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排出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51003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排出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液体容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止倒流的容器开口部的排出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这种喷嘴在使内装物(流体)从容器主体排出时,特别是使像奶油状或胶体状的液体那样粘度比水高的所谓半流动体排出时,内装物及空气不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管子等容器中的内装物排出后,为了防止该内装物向容器内倒流,或吸入空气而提出了各种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全都采用某种倒流防止阀(以下称为逆止阀)。
现已提出了多种多样形式的逆止阀,作为代表的结构有例如,日本特开2001-301779号公报中记载的挡板(フラツプ)状的逆止阀、特开2001-278297号公报中记载的喇叭状的逆止阀、特开2001-240089号公报中记载的用弹簧力挤压隔片状的(駒状)阀部件(以下称为阀片(弁駒))型的逆止阀以及特开2000-289756号公报中记载的自由移动式的阀片作为逆止阀等等。
作为所有这些阀机构多数为比较简单的机构,可以说在成本方面是有效的技术。
然而,上述所有的现有技术都只是具有全部阀部件、机械地在开口部盖上盖这种形式的技术。
在上述现有技术的例子中,具有喇叭状的阀部件的阀其铰链部的可动性对阀功能有较大影响,其它的阀片移动式的阀恰恰是由阀片移动状况决定阀性能本身。而且所有这些在低粘度液体中,虽然可以说动作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阀功能也较高,但当是奶油状或胶体状的高粘度液体时,液体本身就成了动作部件的阻尼器,从而阀性能显著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上述中唯一用弹簧力在开口部挤压阀片式的阀可期望比较好的阀性能,但很显然,粘度越高,就越需要有强的弹簧力,相应地排出性能也变差,既返回也难于排出。
这样,由于以往的阀专门通过在开口部上盖上盖来实现防止倒流,因而即使说其基本上不能适用于高粘度液体也不为过。
而且,特别是在管型容器中,一直以来充填近于水的低粘度液体虽由于担心泄漏而存在困难,但假如能从高粘度液体直至较低粘度的液体广范地利用的话,就能够实现作为容器的通用性、高利用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具有防止内装物的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液体容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同时,能够不依赖于像现有技术那样的机械结构也能发挥防止倒流功能,并且提供了一种在平时开口状态下能限制内装物及空气倒流的划时代的排出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液体容器。
即,本发明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具有下以特征(1).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平时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被多个面夹持的间隙通道构成,通过将该间隙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上述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弯曲的面。
(3).上述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平面。
(4).上述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球面。
(5).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具有微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通过将该细微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6).上述细微通道由条槽和面构成。
(7).上述细微通道由凸条和面构成。
(8).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该液体通道由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其粘性或表面张力在通道内滞留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的狭小尺寸构成,并且该液体通道具有动至少一次沿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倒流通道,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9).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该液体通道由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其粘性或表面张力在通道内滞留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的狭小尺寸构成,并且该液体通道具有相对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使内装物的流动方向弯折至少一次的弯折通道,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0).上述液体通道的一部分是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构成的间隙通道。
(11).上述液体通道的一部分是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
(12).上述细微通道是由条槽和面构成。
(13).上述细微通道是由凸条和面构成。
(14).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及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通过将该间隙通道和细微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5).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进而,该通道构成具有至少一次沿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倒流通道的往复通道,通过将该间隙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6).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进而,该通道具有相对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使内装物的流动方向弯折至少一次的弯折通道,通过将该间隙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7).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及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进而,该通道构成具有至少一次沿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倒流通道的往复通道,通过将该间隙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8).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及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进而,该通道具有相对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使内装物的流动方向弯折至少一次的弯折通道,通过将该间隙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9).上述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弯曲面。
(20).上述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平面。
(21).上述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球面。
(22).上述细微通道由条槽和面构成。
(23).上述细微通道由凸条和面构成。
(24).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而且将该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以限制内装物在常态下的流通,进而,该通道通过具有两个或以上的沿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倒流通道,从而在容器排出口的限定空间内可确保足够长的管长,这样,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5).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平时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而且将该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以限制内装物在常态下的流动,进而,该通道通过具有沿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边反转边到达排出口的排出通道,从而在容器排出口的限定空间内可确保足够长的管长,这样,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6).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而且将该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以限制内装物在常态下的流通,进而,该通道通过形成螺旋状,从而在容器排出口的限定空间内可确保足够长的管长,这样,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7).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而且将该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以限制内装物在常态下的流通,进而,该通道通过形成漩涡状,从而在容器排出口的限定空间内可确保足够长的管长,这样,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8).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而且将该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以限制内装物在常态下的流通,进而,该通道通过形成迷宫状,从而在容器排出口的限定空间内可确保足够长的管长,这样,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9).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的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通过将该液体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的同时,在容器排出口部设置逆止阀,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30).上述逆止阀在弹性体板上至少设有一条在常态下闭合的狭缝。
(31).上述逆止阀设有在常态下关闭该喷嘴的排出口部的板状的阀。
