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肿瘤积液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7889发布日期:2020-12-15 08:3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肿瘤积液引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肿瘤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肿瘤积液引流器。



背景技术:

在对人体肿瘤进行手术切除时,肿瘤内往往会存在积液,传统的肿瘤积液引流过程中,医护人员一般会使用针筒直接抽取病患肿瘤内的积液,针筒刺入肿瘤的长度只能够通过医护人员手动控制,不能够准确定量地刺入肿瘤内,容易造成针筒刺入过深或过浅的情况,导致肿瘤内还残存较多的积液,同时由于使用针筒每次抽取的积液量有限,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多次地进行抽取操作,操作复杂、费时费力,还会给病患带来极大的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操作便捷、吸液效率高、可控制吸液针刺入肿瘤长度的肿瘤积液引流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一种肿瘤积液引流器,包括顶座和支杆,所述顶座安装在支杆的一端,所述支杆内设有安装孔,还包括挤压组件和引流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安装在支杆上,所述引流组件安装在支杆的另一端,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滑套、弹簧、连杆、夹臂、第二套管、第二螺套以及第二挤压垫,所述滑套套设在支杆上,滑套远离所述顶座的一端与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支杆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支杆上,所述滑套靠近弹簧的一端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夹臂的外壁铰接,所述夹臂的一端与支杆远离顶座的一端铰接,所述夹臂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上套设有第二螺套且第二螺套与第二套管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螺套远离夹臂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垫。

其中,顶座用于辅助挤压组件工作,为挤压组件提供发力基点;支杆为本引流器的支撑部件;挤压组件用于将第二吸液针刺入肿瘤以及对肿瘤施加压力,使得肿瘤内的积液可快速排出,第二套管和第二螺套配合使用,可控制第二吸液针露出第二挤压垫的长度,进而控制第二吸液针刺入肿瘤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挤压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挤压组件对称地设置在支杆的两侧。

其中,两个挤压组件对称地设置在支杆两侧,可对称地向肿瘤施加压力,使得肿瘤受力平衡,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进一步,所述夹臂为中空结构。

其中,夹臂内为中空结构可便于安装第二导流管。

进一步,所述引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管、集液仓、第一套管、第一螺套、第一挤压垫、第一吸液针、第二导流管以及第二吸液针,所述集液仓设置在支杆内,所述第一导流管的一端与集液仓连接且第一导流管设置在支杆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套管设置在支杆远离顶座的一端端部,第一套管与集液仓连接且连通,第一套管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吸液针,第一套管上套设有第一螺套且第一螺套与第一套管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套远离支杆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挤压垫,所述第一吸液针穿过第一挤压垫,所述第二导流管的一端与集液仓连接,第二导流管安装在夹臂内且第二导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管靠近夹臂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吸液针设置在第二套管远离夹臂的一端,第二吸液针穿过第二挤压垫。

其中,第一导流管和第二导流管用于肿瘤积液的引流,第一导流管与外接的吸液泵或真空玻璃瓶连接,使得第一导流管的出液端形成负压状态,肿瘤中的积液即可被顺利抽出;积液仓用于聚集肿瘤积液;第一套管和第一螺套配合使用,可控制第一吸液针露出第一挤压垫的长度,进而控制第一吸液针刺入肿瘤的长度。

进一步,所述滑套靠近顶座的一端设有环形的拉块且拉块套设在支杆上。

其中,拉块用于辅助拉动滑套,使得医护人员能够更容易地拉动滑套。

进一步,所述夹臂为圆弧形。

其中,圆弧形的夹臂更贴合肿瘤的形状,使得第二吸液针更容易刺入肿瘤内。

进一步,所述第一吸液针与第二吸液针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吸液针的针壁上设有若干吸液孔。

其中,第一吸液针和第二吸液针上的吸液孔使得吸液针上的吸液口变多,能够全面快捷地吸收肿瘤中的积液。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在于:本肿瘤积液引流器通过挤压组件可便捷地将吸液针刺入肿瘤内,同时挤压组件能够对肿瘤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得肿瘤积液可更快捷地进入吸液组件中;通过操作各螺套可定量地控制各吸液针刺入到肿瘤的长度,有效避免吸液针刺入肿瘤过深或过浅的情况发生;本肿瘤积液引流器操作便捷、省时省力,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本引流器吸液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将肿瘤中的积液排除干净,减轻了病患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液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顶座,2.支杆,3.第一导流管,4.拉块,5.滑套,6.弹簧,7.连杆,8.集液仓,9.第一套管,10.第一螺套,11.第一挤压垫,12.第一吸液针,13.第二导流管,14.夹臂;15.第二套管,16.第二螺套,17.第二挤压垫,18.第二吸液针。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如图1所示,一种肿瘤积液引流器,包括顶座1和支杆2,所述顶座1安装在支杆2的一端,所述支杆2内设有安装孔,还包括挤压组件和引流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安装在支杆2上,所述引流组件安装在支杆2的另一端,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滑套5、弹簧6、连杆7、夹臂14、第二套管15、第二螺套16以及第二挤压垫17,所述滑套5套设在支杆2上,滑套5远离所述顶座1的一端与弹簧6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6的另一端与支杆2固定连接,所述弹簧6套设在支杆2上,所述滑套5靠近弹簧6的一端与连杆7的一端铰接,连杆7的另一端与夹臂14的外壁铰接,所述夹臂14的一端与支杆2远离顶座1的一端铰接,所述夹臂14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套管15,所述第二套管15上套设有第二螺套16且第二螺套16与第二套管15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螺套16远离夹臂14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垫17。

