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斜颈的可调节矫正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46600发布日期:2021-05-25 12:28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斜颈的可调节矫正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治疗斜颈的可调节矫正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临床中会碰到发生斜颈的患者,有儿童,也有成人,产生斜颈的原因其实非常多,很多时候是小孩发育的问题,比如存在骨性斜颈和肌肉性斜颈,或者肌肉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生产过程中颈部肌肉受到损伤,在发育中就会出现斜颈,还有的孩子是因为眼睛有斜视,为了让自己视力平衡可能要歪脖去看,也可能会出现斜颈,斜颈一般都通过佩戴矫正设备进行治疗,而现有技术中的矫正设备之间的距离固定之后如果再进行调节便十分麻烦,同时现有技术中的矫正设置再经过长时间使用后便会发生偏移,从而影响矫正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斜颈的可调节矫正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而现有技术中的矫正设备之间的距离固定之后如果再进行调节便十分麻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斜颈的可调节矫正设备,包括矫正板和第一弧形块,左右所述矫正板的外侧固接有第一弧形块,所述矫正板的外壁安装有调节装置;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第一竖板、矩形块、第一横杆、第二竖板、双向螺纹杆和把手;

前后所述多个第一竖板与矫正板的外壁固定相连,所述第一竖板的内侧上方固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内侧固接有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的内侧固接有第二竖板,左右所述第二竖板的内部下方螺纹连接有双向螺纹杆,前后所述双向螺纹杆的左侧固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竖板为垂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下方安装有弹力装置;

所述弹力装置包括l形板、第三竖板、第二横杆、挡块、箱体、弹簧和横板;

左右所述l形板的上方内部与双向螺纹杆的外壁转动相连,左右所述l形板的内侧固接有第三竖板,所述第三竖板的左右两侧固接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外侧固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外壁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内壁和开口处外壁分别与挡块和第二横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所述箱体的外侧与第一竖板固定相连,所述箱体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侧分别与箱体和挡块固定相连,所述第三竖板的下表面固接有横板。

优选的,所述挡块的长度尺寸大于箱体的开口处长度尺寸。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块的上方安装有固定装置;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弧形块、头箍、海绵垫、第三连杆和圆形块;

左右所述第一连杆通过转轴与第一弧形块转动相连,所述第一连杆的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块,左右所述第二弧形块的内侧固接有头箍,所述头箍的内壁固接有海绵垫,所述头箍的开口处左侧固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右侧与头箍的凹槽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第三连杆的右侧固接有圆形块,所述圆形块的外壁与头箍的凹槽处内壁间隙配合。

优选的,左右所述第二弧形块以头箍的中点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治疗斜颈的可调节矫正设备,通过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二弧形块、头箍、海绵垫、第三连杆和圆形块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第三连杆带动圆形块在头箍的凹槽处进行移动,从而方便使用者佩戴,同时头箍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可以对矫正板起限位作用,防止矫正板发生偏移。

通过第一竖板、矩形块、第一横杆、第二竖板、双向螺纹杆和把手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通过把手带动双向螺纹杆进行转动,双向螺纹杆通过第二竖板带动第一横杆进行移动,通过第一横杆带动第一竖板进行移动,从而对矫正板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

通过l形板、第三竖板、第二横杆、挡块、箱体、弹簧和横板等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使第一竖板带动箱体进行移动,使箱体通过挡块对弹簧进行挤压,通过弹簧的弹力性能防止矫正板移动过快而对佩戴者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l形板、把手和第二竖板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一横杆、第一竖板和弹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俯视图。

