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立式摄片架上、下防护帘间距红外线自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15626发布日期:2022-04-06 21:0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X射线立式摄片架上、下防护帘间距红外线自动调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x射线立式摄片架上、下防护帘间距红外线自动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装置涉及一项用于x射线立式摄片架置上、下防护帘间距红外线自动调整装置的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2.对医用x光机立式摄片架防护帘上、下间距调整通常应用人工调整或数字电路控制两种方式,其中人工调整方式虽结构简单,但需要人工随时进行调整,工作效率低;数字电路控制方式的逻辑关系复杂,响应速度慢,成本高。因此,我们利用红外线强度随传播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原理,设计本项红外线自动调整装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与现行技术有如下优势效果:灵活性强,按一次键钮便可锁定上下防护帘的选定位置,提高操作效率;通过调节电位器可随意确定、变更某个间距定位点;电路简单,响应速度快,体积小,便于安放;
3.由于电压比较电路中的二极管d01二极管d02的限压作用,使得比较三极管bg5、三极管bg6处于导通和截止的工作点上,节省了三极管基极与发射极的pn结极性反转的环节,减少了停止点到启动的转换时间(或转换距离)提高了停止位置的精准度和精确度;光路密封套筒可避免红外线受外部环境光干扰,使本装置使用面更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项技术利用红外线传播特性,借助其作为媒介设计了一种对x射线立式摄片架上、下防护帘间距进行多点间距控制,并可一键式操作完成自动调整装置。利用该项技术装置,放射医师根据对受检者身高或拍摄x光图像尺寸需要可简便、迅速地调整上、下防护帘之间的间距。为实现上述装置,本实用新型装置,优选以下技术方案。
5.优选的是,立式摄片架防护装上、下防护帘间距调整装置采用了由红外线控制器、反光板、光路密封套筒、直流稳压电源、控制面板结构组成。
6.优选的是,光路密封套筒采用了由内外2支可相互滑动的筒和避免红外线受外部环境光干扰的密闭结构;其内套筒的下端和外套筒上端分别与下防护帘支撑杆和上防护帘支撑杆相连;红外线控制器的发射接收窗与光路密封套筒中内套筒一端相衔接,反光板镶嵌在外套筒内侧相反端面。
7.优选的是,红外线控制器内包括红外线发射接收电路、参数转换电路、电压比较电路和驱动电路。
8.优选的是,直流稳压电源连接红外线发射接收电路、参数转换电路、电压比较电路、驱动电路;参数转换电路连接电压比较电路。
9.优选的是,电压比较电路包括:三极管bg5、三极管bg6、电容c1、电容c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01、二极管d02、场效应管bg21、场效应管bg22、场效应管bg23、场效应管bg24.电位器w1、电位器w2、电位器w3、电位器w4。
10.优选的是,电压比较电路的三极管bg5集电极连接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连接地,
三极管bg5的发射极连电阻r8,同时连接二极管d02正极,电阻r8连接正电极+vcc,二极管d02负极连接三极管bg6基极,同时连接电容c2负极和反馈回信号输入端x,电容c2正极连接正电极+vcc,三极管bg6集电极连接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连接地,三极管bg5的基极连接电容c1的负极,同时连接二极管d01负极、电位器w1、电位器w2、电位器w3和电位器w4,电容器c1正极连接+vcc,二极管d01正极连接电阻r6,同时连接三极管bg6发射极,电阻r6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位器w1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bg21源极,场效应管bg21漏极连接地,场效应管bg21栅极连接参数转换电路输出端a点,电位器w2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bg22源极,场效应管bg22漏极连接地,场效应管bg22栅极连接参数转换输出端b点,电位器w3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bg23源极,场效应管bg23漏极连接地,场效应管bg23栅极连接参数转换输出端c点,电位器w4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bg24源极,场效应管bg24 漏极连接地,场效应管bg24栅极连接参数转换输出端d点。
11.优选的是,电压比较电路的作用是当其x端电压与三极管bg5基极电压相同时,三极管bg5、三极管bg6 同时处于截止状态,三极管bg5、三极管bg6集电极无电流输出,电阻r7、电阻r9上无电压输出,即无驱动(停止状态);当x端电压高于三极管bg5基极电压时,三极管bg5的基极与发射极的pn结电压升高,达到三极管bg5导通时,三极管bg6基极与发射极的pn结电压降低,三极管bg6更加截止,三极管bg5 集电极有电流输出,电阻r7有电压输出,而电阻r9无电压输出,驱动电路将运行,驱使两端电压达到相同值上为止;当x端电压低于三极管bg5基极电压时,三极管bg6的基极与发射极的pn结电压升高,达到三极管bg6导通时,三极管bg5基极与发射极的pn结电压降低,三极管bg5更加截止,三极管bg6集电极有电流输出,电阻r9有电压输出,而电阻r7无电压输出,驱动电路将运行,驱使两端电压达到新相同值点上为止。
12.优选的是,参数转换电路包括三极管bg25、三极管bg26、三极管bg27、三极管bg28、三极管bg29、三极管bg30、三极管bg31、三极管bg32,按键a、按键b、按键c、按键d,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二极管d18、二极管d19、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二极管d22、二极管d23、二极管d24、二极管d25。
13.优选的是,参数转换电路中的三极管bg25的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25集电极连接电阻r22,同时连接电阻r23,电阻r22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23另一端连接bg26基极,同时连接按键a的1点、二极管d17、二极管d20和二极管d23的负极,按键a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26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2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4,同时连接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和输出端a,电阻r25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2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25基极,电阻r26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4正极,二极管d14负极连接按键b的2点,电阻r27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5正极,二极管d15负极连接按键c的3点,电阻r28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6正极,二极管d16负极连接按键d的4点。
