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按摩枪的偏心距可变的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7992发布日期:2021-01-15 12:26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按摩枪的偏心距可变的联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按摩枪的偏心距可变的联动机构。



背景技术:

保健按摩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养成行为,可以放松肌肉、解除疲劳、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和调节人体机能的功效,通过按摩器械进行按摩方便、省力,从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目前,公告号为cn21084417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筋膜枪,包括壳体、电机传动装置、控制操作装置、充电装置、按摩头,电机传动装置包括电机、偏心轮、连杆和驱动杆;控制操作装置包括单片机、显示屏和操作按钮;充电装置包括电池、升压电路模块和充电插孔。通过电机驱动装置带动按摩头工作,产生震动按摩效果;通过控制操作装置显示按摩频率和电量;还可用日常手机充电器。

这种筋膜枪结构简单,但在实际使用中,用户的需求往往是不同的,有些需要按摩头震动幅度大以实现深度按摩;而有些需要按摩头震动幅度小以实现舒缓按摩,而此种筋膜枪显然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按摩枪的偏心距可变的联动机构,通过旋转轴的正转与反转来改变偏心轴滑块的位置,达到适应不同按摩需求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按摩枪的偏心距可变的联动机构,包括从动偏心轴轨道块、固定于电机输出轴上的旋转轴,所述的从动偏心轴轨道块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于安装孔中并通过定位机构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连接,所述的从动偏心轴轨道块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偏心轴滑块,所述的旋转轴转动并通过传导机构驱动偏心轴滑块移动并定位继而带动从动偏心轴轨道块同步旋转,所述的偏心轴滑块通过联动组件与按摩头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旋转轴正向或反向旋转通过传导机构推动偏心轴滑块沿着滑槽前后滑动,从而使第二偏心轴与旋转轴偏心距离增加或减少,按摩头垂直行程距离增加或减少,通过定位机构对旋转轴定位以使旋转轴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同轴心,电机带动旋转轴正向旋转,第二偏心轴与旋转轴之间的偏心距离增加,即可使按摩头具有较长的行程,实现深度按摩的效果;同理,将电机带动旋转轴反向旋转,第二偏心轴与旋转轴之间的偏心距离减少,按摩头的垂直行程距离减少,在电机带动旋转轴旋转时,按摩头具有较短的行程,实现舒缓按摩的效果,从而能够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极大提升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联动组件包括第二偏心轴和联杆,所述的第二偏心轴固定于偏心轴滑块的端部,所述的联杆的一端铰接于按摩头上,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偏心轴上且与第二偏心轴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轴上的第一偏心轴带动偏心轴滑块旋转,偏心轴滑块沿着旋转轴的轴心转动的过程中带动从动偏心轴轨道块转动,继而使第二偏心轴沿着旋转轴的轴心转动,联杆即可沿着旋转轴的轴心转动,操作简便,运行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传导机构包括第一偏心轴和环形槽,所述的第一偏心轴固定于旋转轴上且与旋转轴偏心设置,所述的环形槽开设于偏心轴滑块朝向旋转轴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偏心轴穿设于环形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旋转轴穿入到安装孔中,并使第一偏心轴穿入到环形槽中,在旋转轴带动第一偏心轴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偏心轴的外壁与环形槽的内壁抵触并推动偏心轴滑块移动并定位,操作简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环形槽包括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和连接段,所述的连接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段、第二弧形段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轴随旋转轴转动从第一弧形段沿连接段往第二弧形段移动后沿连接段返回第一弧形段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轴带动第一偏心轴正向旋转,偏心轴滑块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偏心轴从第一弧形段往靠近第二弧形段的方向旋转,随后由第二弧形段旋转至第一弧形段,通过第一偏心轴与第一弧形段的内壁抵触以使偏心轴滑块在从动偏心轴轨道块上定位,此时偏心轴滑块的移动距离最大且无法继续移动,按摩头的行程距离也最大;同理,将旋转轴反向旋转,第一偏心轴由第一弧形段经过第二弧形段再重新回到第一弧形段并无法继续旋转,此时,按摩头的行程距离最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机构包括锁紧孔、顶紧螺丝,所述的锁紧孔开设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上且与安装孔连通,所述的顶紧螺丝螺纹连接于锁紧孔中并用于与旋转轴的外壁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紧螺丝旋转,通过锁紧孔的传导使顶紧螺丝与旋转轴的外壁抵触,从而能够微调旋转轴的位置,以使旋转轴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同轴设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顶紧螺丝朝向旋转轴的一端固定有球型钢珠,所述的旋转轴的外壁上开设有圆环槽,所述的圆环槽与球型钢珠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紧螺丝旋转,球型钢珠定靠于圆环槽的内壁上,继而实现旋转轴位置微调,确保旋转轴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同轴设置;电机带动旋转轴正向旋转或反向旋转,圆环槽与球型钢珠产生相对滑动,从而能够确保旋转轴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始终同轴,并且旋转轴转动能够更为顺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偏心轴滑块的端部开设有引导弧面,所述的引导弧面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的外壁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小了偏心轴滑块的空间占用体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旋转轴正向或反向旋转通过传导机构推动偏心轴滑块沿着滑槽前后滑动,从而使第二偏心轴与旋转轴偏心距离增加或减少,按摩头垂直行程距离增加或减少,通过定位机构对旋转轴定位以使旋转轴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同轴心,电机带动旋转轴正向旋转,第二偏心轴与旋转轴之间的偏心距离增加,即可使按摩头具有较长的行程,实现深度按摩的效果;同理,将电机带动旋转轴反向旋转,第二偏心轴与旋转轴之间的偏心距离减少,按摩头的垂直行程距离减少,在电机带动旋转轴旋转时,按摩头具有较短的行程,实现舒缓按摩的效果,从而能够适应用户的不同需求,极大提升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体现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体现舒缓按摩状态时第一偏心轴与偏心轴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体现深度按摩状态时第一偏心轴与偏心轴滑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体现偏心轴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旋转轴;2、从动偏心轴轨道块;21、安装孔;3、定位机构;31、锁紧孔;32、顶紧螺丝;41、球型钢珠;42、圆环槽;5、滑槽;6、偏心轴滑块;61、引导弧面;7、联动组件;71、第二偏心轴;72、联杆;8、传导机构;81、第一偏心轴;82、环形槽;91、第一弧形段;92、第二弧形段;93、连接段;100、按摩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用于按摩枪的偏心距可变的联动机构,包括从动偏心轴轨道块2、固定于电机输出轴上的旋转轴1。

