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输血液灌流机的护理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7108发布日期:2020-10-30 21:3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输血液灌流机的护理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专用运输工具领域,尤其是一种运输血液灌流机的护理台车。



背景技术:

血液灌流机适应于毒物中毒、尿毒症或重症肝炎等症状,单独血液灌流或血液透析术前,要准备好血液灌流机。血液灌流机本身笨重。机器上部设有提手,侧边还设有固定灌流器的灌流器夹,在人工转移的过程是十分耗费体力的,要把笨重的血液灌流机提上高度适宜的架子上也很费力,还容易剐蹭损坏灌流器夹。为了方便转移血液灌流机,医护人员会利用推车来运送,但推车运送过的医疗货物众多,污染对血液灌流机的可能,对后续的血液灌流过程产生很大隐患,因此急需一种针对血液灌流机的专用运输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运输血液灌流机的护理台车,便于血液灌流机的运输。

其解决方案是,一种运输血液灌流机的护理台车,包括架体,架体为无盖的半包围结构,架体底部安装有自锁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分为升降区、置物区和挂件区,各区之间用隔板隔开,所述升降区靠近架体的的一面为开放端,所述置物区和挂件区并列设置在升降区的同一侧,所述升降区包括剪叉机构和固定在剪叉机构上方的升降平台,升降平台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置物区包括嵌于架体内部的抽屉和抽屉上方的置物槽,所述挂件区包括水平的挂板,挂板下方悬空,挂板上间隔开设有葫芦孔和通槽,通槽一端开设有通孔、另一端与外界接通,所述挂件区上与置物区相背离的一侧的架体开设有缺口,所述架体外还设有与剪叉机构连接的控制剪叉机构的手柄。

优选地,所述抽屉有多个,所述置物槽位于最上方的抽屉之上。

优选地,所述手柄位于架体外背离升降区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架体上靠近手柄的一侧向上延伸设有放置架,放置架上设有凹陷的便签槽。

优选地,所述架体的开放端上铰接有前门。

优选地,所述架体外侧还固定设有固线板,固线板上固定设有第一管夹、第二管夹和第三管夹,所述第一管夹与第三管夹上下对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管夹位于第一管夹与第三管夹之间,且与第一管夹和第三管夹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管夹、第二管夹与第三管夹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左右对称的弧形卡爪,弧形卡爪为弹性件。

优选地,所述通槽上靠近所述缺口的一端开设有八字形开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比现有技术有分区放置血液灌流机有关部件的创新点,将血液灌流机放置在具备升降平台的升降区中,而辅助器材放置在置物区,灌流器和输液吊架是重要的部件,间隔放置在挂件区中,具有其专用的挂位,避免与其他物品碰撞,将灌流器和输液吊架拆卸运输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剐蹭,血液灌流机在使用时不需要从台车上搬下,极大地方便了血压灌流机的运输和使用,使护理过程更便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有抽屉一侧的示意图,图中未显示血液灌流机、灌流器和输液吊架;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有缺口一侧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的俯视图;

图4为固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4给出,一种运输血液灌流机的护理台车,包括架体1,架体1为无盖的半包围结构,即架体1三面包围,一面开放,架体1底部安装有自锁脚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分为升降区、置物区和挂件区,血液灌流机15上要安装输液吊架17和灌流器16,但输液吊架17和灌流器16不便于运输,所以将这两者拆下运输,在使用时再安装在血液灌流机15上,并且使用时需要若干导管即其他辅助器具需要一并运送,分区放置能更好地区分器具,升降区用于放置血压灌流机的的主体机器,置物区用于放置辅助器材,而挂件区则用于放置灌流器16和输液吊架17,各区之间用隔板隔开,所述升降区靠近架体1的一面为开放端,血液灌流机15从开放端放入升降区,所述置物区和挂件区并列设置在升降区的同一侧,根据所用到的辅助器材和血压灌流机本身的体积划分放置区域,合理利用台车的空间,所述升降区包括剪叉机构3和固定在剪叉机构3上方的升降平台4,剪叉机构3为现有技术,利用液压缸对交叉的杆进行顶升,将其与血液灌流机15的运输台车相结合,以实现控制血液灌流机15上升和下降的功能,升降平台4上开设有限位槽41,血液灌流机15放置在限位槽41内,限制血液灌流机15不会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移动,所述置物区包括嵌于架体1内部的抽屉5和抽屉5上方的置物槽6,将辅助器材放置在抽屉5或置物槽6中,将零碎的物件全部归纳起来,备用的器材放入抽屉5中以方便在术中使用,所述挂件区包括水平的挂板7,挂板7下方悬空,挂板7上间隔开设有葫芦孔8和通槽9,通槽9一端开设有通孔10、另一端与外界接通,所述挂件区上与置物区相背离的一侧的架体1开设有缺口11,灌流器16的中间为筒状且两端有密封盖的机构,密封盖的直径要比中间的筒状直径大,将灌流器16从葫芦孔8的大孔中放入,移动至小孔中,密封盖无法穿过小孔,于是被阻挡在小孔外,这就要求小孔的直径要小于密封盖的直径且大于中间筒状的直径,同时大孔的直径要大于密封盖的直径,输液吊架17将吊钩一端向下,滑入通槽9中,输液吊架17的末端是与血液灌流机15连接的安装柄,安装柄无法通过通孔10,也会被阻拦在通孔10上方,所以通孔10的直径要小于安装柄的直径,所述架体1外还设有与剪叉机构3连接的控制剪叉机构3的手柄,控制手柄按照现有技术与剪叉机构3的液压缸连接,控制液压缸的运动。

