。
[0069]
如图中所示,两个第一翻身支板9-1整体为l形形状,分别位于第一内横置型材8-3和第二内横置型材8-6的外侧,两个第一翻身支板9-1在弯折的位置分别采用铰接轴与第一内横置型材8-3和第二内横置型材8-6铰接连接。
[0070]
进一步地,第一滑轨9-4上的滑块为前后两个,相应地第一推拉杆9-2为两个。如图中所示,第一推拉杆9-2分为内外两段并且两段之间采用万向节进行连接,其中一个分段的外端与第一连杆9-3铰接连接、另一个分段的内端与相应的滑块铰接连接。这样,当第一驱动机9-7通过第一丝杠9-6带动第一移动座9-5作前后移动时,两个滑块同步前后移动,通过两个第一推拉杆9-2对第一连杆9-3产生推拉作用,相应地,两个第一翻身支板9-1以各自弯折位置的铰接轴为中心作倾转转动,实现向一侧的翻身动作。
[0071]
第二翻身组件11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二翻身支板11-1,在两者的外端之间设有第二连杆11-3令两个第二翻身支板11-1结合成为一个整体。还包括带有滑块的第二滑轨11-4,第二滑轨11-4安装固定在底部面板8-12上,在滑块与第二连杆11-3之间设有第二推拉杆11-2。还包括第二丝杠11-6及其第二驱动机11-7,在第二丝杠11-6的丝母上固定有第二移动座11-5,第二滑轨11-4上的滑块与第二移动座11-5固定连接。
[0072]
如图中所示,两个第二翻身支板11-1整体为l形形状,分别位于第一内横置型材8-3和第二内横置型材8-6的外侧,两个第二翻身支板11-1在弯折的位置分别采用铰接轴与第一内横置型材8-3和第二内横置型材8-6铰接连接。
[0073]
进一步地,第二滑轨11-4上的滑块为前后两个,相应地第二推拉杆11-2为两个。如图中所示,第一推拉杆9-2分为内外两段并且两段之间采用万向节进行连接,其中一个分段的外端与第二连杆11-3铰接连接、另一个分段的内端与相应的滑块铰接连接。这样,当第二驱动机11-7通过第二丝杠11-6带动第二移动座11-5作前后移动时,两个滑块同步前后移动,通过两个第二推拉杆11-2对第二连杆11-3产生推拉作用,相应地,两个第二翻身支板11-1以各自弯折位置的铰接轴为中心作倾转转动,实现向另一侧的翻身动作。
[0074]
请参见图5和图8,可以看出:
[0075]
起身组件10包括相对的两个起身支板10-1和相对的两个起身撑杆10-2,起身支板10-1与同侧的起身撑杆10-2在后端铰接连接。还包括相对的两个起身滑轨10-4,起身滑轨10-4与内框架8的两个背部内纵置型材8-5固定连接,在两个起身滑轨10-4上的滑块之间设有起身连接板10-5,在两个起身撑杆10-2的前端之间设有起身连杆10-3,起身连杆10-3的两端安装在起身连接板10-5底部的轴座上。
[0076]
如图中所示,两个起身支板10-1和两个起身撑杆10-2整体均为l形形状,两个起身支板10-1分别位于两个背部内纵置型材8-5的内侧,两个起身支板10-1在弯折的位置分别采用铰接轴与两个背部内纵置型材8-5铰接连接。
[0077]
采用推杆电机为起身组件10提供动力(图中未示出),具体地,该推杆电机的机体后端与第一内横置型材8-3的中部铰接连接、活塞杆的端部与起身连杆10-3铰接连接,这样当推杆电机的活塞杆作伸缩移动时,通过起身连杆10-3对两个起身撑杆10-2进行推拉,相应地两个起身支板10-1作同步倾转动作。
[0078]
请参见图5和图9,可以看出:
[0079]
抬腿组件12包括相对的两个抬腿支板12-1和相对的两个抬腿撑杆12-2,抬腿支板12-1与同侧的抬腿撑杆12-2的前端铰接连接。还包括相对的两个抬腿滑轨12-4,在两个两个抬腿撑杆12-2的后端之间设有抬腿连杆12-3,抬腿连杆12-3的两端安装在两个抬腿滑轨12-4上的滑块上的轴座上。
[0080]
如图中所示,两个抬腿支板12-1和两个抬腿撑杆12-2整体均为l形形状,两个抬腿支板12-1分别位于两个腿部内纵置型材8-8的内侧,两个抬腿支板12-1在弯折的位置分别采用铰接轴与两个腿部内纵置型材8-8铰接连接。
[0081]
