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报警方法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6791106发布日期:2021-09-28 23:24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报警方法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方案设计医疗设备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的输液报警方法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输液是现代医疗主要用药手段,而输液报警系统通常用于用药流程中。输液报警系统通过对终端数据进行监听,例如终端上报的重量或者图像等数据对液体余量进行判断,并且在液体数据达到阈值时进行报警处理。目前市面上的报警系统通常是通过重量进行数据测量,故本方法基于重量报警系统进行研发。
3.现有的输液报警系统需要的数据较多,操作也较为繁琐。例如设置报警重量值,设置药品类型,设置药品规格等,并且对于医护人员的操作标流程要求严格,故对输液流程的智能化提升有限。因此需要一种根据以上缺点进行优化的一套能够减少人工工作量,对挂瓶输液的药液进行电子化自动数据采集判断的“即挂即走”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自动的输液报警装置,能够利用输液药品本身提供的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匹配、提醒功能。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输液报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药液数据项,所述数据项包含包装类型、药液实际毛重;
6.对数据项进行查表操作,获得对应的药液品类,根据对应的药液品类获得报警阈值,并根据报警阈值计算得到输液报警值;
7.监控剩余的药液重量,在剩余的药液重量等于或低于输液报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8.进一步,所述的输液报警方法,还包括步骤,建立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药液品类与药液数据项的对应关系。
9.优选的,所述根据报警阈值计算得到输液报警值包括:获取初始药液实际毛重,通过对应的药液品类获得药液理论净重,将所述初始药液实际毛重与药液理论净重相减得到的差值,作为实际包装重量,将所述实际包装重量与报警阈值相加的值作为第一输液报警值。
10.优选的,所述步骤根据报警预阈值计算得到输液报警值后还包括步骤:对输液报警值进行校验,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一输液报警值与理论包装重量相减得到的差值,作为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
11.判断所述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是否在预设值以上,若是,则第一输液报警值直接作为输液报警值返回;若否,则进一步验证第一输液报警值。
12.优选的,所述进一步验证第一输液报警值包括:
13.所述药液品类包括包装规格和理论包装重量,所述根据报警阈值计算得到输液报
警值还具体包括:通过查表获得理论包装重量,将理论包装重量及报警阈值相加得到的值,作为第二输液报警值;
14.将药液实际毛重与第一输液报警值的差值,作为第一有效输液量;将药液实际毛重与第二输液报警值的差值,作为第二有效输液量;判断第一有效输液量或第二有效输液量是否大于药液理论净重的预设百分比,若其中一个有效输液量大于药液理论净重的预设百分比,则返回该有效输液量对应的输液报警值;若第一有效输液量和第二有效输液量均大于药液理论净重的预设百分比,则返回第一输液报警值作为输液报警值,若第一有效输液量和第二有效输液量均小于药液理论净重的预设百分比,则返回第二输液报警值作为输液报警值。
15.优选的,所述步骤根据对数据项进行查表操作,获得对应的药液品类包括:根据获取的包装类型、药液实际毛重进行查表操作,通过匹配药液的包装规格,获得对应的药液品类。
16.优选的,所述匹配药液的包装规格包括步骤,所述数据库预存数据项输液规格表和输液配置信息表,所述数据项输液规格表包含包装规格、药液理论净重、包装类型、药液理论毛重或理论包装重量;查询输液配置信息表,所述输液配置信息表包括包装类型及对应不同包装类型的误差范围、输液管重量数据;
17.结合所述数据项输液规格表中不同包装类型及不同包装规格的药液理论净重和输液配置信息表中每个包装类型的误差范围,得到不同包装的每个规格药液理论净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区间;
18.通过药液实际毛重减去输液管重量得到药液实际毛重;
19.根据获取到的药液实际毛重,将药液实际毛重减去每个规格的药液理论包装重量,获得每个规格的药液实际净重;判断药液实际净重值是否为落入某规格药液理论净重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区间内;若是,则药液与该规格匹配成功,否则,匹配失败。
20.优选的,若根据上述方法,匹配失败,则进一步包括:判断药液实际净重是否大于某个规格理论净重范围最大值,若大于其中一个规格的理论净重值的最大值,则药液实际净重对应的输液包装规格与该规格匹配,返回匹配结果。
21.进一步,根据药液实际净重与各规格理论净重范围最大值匹配失败,则进一步包括:计算每个规格药液理论净重的最小值与输液管重量的差值,得到第一差值;再判断药液实际净重是否大于某一规格对应的所述第一差值,若是,则药液与该第一差值对应的规格匹配,返回匹配结果,否则匹配失败。
22.进一步,所述的输液报警方法,还包括步骤,当实时监测到的药液实际毛重小于或等于输液报警值时,同时还监测重量下降率是否超过某一阈值,若是,则不进行报警操作。
23.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输液报警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输液报警方法。
