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灸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19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灸疗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科治疗疾病的烧灼器具,尤其是一种多功能灸疗器。
使用艾条灸治疗疾病是我国中医传统治病方法之一,但至今一般都是由施治者以手持艾条或艾柱在有关穴位上进行操作,这样不仅给施治者的操作带来一定的麻烦和不便,还会因难以控制最佳距离而影响疗效,甚至造成皮肤的局部灼伤。中国专利CN2046365U公开了一种“艾灸定位架”,其结构特征为由顶管、弹簧片、支架、底座、防护网和底绊所组成。其顶管为园筒形并设有弹簧片,用来夹持艾条,顶管由支架固定在设有防护网的底座上。这种艾灸定位架对中医传统操作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由于它仅是起夹持作用而功能单一,而且在对应于燃烧的艾条头部位没有形成腔室,导致艾灸热量散失,影响艾灸效果,其操作也不太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便利,效率较高,且可满足艾灸治疗中不同操作手段需要的多功能灸疗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达到。将上下开口且中空的持艾筒体设计成上下小、中间大的鼓形,其下端设有3~6只矮脚,上开口内侧设有三根向下延伸的弹簧片。可选择性使用的隔灸盘底面中央开有许多筛孔,它可以卡槽、卡片或嵌接等方式与持艾体的矮脚活动连接。为获得更佳的效果,还可以(1)将持艾体内侧下部设计成鼓形空腔;(2)在隔灸盘上部设置中间开有置药口的弓弧形挡板;(3)与持艾体上开口相对应地增设一带孔洞的补泻盖;(4)在持艾体腰部外表面设置一层如厚呢布、泡沫塑料或海绵等制成的软质隔热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的半剖俯视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见附图,并详细描述如下在上下开口且中空呈鼓形的持艾体1下端设有四只矮脚2,上开口内侧设有三根向下延伸的弹簧片3,持艾体1内侧下部为鼓形空腔4,以便聚集艾灸的热量。与上开口相对应地设有一个带孔洞5的补泻盖6,并在持艾体1腰部外表面设置一层厚呢隔热层7,以避免烫手并起一定的保温作用。矮脚2的外侧面开有卡槽8,与其活动卡接的隔灸盘9由中央开有许多筛孔的底板10及其上部中间开有置药口的弓弧形挡板11和卡簧片12所构成,卡簧片12可卡入矮脚2的卡槽8中。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艾条或艾柱燃着的头部朝下插入上开口内的三根弹簧片3之中,调节其与矮脚2的距离后便可直接进行艾灸治疗操作。根据中医针灸学补泻盖原理,还可将补泻盖6盖于上开口之上进行“补灸”;也可揭开补泻盖6进行“泻灸”。当需要进行隔灸治疗时,可将隔灸药物放入隔灸盘9内,通过卡簧片12将它与持艾体1的矮脚2卡接起来,用带筛孔的底板10接触皮肤进行“隔灸”治疗操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合理、容易制造,操作使用便利、不烫手且艾灸效率较高,能够满足“补灸”、“泻灸”及“隔灸”等不同艾灸操作手段要求等特点。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灸疗器,包括持艾体、持艾弹簧片,其特征于上下开口且中空的持艾体(1)呈鼓形,其下端设有3~6只矮脚(2),通过矮脚(2)与选择性使用并带有筛孔的隔灸盘(9)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持艾体(1)内侧下部为鼓形空腔(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灸疗器,其特征在于隔灸盘(9)的上部设有中间开有置药口的弓弧形挡板(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持艾体(1)上口设有带孔洞(5)的补泻盖(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持艾体(1)的腰部外表面设有软质隔热层(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供外科治疗用的多功能灸疗器,其结构特征是在呈鼓形的上下开口且中空持艾体1的下端设有3~6只矮脚2,通过矮脚2还可与选择性使用的带筛孔隔灸盘9活动连接,持艾体1的上开口还可配置带孔洞的补泻盖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合理易于制造,操作使用便利,既不烫手而艾灸效率较高,能够满足“补灸”、“泻灸”、“隔灸”等不同艾灸操作手段要求等特点。
文档编号A61M37/00GK2174203SQ9323541
公开日1994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199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1993年12月31日
发明者肖凤翔 申请人:肖凤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