(32).上述逆止阀设有在常态下关闭该喷嘴的排出口部的球状或隔片状的阀。
另外,本发明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有上述(1)-(3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排出喷嘴。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喷嘴的分解图。
图5是沿图4的BB线的剖面图。
图6是喷嘴的分解图。
图7是沿图6的CC线的剖面图。
图8是喷嘴的分解图。
图9是沿图8的DD线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11(a)及11(b)是表示间隙的其它结构例的重要部分的横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15是第2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剖面图。
图16是沿图15的EE线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18是其它结构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9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21是第3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22是沿图20的FF线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24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25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2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整体立体图。
图27是第4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28是第4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29是沿图27的GG线的剖面图。
图30是沿图27的HH线的剖面图。
图31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32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33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34是表示其它结构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35是表示其它结构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3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37是第5实施例的喷嘴的立体图。
图38是第5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39是沿图37的JJ线的剖面图。
图40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41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42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43是表示其它结构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44是表示其它结构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45是表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46是第6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47是沿图45的KK线的剖面图。
图48是沿图45的LL线的剖面图。
图49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50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51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52是表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53是第7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54是沿图52的MM线的剖面图。
图55是沿图52的NN线的剖面图。
图56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57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58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59是表示其它结构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60是表示其它结构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61是表示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62是第8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63是沿图61的PP线的剖面图。
图64是间隙件的俯视图。
图65是间隙件的仰视图。
图66是沿图62的RR线的剖面图。
图67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68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69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70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71是表示本发明第9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72是第9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73是沿图71的SS线的剖面图。
图74是沿图71的TT线的剖面图。
图75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76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77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78是表示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沿图2的AA线的剖面图。
图79是第10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80是按其它的细微通道结构构成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81是沿图80的UU线的剖面图。
图82是按其它的细微通道结构构成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83是图82的VV线的剖面图。
图84是按其它的细微通道结构构成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85是图84的WW线的剖面图。
图86是表示细微通道的结构的重要部分的横剖面图。
图87是表示细微通道的结构的重要部分的横剖面图。
图88是表示本发明第11实施例的沿图15的EE线的横剖面图。
图89是表示本发明第12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90是第12实施例的沿图20的FF线的横剖面图。
图91是表示本发明第13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92是第13实施例的沿图27的HH线的横剖面图。
图93是表示本发明第14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94是第14实施例的沿图37的JJ线的横剖面图。
图95是表示本发明第15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96是第15实施例的沿图45的KK线的横剖面图。
图97是第15实施例的沿图45的LL线的横剖面图。
图98是表示本发明第16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99是第16实施例的沿图52的MM线的横剖面图。
图100是第16实施例的沿图52的NN线的横剖面图。
图101是表示本发明第17实施例的容器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
图102是沿图101的XX线的横剖面图;(a)是液体通道为周面间隙时的剖面图,(b)是液体通道为细微通道60时的剖面图。
图103是第17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104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105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106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107是表示本发明第18实施例的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
图108(a)、108(b)分别是沿图107的Y1-Y1及Y2-Y2线的横剖面图。
图109是第18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110是沿沿图107的Y3-Y3线的纵剖面图。
图111是沿沿图107的Y4-Y4线的纵剖面图。
图112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113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114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115是表示本发明第19实施例的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
图116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117是表示内装物所受负压的示意图。
图118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119是表示其它结构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20是表示其它结构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21是表示本发明第20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纵剖面图。
图122是表示本发明第20实施例的喷嘴的立体图。
图123是沿图122的ZZ线的剖面图。
图124是第20实施例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125是第20实施例的其它结构的喷嘴的分解图。
图126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127是表示各个部分尺寸的示意图。
图128是表示本发明第21实施例的喷嘴的立体图。
图129是第21实施例的喷嘴的重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30是表示第21实施例的喷嘴的其它结构例子的立体图。
图131是表示第21实施例的喷嘴的其它结构例子的立体图。
图132是表示第21实施例的喷嘴的其它结构例子的立体图。
图133是表示本发明第22实施例的喷嘴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34是表示狭缝例子的俯视图。
