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内科吸氧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1842发布日期:2021-09-29 02:0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呼吸内科吸氧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设备领域,具体地指一种呼吸内科吸氧管支架。


背景技术:

2.呼吸内科使用氧气管时,由于氧气管的管体过长,导致氧气管随意摆放时易缠绕,尤其是部分区域出现扭结弯折现象,而弯折的氧气管易导致供氧不足。因此,需要使用氧气管限位装置或支撑支架,以防止氧气管的出现锐角弯折。天气较冷时,氧气管内气体温度较低,为了患者舒适度,也为了避免患者鼻腔通道黏膜组织受伤,通常需要对氧气管进行加热处理,常规方法是在氧气管上包裹热毛巾对流经的气体加热,但为了避免包裹的毛巾打湿患者衣物或床单,热毛巾外层还需要包裹一层防水塑料膜,且热毛巾不易随意移动,操作上不够便利。虽然现有部分供氧设备具备氧气加热功能,但相对成本较高,且部分老旧医院并没有引进相应设备,因此,需要一种可同时为氧气管和热毛巾提供支撑的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内科吸氧管支架,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呼吸内科吸氧管支架,包括外固定架和活动嵌套于所述外固定架内的内固定架;
5.所述外固定架包括外固定圈和多个沿所述外固定圈周向设置的外支撑杆;所述外支撑杆与所述外固定圈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外固定圈内壁设有平行于其中轴线设置的滑动槽;
6.所述内固定架包括内固定圈和多个沿所述内固定圈周向设置的内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与所述内固定圈的中轴线平行;所述内固定圈的外壁设有垂直于其中轴线设置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末端与所述滑动槽滑动配合。
7.进一步,所述滑动杆末端设有凸起部;所述滑动槽呈圆形槽,所述凸起部呈圆形或球形凸起。圆形或球形的凸起部使滑动杆与滑动槽配合更稳定。
8.进一步,所述滑动槽两端连通所述外固定圈的两个轴向端。从而滑动杆可从滑动槽中完全脱离,便于将外固定架和内固定架完全分离。
9.进一步,所述外固定圈有多个;多个所述外固定圈同轴设置。
10.进一步,所述内固定圈有多个;多个所述内固定圈同轴设置。
11.进一步,所述外固定圈和所述内固定圈分别有两个;多个所述外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外固定圈连接;多个所述内支撑杆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内固定圈连接。
12.进一步,所述滑动槽有多个,分别沿所述外固定圈周向均匀设置。
13.进一步,所述外支撑杆与所述外固定圈转动连接。转动的外支撑杆更便于调节氧气管的位置。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外固定架的外支撑杆上缠绕氧气管,可调节氧气
管的长度,并且通过有规律的弧形缠绕可避免氧气管出现锐角折弯而影响供氧顺畅;通过内固定架上的内支撑杆可为热毛巾提供缠绕支架,热毛巾可为氧气管提供热源,辅助加热氧气管内流通氧气的温度,提升患者舒适度;外固定架和内固定架相对独立,氧气管的缠绕和热毛巾的更换可相对独立进行,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呼吸内科吸氧管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外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内固定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外固定架1、外固定圈1.1、外支撑杆1.2、滑动槽1.3、内固定架2、内固定圈2.1、内支撑杆2.2、滑动杆2.3、凸起部2.4。