从动偏心轴轨道块2上开设有安装孔21,安装孔21的轴心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2的轴心重合。旋转轴1转动连接于安装孔21中并通过定位机构3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2连接。

该定位机构3包括锁紧孔31、顶紧螺丝32。锁紧孔31开设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2上且与安装孔21连通,顶紧螺丝32螺纹连接于锁紧孔31中并用于与旋转轴1的外壁抵触。

在顶紧螺丝32朝向旋转轴1的一端固定有球型钢珠41;在旋转轴1的外壁上开设有圆环槽42,圆环槽42与球型钢珠41配合。

将旋转轴1穿入到安装孔21中,将顶紧螺丝32旋转,球型钢珠41与圆环槽42的内壁抵触,使旋转轴1的位置能够微调,确保旋转轴1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2同轴设置。

并且通过圆环槽42与球型钢珠41之间的限位作用而使旋转轴1在转动的过程中能够更为顺滑,同时能够始终保持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2同轴设置。

在从动偏心轴轨道块2上开设有滑槽5,在滑槽5内滑动连接有偏心轴滑块6。滑槽5的截面呈倒t形或燕尾形设置。并且在偏心轴滑块6的端部开设有引导弧面61,引导弧面61与从动偏心轴轨道块2的外壁配合。

旋转轴1转动并通过传导机构8驱动偏心轴滑块6移动。偏心轴滑块6通过联动组件7与按摩头100连接。

联动组件7包括第二偏心轴71和联杆72。第二偏心轴71固定于偏心轴滑块6的端部。联杆72的一端铰接于按摩头100上,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偏心轴71上且与第二偏心轴71转动连接。

其中,传导机构8包括第一偏心轴81和环形槽82。第一偏心轴81固定于旋转轴1上且与旋转轴1偏心设置;环形槽82开设于偏心轴滑块6朝向旋转轴1的一侧,将第一偏心轴81穿设于环形槽82中。

同时,环形槽82包括第一弧形段91、第二弧形段92和连接段93。连接段9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弧形段91、第二弧形段92连接。第一弧形段91的轴心与第二弧形段92的轴心所连成的直线与滑槽5的宽度方向平行。

综上所述,电机带动旋转轴1正向旋转,第一偏心轴81正向旋转,偏心轴滑块6沿着滑槽5的长度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偏心轴81从第一弧形段91往靠近第二弧形段92的方向移动,随后由第二弧形段92移动至第一弧形段91,并且第一偏心轴81的移动距离最大且与第一弧形段91的内壁抵触而无法继续旋转,实现旋转轴1定位,此时按摩头100位于行程最大位置。

同理,电机带动旋转轴1反向旋转,第一偏心轴81由第一弧形段91经过第二弧形段92再重新回到第一弧形段91并无法继续旋转,此时,按摩头100位于行程距离最小位置。

按摩头100位于行程最大的位置时,为深度按摩状态;按摩头100位于行程最小的位置时,为舒缓按摩状态,从而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极大提升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