图135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136是表示液体通道内负压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37是表示本发明第23实施例的喷嘴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38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图139是表示本发明第24实施例的喷嘴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图140是表示内装物排出时的流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具有本发明的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排出喷嘴(以下称为本发明的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液体容器(以下称为本发明的容器)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叙述。
实施例1图1至图13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喷嘴的第1实施例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
图1是取下盖时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图1中,本发明的容器1在容器主体2的上部一体地设有筒状部3,在其前端(上端)设有平面部4,同时在其中央设有后述的本发明的喷嘴的排出口12突出的开口部5。在筒状部3的外周形成外螺纹6。用该外螺纹6螺纹固定盖7。在本实施例中,容器主体2为管容器。
图2是本发明的容器的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
容器主体2及筒状部3由聚乙烯或复合材料用常规方法一体地形成。容器主体可以是能通过手握等施加外压而变形、从而使内装物从排出口挤出这样柔软的容器,除如图1所示的一般的管之外,袋状容器等也适用。如图2所示,在筒状部3的内侧嵌有本发明的喷嘴8。本发明的喷嘴8以在筒状部件9的内侧嵌入圆柱状部件10的方式构成。图3是沿图2的AA线的横剖面图。如图4所示,筒状部件9在上端设有平面部11,在其中央部设有排出口12,从下端的开口部13到排出口12的排出通道不存在将其堵塞的部件而贯通。并且,筒状部件9的下端的开口部13的一部分形成朝向上方变窄的锥形的同时,通过将圆柱状部件10的下端也做成向下变细的锥形,从而如图2所示,由于截面成为炉筒状,所以容器主体内的内装物易于从间隙流入。如果不是这种锥形,则排出时的流入阻力变大,从而排出变得困难。
筒状部件9的内径比圆柱状部件10的外径大一些,当圆柱状部件10嵌入筒状部件9中时,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两者之间的圆柱状部件10的侧面和上端分别形成纵向的周面间隙14和横向的平面间隙15。当形成这些间隙时,如图4所示,在圆柱状部件10的侧面的纵长方向(图面上的上下方向)形成数根(图中为4根)凸条16。该凸条16的高度设计成间隙的高度。另外,该凸条16也延长至圆柱状部件10的上端18,形成筒状部件9的内面下端17和圆柱状部件10的上端18之间的间隙。这样,通过设置一定高度的凸条16,在组装了两者的状态的沿BB线的横剖面(图5)中,能够确保由两者形成的周面间隙14及图2所示的上端间隙15的间隙尺寸一定。当然,该凸条16也可以以突起代替。还有,虽然周面间隙14像这样以筒状体和棒状体来构成最为简单,但当然也可以通过平行地配置所谓弯曲面来构成间隙。
该周面间隙14的尺寸设计成,使流过间隙的内装物(液体)在一定压力以下时,因其自身的粘性或表面张力将通道堵塞而不能流过的程度。即,内装物的粘度越低间隙越窄,相反粘度高时间隙可增大。这里所说的一定压力是指对容器主体2主要用手进行挤压等使内装物挤出后,以容器主体2的弹性恢复力等在容器主体内所产生的将内装物吸回容器主体内的力(负压)的大小。平面间隙15还成为从周面间隙14流出的内装物向排出口12改变流动方向时的平台。
再有,关于确保该间隙尺寸的方法不限于上述方法。即,如图6所示,既可以将凸条16设置在筒状部件9的内面,也可以如图8所示,在圆柱状部件10的外周的上端附近19设置具有与筒状部件9的内径相适应的直径的嵌合部20,并使其嵌合。在后者的场合,在嵌合部20的所希望的位置设置切口21作为内装物的通道。另外,嵌合部20既可以设置在筒状部件9一侧,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圆柱状部件10的下端。图7及图9分别是图6的沿CC线和图8的沿DD线的横剖面图。
如上所述,间隙通道除用筒状部件的内周面与圆柱状部件和外周面这一对面来构成之外,如图11(a)及11(b)所示,也有周边形状为多边形时用3个以上的面构成的情况。
再有,在以下所有的各实施例中,间隙的形成方法可采用实施例中所示的任何一种,或者其它的可确保间隙均匀而且稳定的方法。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10中箭头所示,内装物通过用手等挤压容器主体2的外部使内压上升而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本发明的喷嘴8的下端的间隙入口13。由于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周面间隙14,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便流入周面间隙14,并流至排出口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容器主体2的挤压时,由于容器主体2利用自身本来具有的弹性抵抗容器主体2的表面所受的大气压而要复原,从而在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如图12所示,在周面间隙14、平面间隙15及排出通道内的内装物上作用有将其吸回容器主体内方向上的力。但是,在该负压程度下,由于内装物的流动受到其自身的粘度或表面张力及通道内阻力的限制,不能抵抗通道内的阻力而流动,所以会出现内装物自身堵塞间隙并停留在通道内的现象。更具体地说,以本发明的喷嘴8为边界,在排出口12上其开口面积上作用有大气压,另一方面,虽在容器主体内因容器主体2的表面所受大气压与容器主体2的恢复力的差而产生负压,但在常压下本发明的喷嘴8由于作为减压孔口功能使两者平衡,所以由压力差导致的内装物的移动受到限制。也就是说,内装物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因此,要再次使内装物排出时,为使内装物抵抗通道内阻力而排出以必需的力挤压容器主体2时,内装物立刻从排出口12排出。由于没有像以往的容器那样首先要将吸入容器主体内的空气排出后再挤出内装物这样的过程,所以能够提供一种对外压反应良好的容器。
进而,由于容器内未吸入空气,所以适用于怕氧化的内装物。
还有,虽然在排出口12的前端能有极少的内装物被吸入,但通过在盖7的内侧设置在盖上盖7时与该排出口12接触的密封件,或设置与排出口的内径相适应的未图示的突起等,使得位于最前部的内装物不与空气接触,便能使内装物与空气的接触无限接近于完全没有。
并且,对于实现这些作用的结构,由于本发明的喷嘴8完全不使用可动部件,因此没有故障发生,能永久地保持其功能及性能。
如图13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构成内装物的流道的各间隙等,即,适当地调整筒状部件10的侧面的周面间隙14的尺寸W1、上端的平面间隙15的尺寸W2及排出口12的内径尺寸W3等各尺寸,即可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实施例2图14至图17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的第2实施例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
图14是喷嘴的分解图,图15是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结构的本发明的容器1的筒状部3的内侧,嵌有本发明的喷嘴8。本实施例中,其结构的特征是周面间隙14及平面间隙15分别有多个。
另外,与实施例1同样,本发明的喷嘴8以在筒状部件9的内侧嵌入圆柱状部件10的方式构成。图16是图15的沿EE线的横剖面图。如图15所示,筒状部件9在上端设有平面部11,在其中央部位设有排出口12的同时,在其内侧还垂直设置有与排出口12基本上同样的管状部22,从下端的开口部13到排出口12的排出通道不存在将其堵塞的部件而贯通。
在圆柱状部件10的上端设有凹部23,使得上述筒状部件9的管状部22在其侧面具有间隙14B、在其下端具有间隙15B地插入其中。凹部23的底部呈球面状,间隙15B成为较大的空间,如图17所示,从间隙14B的流出会更顺利。然而,由于在倒流时从这个大空间向间隙14B的通道急剧变窄,因而能够取得减压效果,从而提高防止倒流效果。筒状部件9的内径比圆柱状部件10的外径大一些,在将圆柱状部件10嵌入筒状部件9时,在两者之间的圆柱状部件10的侧面和上端形成所希望的周面间隙14A及平面间隙15A。进而,圆柱状部件10的内径比筒状部件9的管状部22的外径大一些,在圆柱状部件10的上端和筒状部件9上形成所希望的间隙14B、15B。
该周面间隙14A及14B的尺寸按照与实施例1所示的方法同样地设计,使得流过间隙的内装物(液体)在一定压力以下时,因其自身的粘性或表面张力将通道堵塞而不能流过的程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管状部22和凹部23形成多个间隙。关于平面间隙15,15A是从周面间隙14A向14B流动的U型转向部,平面间隙15B成为改变内装物从周面间隙14B流向排出口12的流动方向的平台。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8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17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挤压使内压上升而被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该喷嘴8的下端的间隙入口13。由于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周面间隙14A,但当在容器主体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便流入周面间隙14A,一直流至平面间隙15A,并在此U型转向而沿与原来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进而流入周面间隙14B。然后,从周面间隙14B通过平面间隙15B流至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容器主体2的挤压时,由于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内装物及外部的空气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本实施例中,由于通过设置多个周面间隙14及平面间隙15和流动的转向,流道阻力比实施例1更大,因此可用于更低粘度液体。另外,对于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可以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地通过适当地调整构成内装物的流道的各间隙的尺寸来实现。
图18及图19表示在上述结构中将圆柱状部件10的上端凹部23的底部做成平面形状的情形。通过这样做使得狭窄通道以直角弯曲,由此使返回的流道阻力变得更大,从而提高防止倒流性能。
实施例3图20至图23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的第3实施例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
图20是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容器1的筒状部3的内侧,嵌有本发明的喷嘴8。本实施例中,其结构为周面间隙14及平面间隙15分别有多个的同时,与上述实施例2相比还多一个平面间隙15。
本发明的喷嘴8以在筒状部件9的内侧嵌入盖状部件24、进而再在其内部嵌入筒状部件25的方式构成。图22是图20的沿FF线的横剖面图。如图21所示,筒状部件9在上端设有平面部11,在其中央部位设有排出口12,从下端的开口部13到排出口12的排出通道不存在将其堵塞的部件而贯通。