采用推杆电机为抬腿组件12提供动力(图中未示出),具体地,该推杆电机的机体后端与腿间型材8-9的中部铰接连接、活塞杆的端部与抬腿连杆12-3铰接连接,这样当推杆电机的活塞杆作伸缩移动时,通过抬腿连杆12-3对两个抬腿撑杆12-2进行推拉,相应地两个抬腿支板12-1作同步倾转动作,产生腿部的康复训练动作。
[0082]
请参见图10,可以看出:
[0083]
摆头组件13包括与前部面板8-11固定连接的摆头轴座13-2,在摆头轴座13-2内安装有转轴,在转轴的前端安装有摆头支撑板13-1。还包括驱动电机13-3,转轴的后端与驱动电机13-3的电机轴对接连接。驱动电机13-3具有蜗轮蜗杆结构,以蜗杆轴作为输出轴并与转轴对接连接,充分发挥蜗轮蜗杆结构的大驱动力和自锁能力。
[0084]
如图中所示,当驱动电机13-3驱动转轴正转/反转时,摆头支撑板13-1作相应的左右摆动动作,由于病患的头部位于摆头支撑板13-1的正上方(头部床垫3-2以及枕头的上方),因此病患的头部也随之作左右摆动动作,产生颈部的康复训练动作。
[0085]
请参见图11,可以看出:
[0086]
勾脚组件14包括与床尾型材8-10固定的连接座14-2,在连接座14-2上铰接安装有勾脚支撑板14-4,在连接座14-2与勾脚支撑板14-4两者的铰接轴上安装有勾脚支臂14-3。还包括勾脚推杆电机14-1,其伸缩杆的端部与勾脚支臂14-3的端部铰接连接,勾脚推杆电机14-1的机体后部可以与腿间型材8-9或者床尾板4铰接连接。
[0087]
如图中所示,当勾脚推杆电机14-1的活塞杆伸出时,勾脚支撑板14-4顺时针转动而与床架5之间的夹角变小,当勾脚推杆电机14-1的活塞杆回缩时,勾脚支撑板14-4逆时针转动而与床架5之间的夹角变大,产生脚部的康复训练动作。
[0088]
本发明的医用护理床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包括必要的控制单元、电源处理单元和按键单元,各推杆电机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各按键分别对应着折叠床腿组件7的控制功能、摆头组件13的控制功能、第一翻身组件9的控制功能、第二翻身组件11的控制功能,起身组件10的控制功能,抬腿组件12的控制功能以及两个勾脚组件14的控制功能,通过各按钮进行相应组件的操作。
[0089]
操作方式:
[0090]
拆卸一侧的护栏2,操作两个折叠床腿组件7动作令床架5的高度降低,便于病患上床;病患上床并躺平后,安装该侧护栏2,操作两个折叠床腿组件7动作令床架5的高度升高;
[0091]
(1)上半身起身动作
[0092]
通过控制器操作起身组件10作倾转升起动作,则背部床垫3-10倾转升起,带动病患的上半身起来,变为坐姿或者倚靠姿势;通过控制器操作起身组件10倾转下降,则病患恢复平躺姿势;
[0093]
(2)向一侧的翻身动作
[0094]
通过控制器操作第一翻身组件9作倾转升起动作,由于病患的肩胛位置位于前背部床垫3-4上、臀部位置位于后背部床垫3-6上,故第一翻身组件9升起时,病患的上半身被向侧方抬升,实现向该侧的辅助翻身动作;通过控制器操作第一翻身组件9倾转下降,则病患恢复平躺姿势;
[0095]
(3)向另一侧的翻身动作
[0096]
通过控制器操作第二翻身组件11作倾转升起动作,由于病患的肩胛位置位于前背部床垫3-4上、臀部位置位于后背部床垫3-6上,故第二翻身组件11升起时,病患的上半身被向另一侧方抬升,实现向另一侧的辅助翻身动作;通过控制器操作第二翻身组件11倾转下降,则病患恢复平躺姿势;
[0097]
(4)摆头康复训练动作
[0098]
通过控制器操作摆头组件13作往复摆动动作,则病患的颈部/肩部位置得到康复训练;
[0099]
(5)抬腿康复训练动作
[0100]
通过控制器操作抬腿组件12作重复的升起-放下动作,则病患的膝关节位置得到康复训练;
[0101]
(6)勾脚康复训练动作
[0102]
通过控制器操作两个勾脚组件14作重复的升起-放下动作,则病患的踝关节位置得到康复训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