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溶栓消栓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039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溶栓消栓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来源于以植物为材料的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溶栓消栓药剂及其制备方法。
目前,脑中风的研究与治疗是医疗界最关注的问题。脑中风的急性期一般在发病6小时内进行溶栓,但不少病人来院就诊时已超过了溶栓时间,如果采用其它治疗方法效果往往不佳。另一方面,采用的药物溶栓首选的是尿激酶,但尿激酶的副作用最易引起出血,亦有采用复蛇抗栓酶治疗的,但要经常检查血小板及出现凝血的时间,如血小板有变化、出现凝血时间缩短则要停止用药。根据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脑中风发病的特点及病理变化,采用中药溶栓消栓药剂来治疗中风病的急性期,疗效令人十分满意。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药物的不足,本着中草药的药理作用,而提供一种溶栓消栓药剂及其制备方法,来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元作用,并能兴奋脊髓反射机能,改善中风急性期脑循环障碍,使异常血流状态改变为正常血流状态,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微血栓的再形成。
本发明溶栓消栓药剂及其制备方法内容叙述如下。
一种溶栓消栓药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是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黄芪10-50份、丹参5-20份、川芎5-20份、水蛭1-10份、炙马钱子0.1-1份。
上述药材制成粉的总重量份加入中蜜1∶1.1(重量比,以下同),合坨制成蜜丸。
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药材经筛选洗净、去除杂质、采用红外线干燥箱烘干,温度小于100℃,用切药机切成碎块,再用粉碎机将碎块粉成药粉,药粉过100目筛,取其筛下粉料,加中蜜1∶1.1合坨制成蜜丸。
本发明的特点是,补充了医药市场上脑中风急性期用药的一个品种。并克服了脑中风急性期使用尿激酶引起出血的副作用,也克服了采用复蛇抗栓酶产生凝血的副作用。针对脑中风的急性期血液的改变,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元作用,并能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改善中风急性期脑循环障碍,使异常血流状态改变为正常血流状态,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微血栓再形成,从而改善了脑血管的弹力,脑细胞得以恢复,减少了神经损坏,改善了瘫痪的肢体功能及语言障碍。对中风的急性期,突然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角歪斜等症状疗效十分满意,并无毒付作用。
实施例1取原料药材(重量份)黄芪10份、丹参5份、川芎5份、水蛭1份、炙马钱子0.1份。
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是,将药材经筛选洗净、去除杂质、采用红外线干燥箱烘干,温度小于100℃,用切药机切成碎块,再用粉碎机将碎块粉成药粉,药粉过100目筛,取其筛下粉料,加中蜜1∶1.1合坨制成蜜丸。
实施例2取原料药材(重量份)黄芪30份、丹参12.5份、川芎12.5份、水蛭5.5份、炙马钱子0.5份。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取原料药材(重量份)黄芪50份、丹参20份、川芎20份、水蛭10份、炙马钱子1份。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4采用实施例1、2或3的原料药材,采用传统的中药制剂方法,可以制成散剂。
实施例4采用实施例1、2或3的原料药材,采用传统的中药制剂方法,可以制成散剂。
实施例5采用实施例1、2或3的原料药材,采用传统的中药制剂方法,可以制成丹剂。
实施例6采用实施例1、2或3的原料药材,采用传统的中药制剂方法,可以制成胶囊剂型。
实施例7采用实施例1、2或3的原料药材,采用传统的中药制剂方法,可以制成膏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溶栓消栓药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是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黄芪10-50份、丹参5-20份、川芎5-20份、水蛭1-10份、炙马钱子0.1-1份。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溶栓消栓药剂,其特征在于为丸剂。
3.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一种溶栓消栓药剂,其特征在于为散剂、膏剂、丹剂或胶囊剂。
4.如权利要求
2所述的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药材经筛选洗净、去除杂质、采用红外线干燥箱烘干,温度小于100℃,用切药机切成碎块,再用粉碎机将碎块粉成药粉,药粉过100目筛,取其筛下粉料,加中蜜1∶1.1合坨制成蜜丸。
专利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溶栓消栓药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征是基本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药剂黄芪、丹参、川芎、水蛭、炙马钱子。上述药剂的总重量份加入中蜜1∶1.1,合坨制成丸剂。特点是克服了脑中风急性期使用尿激酶引起出血的副作用,也克服予采用复蛇抗栓酶产生凝血的副作用,针对脑中风的急性期血液的改变,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元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62GKCN1101220SQ99122641
公开日2003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7日
发明者赵荣春, 丁志忠 申请人:赵荣春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非专利引用 (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