24.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计算终端上收到的少量数据如药液实际毛重,来智能匹配药液品类、通过适配不同的药液品类就能够自动生成报警阈值,进而计算得到输液报警值;再根据生成的输液报警值进行监控,可以达到减少人工操作的技术效果,明显地减少了人力投入成本,实现护士无需操作终端或pda终端,挂上药品后即可离开,后续流程由本方法自动判断并报警。本专利需要获取的数据量少,可以减少每张病床上的设备
的体积及成本,通过数据传输将功能集成到一个终端上。
附图说明
25.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输液报警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27.请参阅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输液报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 获取药液数据项,所述数据项包含包装类型、药液实际毛重;这里的药液包装类型可通过摄像机拍摄包装袋或包装瓶的照片,然后通过图片识别包装类型;还可以直接输入包装类型;可通过重力感应器等称重单元获取药液实际毛重。其中,药液实际毛重是指药液及包装瓶(或包装袋)的实际总重量,包装类型是指药液所采用的包装,例如,玻璃瓶、塑料瓶、塑料袋等。
28.在接下来,s102系统可以对数据项进行查表操作,获得对应的药液品类,其中所述药液品类包括包装规格、理论包装重量、理论药液净重等。其中,包装规格是指采用的包装品或包装袋的规格(例如,100ml、200ml、250ml等),理论药液净重是指药液的理论重量,理论包装重量是指包装瓶或包装袋的理论重量。在实际输液过程中,由于有时候会在一种药液中再掺入另一种药液复合进行输液,因此,有时药液的理论重量与药液的实际重量并不相同。同时,在实际输液过程中,同一个规格同包装的药品毛重也可能有多种(由于由不同厂家生产的包装袋或包装瓶,重量也可能存在区别),此处取最重的药品重量作为理论药液重量和理论药液毛重,同时取最重的包装重量作为理论包装重量。因此,在实际输液过程中,药液实际毛重和药液理论毛重、药液实际包装重量和药液理论包装重量、药液实际净重和药液理论净重均可能存在偏差。在输液过程中,经常存在连续输液的情况,当上一瓶输完时,输液管中还残留部分药液,在连续输下一瓶药液时,残留在输液管中的药液也会进入下一输液瓶,也会导致输液瓶的实际重量与理论重量不一致的情况。
29.s104根据对应的药液品类获得报警阈值数据,所述报警阈值为根据药液包装规格设置的报警阈值,可预先设置(数据库中预先配置)或实时设置。例如,当查到可能对应的药液品类,例如包装规格后,从配置的表格中可获得对应包装规格预先设置的报警阈值。更具体为:例如,包装规格为100ml,表格中预先配置的报警阈值为20g。如下表所所示:
[0030][0031]
进一步,根据报警阈值计算得到输液报警值。具体为:通过获取初始药液实际毛重及药液理论净重(根据包装规格获得),将初始药液实际毛重与药液理论净重相减得到的差值,作为实际包装重量,将实际包装重量与报警阈值相加,即可得到第一输液报警值。在输液过程中,通过监控剩余药液重量,在剩余的药液实际毛重等于或小于第一输液报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计算终端上收到的少量数据如药液实际毛重,来智能匹配药液品类、通过适配不同的药液品类就能够自动生成报警阈值,通过不同的药液品类生成不同的报警阈值,进一步生成输液报警值,再根据生成的输液报警值进行监控,可以达到减少人工操作的技术效果,明显地减少了人力投入成本,实现护士无需操作终端或pda终端,挂上药品后即可离开,后续流程由本方法自动判断并报警。同时需要的数据少了,也可以减少每张病床上的设备的体积,通过数据传输将功能集成到一个终端上。
[0032]
进一步,在所述步骤根据报警预阈值计算得到输液报警值后还包括步骤:对输液报警值进行校验,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一输液报警值与理论包装重量相减得到的差值,作为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
[0033]
判断所述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是否在预设值以上,若是,则第一输液报警值直接作为输液报警值返回;若否,则进一步验证第一输液报警值。
[0034]
在这种实施例中,一般会根据具体的药液包装规格设置所述预设值,例如,若包装规格为250ml,则将所述预设值设定为20g,一般情况下将该所述预设值设置成与该包装规格的报警阈值相同。在具体的应用例中,若只注射一种药液,则实际包装重量与理论包装重量相减得到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报警阈值即预设值。因此,这种情况下直接采用第一输液报警值作为输液报警值。但在实际输液过程中,情况比较复杂,往往存在两种药液或多种药液复合进行输液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包装袋中装的是两种或多种混合药液,包装袋中所装的药液的总体积往往要小于理论值,因此药液的实际净重与药液的理论净重存在一定的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实际包装重量与理论包装重量相减得到的差值,往往小于报警阈值即预设值,这时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计算输液报警值:
[0035]
根据包装规格及包装类型,可通过查表获得理论包装重量,将理论包装重量及报警阈值相加得到的值,作为第二输液报警值。通过监控剩余药液重量,在剩余的药液实际毛重等于或小于第二输液报警值时,发出报警信号。
[0036]
在输液过程中,具体应用上述第一输液报警值还是第二输液报警值,还需要结合有效的输液量进行判断,其完整的实施例如下:
[0037]
步骤1、获取报警阈值:获取预先配置的报警阈值数据,或实时配置报警阈值数据;例如:获取报警阈值为20g,即当药液剩下20g时进行报警;
[0038]
步骤2、设置第一输液报警值:根据初始药液实际毛重及匹配到的规格,将初始药液实际毛重减去药液理论净重,得到实际包装重量,将实际包装重量与报警阈值相加,即可得到第一输液报警值。例如,若包装规格为125ml,药液理论净重为125g,理论包装重量38g,初始药液实际毛重为150g,则第一输液报警值为150g

