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康复运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6132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下肢康复运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电动康复运动机,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活动髋、膝、踝关节的下肢康复运动机。
目前,用于下肢残疾患者的电动康复运动机,主要由电器控制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容纳电器控制装置和动力传动装置的外壳,及位于外壳之外,由动力输出轴带动的牵引下肢运动的机构组成。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位于机壳外的牵引机构,要达到同时活动髋、膝、踝关节的目的,其外围部件较多,且多为相互铰接的杆件,易损坏,结构较复杂,病人使用时也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牵引机构简单,能同时活动下肢各关节,使用方便的下肢康复运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整机包括电器控制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容纳电器控制装置和动力传动装置的外壳,轴线平行于地面的动力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两端分别伸出外壳的两对应侧壁,输出轴的两端各安装有一L形运动拐臂,两运动拐臂呈180°分布,L形拐臂与动力传动装置输出轴相连端至其折点一段垂直于输出轴,而折点至L形拐臂自由端一段平行于输出轴,在这一段拐臂上安装有可绕其转动的专用脚踏板,脚踏板形状与脚形相吻,脚踏板上设有尼龙搭扣、松紧带、布带等可将脚缚在脚踏板上的柔性带,脚踏板也可做成凉鞋的结构,更便于病人穿用。L形拐臂和脚踏板构成整机的牵引机构,拐臂位于脚踏板或鞋底面中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肢康复运动机,牵引机构简单,由于它类似于脚踏车的运动,使用方便,可同时活动下肢各关节,采用脚踏板或凉鞋结构,使病人的脚放置更稳定,穿用更方便。整机体积小,可坐卧两用。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侧视图。
图3、图4、图5、图6均为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为整机底视图及脚轮升降装置仰视图。
图8为脚轮升降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图2示,外壳(1)里面安装的是电器控制装置和动力传动装置,动力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两端分别伸出外壳(1)的两对应侧壁,输出轴的两端各安装有一L形运动拐臂(2),两运动拐臂呈180°分布,以便两下肢交错运动,保持整机的稳定性,L形拐臂折点至自由端一段安装有可绕其转动的与脚形相吻并装有柔性带的脚踏板或专用凉鞋(3),脚踏板或鞋底上与脚底接触面可加一层带有凸起的按摩鞋垫,以使康复效果更好。为了使腿部不左右摇摆及使踝关节更充分地运动,整机还可加一稳定架(4),稳定架(4)主体为一直杆,它也可由两段构成,做成伸缩式的,以便调节其长度,稳定架(4)主体一端安装有与大腿外形相吻的且与直杆垂直的U形卡,U形卡的两端可加柔性带,使U形卡更牢固地缚在腿上,直杆另一端安装有与直杆垂直的固定销轴,固定销轴可插入设在脚踏板或凉鞋(3)跟部的轴线平行于动力传动装置输出轴的销孔中,使用时,U形卡卡在大腿靠近膝部的地方,销轴插入鞋跟部的销孔中,由于直杆的作用,使腿得以固定,并使踝关节得到充分运动,参见图3、图4、图5、图6提供的运动状态示意图。为使整机搬动方便,在整机底板(5)下安装有脚轮(6),为保持整机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及不增加整机高度,在底板下面四个角处各开有一个凹孔(7),凹孔(7)正中底板上固装有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支承轴(8),脚轮(6)通过脚轮支架(9)的水平面活套在支承轴(8)上,凹孔(7)内接圆半径大于脚轮(6)的最大回转半径,这样脚轮(6)既可绕自身转轴转动,又可绕支承轴(8)转动,使其转动更为灵活。脚轮(6)上装有升降装置,使脚轮在主机正常使用时能收进凹孔(7)中,而在进行搬动时又能伸出凹孔(7)。每一脚轮的升降装置由弹簧(10)、弹簧底座(11)、两凸轮(12)、凸轮轴(13)、摇臂(14)、横轴(15)、前或后滑板(16)、螺母(17)、螺杆(18)、手柄(19)构成,其中弹簧(10)套在支承轴(8)上并位于脚轮支架(9)的水平面下;弹簧底座(11)位于支承轴(8)底端;两凸轮(12)位于支架(9)水平面上且两者平行位于支承轴(8)两侧,其曲面时时与支架(9)水平面相接触;凸轮转轴(13)轴线平行于地面,它穿通两凸轮(12)和支承轴(8)的上方;摇臂(14)由转轴(13)向下延伸而出并垂直于转轴(13);横轴(15)固装在摇臂(14)下端,其轴线平行于转轴(13);前(后)滑板(16)端部开有与横轴(15)配合的长轴轴线垂直于地面的长孔,前(后)滑板(16)分别使两前(后)脚轮(6)连动;螺母(17)固装在滑板(16)中部;与螺母(17)配合的螺杆(18)轴线平行于地面,其两端伸出底板(5)对应侧壁,螺杆(18)不能沿轴向运动,螺杆(18)使前后两滑板(16)连动;手柄(19)与螺杆(18)端部安装在一起。