与筒状部件9嵌合的盖状部件24做成在筒状形状的上端具有平面部的形状,并使开口部朝下地嵌入筒状部件9的内部。进而,与该盖状部件24的内部嵌合的筒状部件25具有用于在筒状部26的下端堵塞上述筒状部件9的下端开口13的凸缘27,其纵剖面呈倒T字状。在凸缘27的中心处具有开口28,并贯通筒状部26。然后,利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来分别决定各部件9、24、25的尺寸使其形成间隙,并将其嵌入形成一体。于是如图20所示,分别形成两个周向间隙14A、14B及三个横向的平面间隙15A、15B及15C。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8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23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挤压使内压上升而被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该筒状部件25的下端的入口(开口)28。虽然成为入口的筒状部件25的筒状部26的内部通道比较宽,内装物易于流入,但在平面间隙15A处被强迫改变方向,而且由于周面间隙14A的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周面间隙14A,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便在平面间隙15A处U型转向而沿与原来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进而流入周面间隙14A,并流至平面间隙15B处,在此再U型转向而流入周面间隙14B。然后,经由平面间隙15C流至排出口12而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如图24所示,由于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内装物及外部的空气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本实施例中,由于在设置多个周面间隙14及平面间隙15的基础上,再加上两次困难的转向,流道阻力比实施例2大,因此可用于更低粘度液体。另外,对于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如图25所示可通过适当地调整构成内装物的流道的各间隙14及15的尺寸来实现。
实施例4图26至图35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的第4实施例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
图26是取下盖的状态下的整体的立体图,另外,图27是本发明的容器的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在图26及图27中,本发明的容器1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在容器2主体的上部一体地设有筒状部3,在其内部设有本发明的喷嘴8的同时,在筒状部3的外周设有外螺纹6,螺纹连接在中央处突出设有排出口12的喷嘴盖29(图27中用虚线表示),并夹持该喷嘴8的凸缘32而固定在筒状体3的上端。在喷嘴盖29的前端排出口12的外周形成外螺纹6,用该螺纹6与盖7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容器主体2也采用管容器。
本发明的喷嘴8以在筒状部3的内侧嵌入圆柱状部件30和筒状部件31的方式构成。如图28所示,在上端具有凸缘32的圆柱状部件30上,在凸缘32的正下方沿圆周方向设有多个条槽33,另外,在凸缘32的中央设有排出通道34,使得其深度与该条槽位置相同,进而沿半径方向放射状地设置连通该排出通道34的底部和条槽33的底部的通道35。该通道35在图28上虽为截面是圆的管状通道,但只要是将排出通道34和条槽33连通,哪种截面形状都可以。然后,再从条槽33的下侧朝向下端做成直部36。
筒状部件31基本上是简单的管状体,其结构做成使上端的内径与圆柱状部件31的凸缘32和条槽33间的外径嵌合。然后,在筒状部件31的内周面和圆柱状部件30的直部36的外周面之间,利用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形成周面间隙14。
图29及图30分别是图27的沿GG线及HH线的横剖面图。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31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从该喷嘴8的下端的筒状部件31的下端的开口部37流入周面间隙14的入口。由于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周面间隙14,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便流入周面间隙14,并一直流至条槽33,在此成直角地改变流动方向,通过通道35穿过排出通道34,直至喷嘴盖29的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如图32所示,内装物虽要被吸回容器内,但由于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内装物和外部的空气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如图33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构成内装物的流道的各间隙等,即,适当地调整筒状部件30的侧面的周面间隙14的尺寸W1、横通道35的尺寸W2及排出通道34的内径尺寸W3及排出口12的内径尺寸W4等各尺寸,即可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图34表示在上述的结构中,通过在筒状部件31的下端设置底部38的同时,将开口部37做成更小直径的孔,在圆柱状部件31的下端和筒状部件31的底面内侧之间也形成横向间隙15的情形。进而,图35的情况是,通过在筒状部件30的下端设置凹部39,使从开口部37的流入和向横向的方向转换变得更顺利。
实施例5图36至图42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的第5实施例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
图36是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容器1的筒状部3的内侧嵌有本发明的喷嘴8。虽然间隙构成基本上与实施例1相同,但本实施例的结构是将内装物向本发明的喷嘴8流入的流入口配置在更接近于排出口12的位置。
如图37所示的本发明的喷嘴8,如图38所示,以在上方设置开口部40的杯状部件41中嵌入筒状部件31的方式构成。如图38所示,杯状部件41在上端设有凸缘32的同时,其圆周部再向上方立起面形成台阶42,筒状部件31也在上端设有凸缘32的同时,从该凸缘32稍微向下的位置上形成圆周方向的条槽33,进而,在下端也在圆周上设置台阶42。筒状部件31的凸缘32的直径做成与杯状部件41的凸缘32的台阶42的内径相适应的尺寸,并且筒状部件31的凸缘32与杯状部件41的台阶42嵌合而成为一体。在杯状部件41的凸缘32的下方位置上设有与内部连通的通道35,该位置与被插入其内部的筒状部件31的条槽33的位置相适应。
筒状部件31的条槽下的直部43的直径比杯状部件的筒状部44的内径略小,如图36所示,利用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法,在两者间形成周面间隙14,并在筒状部件31的下端与杯状部件41的内底之间形成平面间隙15。
图39是图37的沿JJ线的横剖面图。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8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40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沿该筒状部3与本发明的喷嘴8间的间隙向容器开口部方向流动,流入通道35的入口。从通道35流入的内装物流入由里面的条槽33形成的空间,一边滞留一边向周面间隙14的方向改变流动方向。由于周面间隙14的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周面间隙14,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在条槽内改变方向,沿与原来流动相反的方向向容容器主体的方向流动,流入由筒状部件31的下端所设的台阶42形成的空间。该空间与上述条槽33同样可以说是用于使内装物易于改变方向的平台,在此一旦增压便流入平面间隙15。然后经由平面间隙15,通过管状部件31的排出通道34流至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如图41所示,虽然在通道内滞留的内装物上作用有要将其吸回容器主体内的力,但由于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内装物及外部的空气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如图42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构成内装物的流道的各间隙等,即,适当地调整筒状部件31的侧面的周面间隙14的尺寸W1、下端部的平面间隙15的尺寸W2、排出通道34的内径尺寸W3及排出口12的内径尺寸W4等各尺寸,即可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图43及图44分别表示筒状部件31的条槽33及下端部的台阶42的形状的变型。像这样,为了在间隙通道的所希望的位置上形成一定的空间以作为可以说用于改变流动方向的平台,条槽33及台阶42的形状不限于矩形。
实施例6图45至图51表示本发明的喷嘴第6实施例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可以称之为上述实施例4的简化型。
图45是本发明的容器的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喷嘴8以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容器1的筒状部3的内侧直接嵌入圆柱状部件30方式构成。如图45及图46所示,在上端具有凸缘32的圆柱状部件30上,在凸缘32的正下方沿圆周方向设有条槽33,另外,在凸缘32的中央设有排出通道34,使得其深度与该条槽位置相同,进而沿半径方向放射状地设置连通该排出通道34的底部和条槽33的底部的通道35。该通道35在图上虽为截面是圆的管状通道,但只要是将排出通道34和条槽33连通,哪种截面形状都可以。然后,再从条槽33的下侧部分朝向下端做成直部36。
筒状部3与圆柱状部件30的直部36平行地形成,在其内径和圆柱状部件30的直部件36的之间,利用与上述实施例1同相的方法形成周面间隙1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圆柱状部件30直接适应于筒状部3的内侧并确保间隙的精度和均匀性,在形成筒状部件3的内侧时,应要求相应的精度(平行度)。
然后,在筒状部3的外周设有外螺纹6,螺纹连接在中央处突出设有排出口12的喷嘴盖29(图45中用虚线表示)上,并夹持该圆柱状部件30的凸缘32而固定在筒状体3的上端。
图47及图48分别是图45的沿KK线及LL线的横剖面图。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8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49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本发明喷嘴8的周面间隙14的入口。由于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周面间隙14,但当在容器主体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流入周面间隙14,并一直流至条槽33,在此成直角地改变流动方向,通过通道35穿过排出通道34,直至喷嘴盖29的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如图50所示,虽然滞留在通道内的内装物上作用有要将其吸回容器主体内的力,但由于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内装物和外部的空气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如图51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构成内装物的流道的各间隙等,即,适当地调整筒状部件30的侧面的周面间隙14的尺寸W1、横向通道35的尺寸W2、排出通道34的内径W3及排出口12的内径W4等各个尺寸,即可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实施例7图52至图58表示本发明的喷嘴第7实施例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