图中:1、矫正板,2、第一弧形块,3、调节装置,301、第一竖板,302、矩形块,303、第一横杆,304、第二竖板,305、双向螺纹杆,306、把手,4、弹力装置,401、l形板,402、第三竖板,403、第二横杆,404、挡块,405、箱体,406、弹簧,407、横板,5、固定装置,501、第一连杆,502、第二连杆,503、第二弧形块,504、头箍,505、海绵垫,506、第三连杆,507、圆形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斜颈的可调节矫正设备,包括矫正板1和第一弧形块2,左右矫正板1的外侧固接有第一弧形块2,矫正板1的外壁安装有调节装置3,调节装置3包括第一竖板301、矩形块302、第一横杆303、第二竖板304、双向螺纹杆305和把手306,前后2个第一竖板301与矫正板1的外壁固定相连,第一竖板301的内侧上方固接有矩形块302,矩形块302的内侧固接有第一横杆303,第一横杆303的内侧固接有第二竖板304,第二竖板304可以带动第一横杆303进行移动,左右第二竖板304的内部下方螺纹连接有双向螺纹杆305,双向螺纹杆305可以带动第二竖板304进行移动,前后双向螺纹杆305的左侧固接有把手306,通过把手306可以带动双向螺纹杆305进行转动,第一横杆303与第二竖板304为垂直设置。

双向螺纹杆305的下方安装有弹力装置4,弹力装置4包括l形板401、第三竖板402、第二横杆403、挡块404、箱体405、弹簧406和横板407,左右l形板401的上方内部与双向螺纹杆305的外壁转动相连,双向螺纹杆305可以在l形板401处进行转动,左右l形板401的内侧固接有第三竖板402,第三竖板402的左右两侧固接有第二横杆403,第二横杆403的外侧固接有挡块404,挡块404可以对第二横杆403起限位作用,挡块404的外壁安装有箱体405,箱体405的内侧开设有开口,箱体405的内壁和开口处外壁分别与挡块404和第二横杆403的外壁间隙配合,箱体405可以在挡块和第二横杆403的外壁处进行移动,箱体405的外侧与第一竖板301固定相连,箱体405的内部安装有弹簧406,弹簧406的两侧分别与箱体405和挡块404固定相连,当箱体405向内侧移动时弹簧406处于压缩状态,第三竖板402的下表面固接有横板407,挡块404的长度尺寸大于箱体405的开口处长度尺寸。

第一弧形块2的上方安装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包括第一连杆501、第二连杆502、第二弧形块503、头箍504、海绵垫505、第三连杆506和圆形块507,左右第一连杆501通过转轴与第一弧形块2转动相连,第一连杆501的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502,第二连杆502通过转轴可以在第一连杆502处进行转动,第二连杆502的上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块503,左右第二弧形块503的内侧固接有头箍504,头箍504为开口设计,且头箍504的开口处右侧内部加工有凹槽,头箍504具有一定的弹力,头箍504的内壁固接有海绵垫505,通过海绵垫505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头箍504的开口处左侧固接有第三连杆506,第三连杆506的右侧与头箍504的凹槽处内壁间隙配合,第三连杆506可以在头箍504的凹槽处进行移动,第三连杆506的右侧固接有圆形块507,圆形块507的外壁与头箍504的凹槽处内壁间隙配合,第三连杆506可以带动圆形块507在头箍504的凹槽处进行移动,左右第二弧形块503以头箍504的中点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当操作人员需要使用治疗斜颈的可调节矫正设备时,首先操作人员将头穿过两个矫正板1中间,并将头箍504的内壁与头贴合,通过操作人员头的大小,可以使第三连杆506带动圆形块507在头箍504的凹槽处进行移动,从而使头箍504固定在操作人员的头部,这样便达到了通过头箍504对矫正板1的位置进行固定的目的,操作人员用手托住横板407,拧动把手306,通过把手306带动双向螺纹杆305进行转动,使双向螺纹杆305带动第二竖板304进行移动,第二竖板304带动第一横杆303进行移动,第一横杆303带动第一竖板301进行移动,使第一竖板301带动箱体405进行移动,箱体405通过挡块404对弹簧406进行挤压,从而使弹簧406发生弹性形变,通过弹簧406的弹力性能对矫正板1起缓冲作用,防止矫正板1移动过快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这样便达到了方便对矫正板1进行调节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