搬动手柄(19),螺杆(18)通过螺母(17)带动前后滑板(16)沿螺杆(18)轴向运动,于是使横轴(15)也随之作竖直和水平的两维运动,因而通过摇臂(14)和凸轮转轴(13)带动凸轮(12)转动,这时通过脚轮支架(9)水平面使弹簧(10)伸缩,从而实现四个脚轮的同步升降。每个脚轮采用两个平行位于支承轴(18)两侧的凸轮(12)驱动是避免弹簧受力不均及脚轮支架(9)偏斜。脚轮升降的高度由螺杆(18)螺距调节,底板(5)底面四周边缘可加一层胶垫,以增加整机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该机电器控制部分可采用可控硅调压方式控制电机转速,达到无级调速的目的,使运转更加平稳,同时采用继电器控制电机转向,达到反向运转目的,使各部位得到更佳的运动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下肢康复运动机,包括电器控制装置、动力传动装置、容纳电器控制装置和动力传动装置的外壳(1),轴线平行于地面的动力传动装置的输出轴的两端分别伸出外壳(1)的两对应侧壁,其特征在于动力传动装置输出轴的两端各安装有一L形运动拐臂(2),两运动拐臂呈180°分布,L形拐臂(2)与动力传动装置输出轴相连端至其折点一段垂直于输出轴,而折点至L形拐臂自由端一段平行于输出轴,且在这一段拐臂上安装有可绕其转动的与脚形相吻并装有柔性带的脚踏板或专用凉鞋(3),拐臂(2)位于脚踏板或鞋底面中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机,其特征在于脚踏板或鞋底上与脚底接触面可加一层带有凸起的按摩鞋垫。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运动机,其特征在于整机加有一稳定架(4),稳定架(4)主体为一直杆,其一端安装有与大腿外形相吻的且与直杆垂直的U形卡,另一端安装有与直杆垂直的固定销轴,固定销轴可插入设在脚踏板或凉鞋(3)跟部的轴线平行于动力传动装置输出轴的销孔中。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之一所述的运动机,其特征在于底板(5)下安装有脚轮(6)。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动机,其特征在于在底板底面四个角处各开有一个凹孔(7),凹孔(7)正中底板(5)上固装有一根垂直于地面的支承轴(8),脚轮(6)通过脚轮支架(9)的水平面活套在支承轴(8)上,凹孔(7)内接圆半径大于脚轮(6)的最大回转半径。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运动机,其特征在于脚轮(6)上装有升降装置,每一脚轮的升降装置由弹簧(10)、弹簧底座(11)、两凸轮(12)、凸轮转轴(13)、摇臂(14)、横轴(15)、前或后滑板(16)、螺母(17)、螺杆(18)、手柄(19)构成,其中——弹簧(10)套在支承轴(8)上并位于脚轮支架(9)的水平面下;——弹簧底座(11)位于支承轴(8)底端;——两凸轮(12)位于支架(9)水平面上且平行位于支承轴(8)两侧,其曲面时时与支架(9)水平面相接触;——凸轮转轴(13)轴线平行于地面,它穿通两凸轮(12)和支承轴(8)的上方;——摇臂(14)由转轴(13)向下延伸而出并垂直于转轴(13);——横轴(15)固装在摇臂(14)下端,其轴线平行于转轴(13);——前(后)滑板(16)端部开有与横轴(15)配合的长轴轴线垂直于地面的长孔,前(后)滑板(16)分别使两前(后)脚轮(6)连动;——螺母(17)固装在滑板(16)中部;——与螺母(17)配合的螺杆(18)轴线平行于地面,其两端伸出底板(5)对应侧壁,螺杆(18)不能沿轴向运动,螺杆(18)使前后两滑板(16)连动;——手柄(19)与螺杆(18)端部安装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机,其特征在于底板(5)四周边缘可加一层胶垫。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动机,其特征在于整机采用可控硅调压方式控制电机转速,采用继电器控制电机转向。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活动髋、膝、踝关节的电动下肢康复运动机,包括电气控制装置和动力传动装置,在动力输出轴的两端连接有L形拐臂,拐臂端部安装专用脚踏板或专用凉鞋,整机外围部件少,结构简单,类似于脚踏车的形式,使用方便,只用两三个构件便能达到同时活动下肢各关节的目的,而且在整机下部还装有带升降装置的脚轮,搬动方便,不影响正常使用中的整机稳定性。
文档编号A61H1/02GK2148559SQ9320702
公开日1993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8日
发明者徐国营 申请人:徐国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