125g+20g=45g;
[0039]
步骤3、计算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根据步骤2中得到的第一输液报警值,将第一输液报警值与理论包装重量相减得到的差值,即为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根据步骤2的例子,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45g

38g=7g;
[0040]
步骤4、检验第一输液报警值:判断步骤3中得到的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是否在预设值20g以上,若是则返回输液报警值,表明第一输液报警值设置成功,直接将第一输液报警值作为输液报警值;否则,再进行步骤5的操作;例如,步骤3计算得到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7g,小于预设值20g,则需进行步骤5操作;若步骤3计算得到的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在20g以上,则说明第一输液报警值设置比较合理,否则,说明第一输液报警值可能存在偏差,需进一步验证。通过设置对第一输液报警值的验证步骤,能够在第一输液报警值过低时进行补救措施,第一报警值过低可能是实际毛重与理论毛重有偏差导致的,也可能是药液灌装的重量误差导致的。为了防止第一输液报警值设置过低而产生病人在输液过程中药液成分过少而没有及时报警的情况。
[0041]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在多种药液复合使用的场景,药液实际净重与药液理论净重可能存在偏差,药液实际净重很可能会小于药液理论净重,若采用步骤2的方法设置的第一输液报警值,会导致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偏小。因此,还需要设置第二输液报警值。
[0042]
步骤5、设置第二输液报警值:将理论包装重量与报警阈值相加得到的值,作为第二输液报警值,例如,根据步骤2的例子,第二输液报警值=38g+20g=58g。当药液实际净重与药液理论净重相差不大时,第一输液报警值准确度较高,但当药液实际净重与药液理论净重相差较大时,第一输液报警值就会出现偏差。因此,设置第二输液报警值。当理论包装重量与实际包装重量接近时,则第二液报警值的准确度较高。当连续输液,输液管或输液瓶中有较多药液残留时,理论包装重量与实际包装重量偏差较大,第二输液报警值就会出现偏差。
[0043]
步骤6、复查第一输液报警值和第二输液预警值:根据第一输液报警值或第二输液预警值,可计算出两个输液报警值预警时的有效输液量,即将药液实际毛重与第一输液报警值的差值,作为第一有效输液量;将药液实际毛重与第二输液报警值的差值,作为第二有效输液量;判断第一有效输液量或第二有效输液量是否大于药液理论净重预设的百分含量(例如80%)以上,只要其中一个有效输液量大于药液理论净重预设的百分含量以上,则该有效输液量对应的输液报警值设置成功;若两个有效输液量均大于药液理论净重预设的百分含量以上,则表明两个输液报警值设置成功但优先采用第二输液预警值(主要是因为第一输液报警值未通过步骤4的检验);例如,假设包装规格为125ml,药液理论净重为125g,药液理论净重的80%为125g*80%=100g,第一有效输液量=150g

