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椎弓根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75666发布日期:2021-01-08 11:5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椎弓根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椎弓根钉,属于脊柱手术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脊柱在人体生理学中对于移动性、支撑性和平衡性而言至关重要。脊柱保护脊髓神经,脊髓神经将命令从大脑传递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并且将感觉信息从颈部下方的神经传递到大脑。在人类脊柱疾病的治疗中,由于脊柱肿瘤、结核和严重的骨折常引起椎体损伤,当试图修复这种创伤性损伤时,永久性融合并不是主要目标,主要目标是重新定向受损的脊柱结构,以促进骨骼愈合。需对脊柱需重建其稳定性,对相邻的椎骨进行固定,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术的出现为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椎弓根钉是用于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术的器械,手术时将持棒器的把手平行于皮肤表面,而连接棒垂直于皮肤表面插入开口椎弓根钉的u形槽底部,向同侧相邻椎弓根钉穿入,直至通过所有椎弓根钉。前期固定时,椎弓根钉的位置可以通过x射线透视计算机辅助定位来确定,定位相对较为容易,但是穿棒时,连接棒的姿态调整较为困难,特别是对脊柱相连三节进行手术时,穿棒难度太大,手术难度太高,很容易造成连接棒不在第二、第三个椎弓根钉的u形槽内。

手术完成后,需要将锁定螺母拧紧,把连接棒牢牢固定在椎弓根钉的u形槽内,通过连接棒保持相邻几节椎体的相对稳定和固定,任何意外松脱、移位意味着手术部位的改变,导致手术失败,因此,几个椎弓根钉相对位置的固定也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本实用新型旨在减少这些挑战,降低手术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椎弓根钉,操作更加方便,大大提高穿棒成功率,降低手术难度,保证手术精度以及稳定性,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椎弓根钉,包括椎弓根钉尾和钉头,钉头上端为一球头部,球头部通过压块设置在椎弓根钉尾底端,钉头可在椎弓根钉尾底端摆动,椎弓根钉尾内侧面设置螺纹,可拧入锁定螺母,椎弓根钉尾两侧设有折断槽,所述的椎弓根钉尾两侧设有可转动的正棒器,所述的正棒器为一弧形板片,弧形板片的外径与椎弓根钉尾的外径相同,椎弓根钉尾两侧设有放置槽,正棒器可嵌入式设置在放置槽内与椎弓根钉尾贴合;正棒器底部设有转轴,顶部设有固定多棱柱,固定多棱柱的顶面开有多棱孔,多棱孔向下延伸至正棒器内部,正棒器通过底部的转轴转动设置在椎弓根钉尾上,转轴底部设有支撑弹簧;沿椎弓根钉的高度方向,正棒器与放置槽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固定多棱柱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间隙的高度,所述的转轴的高度大于所述间隙的高度;

还包括调整器,所述的调整器包括正棒导向片和正棒多棱柱,正棒多棱柱与正棒器上的多棱孔相适配;椎弓根钉尾上设有从其顶面贯穿至放置槽的调整器插入孔,调整器插入孔底端为与固定多棱柱相适配的多棱沉孔。

在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术中,将二或三支椎弓根钉旋入脊柱固定后,用持棒器夹持连接棒,将持棒器的把手平行于皮肤表面,而连接棒垂直于皮肤表面插入开口椎弓根钉的u形槽底部,向同侧相邻椎弓根钉穿入,直至通过所有椎弓根钉(如图2、3所示)。穿棒前,握持正棒导向片,将调整器的正棒多棱柱插入椎弓根钉尾的调整器插入孔内,慢慢延伸至正棒器的多棱孔内,正棒多棱柱与多棱孔形成配合(如图7、8所示),用调整器的正棒多棱柱将正棒器底部的弹簧压下,此时正棒器顶部的固定多棱柱从椎弓根钉尾的多棱沉孔中脱出(如图9、10所示),转动正棒导向片从而调整正棒器的张开角度,此时可以将调整器慢慢抽出,使两侧的正棒器形成一定的成角范围并固定,且正棒器为弧形,从而使连接棒在穿棒过程中极易进入椎弓根钉底部的u形槽,提高穿棒成功率。穿棒成功后可以再将正棒器复位,嵌入并固定到放置槽内,避免影响其他操作或活动。

优选的,所述的正棒导向片为与正棒器形状相同的弧形板片。椎弓根钉尾的顶端是在皮肤外的,可以直观的根据两支正棒导向片的位置来判断两个正棒器的位置,从而判断两个正棒器的成角范围。且在穿棒过程中,可以通过摆动正棒导向片,来拨动连接棒的棒头,从而调整连接棒的穿入角度,来进一步提高穿棒成功率。