14.优选的是,参数转换电路中的三极管bg27的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27集电极连接电阻r29,同时连接电阻r30,电阻r29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30另一端连接bg28基极,同时连接按键b的2点、二极管d14、二极管d21和二极管d24的负极,按键b的另一端接
地,三极管bg28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2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1同时连接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和输出端b,电阻r32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31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27基极,电阻r33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7正极,二极管d17负极连接按键a的1点,电阻r3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8正极,二极管d18负极连接按键c的3点,电阻r3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9正极,二极管d19负极连接按键d的4点。
15.优选的是,参数转换电路中的三极管bg29的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29集电极连接电阻r36,同时连接电阻r37,电阻r36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37另一端连接bg30基极,同时连接按键c的3点、二极管d15、二极管d18和二极管d25的负极,按键c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30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30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8,同时连接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和输出端c,电阻r39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38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29基极,电阻r40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0正极,二极管d20负极连接按键a的1点,电阻r4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1正极,二极管d21负极连接按键b的2点,电阻r4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2正极,二极管d22负极连接按键d的4点。
16.优选的是,参数转换电路中的三极管bg31的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31集电极连接电阻r43,同时连接电阻r44,电阻r43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44另一端连接bg32基极,同时连接按键d的4点、二极管d16、二极管d19和二极管d22的负极,按键d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32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3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5,同时连接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和输出端d,电阻r46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4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31基极,电阻r47连接二极管d23正极,二极管d23负极连接按键a的1点,电阻r48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4正极,二极管d24负极连接按键b的2点,电阻r49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5正极,二极管d25负极连接按键c的3点。
17.优选的是,参数转换电路的作用是分别将不同电压参数转换到电压比较电路的其中一个端口与另一个红外线发射返回后转变为电压值的端口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停止位置即防护帘间距大小的位置,因此本电路要具有只能开启一个电压参数值,而其它电压参数无法影响到开启的电压值。
18.优选的是,当按键a按下后三极管bg26截止a点为高电位,三极管bg25导通并锁住三极管bg25、使三极管bg26各点电位不变(直到下次另选)而a点继续将场效应管bg21导通,使电位器w1电阻的电压参数接入三极管bg5的基极工作点上,同时通过电阻r26、二极管d14给三极管bg28基极注入电流,使三极管bg28导通,使三极管bg27截止,并锁住三极管bg28,使三极管bg27各个电位不变,使b点为低电位,使场效应管bg22截止,使w2不能并联到w1上,影响到w1电阻的电压参数;同时通过电阻r27、二极管d15给三极管bg30基极注入电流,使三极管bg30导通,使三极管bg29截止,并锁住三极管bg30,三极管bg29的各个电位不变,使c点为低电位,使场效应管bg23截止,使w3不能并联到w1上,影响到到w1电阻的电压参数;同时通过电阻r28、二极管d16给三极管bg32基极注入电流,使三极管bg32导通,使三极管bg31截止,并锁住三极管bg32,三极管bg31的各个电位不变,使d点为低电位,使场效应管bg24截止,使w4不能并联到w1上,影响到到w1电阻的电压参数;当松开按键a后,除a点高电位,b点、c点和d点都为低电位;以此类推按键b、按键c、按键d同理,达到同样作用。
附图说明
19.图1. x射线立式摄片架置上、下防护帘间距红外线自动调整装置示意图;图1.中1 滑轨、2滑块、3反光板、4 光路密封外套筒、5上防护帘、6下防护帘、7控制面板、8 光路密封内套筒、9红外线控制器、10直流稳压电源;图2.控制面板图;图3.电路方框图;图4.电压比较电路图;图5.参数转换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x射线立式摄片架置上、下防护帘间距红外线自动调整装置安装在x射线立式摄片架上、下防护帘支撑杆之间,其中光路密封套筒的内套筒的下端和外套筒上端分别与下防护帘支撑杆和上防护帘支撑杆相连;红外线控制器的发射接收窗与光路密封套筒中内套筒一端相衔接,反光板镶嵌在外套筒内侧相反端面;直流稳压电源、控制面板固定在电动医用x射线立式摄片架防护装置立柱上,通过导线与红外线控制器相连;红外线发射接收电路、参数转换电路、电压比较电路、驱动电路置于红外线控制器内;直流稳压电源连接红外线发射接收电路、参数转换电路、电压比较电路、驱动电路;参数转换电路连接电压比较电路;控制面板连接参数转换电路。在使用中当通过控制面板选定代表不同上、下防护帘间距0

(按键a)、10

(按键b)、14

(按键c)或17

(按键d)的按键时,上、下防护帘就会在电机驱动下,一步自动调整到相应距离上。
21.如图4所述本装置的电压比较电路包括:三极管bg5、三极管bg6、电容c1、电容c2、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二极管d01、二极管d02、场效应管bg21、场效应管bg22、场效应管bg23、场效应管bg24、电位器w1、电位器w2、电位器w3、电位器w4。