本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喷嘴8以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容器1的筒状部3的内侧直接嵌入喷嘴件46的方式构成。该喷嘴件46基本形成H字的形状,在外周上沿圆周方向上下并列地设有两条条槽33A、33B,进而在高度方向的上下端分别形成排出通道34和入口通道47。然后,如作为图52的沿NN线的横剖面图的图54所示,排出通道34和入口通道47两通道分别通过直径方向上设置的通道35A而与上述条槽33A连通。通道35B与条槽33B间的关系也同样用图53所示的通道35B连通。
如图53所示,喷嘴件46的外周面通过设置两条条槽33A、33B做成被这两条条槽33A、33B划分形成三条凸条的形状。然后,三条凸条中的最上部形成凸缘32的同时,在凸缘32和上条槽33B之间有台阶42。中间的凸条部作为直部36比上下凸条的直径小一些。另外,最下部的凸条48与上述台阶42同样,直径做得与筒状部3的内径相适应。在将该喷嘴件46装入容器主体3的筒状部件3中时,将喷嘴件46压入筒状部3内直至与筒状部3的端面45相接触,使台阶42和最下部的凸条48与筒状部3内径嵌合。于是,在中央的直部36和筒状部3的内径之间形成周面间隙14,上下两条条槽33A、33B通过该周面间隙14连通。在形成该周面间隙14时,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另外,与前实施例6同样,由于要使喷嘴件46直接适合于筒状部3的内侧,为了确保间隙的精度和均匀性,在成形筒状部件3的内侧时,要求相应的精度(平行度)。
然后,在筒状部3的外周设有外螺纹6,螺纹连接在中央处突出设有排出口12的喷嘴盖29上,并夹持该喷嘴件46的凸缘32而固定在筒状体上端45上。
图54及图55分别是图52的沿MM线及NN线的横剖面图。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8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56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该喷嘴件46的入口通道47的入口。当流至里面时,向横方向的通道35A的入口改变方向。穿过通道35A流入条槽33A,一边滞留一边向上方改变方向。由于周面间隙14的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间隙14,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流入周面间隙14,并一直流至条槽33B,在此成直角地改变流动方向,通过通道35B并穿过排出通道34,直至喷嘴盖29的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如图57所示,虽然滞留在通道内的内装物上作用有要将其吸回容器主体内的力,但由于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内装物和外部的空气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如图58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构成内装物的流道的各间隙等,即,适当地调整入口通道的直径W1、横向通道35A的直径W2、周面间隙14的尺寸W3、横向通道35B的尺寸W4、排出通道34的内径W5及排出口12的内径W6等各尺寸,即可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图59及图60分别表示喷嘴件46的条槽33A、33B的截面形状的变型。像这样,为了在间隙通道的所希望的位置上形成一定空间作为可以说是用于改变流动方向的平台,条槽的形状不限于矩形。
实施例8图61至图70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的第8实施例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
图61是本发明的容器的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
如图61所示,本实施例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容器1的筒状部3的内侧嵌入本发明的喷嘴8。本发明的喷嘴8以在筒状部件9的内侧嵌入并列设置多个平面间隙15的间隙件49的方式构成。如图62所示,在筒状部件9的上端设有平面部11,在其中央部设有排出口12,并从下端的开口部13一直贯通至排出口12。另外,筒状部件9的下端的开口部13通过使其一部分形成向方变窄的锥形,则内装物易于从容器主体2流入平面间隙15。
使筒状部件9的内径及间隙件49的外径尺寸相互配合,并使筒状部件9的外径的尺寸与筒状部3的内径的尺寸相互配合。还有,为了将该间隙件49嵌入筒状部内,可以在焊接容器主体2的下端前,将其从下端开口插入后再焊接下端。图63是图61的沿PP线的横剖面图。
如图62及图64至图66所示,间隙件49是在内部并列设置多个平面间隙15的筒状部件,为了确保与筒状部件9的内侧下端面之间的间隙,其上端形成有凹下所希望尺寸的凹部50。另外,在凹部50的中央设有与排出口12的直径基本上相同直径的障板51,以使得通过中央部的平面间隙15而至的内装物不以原状从排出口12排出。
图64及图65分别是间隙件43的俯视图及仰视图。图66是沿图62的RR线的横剖面图。
与上述各实施例同样,该间隙14的尺寸根据内装物的粘度形成。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67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该喷嘴8的下端的间隙入口13。虽然立即到达平面间隙15的入口,由于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不能流入平面间隙15,但当在容器主体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流入平面间隙15,并流至排出口12而被排出。图68是图61的沿QQ线的横剖面图。这时,如图68所示,流入间隙件43的中央附近的平面间隙15的内装物碰到障板51的背面时无法直线地向排出口12流动,而要绕过障板51流向排出口。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如图69所示,虽然滞留在通道内的内装物上作用有要将其吸回容器主体内的力,但由于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内装物和外部的空气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如图70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构成内装物的流道的各间隙等,即,适当地调整平面间隙15的尺寸W1及排出口12的内径W2的各尺寸,即可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实施例9图71至图77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第9实施例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
图71是本发明的容器的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
如图71所示,本实施例在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容器1的筒状部3的内侧嵌入本发明的喷嘴8。本发明的喷嘴8以相互具有球面型的凹凸部的上下两个构件相互嵌入的方式构成。如图71及图72所示,上构件52在其中央部位突出设置有排出口12并上下贯通。另外,下端形成球面上的凹部54,并且在外周下部形成与下构件嵌合的台阶42。下构件53形成较浅的杯状,在中央部位形成具有所希望间隙而与上述上构件52的球面凹部54相适应的球状突起56。图73及图74分别是图71的沿SS线及TT线的横剖面图。
另外,在球状突起56的周围,设置所希望个数的与下构件53的下面55连通的通道35。该通道35不必一定是如图74所示的圆形截面,只要其开口是使内装物从容器主体内流入由上述球面凹部54和球面突起56所形成的球面间隙14者,可以是任何形状。还有,本实施例中,在形成该球面间隙14时,也可采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方法。另外,为使本发明的喷嘴8嵌入筒状部内,与上述实施例8的间隙件49同样,可以在焊接容器主体2的下端前,在将其从下端开口插入后再焊接下端。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8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75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本发明喷嘴8的下端的通道35的入口。虽然通过了通道35的内装物立即到达球面间隙14的入口,由于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不能流入球面间隙14,但当在容器主体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流入球面间隙14,并通过排出通道34流至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如图76所示,虽然滞留在通道内的内装物上作用有要将其吸回容器主体内的力,但由于与上述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内装物和外部的空气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如图77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构成内装物的流道的各间隙等,即,适当地调整通道35的内径尺寸W1、间隙14的尺寸W2及排出口12(排出通道34)的内径W3的各尺寸,可以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实施例10图78至图87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第10实施例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
相对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以周面间隙14形成液体通道,本实施例是以细微通道来构成液体通道。即,如作为沿图2的AA线的剖面图的图78及图79所示,在沿圆柱状部件10的侧面的纵长方向(如图79所示,图面的上下方向)设置无数条条槽60,各条槽60在与筒状部件9的之间形成细的通道(以下称细微通道)61。另外,如图2所示,与实施例1同样,在筒状部件9的内部下端面16和圆柱状部件10的上端面17之间形成平面间隙15。为确保该平面间隙15一定,可以如图79所示设置间隙的高度尺寸的突起62。
该细微通道61的尺寸设计成,使得流过细微通道的内装物(液体)在一定压力以下时,因其自身的粘性或表面张力将通道堵塞而不能流过的程度。即,内装物的粘度越低通道越窄,相反粘度高时可加宽通道。即,如果看图78的话,该通道的截面积的大小由条槽60的宽度及深度来决定。而且,这里所说的一定压力是指主要通过对容器主体2挤压等使内装物挤出后,因容器主体2的弹性恢复力等在容器主体上产生的将内装物吸回容器主体内的力(负压)的大小。平面间隙15的尺寸取得较小时,圆柱状部件的上端的角部的通道弯成直角,从而流道阻力更大。对于不需要这样的阻力的场合,可将圆柱状部件10的上端的角部倒角。另一方面,将该尺寸取得较大时,由于成为从细微通道61流出的内装物流向排出口的改变流动方向的平台,从而内装物易于排出。
另外,关于该细微通道61的形成方法,并不限于上述的方法。即,如图80所示,既可以将图79中的无数条细小的条槽60换成凸条63,或者也可以做成如图82所示形成网眼状的条槽60或凸条63。这就是所谓的旋轮线64,除通过注射成形之外还可通过滚压成形来形成。图82是省略了大半的旋轮线64表示的图。图81是图80的沿UU线的横剖面图,图83是图82的沿VV线的横剖面图。并且,也可以采用如图84所示的结构,在筒状部件9的内面设置这些条槽60或凸条63等。图85是沿图84的WW线的横剖面图。另外,这样形成细微通道61时,如图86及图87所示,可以在圆柱状部件10的外周(图86(a)及图87(a))或筒状部件9的内周(图86(b)及图87(b))的任何一方设置条槽60或凸条63。也就是说,细微通道61是通过如图86所示的以细微条槽60和并列的峰连接的平面形成的,或者是通过如图87所示的以并列的凸条63连接的平面形成的之中的任何一种形成横截面细微的通道。另外,当然的是,通道的横截面既可以是如上所述的如图86所示的大致半圆形,也可以是如图87所示的大致三角形,或未图示的矩形。