优选的,所述的椎弓根钉尾的顶面设有初始位置指示线,初始位置指示线与正棒导向片的曲率相同。插入调整器时,将调整器的正棒导向片与初始位置指示线对齐,便于在初始位置和转动过程中掌握正棒器的精确位置。

优选的,所述的多棱孔的深度大于等于正棒器高度的一半。防止调整器压下,正棒器的固定多棱柱从椎弓根钉尾的多棱沉孔中脱出后,导致正棒器向侧面弹出。

优选的,所述的锁定螺母的底面设有尖状凸起。手术完成后,需要将锁定螺母拧紧,把连接棒牢牢固定在椎弓根钉的u形槽内,通过连接棒保持相邻几节椎体的相对稳定和固定。锁定螺母拧紧过程中,尖状凸起可以在连接棒表面压下一个微小的凹坑,防止滑动,提高手术成功率。

优选的,所述的椎弓根钉尾的两片尾翼之间设有连接薄片。手术完成后,先将连接薄片剪断取下,再将椎弓根钉尾折断槽上部的部分折断取出。连接薄片在椎弓根钉尾未折断前起固定两片尾翼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的钉头上设有骨水泥孔。未穿棒前可以通过骨水泥孔向骨内部打入骨水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椎弓根钉,能够直接固定在患者的脊柱上,减少了生理呼吸运动产生的脊柱随动对定位的影响,提高了手术精度;通过手动调节,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的断电以及其他突发事件对手术的影响,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正棒机构,能够实现针对不同脊椎段的连接棒的位置和角度的调整,为穿棒提供导向,大大提高了穿棒成功率。

正棒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生产制造性强。固定多棱柱的高度小于等于间隙的高度,转轴的高度大于间隙的高度。正棒机构装入时,先将微弹簧放入底部孔内,在将正棒器的转轴插入孔内,将弹簧压下,将正棒器顶部的固定多棱柱与椎弓根钉尾的多棱沉孔对齐后,再慢慢松开让弹簧复位,将固定多棱柱顶入多棱沉孔内,顶部的固定多棱柱与底部的转轴作用使正棒器固定到椎弓根钉尾的侧面。且配合的多棱孔的深度大于等于正棒器高度的一半,在调整转动过程中,顶部的正棒多棱柱与底部的转轴作用使正棒器固定到椎弓根钉尾的侧面,防止正棒器向侧面弹出。因此,正棒器无论在何种位置,何种状态下,均不会从椎弓根钉尾的侧面掉出,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术,便捷、快速,提高手术的效率。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挑战,降低了手术难度。操作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穿棒成功率,保证了手术精度、稳定性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棒器打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手术安装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术安装示意图之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正棒器处于初始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图7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是图9中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正棒器和调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隐藏正棒器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d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锁定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椎弓根钉尾;2、钉头;3、正棒器;4、调整器;5、锁定螺母;6、压块;7、支撑弹簧;8、连接棒;9、脊柱;

1.1、折断槽;1.2、连接薄片;1.3、放置槽;1.4、多棱沉孔;1.5、调整器插入孔;1.6、初始位置指示线;

2.1、骨水泥孔;2.2、球头部;

3.1、固定多棱柱;3.2、多棱孔;3.3、转轴;

4.1、正棒导向片;4.2、正棒多棱柱;

5.1、尖状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椎弓根钉,包括椎弓根钉尾1和钉头2,钉头2上端为一球头部2.2,球头部2.2通过压块6设置在椎弓根钉尾1底端,钉头2可在椎弓根钉尾1底端摆动,椎弓根钉尾1内侧面设置螺纹,可拧入锁定螺母5,椎弓根钉尾1两侧设有折断槽1.1,所述的椎弓根钉尾1两侧设有可转动的正棒器3,所述的正棒器3为一弧形板片,弧形板片的外径与椎弓根钉尾1的外径相同,椎弓根钉尾1两侧设有放置槽1.3,正棒器3可嵌入式设置在放置槽1.3内与椎弓根钉尾1贴合;正棒器3底部设有转轴3.3,顶部设有固定多棱柱3.1,固定多棱柱3.1的顶面开有多棱孔3.2,多棱孔3.2向下延伸至正棒器3内部,正棒器3通过底部的转轴3.3转动设置在椎弓根钉尾1上,转轴3.3底部设有支撑弹簧7;沿椎弓根钉的高度方向,正棒器3与放置槽1.3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的固定多棱柱3.1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间隙的高度,所述的转轴3.3的高度大于所述间隙的高度;

