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7399发布日期:2020-12-22 11:35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在胫骨上开窗后利用复位模块进行顶触复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



背景技术:

胫骨平台是人体下肢的主要承重结构,人体下肢以上的重量基本全靠胫骨平台来承载。当胫骨平台在垂直方向受到极大冲击力的情况下,会造成胫骨平台骨折。由于人体膝关节部位软组织丰富,传统的切开复位手术风险高,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切开复位术有逐渐被淘汰的趋势。微创复位术对人体胫骨、膝关节的损害小,但复位效果不佳,尤其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塌陷比较严重的患者来说,由于胫骨平台处软组织丰富,利用微创复位的方法很难将胫骨平台顶触复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

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圆柱体、螺杆、复位模块以及拧动螺杆的扳手,圆筒的内部为柱形腔,圆柱体位于柱形腔中,圆柱体的一端伸出柱形腔,复位模块固定于圆柱体伸出柱形腔的一端;螺杆的一端位于柱形腔中,螺杆上设置有外螺纹,圆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部,螺纹部上设置有与螺杆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圆筒的外壁上固定有两个耳片,耳片上开设有用于将圆筒固定于人体胫骨上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所述圆筒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便于观察圆柱体的运动状态的条形槽,所述条形槽一侧的圆筒外壁上设置有标识圆柱体运动距离的刻度尺。

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所述圆柱体位于柱形腔中的端部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的直径小于圆筒的内径,圆筒的端部设置有环形挡板,环形挡板的中央为用于圆柱体穿过的开口,开口的直径小于限位板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所述螺杆尾部端面上开设有六边形沉孔,扳手为与沉孔相配合的六棱扳手。

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所述复位模块的横截面为1.5cm×1.0cm的矩形,复位模块的厚度为0.5cm;所述圆筒的内径为1.0cm,圆筒的壁厚为0.1cm,限位板为直径为0.9cm的圆形,开口为直径为0.7cm的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通过设置圆筒和位于圆筒中的圆柱体和螺杆,复位模块固定于圆柱体伸出圆筒的一端,圆筒中设置有与螺杆上的螺纹相配合的螺纹部,使用时,适用于schatzker分型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后的复位,在胫骨平台外下约3厘米,根据术前胫骨平台骨折ct情况,选择偏前或偏后,开槽大小约1.5x1cm,取出皮质骨及少量松质骨,将复位模块与患者胫骨外侧髁斜面处的骨开窗对其,长轴呈前后向(1.5cm)即垂直胫骨方向,抽入槽内,再将复位器经圆筒耳片上的圆孔固定于胫骨上,然后利用扳手旋进螺杆,以驱使圆柱体前端的复位模块经骨开窗进入,在c形臂透视下使复位模块将胫骨平台复位,在复位模块近端,用克氏针经胫骨平台外侧穿入临时固定复位的塌陷骨折处,撤掉复位装置,再选着螺钉或钢板给予支撑固定,这解决了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易引发并发症的弊端,以及以往微创复位术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对schatzker分型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提供新的复位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圆柱体和复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圆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固定于人体胫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将胫骨平台顶触复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圆筒,2圆柱体,3螺杆,4复位模块,5扳手,6柱形腔,7耳片,8圆孔,9螺纹部,10环形挡板,11开口,12限位板,13沉孔,14条形槽,15刻度尺,16胫骨,17排骨,18胫骨平台,19骨开窗,20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分别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的主视图、剖视图和右视图,其由圆筒1、圆柱体2、螺杆3、复位模板4和扳手5组成,图4、图5和图6分别给出了本实用新型中圆柱体和复位模块、圆筒、螺杆的结构示意图,圆筒1的两端开口,内部为柱形腔6。圆柱体2位于柱形腔6中,并经柱形腔6的左侧伸出圆筒1,圆柱体2伸出柱形腔6的端部固定有复位模块4,复位模块4用于对骨折后的胫骨平台进行顶触,实现胫骨平台的复位。

螺杆3的左侧位于柱形腔6中,柱形腔6左端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部9,螺纹部9上设置有与螺杆3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螺杆3尾部的外端面上开设有沉孔13,扳手5通过与沉孔13的配合来驱使螺杆3转动,沉孔13可采用六边形沉孔,扳手5采用六棱扳手。这样,将扳手5插入沉孔13中,向圆筒1中旋进螺杆3的过程中,即可驱使圆柱体2迁移,进而带动复位模块4迁移,实现对胫骨平台的复位。