另外,在以下的所有实施例中,细微通道的形成方法采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或采用其它可确保细微通道均匀并稳定的方法。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引用实施例1的图10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本发明的喷嘴8的下端的细微通道入口(开口)13,由于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细微通道61(图10的14),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流入细微通道61,流至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由于容器主体2利用本来就有的自身的弹性抵抗容器主体2的表面所受的大气压而要复原,从而在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如图12所示在细微通道61及排出通道内的内装物上作用有将其吸回容器主体内方向上的力。
如图13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内装物的流道,即,适当地调整筒状部件10的侧面的细微通道61(图13中的14)的尺寸W1、上端的间隙15的尺寸W2及排出口12的内径W3的各尺寸,即可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实施例11图88是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第11实施例的上述实施例2的图15的沿EE线的横剖面图。
本实施例也与上述实施例10同样,将上述实施例2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即,本实施例的特征是细微通道61及平面间隙15分别由多个构成。除将实施例2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以外,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2相同。因此,对于细微通道61的结构,引用上述实施例10的说明,并用细微通道61代替实施例2的说明中的周面间隙14。
实施例12图89及图90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第12实施例,图89是喷嘴的分解图,图90是实施例3的图20的沿FF线的横剖面图。
本实施例也与上述实施例10同样,是将上述实施例3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除将实施例3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以外,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3相同。所以,对于细微通道61的结构,引用上述实施例10的说明,并用细微通道61代替实施例3的说明中的周面间隙14。
实施例13图91及图92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第13实施例,图91是喷嘴的分解图,图92是实施例4的图27的沿HH线的横剖面图。
本实施例也与上述实施例10同样,是将上述实施例4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除将实施例4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以外,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4相同。所以,对于细微通道61的结构,引用上述实施例10的说明,并用细微通道61代替实施例4的说明中的周面间隙14。
实施例14图93及图99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第14实施例,图93是喷嘴的分解图,图94是实施例5的图37的沿JJ线的横剖面图。
本实施例也与上述实施例10同样,是上述实施例5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除将实施例5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以外,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5相同。所以对于细微通道61的结构,引用上述实施例10的说明,并用细微通道61代替实施例5的说明中的周面间隙14。
实施例15图95至图97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第15实施例,图95是喷嘴的分解图,图96及图97分别是实施例6的图45的沿KK线、LL线的横剖面图。
本实施例也与上述实施例10同样,是将上述实施例6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除将实施例6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以外,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6相同。所以,对于细微通道61的结构,引用上述实施例10的说明,并用细微通道61代替实施例6的说明中的周面间隙14。
实施例16图98至图100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第16实施例,图98是喷嘴的分解图,图99及图100分别是实施例7的图52的沿MM线、NN线的横剖面图。
本实施例也与上述实施例10同样,是将上述实施例7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除将实施例7的周面间隙14换成细微通道61以外,其它结构及作用效果与实施例7相同。所以,对于细微通道61的结构,引用上述实施例10的说明,并用细微通道61代替实施例7的说明中的周面间隙14。
实施例17图101至图106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喷嘴的第17实施例,并且,具有该喷嘴的容器的整体图与上述图26相同。
图101是本发明的容器的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
容器主体2及筒状部3与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由聚乙烯或复合材料用常规方法一体地形成。在筒状部3的内侧嵌有本发明的喷嘴8。本发明的喷嘴8以在上构件65的内侧嵌入下构件66的方式构成。图102是沿图101的XX线的横剖面图,其中,图102(a)是在上下构件间形成的液体通道为周面间隙14的场合下的横剖面图,图102(b)是液体通道为细微通道61的场合下的横剖面图。图103是本发明的喷嘴8的分解图。
如图104所示,上构件65在其内侧设有多个同心圆的壁67。在其中央部位设有排出通道34。在下构件66上也与上构件65同样在内部设置同心圆的壁67,如图101所示,两者的同心圆壁67的纵剖面呈梳状地相互嵌合。这时,在两者的壁67之间形成内装物流通的通道68。于是通过这样的结构而具有向与从容器主体2流向排出口12的原来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倒流通道,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1所示进行两次倒流,通过在容器的开口部的狭窄空间内具有折叠配置的狭小通道,便能设置长度极长的通道。由于通道越长管内的阻力越大,这就是也能适用于低粘度液体的道理。但是,在从本发明的喷嘴8的内装物入口至排出通道34之间不存在堵塞该通道的部分而贯通。图103中的62是用于确保在这部分上的通道(空间)的突起,即挡块,在下构件66嵌入上构件65时其上端与上构件65接触。由此,在液体通道68的中途形成内装物反转的空间69。
该液体通道68的尺寸设计成,流过液体通道的内装物(液体)在一定压力以下时,因其自身的粘性或表面张力将通道堵塞而不能流过的程度。即,内装物的粘度越低通道越长,相反粘度高时通道可加宽。这里所说的一定压力是指主要通过对容器主体2挤压等使内装物挤出后,由容器主体2的弹性恢复力等在容器主体上产生的将内装物吸回容器主体内的力(负压)的大小。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8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104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本发明的喷嘴8的下端的通道入口。由于通道68的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通道68,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便流入通道68,在反转69空间边反转边流至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由于容器主体2利用本来具有的自身的弹性抵抗容器主体2的表面所受的大气压而要复原,从而在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如图105所示,在通道68内的内装物上作用有将其吸回容器主体内方向上的力。可是,在该负压程度下,由于通过其自身的粘度或表面张力及通道内阻力限制流动,内装物不能抵抗通道内的阻力而流动,所以出现内装物堵塞通道68并停留在通道内的现象。
如图106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内装物的各流道的尺寸,即,适当地调整液体通道68的间隙尺寸W1、反转空间69的尺寸W2、排出通道34的内径W3及排出口12的内径W4的各尺寸,即可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本实施例中,通道68可以考虑做成周面间隙通道或做成细微通道这两种。通道的形成方法可采用与上述的各实施例相同的方法。
实施例18图107至图114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喷嘴的第18实施例。
图107是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在如图26所示的本发明的容器1的筒状部29的内侧嵌有本发明的喷嘴8。
如图109所示,本发明的喷嘴8在筒状的外体70的内部嵌入内体71。外体70做成在筒状部件的上端设有平面部、在中央竖直设置排出口12的形状,从下端开口至上端的排出口12贯通。
内体71在长度方向的中途(图107中有两处)沿宽度方向贯通设有狭缝72。与上述实施例17的液体通道68同样,该狭缝72的尺寸设计成,流过狭缝的内装物(液体)在一定压力以下时,因其自身的粘性或表面张力将通道堵塞而不能流过的程度。另外,为连通该狭缝72设置平面部73。在连接狭缝72和上下的端部的位置处也设置该平面部73。图108(a)、图108(b)分别是沿图107的Y1-Y1线及Y2-Y2线的横剖面图。另外,图110是沿图107的Y3-Y3线的纵剖面图,而图111是沿图107的Y4-Y4线的纵剖面图。
这样经过多次反复反转,通过在容器的开口部的狭窄空间内具有折叠配置狭小通道,便能设置长度极长的通道。
本实施例中,这样构成的本发明的喷嘴8做成从容器主体嵌入筒状部3的内部。并且,盖7直接安装在筒状部3上设置的螺纹6上。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8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112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内体71的下端平面部73,进而流入第1狭缝72的入口。由于狭缝72的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狭缝72,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如图112中的箭头所示,内装物在纸面上从右向左流过第1狭缝72,在平面部73改变方向后流入第2狭缝72,然后再穿过第2狭缝72,在第2平面部73再次改变方向,流至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由于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如图113所示,因通道内残留的内装物抵抗作用于其上的负压而使内装物及外部空气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如图114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内装物的各流道的尺寸,即,适当地调整平面部73的厚度尺寸W1、狭缝72的尺寸W2及排出口12的内径W3的各尺寸,即可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实施例19图115至图118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喷嘴的第19实施例。
