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痛痒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0404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痛痒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的制作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痛痒膏的制作方法。
对于蚊叮、虫咬所致局部痛痒、红肿的治疗,历年来人们常用软膏剂如清凉油,以及近年来市售的多种溶液剂如风油精、多效花露水之类,虽然对缓解痛痒、消除红肿有一定疗效,但其效力之微薄,往往会令人失望,蚊叮虫咬虽属小伤,有的人由此继发感染形成疮疡大症,也有发生高度过敏,引起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反应,若害虫的毒液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和心脏,可能会引起头晕、呕吐等严重症状,甚至危及人的生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蚊叮虫咬所致局部痛痒红肿能够迅速奏效并能很快根治的外用药及其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将白藓皮作为A组份,将红花、乳香、没药作为B组份,凡士林作为C组份,将A、B两组份分别加水浸泡1-2小时,煎熬两次,第一次沸后2小时,第二次沸后1.5小时,合并A、B两组份,滤过、浓缩成膏体,与C组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即成。
本发明在制作过程中,A组份中可加入苦参、天南星、氨水、樟脑中的一种药或全部加入,在B组份中可加入薄荷冰、冰片、玫瑰香精、吐温60、丙二醇中的一种药或全部加入,在C组份中还可加入甘油、无水羊毛脂、蜂蜡中的一种药或全部加入。
其中A、B、C三种组份的成份范围(重量)是A组份12-32%,B组份25-44%,C组份45-65%。
本发明可采用软塑料包装或铝制小盒包装。
本发明以中西医结合的观点,着重按现代医学的药物理化成份及其作用机理,紧密联系蚊、蜂、蚁、蝎等害虫毒液的化学性质,使二者能够发生中和作用,以消除毒液的刺激及机体因而发生的过敏反应,本发明将大剂量中药,采取提纯、浓缩等两医制剂工艺,缩小了体积、保存了原有中药的有效成份,与西药有关的化学药物相配合,调制成小剂量软膏剂,本发明在软膏剂中加入了透皮剂(丙二醇),利用其穿透与载运能力,增加药物的透皮吸收,并在软膏剂中加入了表面活性剂(吐温60),也可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这样可达到根治迅速的作用。
应用本发明治疗蚊、蚤、虱、蚁、蝎、臭虫、牛虻、蜂类等害虫叮咬螯伤所致局部痛痒红肿患者200例,疗效结果如下(1)涂药后1分钟以内痛痒明显缓解,即见红肿有消退现象,涂药未超过三次,24小时内大块红肿消失,占95%;(2)涂药1分钟后,开始感到痛痒缓解,涂药超过三次(一天以上),红肿消失,占4%;(3)涂药多次,红肿痛痒无减轻者,占1%,有效率为99%。绝大多数涂药后1分钟左右痛痒消退,大部分涂药1次红肿消失,另外用于部分皮癣、足癣、干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未破之冻疮所致的搔痒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应用上述制作方法,提供以下5个实施例实施例1A组份白藓皮20克,占12.1%;B组份红花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占27.2%;C组份凡士林100克,占60.6%。
实施例2A组份,白藓皮15克、天南星15克占14.2%;B组份,红花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薄荷冰15克、冰片10克,占33.3%;C组份,凡士林100克、甘油10克,占52.3%。
实施例3A组份,白藓皮15克、苦参15克,占14.2%;B组份,红花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薄荷冰15克、冰片10克、玫瑰香精0.6克,占33.5%;C组份,凡士林100克,无水羊毛脂10克,占52.2%。
实施例4A组份,白藓皮20克、浓氨水15克,占15.8%;B组份,红花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薄荷冰15克、冰片10克,玫瑰香精0.6克,吐温60 6克,丙二醇1-2 6克,占37.2%;C组份,凡士林100克,蜂蜡4克,占46.9%。
实施例5A组份,白藓皮20克,浓氨水20克,樟脑20克,占27.9%;B组份,红花15克、乳香15克、没药15克、冰片10克、占25.6%;C组份,凡士林100克,占46.5%。
权利要求
1.一种痛痒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白藓皮作为A组份、将红花、乳香、没药作为B组份,凡士林作为C组份,将A、B两组份分别加水浸泡1-2小时,煎熬两次,第一次沸后2小时,第2次沸后1.5小时,合并A、B组份,滤过、浓缩成膏体,与C组份混合,充分搅拌均匀即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痛痒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A组份中可以加入苦参、天南星、氨水、樟脑中的一种药或全部加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痛痒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B组份中可以加入薄荷冰、冰片、玫瑰香精、吐温60、丙二醇中的一种药或全部加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痛痒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C组分中还可以加入甘油、无水羊毛脂、蜂蜡中的一种或全部加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痛痒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A、B、C三种组份成份的范围(重量)是A组份12-32%,B组份25-44%,C组份45-6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痛痒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A、B、C三种组份成份的范围(重量)是A组份12-32%,B组份25-44%,C组份45-65%。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痛痒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A、B、C三种组份成份的范围(重量)是A组份12-32%,B组份25-44%,C组份45-6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痛痒膏的制作方法,将白鲜皮、乳香、红花、没药、凡士林等大剂量中药,采取提纯、浓缩等西医制剂工艺,与西药有关的化学药物相配合调制成小剂量软膏剂,用于治疗蚊、蚤、虱、蚁、蝎、臭虫、牛虻、蜂等类害虫叮咬螯伤所致局部痛痒红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效率可达99%,另外用于部分皮癣、足癣、干性湿疹等所致搔痒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文档编号A61K9/06GK1065011SQ9110163
公开日1992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1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1991年3月16日
发明者董士锋, 孟淑娟 申请人:董士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