本实施例还包括调整器4,所述的调整器4包括正棒导向片4.1和正棒多棱柱4.2,正棒多棱柱4.2与正棒器3上的多棱孔3.2相适配;椎弓根钉尾1上设有从其顶面贯穿至放置槽1.3的调整器插入孔1.5,调整器插入孔1.5底端为与固定多棱柱3.1相适配的多棱沉孔1.4。

本实施例的正棒导向片4.1为与正棒器3形状相同的弧形板片。

本实施例的椎弓根钉尾1的顶面设有初始位置指示线1.6,初始位置指示线1.6与正棒导向片4.1的曲率相同。

本实施例的多棱孔3.2的深度大于等于正棒器3高度的一半。

本实施例的锁定螺母5的底面设有尖状凸起5.1。

本实施例的椎弓根钉尾1的两片尾翼之间设有连接薄片1.2。

本实施例的钉头2上设有骨水泥孔2.1。

其中,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多棱均为六棱。

在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术中,将二或三支椎弓根钉旋入脊柱9固定后,用持棒器夹持连接棒8,将持棒器的把手平行于皮肤表面,而连接棒8垂直于皮肤表面插入开口椎弓根钉的u形槽底部,向同侧相邻椎弓根钉穿入,直至通过所有椎弓根钉(如图2、3所示)。穿棒前,握持正棒导向片4.1,将调整器4的正棒多棱柱4.2插入椎弓根钉尾1的调整器插入孔1.5内,慢慢延伸至正棒器3的多棱孔3.2内,正棒多棱柱4.2与多棱孔3.2形成配合(如图7、8所示),用调整器4的正棒多棱柱4.2将正棒器3底部的支撑弹簧7压下,此时正棒器3顶部的固定多棱柱3.1从椎弓根钉尾1的多棱沉孔1.4中脱出(如图9、10所示),转动正棒导向片4.1从而调整正棒器3的张开角度,此时可以将调整器4慢慢抽出,使两侧的正棒器3形成一定的成角范围并固定,且正棒器3为弧形,从而使连接棒8在穿棒过程中极易进入椎弓根钉底部的u形槽,提高穿棒成功率。穿棒成功后可以再将正棒器3复位,嵌入并固定到放置槽1.3内,避免影响其他操作或活动。

椎弓根钉尾1的顶端是在皮肤外的,可以直观的根据两支正棒导向片4.1的位置来判断两个正棒器3的位置,从而判断两个正棒器3的成角范围。且在穿棒过程中,可以通过摆动正棒导向片4.1,来拨动连接棒8的棒头,从而调整连接棒8的穿入角度,来进一步提高穿棒成功率。

插入调整器4时,将调整器4的正棒导向片4.1与初始位置指示线1.6对齐,便于在初始位置和转动过程中掌握正棒器3的精确位置。

正棒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可生产制造性强。固定多棱柱3.1的高度小于等于间隙的高度,转轴3.3的高度大于间隙的高度。正棒机构装入时,先将微弹簧(支撑弹簧7)放入底部孔内,在将正棒器3的转轴3.3插入孔内,将支撑弹簧7压下,将正棒器3顶部的固定多棱柱3.1与椎弓根钉尾1的多棱沉孔1.4对齐后,再慢慢松开让支撑弹簧7复位,将固定多棱柱3.1顶入多棱沉孔1.4内,顶部的固定多棱柱3.1与底部的转轴3.3作用使正棒器3固定到椎弓根钉尾1的侧面。且配合的多棱孔3.2的深度大于等于正棒器3高度的一半,在调整转动过程中,顶部的正棒多棱柱4.2与底部的转轴3.3作用使正棒器3固定到椎弓根钉尾1的侧面,防止正棒器3向侧面弹出。因此,正棒器3无论在何种位置,何种状态下,均不会从椎弓根钉尾1的侧面掉出,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手术完成后,需要将锁定螺母5拧紧,把连接棒8牢牢固定在椎弓根钉的u形槽内,通过连接棒8保持相邻几节椎体的相对稳定和固定。锁定螺母5拧紧过程中,尖状凸起5.1可以在连接棒8表面压下一个微小的凹坑,防止滑动,提高手术成功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椎弓根钉,能够直接固定在患者的脊柱9上,减少了生理呼吸运动产生的脊柱随动对定位的影响,提高了手术精度;通过手动调节,避免了手术过程中的断电以及其他突发事件对手术的影响,从而保证手术的安全性;通过设置正棒机构,能够实现针对不同脊椎段的连接棒8的位置和角度的调整,为穿棒提供导向,大大提高了穿棒成功率。使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微创脊柱后路内固定术,便捷、快速,提高手术的效率。减少了手术过程中的挑战,降低了手术难度。操作更加方便,大大提高了穿棒成功率,保证了手术精度、稳定性及安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