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器阻回流针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051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器阻回流针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医用注射器在进行皮试或肌肉注射时防止体液回流的一种针头固定座,是为注射器即在针管与针头之间特设的一种阻回流专用装置,是在针座顶部配加一乳胶皮而成。
本实用新型已有技术,目前,医院、诊所在进行医疗肌注和皮试时,多采用只换针头、不换针管的操作方式。这种方式,极易造成在进行皮试或肌注时发生体液回流现象,造成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疾病的传染。经测试检验,皮试针管十组中有六组存有红血球,由此证明,针管内有回流血液存在。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避免已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设计的一种注射器专用阻回流针座,从而达到在进行肌注或皮试时不发生体液回流现象,以免病原微生物传播和疾病流行。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式如(


图1)所示,是由针座(1)、胶皮套管(2)、条形乳胶皮(3)组成。针座(1)是由针头取去针杆磨平顶部制成。条形乳胶皮(3)长3cm、宽3-4mm,位于针座(1)顶部,封闭顶孔,其两端由胶皮套管(2)并用氯丁-酚醛强力胶胶合紧固在针座(1)顶部外侧。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安装位置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位于针管(4)与针头(5)之间,即本实用新型底部套装在针管(4)上,顶部套装针头(5)。
附图图面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形状示意
图1-针座、2-胶皮套管、3-条形乳胶皮。
图2-本实用新型使用安装位置示意图
4-针管、5-针头。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叙述实用新型工作情况及检验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前处理工作首先进行消毒灭菌处理,再将阻回流针座置于针管(4)与针头(5)之间,并检验本实用新型条形乳胶皮(3)的封闭情况,此后便可进行肌注或皮试应用。
本实用新型工作程序及原理1、当应用注射时,首先推动注射器针栓,使注射液由针座(1)在针栓压力作用下冲开条形乳胶皮(3)的封闭流入针头(5),此时,便可应用注射器进行注射。
2、当注射结束时,由于停止推动针栓,注射液便即刻停流,条形乳胶皮(3)也瞬即封闭针座(1)顶孔,使注射管(4)内的注射液与针头(5)的残留液完全分离,这样,便可隔绝体液回流进入针管(4)内注射液中。
3、当需继续应用注射器内注射液进行肌注时,可将本实用新型连同针头(5)一起更换,然后按上述工作方法进行操作,这样,便可保证注射时在只换针头不换针管的操作方式工作中不致因体液回流造成病原微生物传播和疾病传染。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具有方便适用、安全可靠的优点,皮试后注射器经“联苯胺”潜血法检验,无体液回流现象发生,符合卫生要求,完全可消除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疾病的传染,是医疗肌注防体液回流的专用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注射器阻回流针座,其特征在于它的结构是由针座(1)、胶皮套管(2)、条形乳胶皮(3)构成,位于注射器针管(4)和针头(5)之间,针座(1)是由针头去掉针杆磨平顶部制成。条形乳胶皮(3)位于针座(1)顶部,封闭针座(1)顶孔,其二端由胶皮套管(2)并用氯丁-酚醛强力胶胶合紧固在针座(1)顶部外侧。
专利摘要一种注射器阻回流针座,位于注射器针管与针头之间,是由针座、胶皮套管、条形乳胶皮构成,是医院、诊所在进行肌肉注射或皮试时,防止体液回流的一种针头固定座。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具有方便适用、安全可靠的优点,经“联苯胺”潜血法检验,符合卫生要求,完全可以消除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疾病的传染。
文档编号A61M5/32GK2053511SQ8920597
公开日1990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6日 优先权日1989年9月6日
发明者常鲁山 申请人:青岛市卫生防疫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