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医用负压吸引聚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706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医用负压吸引聚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医疗护理作负压吸引时用的集液装置。
负压吸引是医院内的常见操作,通过吸引可将病人体腔内的分泌物或手术过程中的出血吸除。目前常用的负压吸引器具是一大容量玻璃瓶(约2500毫升),将其与一真空源相接,使瓶内产生负压,通过吸引管将分泌物或血液吸出,并贮存于玻璃瓶内,用毕,尚需由人工加以清洗。若遇未及时诊断的传染病或其他特殊病人的分泌物或血液,就有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与流行。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一次性使用的医用负压吸引聚液器。
这种一次性医用负压吸引聚液器包括集液袋、进液管、抽气管、出液管、瓶塞和储液袋,集液袋固定在瓶塞的内侧,进液管穿过瓶塞,插入集液袋中,抽气管从瓶塞中插入集液袋中,将集液袋顶起,并从袋顶部穿出,在袋内和袋外皆有一开口,出液管的上端与瓶塞相连,下面连着储液袋,出液管的下端有一单向阀。
这种吸引聚液器与一玻璃瓶相配合使用。将玻璃瓶倒置,把吸引聚液器的集液袋插入瓶内,将塞子与玻璃瓶口塞紧,将抽气管与抽真空装置相连在一起,进液管与吸引管相连。开动抽真空装置,玻璃瓶和集液袋里就形成了负压,进液管内吸入液体,出液管下端的单向阀因管内负压而关闭,液体就从进液管吸入集液袋内。当集液袋内的液体达到一定量时,一旦停止吸引或进液管内进入一定量的空气时,集液袋内负压减小,液体依靠自身的重力将出液管下端的单向阀打开,进入储液袋内。吸引结束后,液体都流入储液袋内,拨出瓶塞,即可将整个负压吸引聚液器连同里面的液体处理掉,玻璃瓶则可重复使用,整个吸引过程中液体皆限制在负压吸引聚液器中,玻璃瓶只起到保持一定的空间以抽真空之用,不会受到污染。



图1为这种一次性医用负压吸引聚液器的结构图;附图2为出液管下端单向阀的一种结构图;附图3为另一种单向阀的结构图。

图1所示,(1)为集液袋,它固定在瓶塞(3)的内侧。进液管(2)穿过瓶塞插入集液袋中。抽气管(7)也从瓶塞插入集液袋中,抽气管的上端从集液袋的顶部穿出,与集液袋顶部相连,将集液袋顶起,并在袋内、外皆有一开口(8)、(9)。出液管(6)的上端与瓶塞相连。下端连着储液袋(4),出液管的下端出口处为单向阀(5)。整个负压吸引聚液器可以用塑料制成,其中瓶塞、抽气管、进液管、出液管可用较硬的塑料,集液袋和储液袋则可用软塑料制成,图中点划线所示为配合使用的玻璃瓶。
如图2所示,所述的出液管出口处的单向阀(5)可以是一个塑料薄膜套(10),它的下端有一开口。当集液袋内处于真空负压状态时,此塑料薄膜套被抽瘪,将出液管的出口堵住,当集液袋内压力增高时,里面积聚的液体把塑料薄膜套(10)撑开,液体即可流下来。
如图3所示单向阀(5)还可以用几段塑料管(11)、(12)和小球(13)做成,集液袋内为真空时,将小球(13)向上吸,堵住出口,集液袋内压力增高,小球(13)被推下,液体可从塑料管(11)的侧孔(14)中流出。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医用负压吸引聚液器,包括瓶塞(3)、进液管(2)、抽气管(7),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集液袋(1)、储液袋(4)和出液管(6),集液袋固定在瓶塞的内侧,进液管穿过瓶塞插入集液袋中,抽气管从瓶塞中插入集液液中,将集液袋顶起,并从袋顶部穿出,在袋内和袋外皆有一出口,出液管的上端与瓶塞相连,下端连着储液袋,出液管的下端出口处有一单向阀(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负压吸引聚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为一塑料薄膜套(10),它的下端有一开口。
专利摘要一种供医疗护理作负压吸引时用的集液装置,包括瓶塞(3)、进液管(2)、抽气管(7)、集液袋(1)、储液袋(4)和出液管(6)。与一玻璃瓶相配合使用,可将需吸引的液体吸入集液袋,然后流入瓶外的储液袋中。吸引结束后可将整个负压吸引聚液器连同里面的液体一起处理掉,玻璃瓶则可重复使用,不会受到污染,既卫生又方便。
文档编号A61M1/00GK2176776SQ9321980
公开日1994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1993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1993年7月25日
发明者宗酉明 申请人:宗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