所示圆筒1的外壁上设置有两耳片7,两耳片7相对于圆筒1的中心轴对称,两耳片8上均开设有圆孔8,圆筒1经穿过圆孔8的螺钉20固定于患者胫骨上。所示圆筒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槽14,通过条形槽14便于医护人员观察圆柱体2的移动状态;条形槽14一侧的圆筒1上还设置有刻度尺15,医护人员通过观察刻度值,可计算出复位模块4的移动距离。

为了防止圆柱体2从柱形腔6中穿出,所示圆筒1的左端设置有环形挡板10,圆柱体2位于柱形腔6中的一端固定有限位板12,环形挡板10中设置有圆形开口11,圆柱体2从开口11中穿过,圆柱体2的直径小于开口11的直径,而限位板12的直径大于开口11的直径,这样,当限位板12运动至靠近环形挡板10的位置处时,由于环形挡板10对限位板12的限位,可避免圆柱体2从柱形腔6中穿出。

作为具体的尺寸,所示圆筒1的长度大于5cm,圆筒1的内径为1.0cm,壁厚0.1cm,环形挡板10上开口11的直径为0.7cm,限位板12为直径为0.9cm的圆形板。复位模板4为横截面为0.1cm×1.5cm的矩形,厚度为0.5cm。

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的使用方法为:

1.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尤其是schatzker分型及ⅲ型患者,首先在外侧髁斜坡位置处进行骨开窗,骨开窗19的大小应满足前端的复位模块可进入;

2.然后将复位器置于骨开窗19位置处,使复位模块4与骨开窗19对齐,并利用螺钉20穿过耳片7上的圆孔8,将复位器固定于患者胫骨上;

3.最后,将扳手5插入沉孔13中并旋进螺杆3,使圆柱体2前端的复位模块4进入骨开窗19中,并在c形臂透视状态下继续进行旋进,直至复位模块4将胫骨平台复位。

4.胫骨平台复位后,将螺钉20卸下,取出复位器,最后将骨块回植至骨开窗19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1)、圆柱体(2)、螺杆(3)、复位模块(4)以及拧动螺杆的扳手(5),圆筒(1)的内部为柱形腔(6),圆柱体位于柱形腔中,圆柱体的一端伸出柱形腔,复位模块固定于圆柱体伸出柱形腔的一端;螺杆的一端位于柱形腔中,螺杆上设置有外螺纹,圆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部(9),螺纹部上设置有与螺杆上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圆筒的外壁上固定有两个耳片(7),耳片上开设有用于将圆筒固定于人体胫骨上的圆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1)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便于观察圆柱体(2)的运动状态的条形槽(14),所述条形槽一侧的圆筒外壁上设置有标识圆柱体运动距离的刻度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体(2)位于柱形腔(6)中的端部固定有限位板(12),限位板的直径小于圆筒(1)的内径,圆筒(1)的端部设置有环形挡板(10),环形挡板的中央为用于圆柱体(2)穿过的开口(11),开口的直径小于限位板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尾部端面上开设有六边形沉孔(13),扳手(5)为与沉孔相配合的六棱扳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模块(4)的横截面为1.5cm×1.0cm的矩形,复位模块的厚度为0.5cm;所述圆筒(1)的内径为1.0cm,圆筒的壁厚为0.1cm,限位板(12)为直径为0.9cm的圆形,开口(11)为直径为0.7cm的圆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圆筒、圆柱体、螺杆、复位模块以及扳手,圆筒的内部为柱形腔,圆柱体位于柱形腔中,复位模块固定于圆柱体的一端;圆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螺纹部,螺纹部上设置有与螺杆上相配合的内螺纹;圆筒的外壁上固定有两个耳片,耳片上开设有圆孔。本实用新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器,利用扳手旋进螺杆,以驱使圆柱体前端的复位模块经骨开窗进入,在C形臂透视下使复位模块将胫骨平台复位,解决了传统切开复位手术易引发并发症的弊端,以及以往微创复位术复位效果不佳的问题,尤其适用于schatzker分型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后的复位。

技术研发人员:王衍彪;巩晶;张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衍彪
技术研发日:2020.03.13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