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辅助体表定位标记装置的肌电图刺激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9584发布日期:2020-12-04 14:5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辅助体表定位标记装置的肌电图刺激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肌电图刺激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有辅助体表定位标记装置的肌电图刺激器。



背景技术:

肌电图学是研究神经和肌肉电活动的科学。其价值在于神经源性和肌源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以及对神经病变的定位、损害程度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广义的肌电图检查包含多种电生理检测手段,主要包括研究肌肉活动的针肌电图、研究神经传导功能的神经传导速度、研究神经-肌肉接头的重复电刺激、研究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的各种诱发电位等。这些检测涉及从皮层至肌肉整个神经-肌肉系统,对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及损伤的定性、定位、定量诊断以及判断预后、评估治疗效果均有重要意义。

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是肌电图检查的基础,包括运动神经传导(mcv)测定及感觉神经传导(scv)测定,具体检测方法如下:

(1)m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电极置于神经干,记录电极置于肌腹,参考电极置于肌腱;地线置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mcv的计算:超强刺激神经干远端和近端,在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可记录到2次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muscleactionpotential,cmap),测定其不同的潜伏期,用远端和近端之间的距离除以两点间潜伏期差,即为神经的传导速度。计算公式为:神经传导速度(m/s)=两点间距离(cm)÷10/两点间潜伏期差(ms)。波幅的测定通常取峰峰值。

(2)scv测定:①电极放置:刺激手指或脚趾末端,顺向性地在近端神经干收集(顺向法),或刺激神经于而逆向地在手指或脚趾末端收集(逆向法);地线固定于刺激电极和记录电极之间。②scv计算:记录潜伏期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nerveactionprotential,snap),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之间的距离除以潜伏期为scv。

测定传导速度(尤其是运动神经传导)时,目前的方法是在完成一个神经干点位刺激后人工进行体表标记定位,多数神经需要完成2个以上点位的测定,因此常规测定四肢神经传导需要十多个点位人工标记定位,过程相对繁琐,增加了肌电图检测的时长(一般一次检查过程耗时近30分钟,神经传导检查占时约60%),并且标记过程中容易因视觉误差、体位摆放等技术原因,造成测量结果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肌电图检测时标记不方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带有辅助体表定位标记装置的肌电图刺激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辅助体表定位标记装置的肌电图刺激器,所述的刺激器包含:刺激器本体、以及固定于所述刺激器本体的底部的阳极头和阴极头;所述的标记装置穿设于所述的刺激器本体;所述的标记装置包含:控制件、与所述的控制件连接的标记头、以及使所述的控制件和所述的标记头复位的复位弹簧;所述的控制件和所述的复位弹簧设于所述的阴极头的上方;初始状态下,所述的标记头和所述的复位弹簧回缩在所述的刺激器的内部;使用状态下,按压所述的控制件,所述的标记头突出于所述刺激器的底部,在与所述阴极头对应位置的人体表面留下印记后,所述的控制件和所述的标记头能够通过所述的复位弹簧复位。

较佳地,所述的阴极头具有通孔;使用状态下,在按压所述的控制件时,所述的标记头穿过所述的通孔并突出于所述的阴极头的底部。

较佳地,所述的通孔呈圆形或十字形,以在人体表面留下圆形印记或十字形印记。

较佳地,所述的刺激器本体的底部设有围绕所述阴极头的环形缝隙;使用状态下,在按压所述的控制件时,所述的标记头穿过所述的缝隙后突出于所述刺激器本体的底部,以在人体表面留下环形印记。

较佳地,所述的复位弹簧设于所述控制件的下部并围绕所述控制件的侧面,标记完成后,所述的标记头能够通过所述的复位弹簧回退入所述的阴极头的内部。

较佳地,所述的标记装置与所述的刺激器本体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的标记头与所述的控制件可拆卸连接。

较佳地,所述的标记头为防水印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肌电图刺激器增加了一个标记装置,检查者可以通过该装置,随时进行体表定位标记,简单方便,可以增加标记的精确度,减少测定耗时,减低检查者的工作量,提升患者的检查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肌电图刺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肌电图刺激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实施例1的标记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b为实施例1的肌电图刺激器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肌电图刺激器的俯视图。