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20.如图1~3所示的呼吸内科吸氧管支架,包括外固定架1和活动嵌套于外固定架1内的内固定架2。外固定架1用于固定氧气管,内固定架2用于固定热敷毛巾。
21.外固定架1包括圆环形的外固定圈1.1和多个沿外固定圈1.1周向设置的外支撑杆1.2;外支撑杆1.2与外固定圈1.1的中轴线平行;外固定圈1.1内壁设有平行于其中轴线设置的滑动槽1.3。本实施例的滑动槽1.3有四个,分别沿外固定圈1.1周向均匀设置。
22.内固定架2包括圆环形的内固定圈2.1和多个沿内固定圈2.1周向设置的内支撑杆2.2;内支撑杆2.2与内固定圈2.1的中轴线平行;内固定圈2.1的外壁设有垂直于其中轴线设置的滑动杆2.3;滑动杆2.3末端与滑动槽1.3滑动配合。为了加强滑动配合的稳定性,滑动杆2.3末端设有凸起部2.4;滑动槽1.3呈圆形槽,凸起部2.4呈圆形或球形凸起。当然,凸起部2.4还可以是其他形状,比如棱柱形。手持内固定架2沿轴向滑动即可将内固定架2从外固定架1上取下。反之,将内固定架2推入外固定架1,并保证凸起部2.4对准滑动槽1.3,则可降内固定架2与外固定架1连接。需要对氧气管进行加热操作时,取出内固定架2,将热敷毛巾覆盖或缠绕或捆绑在内固定架2的内支撑杆2.2上,再将内固定架2推入外固定架1中即可,当然,覆盖或缠绕或捆绑的热敷毛巾的厚度应小于内固定圈2.1与外固定圈1.1的半径差。
23.滑动槽1.3两端连通外固定圈1.1的两个轴向端。即每个外固定圈1.1上的滑动槽1.3贯通该外固定圈1.1的两个轴向端,使内固定圈2.1可完全从外固定圈1.1上脱离。
24.外固定圈1.1有多个;多个外固定圈1.1同轴设置。内固定圈2.1有多个;多个内固定圈2.1同轴设置。本实施例中。外固定圈1.1和内固定圈2.1分别有两个;六个外支撑杆1.2两端分别与两个外固定圈1.1连接;六个外支撑杆1.2沿外固定圈1.1周向均匀设置;外支撑杆1.2与外固定圈1.1可固定连接也可转动连接,转动连接时,外支撑杆1.2两端可配合有轴承,并通过轴承与外固定圈1.1转动配合;当然,为了节省成本,也可不采用轴承,外固定圈1.1上设置通孔,且该通孔空间略大于外支撑杆1.2两端的直径,从而外支撑杆1.2可与外固定圈1.1转动连接,为了避免外支撑杆1.2从通孔处沿轴向脱落,可在外支撑杆1.2末端位于外固定圈1.1以外设置防脱件,防脱件可以是防脱杆或防脱帽。
25.外支撑杆1.2与外固定圈1.1转动配合的好处是:当外支撑杆1.2上缠绕有一圈氧气管后,需要调节氧气管的缠绕位置时,可直接拉扯氧气管,氧气管缠绕在外固定圈1.1的部位发生位移,从而氧气管缠绕的位置被调节;由于外支撑杆1.2的转动配合有效降低了氧气管拉扯时的摩擦力。
26.六个内支撑杆2.2两端分别与两个内固定圈2.1连接;六个内支撑杆2.2沿内固定圈2.1周向均匀设置。内支撑杆2.2与内固定圈2.1也可采用转动配合的方式,也可采用固定连接方式,本实施例中,内支撑杆2.2与内固定圈2.1固定。
27.需要调节氧气管长度时,可将多余的氧气管缠绕于外固定架1的外支撑杆1.2上,当缠绕有多圈氧气管后,氧气管的缠绕位置将不再通过拉扯氧气管进行调节。由于均匀呈圆环排列的外支撑杆1.2使氧气管缠绕的角度接近于圆弧状,氧气管不会出现锐角折叠,并且缠绕的氧气管被限定了其弯曲的方向,氧气管的位置被限制,氧气管的气体通过性不会受到影响,也不易缠绕扭曲,并且过长的氧气管被有效收纳。通过内固定架2的内支撑杆2.2上包裹或缠绕热敷毛巾后,热敷毛巾可与氧气管外壁接触,从而提升流经氧气管的氧气温度。为了提升保温性能,支架的外层,即外固定架1外层还可包覆一层保温层,保温层采用现有已知材料,本实施例不进行限定。
2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