图115是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在本发明的容器1的筒状部3的上端开口部嵌有本发明的喷嘴8,并用喷嘴盖5固定。
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喷嘴8在具有凸缘32的筒状的上构件65上形成外螺纹6,与在内径上具有与其配合的内螺纹的杯状的下构件66螺纹连接。两者在螺纹连接的螺纹中以所希望的间隙进行螺纹连接。并且,与上述实施例17的液体通道68同样,该间隙的的尺寸设计成流过间隙的内装物(液体)在一定压力以下时,因其自身的粘性或表面张力将通道堵塞而不能流过的程度;同时,沿螺纹牙形成螺旋状的通道74。通过这样做成螺旋形状,在容器的开口部的狭窄空间内设置长度极长的通道。图115中的75为连通设在下构件66的上端的螺旋通道74的通道的开口。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8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116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下构件66和筒状部3之间,并到达下构件66的上端开口75。在此流入开口75中,进而进入螺旋状通道74中。由于螺旋状通道74的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螺旋状通道74,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以与原来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朝向容器主体在螺旋状通道内流动。直到到达下构件66的底部时,朝向中心部方向流过与上构件65的下端之间,从排出通道34流至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由于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如图117所示,因通道内残留的内装物抵抗作用于其上的负压,从而内装物及外部空气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如图118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内装物的各流道的尺寸,即,适当地调整螺旋状通道75的间隙尺寸W1、排出通道的内径W2及排出口12的内径W3的各尺寸,可以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图119及图120表示的是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例子。
图119是将一方的螺纹牙(图中是下构件66的内螺纹)的顶部削除,在与另一方的螺纹(图中是上构件的外螺纹6)的底部之间形成螺旋状通道75。图120是通过只在一方形成螺纹牙,而另一方保持直部原状而压入,以螺纹的整个底部作为通道。以上利用螺纹牙的场合,螺纹的形状不限。
实施例20图121至图127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喷嘴的第20实施例。
图121是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在本发明的容器1的筒状部3的上端开口部嵌入本发明的喷嘴8,并用喷嘴盖29固定。
如图123及图124所示,图122所示的本发明的喷嘴8在具有凸缘32的筒状的上构件65上形成漩涡状的凸条75,与具有与其配合的同形状的漩涡状的凸条76的并与上构件65具有所希望间隙的下构件66上下嵌合。图123是图122的沿ZZ线的横剖面图。并且,与上述实施例17的液体通道68同样,该的尺寸设计成流过间隙的内装物(液体)在一定压力以下时,因其自身的粘性或表面张力将通道堵塞而不能流过的程度;同时,沿凸条76形成漩涡状的通道77。通过做成这样的漩涡状,可在容器的开口部的狭窄空间内设置长度极长的通道。图122中的78是流入通道77的流入口。另外,如图125所示,通道77可以做成只在一方形成凸条76。图中是只在下构件66上形成凸条76。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126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从下构件66的外周上所设的流入口78流入漩涡状通道77。由于漩涡状通道77的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漩涡状通道77,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朝向中心在漩涡状通道77内流动。直到到达下构件66的中心时,流入排出通道34,再流至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由于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残留在通道内的内装物抵抗作用于其上的负压,从而使内装物及外部空气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如图127所示,只要适当地调整内装物的各流道的尺寸,即,适当地调整漩涡状通道77的间隙尺寸W1、W2及排出口12的内径的各尺寸,即可实现内装物易于排出(易于流动)及防止倒流功能(难于流动)的平衡。
实施例21图128是表示本发明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的第21实施例的喷嘴8的立体图,图129是第21实施例的喷嘴8的正视图。整体形成大致筒状的喷嘴8沿纵长方向设置在上下端面分别不贯通的通道,下端侧做成入口通道79,上端侧做成排出通道34。在外周适当位置设有狭缝80的两端面处沿纵长方向以所希望的间隙并列设置平行的隔壁81。
并且,与上述实施例17的液体通道68同样,该间隙的尺寸设计成流过间隙的内装物(液体)在一定压力以下时,因其自身的粘性或表面张力将通道堵塞而不能流过的程度的同时,形成连接各隔壁间的间隙和狭缝80的迷宫状的通道82。图129中的83是连接在迷宫状通道82的上下端的入口通道79及排出通道34的通道。通过这样做成迷宫状,可在容器的开口部的狭窄空间内设置长度极长的连接通道。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及具有该喷嘴8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129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挤压使内压上升而挤出到排出口一侧,进入入口通道79。从入口通道79通过连接通道83流出到迷宫状通道82。由于迷宫状通道82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迷宫状通道82,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朝向上端在迷宫状通道82内流动。直到到达迷宫状通道82的上端,通过连接通道83流入排出通道34,再流至排出口12而被排出。
然后,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由于与实施例1同样的作用,残留在通道内的内装物抵抗作用于其上的负压,从而使内装物及外部空气无法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图130至图132表示本迷宫状通道的其它结构例。
图130是代替上述隔壁81而设置的无数个突起84的图。本发明的突起84形成的间隙作为迷宫形液体通道82。
图131表示的是在喷嘴8的外周面上设置圆周方向的槽,形成从入口通道79通过连接通道83流出的内装物朝向上方Z字形流动的迷宫形液体通道82。
图132表示的是上下形成Z字状并且沿圆周方向形成迷宫形液体通道82的。在图131及图132中,虽将液体通道82绘制得较宽,但就形成该通道的间隙而言,当然也是与上述实施例17的液体通道68同样,其尺寸设计成流过间隙的内装物(液体)在一定压力以下时,因其自身的粘性或表面张力将通道堵塞而不能流过的程度。
实施例22
图133及图134表示本发明的喷嘴的第22实施例。
图133是本发明的容器1的开口部附近的重要部分中央的纵剖面图。
本实施例中,是在上述实施例1-21的结构上,进而为了在本发明的喷嘴8的上端开口部的上部堵塞该开口部而设置平板状的倒流防止阀85(以下称为逆止阀),并用喷嘴盖3固定。在该平板状逆止阀85上至少设置一条狭缝。图134是表示在逆止阀85上设置的狭缝的结构的俯视图。逆止阀85是将橡胶等的弹性体做成板状,如图134(a)至图134(e)所示,至少形成一条狭缝86。该狭缝86的结构最好在平时是闭合的,只因容器主体内的压力上升而张开,反之则不张开。
在使用按上述形成的本发明的喷嘴8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时如以下所述。
如图135中箭头所示,内装物因从容器主体2的外部的挤压使内压上升挤出到排出口一侧,流入本发明的喷嘴8的下端的细微通道入口(开口)13。由于入口狭窄,内装物以较弱的挤压力虽不能流入第1通道14A,但当在容器主体2上施加超过一定的挤压力的挤压力时,内装物便流入第1通道14A,并流至平台空间15。于是,在该空间15反转而进入第2通道14B。流出第2通道14B的内装物朝向排出口12再次反转,压开逆止阀85,从排出口12排出。
然后,在排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出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2时,由于容器主体2利用本来具有的自身的弹性抵抗容器主体2的表面所受的大气压而要复原,从而在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如图136所示,在排出通道内的内装物上作用有将其吸回容器主体内方向上的力。可是在该负压程度下,由于流动受到其自身的粘度或表面张力及通道内阻力的限制,抵抗通道内的阻力而基本上不能流动,或者因逆止阀85的作用而成为堵塞喷嘴排出口12的状况,因而内装物会原状保留在通道内。因此,内装物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由此,要再次使内装物排出时,为使内装物抵抗通道内的阻力而排出当以所必需的力挤压容器主体2时,内装物会立刻从排出口12排出。
对于本实施例的这些作用,尽管在直到前实施例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喷嘴8的结构基本上不使用可动部件,不会发生故障或性能下降,能永久地保持其功能,但通过在其上设置逆止阀85,可以做成更强的防止倒流结构。
实施例23图137及图13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3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该实施例中,采用挡板状的可动阀作为逆止阀。在该场合下,当内装物的粘性较高时,如图138箭头所示,由于在内装物排出后会有阀体85不动而不能堵塞喷嘴8的排出口12的可能性,因而对于粘性低的液体可以采用。另外也可以做成用弹簧使该阀体85平时闭合的结构。
实施例24图139及图14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4实施例的重要部分的纵剖面图。
该实施例中,采用球状的可动阀作为逆止阀。在该场合,当内装物的粘性较高时,如图140箭头所示,由于在内装物排出后会有阀体85不动而不能堵塞喷嘴8的排出口12的可能性,因而对于粘性低的液体可以采用。另外也可以做成用弹簧使该阀体平时闭合的结构。另外,阀体85并不限于球体。图139中的87是阀体85的挡块。若没有该挡块87,阀体与内装物一起上升,将排出口12堵塞。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液体容器,能够发挥现有技术中不能得到的以下这样的优异效果。