图5a为实施例3的标记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b为实施例3的肌电图刺激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肌电图刺激器作为刺激电极,可用于肌电图检查中。图1为现有的一种肌电图刺激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肌电图刺激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肌电图刺激器包括:刺激器本体1和固定于刺激器本体1的底部的阳极头3、阴极头2,还包括与外部电流放大器相连的连接线4。现有常用的肌电图检查刺激器的刺激器本体1的形状包括柄状或鞍状等,测定mcv及scv时,可以采用同一个刺激电极,为了使用方便,设计了不同的形状。图1和图2的刺激器为鞍状电极。本实用新型的肌电图刺激器可设计为不同形状,并不限于图2所示的鞍状电极。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辅助体表定位标记装置50的肌电图刺激器包含:刺激器本体1、以及固定于刺激器本体1的底部的阳极头3和阴极头2。标记装置50穿设于刺激器本体1。标记装置50包含:控制件51、与控制件51连接的标记头53、以及使控制件51和标记头53复位的复位弹簧52;控制件51和复位弹簧52设于阴极头2的上方。标记装置回缩在刺激器内部(控制件51突出于刺激器本体1),检查者可正常使用刺激器进行神经电刺激;需要标记时,检查者按压控制件51时,标记头53突出于刺激器的底部,在与阴极头2对应位置的人体表面留下印记后,松开控制件51,通过复位弹簧52即刻使控制件51和标记头53复位,标记头53回退到阴极头内部。标记头53选择可以在人体表面留下印记的材料,例如选择防水印泥,印泥用塑料外套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肌电图刺激器增加了一个标记装置50,检查者可以通过该装置,随时进行体表定位标记,简单方便,可以增加标记的精确度,减少测定耗时,降低检查者的工作量,提升患者的检查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标记装置50安装于阴极头2的对应位置。肌电图的阳极头3不适合安装标记装置50。阴极是电路中的正极,是电流进入人体兴奋周围神经产生电位变化的刺激点,如果标记装置50安装于阳极的可能会使结果出现误差。

一些实施例中,在阴极头2设置通孔,使标记头53可以穿过通孔并突出于阴极头2的底部,从而将印记留在人体表面。通孔可以设置为多种形状,例如圆形通孔或者十字形通孔,在人体表面留下圆形印记或十字形印记。此时标记头53的结构与通孔的形状相适配,例如设计为圆形、锥形、或者十字形。

由于阴极头2的直径通常较小,为使印记更明显,一些实施例中,刺激器本体1底部开设围绕阴极头2的缝隙,标记头53穿过缝隙后突出于刺激器本体1的底部并围绕阴极头2,在人体表面留下围绕阴极头2对应位置的印记。

一些实施例中,标记装置50与刺激器本体1可拆卸连接,可以将标记装置50从刺激器本体1上拆下。例如在刺激器本体1的侧壁设置限位孔,控制件51上连接一根指向斜上方的限位杆,限位杆具有弹性,安装标记装置50时,将标记装置50从上往下插入刺激器本体1的过程中,限位杆被挤压后自动伸入限位孔中;拆卸标记装置50时,从外部将限位杆挤入刺激器本体1内,即可顺利将标记装置50拉出。

一些实施例中,标记头53与控制件51可拆卸连接,方便标记头53的更换。例如标记头53上部与控制件51的下部螺纹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复位弹簧52设于控制件51的下部并围绕控制件51的侧面。此时控制件51可以设计为t形。刺激器本体1内设有用于安装标记装置50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壁设有略突出的阻挡块,以在按压控制件51时对复位弹簧52进行阻挡,使弹簧被压缩。

实施例1

如图3a所示,为实施例1的标记装置50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3b所示,为实施例1的带有辅助体表定位标记装置50的肌电图刺激器的俯视图。阴极头2开有圆形通孔,标记头53的下部设置为圆形,可以穿过阴极头2的圆形通孔而将圆形印记留在人体表面。在人体皮肤上涂抹医用酒精后,将刺激器的阴极头2和阳极头3放置于需要检查的周围神经投射体表位置,通过电流放大器兴奋神经,获得相应波形后,按下控制件51,使标记头53将印记留在人体表面,准确定位阴极头2作用在人体的位置。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为实施例2的带有辅助体表定位标记装置50的肌电图刺激器的俯视图。阴极头2开有十字形通孔,标记头53的下部设置为十字形,可以穿过阴极头2的十字形通孔而将十字形印记留在人体表面。

实施例3

如图5a所示,为实施例3的标记装置50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5b所示,为实施例3的带有辅助体表定位标记装置50的肌电图刺激器的俯视图。在刺激器本体1的底部,阴极头2周围开有环形缝隙,标记头53的下部设置为环形,可以穿过刺激器本体1底部的环形缝隙将圆环形印记留在人体表面。

本实用新型中,印记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可以根据要求设计为多种可以标记阴极头对应位置的印记形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肌电图刺激器的阴极增加了一个标记装置,检查者可以通过该装置,随时进行体表定位标记,简单方便。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