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寒湿、过敏、痉挛型咳喘的咳喘贴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6359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寒湿、过敏、痉挛型咳喘的咳喘贴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敷贴液,主要用于治疗寒湿、过敏、痉挛型咳喘等症。
目前中医临床中的咳喘等病症的中药治疗方法通常采用中药方煎汤口服的给药方法,亦有制成药末、糖浆、药膏等给药途径,由于中药有酸、苦、涩等异味,对胃肠粘膜有不良刺激反应,同时也增加肝、肾的排毒负担;煎汤口服过程复杂、疗程长,不易携带,一般患者难以接受,尤其婴幼儿童更加难接受。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麻黄、细辛、干姜、黄芪等20多种中药为主要成份,采用常规工艺方法生产的治疗咳喘贴液。采用本发明治疗因寒湿、过敏、痉挛引起的咳喘,疗效快,花钱少,无痛苦。
本发明的配方组分与重量千分之比麻黄 20—100甘遂 20—80细辛 5—40 延胡 40—100干姜 20—100附片 20—100五味子 20—80 肉桂 40—100杭白芍 20—100山奈 20—100
葶苈子 40—100远志 20—100白芥子 40—100黄芪 40—100甘草10—80 蟾酥 0.1—10半夏40—100南星 40—100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是将上述配方中的各种中药按上述重量比称重,分别加工成粗末之后混合均匀,用75%的酒精按1∶3比例将药调成稀糊状,加温浸泡二周,提取药水去渣,再用蒸馏器提取10%的酒精,即成精制药液,加入渗透剂如5%的二甲亚砜,0.3%的薄荷油和匀,按常规中药液生产,消毒,装入药瓶中。
本发明的治疗机理是配方中的麻黄、细辛、干姜、配五味子、杭白芍是以辛开、酸收,一开一收,开则风寒湿邪有出之穴,邪从外解,故肺气得宣畅,痰湿才能除;葶苈子、白芥子、半夏等具有止咳化痰而降逆气。肉桂、附片温肾中之阳气,致阳气得升,再配黄芪、甘草,当归补益气血,扶本而去邪,久病必瘀,故以当归活血而消瘀积。以甘遂逐顽痰泻水饮,蟾酥清隔热,配山奈增强渗透流窜之功。
本方是一种内病外治配方,是一种新的给药方法和途径,配方中有药物(如蟾酥、甘遂)等虽有毒性,在外治中确有较高的疗效,因外用敷贴时间短,故无副作用,并能增强药物渗透作用。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在选定的俞穴、天突穴、膻中穴、神厥穴等外表皮肤上,用药棉球敷贴,将本药液滴入棉球上,致饱含不溢为度,每次敷贴时间,成人10—15分钟,儿童8—10分钟,每日3—5次,一般1—2天即可有效。
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启效快,携带方便等优点。
本发明的药方实施例麻黄 50肉桂 45细辛 25山奈 80干姜 50远志 60五味子 40黄芪 80杭白芍 50甘草 45葶苈子 80半夏 80白芥子 80南星 80甘遂 25蟾酥 0.5延胡 80附片 50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寒湿、过敏、痉挛型咳喘的咳喘贴液,其特征在于配方中的各组分重量千分比麻黄20—100细辛5—40干姜20—100五味子20—80杭白芍20—100葶苈子40—100白芥子40—100甘草10—80半夏40—100南星40—100甘遂20—80延胡40—100附片20—100肉桂40—100山奈20—100远志20—100黄芪40—100蟾酥0.1—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寒湿、过敏、痉挛型咳喘的咳喘贴液,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是将上述配方中的各种中药接上述重量比称重,分别加工成粗末之后混合,用75%的酒精按1∶3比例,将药调成稀糊状,加温浸泡,将药渣过滤,用蒸馏法提取10%酒精后,加入渗透剂二甲亚砜,薄荷油按常规药液生产消毒,装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寒湿、过敏、痉挛型咳喘的咳喘贴液,配方中主要有麻黄、细辛、干姜、五味子等20种中药组成,使用时将事先选定的俞穴(如天突穴、膻中穴、神厥穴等)表皮上,放上咳喘贴液棉球,每次治疗时间8-15分钟,每日重复3-5次,一般1-2天即见效,本发明具有生产简单,成本低,启效快,携带方便,尤受婴幼儿的欢迎。
文档编号A61J3/00GK1134836SQ9511936
公开日1996年11月6日 申请日期1995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1995年12月5日
发明者倪士汉 申请人:倪士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