45g=105g,第二有效输液
量=150g

58g=92g,只有第一有效输液量满足要求,则返回第一有效输液量对应的第一输液报警值设置成功;若两个有效输液量均小于药液理论净重的80%,再进行步骤7的操作。通过对有效输液量的计算,能够获得设置的第一输液报警值和第二输液报警值在应用场景下是否会导致不能进行有效输液工作的问题,在这一层面上,通过设置有效输液量的百分比能够优先保证输液工作的有效进行。
[0044]
按理想情况,药液实际毛重与药液理论毛重相同,药液实际净重与药液理论净重相同,理论包装重量与实际包装重量相同,则第一输液报警值和第二输液预警值也相同。但由于实际输液过程存在多种复杂情况,当多种药液混合输液时,易出现药液实际净重小于药液理论净重,导致第一输液报警值偏小;但若第一输液报警值通过第一次校验,即计算报警时剩余药液重量若大于报警阈值,则第一输液报警值设置成功,可直接使用。否则,还需设置第二输液预警值。
[0045]
当输液管或输液瓶存在较多药液残留时,易出现实际包装重量大于理论包装重量,导致第二输液报警值偏大。因此还需要通过有效输液量对输液报警值进行复查。若其中一个有效输液量大于药液理论净重预设的百分含量(例如80%),则说明该有效输液量对应的输液报警值可更有效输液,则应用该输液报警值。
[0046]
步骤7、将通过步骤6验证的输液报警值作为输液报警值并返回判断结果。例如,假设包装规格为125ml,初始药液实际毛重为150g,则第一输液报警值为150g

