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前路自锁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7396发布日期:2020-12-22 11:35阅读:94来源:国知局
颈椎前路自锁融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属于颈椎前路自锁融合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近些年的常见病,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病的及经典手术方法,能够使颈椎椎管内的颈髓和神经能得到彻底减压,同时能尽可能恢复椎间隙正常的高度和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结合植骨融合保证手术节段的稳定。包括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cervicaldiscectomywithfusion,acdf)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nteriorcervicalcorpectonyandfusion,accf)植骨材料从最初的自体骨发展到peek材料钛笼等,离不开结合钢板固定,常常发生钛笼下沉,内固定失效,以及不可避免的由于钛板在食管后壁的占位引起术后吞咽困难,异物感;为了减少以上并发症的发生,改良手术效果,各种零切融合器(zero-p)以及自稳型椎间融合系统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微创的发展理念,但是在上位颈椎或者是下位颈椎操作极其困难,不能有效恢复颈椎良好的立线,多节段多融合器的应用价格极其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使用。因此,需要设计合理的颈椎前路固定装置,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颈椎前路自锁融合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颈椎前路自锁融合装置,包括两端被端盖封闭的弧形结构的融合体,所述的融合体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的融合体两端的端盖上分别设有左榫体和右榫体,所述的左榫体和右榫体分别与融合体的弯曲方向呈45°角,所述的左榫体和右榫体相互垂直,所述的左榫体和右榫体上分别设有两个锁定螺钉孔。

进一步,所述的融合体为圆筒结构,所述的融合体、端盖、左榫体和右榫体为一体结构,所述的左榫体和右榫体分别与端盖垂直。

进一步,所述的融合体的弯曲部的顶端设有两个定位螺孔,所述的融合体和端盖上设有若干个镂空孔。

进一步,所述的融合体上设有开孔。

进一步,所述的开孔位于融合体的侧面。

进一步,所述的融合体、端盖、左榫体和右榫体的表面上涂覆有仿生涂层。

进一步,所述的仿生涂层为羟基磷灰石涂层。

进一步,所述的融合体、左榫体和右榫体的材质为钛合金。

进一步,所述的左榫体和右榫体的宽度与融合体的外径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1、该自锁融合装置根据颈椎力线自带弧度,左榫体和右榫体上分别设有两个锁定螺钉孔,左榫体和右榫体相互垂直,有效地减少应力作用下的剪切避免两端融合失败;两端左榫体和右榫体锁定固定,结合榫卯自锁,比钢板融合器具有更强的早期固定强度,表面涂层接触面有利于愈合和防止下沉作用。

2、融合体、左榫体和右榫体的表面上涂覆有仿生涂层,有利于愈合,后期较早长入骨质,融合更快,强度更大,更好地嵌入椎体,真正做到了零切迹,减少了吞咽困难,及减轻异物感。

3、即便是多节段椎体,也可单体一体化植入,操作简便,创伤性小,节段越多优势越明显;锁钉平衡了椎板设计,即使是上方或下方椎体,操作也比zero-p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颈椎前路自锁融合装置,包括两端被端盖封闭的弧形结构的融合体1,融合体1为圆筒结构,融合体1弧形结构的内侧为半径为20cm一段圆弧,融合体1的长度为20-50mm,厚度为2mm,融合体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融合体1两端的端盖上分别设有与端盖垂直的左榫体2和右榫体3,左榫体2和右榫体3的宽度与融合体1的外径相同,融合体1、端盖、左榫体2和右榫体3的材质为钛合金,左榫体2和右榫体3分别与融合体1的弯曲方向呈45°角,左榫体2和右榫体3相互垂直,左榫体2和右榫体3上分别设有两个锁定螺钉孔4,该自锁融合装置根据颈椎力线自带弧度,左榫体2和右榫体3上分别设有两个锁定螺钉孔4,左榫体2和右榫体3相互垂直,安装后,左榫体2和右榫体3可承受不同方向上的应力,有效地减少应力作用下的剪切避免两端融合失败,两端左榫体和右榫体锁定固定,结合榫卯自锁,比钢板融合器具有更强的早期固定强度。

融合体1、端盖、左榫体2和右榫体3为一体结构,融合体1的弯曲部的顶端设有两个定位螺孔11,融合体1和端盖上设有若干个镂空孔13,镂空孔13的开孔12大小为1mm2,开孔12最大可到达4mm2,相邻的镂空孔13之间的距离为2mm,且融合体1侧面上设有开孔12,开孔12的宽度为3mm,长度为5mm,也可对开孔12扩大,将宽度扩大为5mm,具有开孔12后的融合体1内部可填充破碎的骨头,而镂空孔13可使骨质长入该装置的内部,并与融合体1内的骨头进行融合,使融合生长更快,且强度更大,使该装置更好地嵌入椎体,真正做到了零切迹,减少了吞咽困难,及减轻异物感。

另外,为了提高该装置植入后,能尽快的与人体进行融合生长,融合体1、左榫体2和右榫体3的表面上涂覆有仿生涂层羟基磷灰石,厚度在50um,以有利于愈合和防止下沉作用。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即便是多节段椎体,也可单体一体化植入,操作简便,创伤性小,接触面积大融合部位少,融合率更高,下沉率也大大减少,节段越多优势越明显;在定位螺孔11内安装锁钉可平衡椎板设计,即使是上方或下方椎体,操作也比zero-p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实际使用和生产的过程中,主要包括3中规格,主要根据融合体1的外径进行划分,分为12mm、14mm和16mm三种,这3种规格的左榫体2和右榫体3的长度都为4mm或5mm,厚度为2mm或3mm。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