所述夹臂14为中空结构。

所述夹臂14为圆弧形。

医护人员使用本肿瘤积液引流器时,首先根据x光片显示的肿瘤参数设置第一吸液针12和第二吸液针18刺入肿瘤的长度;设置第二吸液针刺入肿瘤的长度时,通过旋动第二螺套16,第二螺套16在第二套管15上运动,第二螺套16带动第二挤压垫17一起运动,使得第二吸液针18从第二螺套16和第二挤压垫17中露出,直到第二吸液针18达到预定露出长度。

所述挤压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挤压组件对称地设置在支杆2的两侧。

将两个组压组件上都进行上述操作,使得两根第二吸液针18都达到预定露出长度。

如图2所示,所述引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管3、集液仓8、第一套管9、第一螺套10、第一挤压垫11、第一吸液针12、第二导流管13以及第二吸液针18,所述集液仓8设置在支杆2内,所述第一导流管3的一端与集液仓8连接且第一导流管3设置在支杆2的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套管9设置在支杆2远离顶座1的一端端部,第一套管9与集液仓8连接且连通,第一套管9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一吸液针12,第一套管9上套设有第一螺套10且第一螺套10与第一套管9通过螺纹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螺套10远离支杆2的一端上设有第一挤压垫11,所述第一吸液针12穿过第一挤压垫11,所述第二导流管13的一端与集液仓8连接,第二导流管13安装在夹臂14内且第二导流管13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管15靠近夹臂1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吸液针18设置在第二套管15远离夹臂14的一端,第二吸液针18穿过第二挤压垫17。

设定好第二吸液针18的刺入长度后,对第一吸液针的刺入长度进行设置,通过旋动第一螺套10,第一螺套10在第一套管9上运动,第一螺套10带动第一挤压垫11一起运动,使得第一吸液针12从第一螺套10和第一挤压垫11中露出,直至第一吸液针12达到预定露出长度。

所述滑套5靠近顶座1的一端设有环形的拉块4且拉块4套设在支杆2上。

调节好各吸液针的刺入长度后,即可对病患的肿瘤进行吸液操作;本引流器刺入肿瘤的操作与针筒刺入的操作类似,医护人员使用食指和中指夹持住滑套5且两手指的指肚与拉块4贴合,拇指按压在顶座1上,三指协同作用,使得滑套5与顶座1靠近,滑套5将弹簧6拉长,同时滑套5通过连杆7将两个夹臂14张开,待两夹臂14张开到位后,医护人员将第一吸液针12刺入病患的肿瘤中,直至第一挤压垫11与肿瘤表面贴合,然后缓缓松开滑套5,由于弹簧6的作用,使得滑套5渐渐复位,在滑套5复位的过程中通过连杆7带动两夹臂14收紧,此过程中夹臂14上的第二吸液针18将会刺入到肿瘤内,直至第二挤压垫17与肿瘤贴合,由于弹簧6的作用,会使得两夹臂带动其上的第二挤压垫7不停地挤压肿瘤。

各吸液针刺入完毕后,即可启动第一导流管3出液端的吸液泵对肿瘤进行排液,亦可将第一导流管3的出液端接入到真空玻璃罐中进行肿瘤吸液。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吸液针12与第二吸液针18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吸液针12的针壁上设有若干吸液孔。

启动吸液泵后,肿瘤内的积液通过第一吸液针12和第二吸液针18上的针口以及吸液孔被吸走;肿瘤积液通过第一吸液针12和第一套管9进入到支杆2内的集液仓8中;同时,肿瘤积液还会通过第二吸液针18、第二套管15和第二导流管13进入到积液仓中;此过程中,第二挤压垫17不断地挤压肿瘤,使得肿瘤内的积液被加快排出;肿瘤积液进入到集液仓8后,被第一导流管3引流到外界。

待肿瘤积液被排除完毕后,即可将本引流器从肿瘤上移除。

本肿瘤积液引流器通过挤压组件可便捷地将吸液针刺入肿瘤内,同时挤压组件能够对肿瘤施加一定的外力,使得肿瘤积液可更快捷地进入吸液组件中;通过操作各螺套可定量地控制各吸液针刺入到肿瘤的长度,有效避免吸液针刺入肿瘤过深或过浅的情况发生;本肿瘤积液引流器操作便捷、省时省力,大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本引流器吸液速度快,可在短时间内将肿瘤中的积液排除干净,减轻了病患的痛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