22.其中电压比较电路的三极管bg5集电极连接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连接地,三极管bg5的发射极连电阻r8,同时连接二极管d02正极,电阻r8连接正电极+vcc,二极管d02负极连接三极管bg6基极,同时连接电容c2负极和反馈回信号输入端x,电容c2正极连接正电极+vcc,三极管bg6集电极连接电阻r9,电阻r9另一端连接地,三极管bg5的基极连接电容c1的负极,同时连接二极管d01负极、电位器w1、电位器w2、电位器w3和电位器w4,电容器c1正极连接+vcc,二极管d01正极连接电阻r6,同时连接三极管bg6发射极,电阻r6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位器w1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bg21源极,场效应管bg21漏极连接地,场效应管bg21栅极连接参数转换电路输出端a点,电位器w2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bg22源极,场效应管bg22漏极连接地,场效应管bg22栅极连接参数转换输出端b点,电位器w3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bg23源极,场效应管bg23漏极连接地,场效应管bg23栅极连接参数转换输出端c点,电位器w4另一端连接场效应管bg24源极,场效应管bg24漏极连接地,场效应管bg24栅极连接参数转换输出端d点。
23.如图5所述参数转换电路包括三极管bg25、三极管bg26、三极管bg27、三极管bg28、三极管bg29、三极管bg30、三极管bg31、三极管bg32、按键a、按键b、按键c、按键d、电阻r22、电阻r23、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电阻r29、电阻r30、电阻r31、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电阻r36、电阻r37、电阻r38、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电阻r43、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二极管d14、二极管d15、二极管d16、二极管d17、二极管d18、二极管d19、二极管d20、二极管d21、二极管d22、二极管d23、二极管d24、二极管d25。
24.其中参数转换电路中的三极管bg25的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25集电极连接电阻r22,同时连接电阻r23,电阻r22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23另一端连接bg26基极,同时连接按键a的1点、二极管d17、二极管d20和二极管d23的负极,按键a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26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26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24,同时连接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和输出端a,电阻r25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2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25基极,电阻r26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4正极,二极管d14负极连接按键b的2点,电阻r27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5正极,二极管d15负极连接按键c的3点,电阻r28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6正极,二极管d16负极连接按键d的4点。
25.其中参数转换电路中的三极管bg27的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27集电极连接电阻r29,同时连接电阻r30,电阻r29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30另一端连接bg28基极,同时连接按键b的2点、二极管d14、二极管d21和二极管d24的负极,按键b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28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28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1,同时连接电阻r32、电阻r33、电阻r34、电阻r35和输出端b,电阻r32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31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27基极,电阻r33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7正极,二极管d17负极连接按键a的1点,电阻r34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8正极,二极管d18负极连接按键c的3点,电阻r35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19正极,二极管d19负极连接按键d的4点。
26.其中参数转换电路中的三极管bg29的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29集电极连接电阻r36,同时连接电阻r37,电阻r36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37另一端连接bg30基极,同时连接按键c的3点、二极管d15、二极管d18和二极管d25的负极,按键c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30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30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8,同时连接电阻r39、电阻r40、电阻r41、电阻r42和输出端c,电阻r39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38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29基极,电阻r40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0正极,二极管d20负极连接按键a的1点,电阻r41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1正极,二极管d21负极连接按键b的2点,电阻r42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2正极,二极管d22负极连接按键d的4点。
27.其中参数转换电路中的三极管bg31的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31集电极连接电阻r43,同时连接电阻r44,电阻r43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44另一端连接bg32基极,同时连接按键d的4点、二极管d16、二极管d19和二极管d22的负极,按键d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bg32发射极连接地,三极管bg32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45,同时连接电阻r46、电阻r47、电阻r48、电阻r49和输出端d,电阻r46另一端连接正电极+vcc,电阻r45另一端连接三极管bg31基极,电阻r47连接二极管d23正极,二极管d23负极连接按键a的1点,电阻r48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4正极,二极管d24负极连接按键b的2点,电阻r49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25正极,二极管d25负极连接按键c的3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