所述抽屉5有多个,所述置物槽6位于最上方的抽屉5之上。充分用置物槽6下方的空间,将辅助器材和易丢失的物件放在抽屉5里,方便拿取、整齐有序,将术后将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放置在置物槽6上,不与抽屉里的器材混淆,防止病毒的传播和感染,同时也便于丢弃。

所述手柄位于架体1外背离升降区的一侧。工作人员利用手柄推着台车向前走,升降区位于整个台车的最前端,在使用过程中不存在前方遮挡的问题。

所述架体1上靠近手柄的一侧向上延伸设有放置架12,放置架12上设有凹陷的便签槽13,灌流器16是一次性使用的,为了避免混淆血液灌流机15和病人的对应关系,特此设置了放置架12的便签槽13,将写有病人姓名或床号的标签贴在便签槽13内,以明显表示该台车上的机器与病人的对应关系,方便护理人员辨认。

所述架体1的开放端上铰接有前门14。前门14在运输过程中关闭,防止运输路途颠簸将血液灌流机15晃出台车,起到保护作用。

所述架体1外侧还固定设有固线板18,固线板18上固定设有第一管夹181、第二管夹182和第三管夹183,所述第一管夹181与第三管夹183上下对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管夹182位于第一管夹181与第三管夹183之间,且与第一管夹181和第三管夹183交错设置,所述第一管夹181、第二管夹182与第三管夹183的结构一致,均包括左右对称的弧形卡爪,弧形卡爪为弹性件。在单独血液灌流术或血液透析术中要用到大量的输液管,通常在输液管连接好后处于自然垂落状态,很容易被拉扯,在假体1外固定设有固线板,将输液管依次穿过第一管夹181、第二管夹182和第三管夹183,输液管被固定在三个管夹中,避免晃动和拉扯;固线板18可以有多个,并排设置在架体1外侧,以固定更多的输液管。

所述通槽9上靠近所述缺口11的一端开设有八字形开边。台车是钣金件,开口处会有毛刺,八字形的开边相当于是通槽9口处的大倒角,从结构上方便了输液吊架17滑入通槽9中。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台车消毒,将升降平台4调至最低,方便工作人员将血液灌流机15放在升降平台4上的限位槽41中,关闭前门14,保护血液灌流机15不会从颠簸出来;然后将灌流器16从葫芦孔8的大孔中放入,卡在葫芦孔8的小孔中,将输液吊架17倒置在通槽9尽头的通孔10中;将血液灌流过程中所用到的辅助材器材放置在抽屉5中,推动手柄将台车推到目标位置,根据需要调整剪叉机构3的高度,让血液灌流机15上升至方便操作的位置,然后组装各部件,固定自锁脚轮2,防止台车位移,组装好后将过长的输液管固定在固线板18上,防止术中拉扯输液管导致意外发生;将术中、术后使用过的一次性物品防止在置物槽6中,便于丢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对比现有技术有分区放置血液灌流机有关部件的创新点,将血液灌流机放置在具备升降平台的升降区中,而辅助器材放置在置物区,灌流器和输液吊架是重要的部件,间隔放置在挂件区中,具有其专用的挂位,避免与其他物品碰撞,将灌流器和输液吊架拆卸运输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剐蹭,血液灌流机在使用时不需要从台车上搬下,极大地方便了血压灌流机的运输和使用,使护理过程更便捷。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