125g+20g=45g;将第一输液报警值作为输液报警值进行返回。当第一输液报警值和第二输液预警值对应的有效输液量均大于药液理论净重预设的百分含量,则直接应用第一输液报警值作为输液报警值。在输液过程中,一般认为输液量超过80%为本次输液有效。另外,当通过上述两个输液预警值计算得到的有效输液量均小于预设的百分含量(例如80%)时,则以第二输液预警值为准,因为第二输液预警值是根据包装规格计算,默认理论包装重量是最重的包装重量,这样输液只会提前报警而不会延后,提前报警对病人的生命危险影响并不大,滞后报警则可能导致药液全部输完后回血,进而给病人带来生命危险。
[0047]
在获取输液报警值后,还需要根据获取的药液实际毛重与数据库进行匹配。
[0048]
监控剩余药液重量的方法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在挂钩上结合测重装置,当获知对应的药液品类的毛重及净重之后,进行判断步骤s106:当总重下降到输液报警值的时候,则说明剩余药液量不足,满足发出报警信号条件。通过上述方案达到减少人工操作的技术效果,明显地减少了人力投入成本,实现护士无需操作终端或pda终端,挂上药品后即可离开,后续流程由本方法自动判断并报警。同时需要的数据少了,也可以减少每张病床上的设备的体积和成本,通过数据传输将功能集成到一个终端上。
[0049]
可见,为了能够更好地执行上述方法,可以设计独立的输液报警器,其具有称重单元,可以称量挂在其上的药液重量。输液报警器可通过wifi、rj45、 zigbee或lora等方式连接输液系统,并上报药品重量(g)及药品包装类型 (塑料袋、塑料瓶或者玻璃瓶)到输液系统。
[0050]
在上述方案之前,还可以包括步骤,建立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包括药液品类与数据项的对应关系。建立的数据库档案可以用户自行设计,数据库存储在本地服务器,药液品类只需要根据本地医疗机构采购的药液进行数据录入即可。另一方面,建立的数据库档案也可以存放在云端,通过从云端数据中的查表来获得具体的药液规格。数据项包含包装类型、
药液实际毛重(药品加包装重量)。其中,数据库保存输液规格表,所述输液规格表除了包装类型、药液理论毛重(药品加包装重量)外,还包括包装规格、药液理论净重 (液体重量)、理论包装重量(药品包装重量)等数据。因此,可根据获得的数据项进行查表,获得药液品类,即获得药液包装规格、药液理论净重(液体重量)、理论包装重量(药品包装重量)等数据。建立数据库能够满足不同机构用户对于本地数据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增加服务端运算效率,减少各病床需要的设备功能以及设备的体积。
[0051][0052][0053]
在其他一些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根据对数据项进行查表操作,获得对应的药液品类包括:根据获取的包装类型、药液实际毛重进行查表操作,通过匹配药液的包装规格,获得对应的药液品类。
[0054]
进一步,所述匹配药液的包装规格包括步骤,所述数据库预存数据项输液规格表和输液配置信息表,所述数据项输液规格表包含包装规格、药液理论净重、包装类型、药液理论毛重或理论包装重量;查询输液配置信息表,所述输液配置信息表包括包装类型及对应不同包装类型的误差范围、输液管重量数据;
[0055]
结合所述数据项输液规格表中不同包装类型及不同包装规格的药液理论净重和输液配置信息表中每个包装类型的误差范围,得到不同包装的每个规格药液理论净重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区间;
[0056]
通过药液实际毛重减去输液管重量得到药液实际毛重;
[0057]
根据获取到的药液实际毛重,将药液实际毛重减去每个规格的药液理论包装重量,获得每个规格的药液实际净重;判断药液实际净重值是否为落入某规格药液理论净重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区间内;若是,则药液与该规格匹配成功,否则,匹配失败。
[0058]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匹配药液的包装规格具体如下:
[0059]
1.查询本地预存数据库对应规格,并按规格毫升数从大到小排序取获取数据,其中输液规格表包含包装规格、药液理论净重(液体重量)、包装类型、药液理论毛重(药品加包装重量)、理论包装重量(药品包装重量),内容如下表;
[0060][0061]
例如输液系统收到包装类型为塑料瓶,筛选后如下表:
[0062][0063]
2.查询数据库输液配置信息,输液配置信息一般包括配置类型、对于配置类型的误差范围、报警阈值、输液管重量等数据。获取系统配置的药液理论毛重最大值及最小值;预配置毛重误差范围如下表:
[0064]
毛重误差范围表:
[0065]
配置类型误差范围塑料袋

10~20g玻璃瓶

20~30g塑料瓶

15~30g
[0066]
3.由于药品重量的多样化,取输液规格表中的药液理论毛重作为计算标准,并通过毛重误差范围表中配置的误差范围进行规格匹配判断;
[0067]
4.获取初始药品重量,若所述初始药品重量为插入输液管后的药品重量,将初始药品重量减去配置的输液管重,得到药液实际毛重;
[0068]
5.根据获取到的药液实际毛重,将药液实际毛重减去步骤1中获得列表中每个规格的药液理论包装重量,获得每个规格的药液实际净重;例如通过称重获得药液实际毛重为122g,假设规格为250ml的塑料瓶,根据输液规格表可知理论包装重量为44g,则药液实际净重为122g

44g=78g;同理,假设药品包装规格为100ml,则药液实际净重为122g

38g=84g,故计算得下表:
[0069]
规格匹配表:
[0070][0071]
6.结合步骤2的误差范围值,判断实际净重值是否落入规格列表某规格理论净重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区间内;若在此范围内则匹配规格成功,从而确定对应药液的包装规格;例如药液实际毛重为138g,根据步骤2中误差范围可得,包装规格为250ml的药液理论净重范围为:250g

15g=235g至 250g+30g=280g;而药液实际净重为122

44g=78g,由于78g不在净重范围 235~280g内,故匹配失败;接着继续判断,包装规格为100ml的药液理论净重范围为:100g

15g=85g至100g+30g=130g;且药液实际净重为 122

38g=84g,由于84g不在净重范围85~130g内,故判断失败,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0072]
净重范围判断表
[0073]
包装规格(ml)包装类型净重范围(g)输液净重判断250塑料瓶235~28078失败100塑料瓶85~13084失败
[0074] 7.判断6中是否成功匹配规格,若成功进行返回匹配结果;通过药液实际净重值是否为落入某规格药液理论净重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区间内的手段来匹配药液的规格能够更加准确。
[0075]
8.若步骤6判断失败,即药液实际净重值未落入任何一个规格的药液理论净重范围值内,则需进一步判断,判断药液实际净重是否大于某个规格理论净重范围最大值,例如药液实际毛重为122g,若是250ml规格,计算理论净重范围的最大值为280g,由于药液实际净重为122g