即,在像管那样的通过外压变形而使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中,在排出所希望量的内装物后停止挤压容器主体时,由于容器主体利用原来具有的自身的弹性而要复原,从而在容器主体内产生负压,在间隙通道及排出通道内的内装物上作用有将其吸回容器主体内方向上的力。可是在该负压程度下,内装物大流动受到其自身的粘度或表面张力及通道内阻力的限制,而不能抵抗通道内的阻力而流动,因而以堵塞间隙的形式原状停留在通道内,不会被吸回(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因此,要再次使内装物排出时,为使内装物抵抗通道内的阻力而排出以必需的力挤压容器主体时,内装物立刻从排出口排出。由于没有像以往的容器那样首先要将被吸入容器主体内的空气排出后再挤出内装物这样的步骤,所以能提供一种对外压反应非常良好的容器。
进而,由于容器内没有被吸入的空气,所以适用于怕氧化的内装物。
还有,在排出口的前端,通过在盖的内侧设置在盖上盖时与该排出口的前端接触的密封件,或设置与排出口的内径相适应的未图示的突起等,使得位于最前部的内装物不与空气接触,便能使内装物与空气的接触无限接近于完全没有。
并且,对于这些作用,由于本发明的喷嘴的结构完全不使用可动部件,因此没有故障发生,能永久地保持其功能。
以往在停止通道内流动的液体的流动时,采用可动式的阀是常识,而本发明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喷嘴不设置以往那样的可动式阀,且虽然是平时开口型的,却仍能实现这样的作用,是极其划时代的。
对内装物为高粘度液体自不必说,对水这样的低粘度液体也表现出优异的作用,因此对于成为以往的困难的管容器也可用于低粘度液体。
进而,通过在这种结构上再增加逆止阀,能够得到性能更好的可靠地防止倒流的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平时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被多个面夹持的间隙通道构成,通过将该间隙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弯曲的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球面。
5.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具有微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通过将该细微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细微通道由条槽和面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细微通道由凸条和面构成。
8.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该液体通道由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其粘性或表面张力在通道内滞留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的狭小尺寸构成,并且该液体通道具有动至少一次沿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倒流通道,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9.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该液体通道由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其粘性或表面张力在通道内滞留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的狭小尺寸构成,并且该液体通道具有相对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使内装物的流动方向弯折至少一次的弯折通道,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液体通道的一部分是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构成的间隙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液体通道的一部分是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细微通道是由条槽和面构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细微通道是由凸条和面构成。
14.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及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通过将该间隙通道和细微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5.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进而,该通道构成具有至少一次沿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倒流通道的往复通道,通过将该间隙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6.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进而,该通道具有相对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使内装物的流动方向弯折至少一次的弯折通道,通过将该间隙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7.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及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进而,该通道构成具有至少一次沿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倒流通道的往复通道,通过将该间隙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8.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及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进而,该通道具有相对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使内装物的流动方向弯折至少一次的弯折通道,通过将该间隙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弯曲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平面。
21.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构成间隙的多个面是球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细微通道由条槽和面构成。
23.根据权利要求14-1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细微通道由凸条和面构成。
24.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而且将该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以限制内装物在常态下的流通,进而,该通道通过具有两个或以上的沿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流动的倒流通道,从而在容器排出口的限定空间内可确保足够长的管长,这样,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5.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平时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而且将该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以限制内装物在常态下的流动,进而,该通道通过具有沿与从容器主体朝向排出口的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边反转边到达排出口的排出通道,从而在容器排出口的限定空间内可确保足够长的管长,这样,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6.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而且将该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以限制内装物在常态下的流通,进而,该通道通过形成螺旋状,从而在容器排出口的限定空间内可确保足够长的管长,这样,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7.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而且将该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以限制内装物在常态下的流通,进而,该通道通过形成漩涡状,从而在容器排出口的限定空间内可确保足够长的管长,这样,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8.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而且将该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以限制内装物在常态下的流通,进而,该通道通过形成迷宫状,从而在容器排出口的限定空间内可确保足够长的管长,这样,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29.一种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的一部分由多个面夹持的间隙或具有细小横截面的细微通道构成,通过将该液体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的同时,在容器排出口部设置逆止阀,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则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逆止阀在弹性体板上至少设有一条在常态下闭合的狭缝。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逆止阀设有在常态下关闭该喷嘴的排出口部的板状的阀。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特征在于,逆止阀设有在常态下关闭该喷嘴的排出口部的球状或隔片状的阀。
33.一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安装有上述权利要求1-32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排出喷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止倒流的容器开口部的排出喷嘴及具有该喷嘴的容器。本发明具有防止内装物倒流功能的平时开口型排出喷嘴,其设置在通过外压而变形并将内装物排出的柔软性容器的排出口处,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内的液体通道从容器主体的入口至排出口之间平时是贯通的,同时,其一部分由被多个面夹持的间隙通道构成,通过将该间隙通道的尺寸做成内装物在常压下由于内装物液体的粘性或表面张力滞留在其中且不容易流通的程度,从而,在内装物排出时,通过挤压容器主体虽可以排出,但在去除该挤压力时,能防止该排出喷嘴的液体通道内的内装物及外部空气倒流至容器主体内。
文档编号B65D35/00GK1625510SQ0282892
公开日2005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02年5月8日
发明者萩原忠 申请人:哈吉技研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