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61284发布日期:2021-06-15 20:0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



背景技术:

外科医生在手术中使用一个或多个套管进行引流,另外使用一个套管进行逆行灌注,多条管道都需要进行固定,且管道数量多会使得手术操作变得麻烦,阻碍视野,管道放置的位置产生偏差还会导致器官组织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管,将多条管道组合在一起,为手术过程提供更加清晰地管路视野。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包括管体;

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开口,包括输液接头和充气接头;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包括导流孔、输液出口和气囊;

所述管体内部包括:连接所述输液接头和所述输液出口的输液腔,连接所述充气接头和所述的气囊的充气腔;

所述输液接头连接输液灌注装置;

所述充气接头连接充气装置;

在所述管体的中部的外表面缠绕有热交换管路。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还包括静脉引流接头、引流管腔和引流入口,所述引流接头连接静脉引流装置;所述引流管腔的液体流向与所述输液腔的液体流向相反。

进一步地,在所述管体插入血管前,所述气囊处于松弛状态;在所述插管插入血管后,所述充气腔注入气体,使所述气囊腔处于膨胀状态;

所述气囊用于扩张血管同时阻隔血液。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中心至所述导流孔中心之间地距离为15mm~250mm。

进一步地,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分歧套管。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路为20至40圈的螺旋型管路,长度为所述管体内径的5至10倍,所述热交换管路用于流通冷却液,所述热交换管路内置有3至8片热传导翅片。

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管路的直径不会因所述冷却液的压迫而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开口,包括输液接头和充气接头;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包括导流孔、输液出口和气囊;所述管体内部包括:连接所述输液接头和所述输液出口的输液腔,连接所述充气接头和所述的气囊的充气腔;所述输液接头连接输液灌注装置;所述充气接头连接充气装置;在所述管体的中部的外表面缠绕有热交换管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通路插管,将多个管腔结合到一起,共同使用一个套管进行输液,使得管道清晰,不累赘。通过将多个管腔结合到一起,共同使用一个套管进行输液,在手术过程中有利于为医生提供视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包括管体;

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开口,包括输液接头101和充气接头103;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包括导流孔204、输液出口201和气囊203;

所述管体内部包括:连接所述输液接头101和所述输液出口201的输液腔301,连接所述充气接头103和所述的气囊203的充气腔303;

所述输液接头101连接输液灌注装置111;

所述充气接头103连接充气装置113;

在所述管体的中部的外表面缠绕有热交换管路401。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管体还包括静脉引流接头102、引流管腔302和引流入口202,所述引流接头102连接静脉引流装置112;所述引流管腔302的液体流向与所述输液腔301的液体流向相反。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管体插入血管前,所述气囊203处于松弛状态;在所述插管插入血管后,所述充气腔303注入气体,使所述气囊203腔处于膨胀状态;所述气囊230用于扩张血管同时阻隔血液。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气囊中心至所述导流孔中心之间地距离为15mm~250mm。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共有两个气囊,所述输液出口201和所述引流入口202在两个所述气囊203之间。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分歧套管104。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管路401为20至40圈的螺旋型管路,长度为所述管体内径的5至10倍,所述热交换管路401用于流通冷却液,所述热交换管路401内置有3至8片热传导翅片402。

在某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管路401的直径不会因所述冷却液的压迫而变化。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

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开口,包括输液接头和充气接头;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包括导流孔、输液出口和气囊;

所述管体内部包括:连接所述输液接头和所述输液出口的输液腔,连接所述充气接头和所述的气囊的充气腔;

所述输液接头连接输液灌注装置;

所述充气接头连接充气装置;

在所述管体的中部的外表面缠绕有热交换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还包括静脉引流接头、引流管腔和引流入口,所述引流接头连接静脉引流装置;所述引流管腔的液体流向与所述输液腔的液体流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插入血管前,所述气囊处于松弛状态;在所述插管插入血管后,所述充气腔注入气体,使所述气囊处于膨胀状态;

所述气囊用于扩张血管同时阻隔血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中心至所述导流孔中心之间地距离为15mm~2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上设置有分歧套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路为20至40圈的螺旋型管路,长度为所述管体内径的5至10倍,所述热交换管路用于流通冷却液,所述热交换管路内置有3至8片热传导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路的直径不会因所述冷却液的压迫而变化。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气囊阻隔的多通路插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开口,包括输液接头和充气接头;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包括导流孔、输液出口和气囊;所述管体内部包括:连接所述输液接头和所述输液出口的输液腔,连接所述充气接头和所述的气囊的充气腔;所述输液接头连接输液灌注装置;所述充气接头连接充气装置;在所述管体的中部的外表面缠绕有热交换管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通路插管,将多个管腔结合到一起,共同使用一个套管进行输液,使得管道清晰,不累赘。通过将多个管腔结合到一起,共同使用一个套管进行输液,在手术过程中有利于为医生提供视野。

技术研发人员:贡忠良;谢斌;沈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龙莱富医用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12
技术公布日:2021.06.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