44g=78g,小于250ml 规格最大理论净重值,故判断失败;将药液实际净重与理论净重值的最大值从大到小(按规格进行从大到小进行排序)逐个进行判断,当判断到大于其中一个规格的理论净重值的最大值,则实际输液净重值对应的输液包装规格与该规格匹配,返回匹配结果,否则再进行步骤9操作。例如,若78g大于 50ml规格的理论净重值最大值,则返回该药液的包装规格为50ml。
[0076]
采用步骤8进行判断的依据是:在一些输液场景中,由于输液管中的残留药液比较多,从而导致输液实际净重不在输液理论净重的误差范围内。这样找到与输液实际净重值最接近的最大输液理论净重值,则该药液的包装规格最可能落入该最接近的最大输液理论净重值对应的包装规格,这样可以保证匹配到最合理的包装规格而不是返回错误。设置上述步骤也进一步地提升了本方案的稳定性。
[0077]
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所示:
[0078]
最大净重判断表:
[0079][0080]
9、若步骤8中匹配失败则再次进行判断,先计算每个规格药液理论净重的最小值与输液管重量的差值,作为第一差值;再判断药液实际净重是否大于某一规格的药液理论净重的最小值与输液管重量的第一差值,例如药液实际毛重为122g,若为250的包装规格,理论净重的最小值为235g,输液管重为20g,第一差值为215g,药液实际净重为122g

44g=78g,小于250ml规格的第一差值,则判断失败;将各个规格得到的第一差值从大到小排列,从依次与药液实际净重值进行判断。当药液实际净重值大于其中一个规格对应的第一差值,则药液与该第一差值对应的规格匹配,返回匹配结果,否则判断失败。当通过步骤8的判断,即药液实际净重值比任何一个规格的药液理论净重的最大范围值都小,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包装袋只装部分药液或已经输液过的,导致其药液实际净重值小于所有规格的药液理论净重值的最大值。因此,本步骤将输液管重量作为一个缓冲值,将药液理论净重的最小值与输液管重量相减得到的第一差值与药液实际净重值进行比较。若药液实际净重值还小于第一差值,则说明规格匹配失败,输液属于异常情况,只能进行人工监测输液。
[0081]
具体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0082]
最小净重判断表
[0083]
规格(ml)包装类型去管净重(g)输液净重判断250塑料瓶21578失败100塑料瓶6584成功
[0084]
12.返回最终匹配结果。
[0085]
在其中一些简化的实施例中,我们以药液实际毛重为优先比较标准,判断药液实际毛重是否在毛重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若判断为是,继续进行判断,根据药液实际毛重和包装类型计算获得药液实际净重,判断药液实际净重是否在查表对应的理论净重数值的误差范围内,从而判断符合对应的包装规格。如果上述方法仍无法匹配出的药液与数据库中记录,则再进一步判断,根据药液实际毛重、包装类型和输液管重,获得去管净重,判断去管净重是否在查表对应的数值的误差范围内,从而判断符合对应的药液品类。
[0086]
在其他一些实际应用例中,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当实时监测到的药液实际毛重小于或等于输液报警值时,同时还监测重量下降率是否过快,若重量下降率超过某一阈值,则不进行报警操作。例如,在一些输液过程中,病人或家属可以将药液取走,从而导致药液实际毛重为零,同时由于是瞬间失重,重量下降率非常大,因此判定该情况为药液被取走。若检测到重量下降为0,且预设时长内后又重新检测到重量,则继续原监控流程。这种情况是考虑到现实情况中病患有临时取下药液,或挪动挂杆的需求,支持力的变动都会导致称重结果的剧烈波动。设计如上步骤就是为了防止误触发的情况发生。
[0087]
在另一些实际应用例中,还通过视频监控单元监控挂起的药液是否有接入输液管,从而在计算时直接用净重或去管净重进行计算、判断步骤,这也是考虑到护士的操作规
程通常是挂起药液、病患扎针、插管进吊瓶,结合视频图像直接分辨出药液的插管状态能够更好地防止误触发的情况发生。
[0088]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输液报警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输液报警方法。
[0089]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发明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