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病人自控性止痛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123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术后病人自控性止痛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使用的临床医疗器具,具体的说是一种注射器。
传统的手术后止痛是采用静脉用药或用注射器经硬膜外导管注入止痛药对术后病人进行止痛。该传统的止痛方法,要么给药量不准确止痛不可靠;要么用药与病人的实际需求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根据病人的需要自行控制,且注射器易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给药量准确,病人可以自己控制的且不易污染的术后病人自控性止痛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止痛器的左侧安装有贮药罐,右侧安装有注射器,注射器的出液口位于止痛器的下方,注射器的出液口与三通接头的一端连接,三通接头的另二端各连接一个单向活瓣的一端,左端单向活瓣的另一端与贮药罐的出液口连接;右端单向活瓣的另一端与病人的硬膜外导管连接,注射器的针栓的尾部侧壁上安装有推纽,在尾部和止痛器上壁之间连接有拉簧,在止痛器的罩壳上有矩形齿孔,矩形齿孔内安装游标。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由游标定位使设定给药剂量较精确,由于只要推一下推纽便可完成注药过程,所以病人自己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控制给药,由于止痛器为封闭式注射器,所以保证了药液不受空气的污染。该止痛器体积小、用料少、成本低、使用方便。


图1术后病人自控性止痛器结构图。
图2术后病人自控性止痛器罩壳结构图。
图中(1)注射器、(2)推纽、(3)游标、(4)拉簧、(5)三通接头、(6)单向活瓣、(7)贮药罐、(8)加药孔、(9)空气过滤器、(10)密封套。
安装在止痛器左侧的贮药罐(7)下端为出液口,上端设置有加药孔(8)和空气过滤器(9),安装在止痛器右侧的注射器(1)的下端为出液口,出液口与三通接头(5)的一端连接,三通接头(5)的另二端各连接一个单向活瓣(6)的一端,左端单向活瓣(6)的另一端与贮药罐(7)的出液口连接;右端单向活瓣(6)的另一端与病人的硬膜外导管连接。注射器(1)针栓的尾部侧壁上安装推纽(2);针栓尾部与止痛器内壁之间连接拉簧(4);注射器(1)套管后部与针栓之间连接有密封套(10)。止痛器罩壳上的矩形齿孔内安装游标(3),矩形齿孔设置在针栓上推纽(2)的运动轨迹上。
使用时,从贮药罐(7)的加药孔(8)向贮药罐(7)内加满药液,根据病人需要将游标(3)设定在一定的矩形齿孔上,这时由于注射器(1)针栓尾部拉簧(4)的作用将注射器针栓向上拉动至游标(3)处,针栓上的推纽(2)被游标(3)限定。针栓拉动时,注射器(1)的套管吸气由于单向活瓣(6)的作用左端的开放,右端的闭塞,药液被吸入套管中,当注射时,推动推纽(2)由于单向活瓣(6)的作用左端的闭塞,右端的开放,药液被注入至人体中,如此不断循环。
权利要求1.一种术后病人自控性止痛器,包括、注射器、单向活瓣和贮药罐,其特征是在止痛器的左侧安装贮药罐,右侧安装注射器,注射器的出液口位于止痛器的下方并同三通接头连接,三通接头的另二端各连接一个单向活瓣的一端,左端单向活瓣的另一端与贮药罐的出液口连接;右端单向活瓣的另一端与病人的硬膜外导管连接,注射器的针栓的尾部侧壁上安装推纽,针栓尾部和止痛器上壁之间连接有拉簧,在止痛器的罩壳上的矩形齿孔中安装游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术后病人自控性止痛器,其特征是贮药罐的上端设置有加药孔和空气过滤器;注射套管后部与针栓之间连接有密封套;罩壳上的矩形齿孔设置在针栓上推纽的运动轨迹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术后病人自控性止痛器,主要包括注射器、单向活瓣和贮药罐。在止痛器的左侧安装贮药罐,右侧安装注射器,注射器出液口位于止痛器的下方并同三通接头连接,三通接头的另二端各连接一个单向活瓣,一个与贮药罐的出液口连接,另一个与病人的硬膜外导管连接,针栓尾部与止痛器上壁之间连接拉簧,罩壳上的矩形齿孔中安装游标。该止痛器体积小、用料少、成本低、使用方便。
文档编号A61M5/178GK2250153SQ9623139
公开日1997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7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7日
发明者江学成, 孙曙光 申请人:孙曙光, 江学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